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茶文化下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茶文化汲取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中國傳統文化與茶文化相互融合,以茶文化助力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和工匠精神的培育,應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確定人才培養思路,營造專業文化氛圍,提高學生自身素養,發揮專業課程教學的主要作用,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工匠精神,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職業技能。
關鍵詞:茶文化;高職教育;工匠精神;人才培養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1]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最早利用茶和飲用茶的國家,翻開我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不難發現,茶葉的生產、飲用幾乎與我國文化的發展息息相伴,茶傳承著五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茶道和中國歷史并肩前行。可以說,茶為國飲,傳承文化,茶是最典型的中國文化符號。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深深融匯在茶文化中。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技能、綜合素質強的應用型人才。工匠精神是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應具備的一種職業精神,又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集中體現,是從業者的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落在個人層面,就是一種認真態度、敬業精神。為高職學生注入匠心,可以推動高職教育的特色發展,培養更多高質量的人才,有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素養,更有助于培養未來大國工匠,為增強國家綜合經濟實力奠定基礎。茶文化吸取了民族優秀傳統中豐富蘊藉的精華,是富于文化代表性的符號,以茶文化助力職業素養的提高,也成為培養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要用茶文化助力工匠精神培育,提升高職學生核心素養。本研究通過分析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現狀,以茶文化助力素質教育實施的功能定位,有利于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也利于高職學生素養的提高。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高職教育以市場為導向培養應用型高級人才,能否傳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尤為重要。目前,國內學術界對工匠精神內涵的界定尚不統一。結合工匠精神與高職教育的關系,對其內涵進行解讀,工匠精神是指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對產品精益求精,勇于創新,愛崗敬業,在工作過程中能感受高度的快樂,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2];對工作中的問題或難題有“不拋棄,不放棄”的意志品質,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淬煉心性,提高技術和技能。這些大多是高職學生所應具備的精神,以茶文化的角度全方位的審視高職學生素質教育現狀,以進一步強化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二、人才培養定位
通過對工匠精神的培養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結合茶文化的素質教育功能,制定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人才培養模式,契合時代對職業素養的需求。培養現代工匠,就是要建立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以學校、企業的深度參與和學校教師、企業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把育人放在首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錘煉意志品質,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也要堅守文化品位,重視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加強文化品位、氣質修養培養,塑造高職院校人才秀外慧中的職業形象;還要秉持能力本位,以專業職業崗位工作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作為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核心。
三、工匠精神的培養路徑與平臺建設
(一)營造和重視專業文化氛圍
中國茶文化汲取了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人類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符號之一。要創新教育理念,依托茶文化開展教育活動,提升高職素質教育水平。中國茶道是包羅萬象、順乎自然的美麗哲學。茶文化知識內容包括歷史、宗教、民俗、建筑、飲食、文學等,涉及面廣,中國茶道不僅是深沉的,而且是雋永的。教師可以從生活化的泡茶飲茶,到身邊人們的飲茶習慣,以至飲茶健康等與生活相關的飲茶點滴入手,調動學生的視覺、嗅覺和味覺,強化體驗、氛圍營造,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對茶文化的體驗,體會我國博大精深的茶道內涵,理解、體驗、傳承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并進一步融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的精神內涵。由此,借助茶文化來提高職業素養,進一步強化工匠精神的培養。
(二)發揮專業課程教學的作用
將茶文化課程作為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課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創新,注重實踐活動,提高教學效果。突出茶文化對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和思想道德的提升作用,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修身養性,提高審美情趣,也豐富了校園生活。中國茶文化講求兼容并包,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厚德載物的和合思想。以“和”為核心的茶文化,提倡和誠處世,以禮待人,在以茶會友中建立和睦友愛的新型人際關系。繼承與發揚茶文化,為和諧校園、幸福校園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資源,應著力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努力鉆研、精益求精的精神[3]。
(三)校企合作,搭建培訓資源共享平臺
實踐是職業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把企業技術標準引入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強化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與行業企業緊密聯系,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學生可以跟學校的教師學,也可以跟企業的師傅學,這樣學到的知識能進一步契合工作實際,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合作雙方可以舉辦校企對話論壇或者參加行業的技能大賽等活動,讓企業與學生面對面,就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有效溝通,使學校、企業在人才培養層面達成共識。企業接納學生頂崗實習,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忠于職守的工作責任心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還可以開展品茶論道的主題活動,將知識溶于實踐,使理論得以升華。通過表達與交流活動的開展,將茶道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合,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學習、生活、工作和人生,促進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正確觀念的確立[4]。
(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師需具備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在此基礎上,著力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1.請企業的能工巧匠進學校企業的能工巧匠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與高超的工作技能,且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能夠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將優秀畢業生、技術能手、行業大師和企業家請進校園開展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尊重職業、尊重技能技術、崇尚工匠精神。學生可在與這些“高手”交流技藝的過程中提高技術技能和職業素養[5]。茶文化展示能讓學生通過能工巧匠優雅的舉止、嫻熟的動作、精湛的技藝以及所創造出的優美意境,感受茶文化魅力,激發學習興趣,加深對茶文化的理解。2.加強對專任教師的在職培訓教師的教學態度和行為舉止,將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對工作和職業的認知與情感[6]。這正如茶文化的境界,凈化心靈,規范行為。茶美康樂可以提升國民生活幸福指數,飲茶是一番美的體驗,茶美水美意境美,心曠神怡人生樂。如今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帶給人們一定的壓力,一杯清茶可以讓人們感受到自然的芳香與靈動,體會到寧靜致遠的平和,收獲防病于未然的體驗。隨著茶產業的不斷發展,茶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國際上對中國手工制作傳統名優茶的關注者在不斷增加,國家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制茶技藝大師,均是各大茶類制作領域的佼佼者。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一片葉子可以凝聚著國人的關注力。全世界有60個產茶國家,其中59個國家的制茶技藝都來源于中國。在中國人的手中,登峰造極的制茶技藝,讓片片茶葉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香氣。制茶的技藝在于水與火的平衡,國家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制茶技藝大師的手掌,在操控水與火的平衡中磨礪出厚厚的老繭,也讓中國茶煥發出永恒的魅力。讓學生品悟榜樣力量,傳承工匠精神。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界人士學習貫徹黨的精神[EB/OL].(2017-11-02)[2018-04-26].
[2]朱悅坤.論高職教育對傳統工匠精神的傳承[J].當代經濟,2017(1):114-115.
[3]郭巍巍.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與核心素養提升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6(12):165-168.
[4]李翠英,基于素質教育的茶文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9):34-35.
[5]宋先桃.弘揚工匠精神培養技術技能人才[J].中國培訓,2016(15):6-7.
[6]鄧成.當代職業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當代職業教育,2014(10):91-93.
作者:婁冰娜 單位: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