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文化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大學文化是一所大學在長期辦學過程中逐漸積淀形成的價值理念,體現了大學的發展目標和精神內質。雖然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大學所體現的大學文化各不相同,但都必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為抓手,搭建完善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學文化體系。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文化;路徑
大學文化是一所大學在長期辦學過程中逐漸積淀形成的價值理念,在展現廣大師生們精神面貌和文化品格的同時,也體現了大學的發展目標和精神內質,是一所大學辦學水平和文化軟實力的彰顯[1]。大學文化建設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實踐創新能力方面發揮著作用,它為人才培養提供重要的載體和支撐。那么,在具體辦學實踐中如何打造大學文化?哪些思想指引著大學文化建設的前進方向呢?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大學文化建設是一個“求同存異”的過程[2]。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大學經過長期的辦學摸索與實踐,逐漸積淀和打造出屬于自己特色的大學文化。這些大學文化因歷史發展、地域特征、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等方面的不同,呈現出較大的多樣化和差異性。正是這些多樣化和差異性的存在,才使我國高校的大學文化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體現出不同的精神內質和文化內涵。但大學文化建設在“存異”的同時,必須要“求同”,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文化建設,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文化建設的全過程。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大學文化建設的現實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及社會轉型不斷深入,人們的價值觀念變得多元化。西方思想文化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日趨強烈?!拔覈庾R形態領域處于一個紛繁復雜的狀態:既有歷史延續下來的傳統思想觀念,也有超離現實生活的現代思想觀念;既有本民族固有的思想觀念,也有西方涌入的思想文化觀念”[3]。在黨的十八大之前,國家主流意識形態與各種社會思潮呈現出一定程度的競爭態勢[4]?;ヂ摼W也成為各種不良社會思潮操控利用言論的工具。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及媒體傳播方式的變革,信息傳播渠道之多、傳播速度之快、傳播覆蓋面之廣早已超出以往人類社會發展的任何時期。各種不良思潮言論也在這種“全民DIY”的信息傳播場域中大肆宣揚自身觀點,并不斷升溫發酵,極大地破壞國家主流意識形態。面對這些不良社會思潮及言論的挑戰,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顯得尤為重要。黨和中央最早在十六屆六中全會上就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黨的十八大又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黨的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話語權與主導權”的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方針”不僅從國家、社會層面提出了明確的價值目標和價值取向,同時也對公民個人提出了明確的價值準則。不同層面的價值導向不僅符合大眾化、通俗化的要求,同時更具有明確的指向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思想交流、交融與交鋒,如果失去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意識形態的安全防線最終也會崩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就會丟失了內在靈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更無從談起[5]。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也是我國大學文化建設的現實要求。大學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必然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有力支持。離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一培育的土壤,大學文化的發展必然成為無本之木[6]。因此,大學文化建設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遵循,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是具有理論依據的。而在現實層面上,大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其是非辨別、分析判斷、獨立思考的能力還相對較弱,容易受到不良思潮及言論的煽動和誤導,加之不良思潮言論在網上推波助瀾、升溫發酵,對大學生的三觀形成及良好品格的培養也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高校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文化建設的全過程,有效抵御不良思潮文化的意識形態滲透和入侵,把握好大學文化建設的前進方向,筑牢意識形態堅固防線,確保廣大師生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中提升自身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文化建設的主要路徑
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大學文化建設的始終?這需要我們從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即大學文化建設的4大方面為抓手,搭建完善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學文化體系[7]。
(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精神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輻射整個大學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其中,大學的精神文化是大學文化建設的靈魂,是大學辦學理念、辦學傳統、辦學精神、校訓精神長期作用的體現和結果[8]。高校要通過加強理論研究、宣傳教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被師生認知到成為師生的思想共識。可以通過建立校院兩級青年馬克思主義自學組織,將“青馬工程”不斷深入推進;通過不斷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創新和課程思政建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遍布大學校園的各個角落。要充分發揮媒體的育人功能,有效利用新興媒體及創新傳播方式,講好校園故事,傳播校園正能量。高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及校訓、校歌、校史是高校獨特且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它們因學校的辦學歷史、人才培養目標不同,而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高校要緊貼時代及自身辦學特色,不斷對校風、教風、學風進行凝練與升華;對校歌進行加工和潤色,讓校風、校歌等獨特的校園精神文化不斷與時俱進,反映出學校新的精神面貌、辦學成就和育人目標。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史編修研究、校史人物檔案開發等手段,加強對高校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深度挖掘和整理[9]。校風、校史、校歌等作為一所大學的精神文化財富,具有不可復制性、不可替代性,通過不斷的總結、凝練與升華,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系統,不僅豐富高校自身的德育文化資源,更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培育踐行提供新的維度與著力點。
(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物質文化建設中物質文化指大學的硬件環境和外部表現形態,大到學校的校園建筑、基礎設施,小到學校的文化小品、花草樹木。大學的發展建設固然離不開充足的物質條件,但不能一味地拆舊建新,追求規模和所謂現代氣息,要更多地保留校園內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建筑,讓校園環境更具有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新建設的基礎設施等在考慮教學、科研、生活等功能的基礎上,要更多的考慮其體現的人文性和藝術性。要對校園進行合理規劃和布局,精心打造雕塑、小品、文化長廊等,提升校園文化形象。要積極發揮大學物質文化的育人功能:籌建校史館、檔案館,積極做好校史等精神文化資源的物化工作;引導師生規范使用?;?、校旗、校訓等特有的精神文化符號,并制作大學文化傳播產品;積極籌建校園融媒體新聞傳播中心,并有效利用校園宣傳欄、畫廊、展板等物質載體進行主題宣傳,讓師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制度文化建設中制度文化指包括在大學章程框架下與高等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等。制度文化建設是推動大學科學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如果缺少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及相關制度,那么一所大學就會無章可循、無章可依,猶如一盤散沙。因此大學的制度文化首先要強化法治理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依照并執行中國高等教育法等相關政策法規,做到制度全覆蓋,不留死角。要以人為本、結合自身辦學方向,制定并不斷健全革新規章制度,不斷健全適應現代大學要求的科學民主的管理體制機制,確保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各項任務在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機制下順利進行。“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制度文化建設不是牢籠,而是維護師生正當權益的保護傘。通過制度文化的建設,讓師生由最初的制度約束內化為自覺行為,由最初的外部強制內化為自我要求,最終達到提升師生思想境界和理想信念的目的[11]。
(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行為文化建設中行為文化指師生在教學、科研、學術交流中產生的文化,也是大學精神、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具體體現。要充分發揮教師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帶頭示范作用,教育引導教師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通過系列學術交流講座、教師風采大賽等活動,加強教師的文化修養,讓教師成為高尚人格的引領者和傳播者,嚴謹治學的弘揚者和踐行者,以優良的師風帶動培養優良的學風[11]。在以優良師風帶動學風的基礎上,高校可以通過開展學術科技競賽、學習標兵評比、優良學風辦評比等,塑造健全學生人格品質,提升學生道德素養,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風。高校還可以將創新創業、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緊密結合,不斷總結校園文化活動相關經驗,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
三、結語
大學文化是一所大學在長期辦學過程中逐漸積淀形成的價值理念,體現了大學的發展目標和精神內質。大學文化建設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大學因歷史發展、地域特征、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等方面的不同,所體現的大學文化各不相同,但都必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為抓手,搭建完善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學文化體系,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文化育人環境與氛圍,為大學的發展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參考文獻:
[1]魏偉華,洪林.“雙一流”背景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8):132-135.
[2]趙野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文化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209-212.
[3]中國政研會,政研所課題組.當前我國主要社會思潮特征及發展變化的原因[J].中國德育,2007(12):89.
[4]陳琳,單寧.當前國內社會思潮趨勢走向[J].人民論壇,2018(2):12-15.
[5]全國干部培訓教材編審指導委員會.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M].北京:人民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5:27.
[6]孔麗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文化育人建設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1):90-94.
[7]孫葉青.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四個維度[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6):88-89.
[8]劉海燕,鄧民,宮國軍,等.大眾化教育背景下大學和院系文化建設的思考[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5(9):63-66.
[9]王萍.校史檔案的育人功能及實現途徑[J].中國檔案,2014(12):34-35.
[10]劉奕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校園文化的困境及對策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7(10):65-68.
[11]楊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對策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7(12):100-103.
[9]劉麒,徐姣姣.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畢業生質量跟蹤評價體系的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6,33(6):107-110.
[10]謝青松.基于終身教育資歷框架的MOOC學習成果認證與銜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9):20-27.
作者:劉嘉任 蔡立峰 單位:吉林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