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動畫片對傳統文化元素的借鑒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1)傳統文化的價值。
毋庸置疑,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很大的價值,但是能否傳承并發揚傳統文化就沒那么容易了。但事實上情況是這樣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國人手中并沒有發揚光大,在外國人的開放式思維下反倒讓中國傳統文化綻放光彩。《功夫熊貓》中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一個大拼盤,首先就是人物的選擇方面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大熊貓,然后是各種中國元素包括包子、鞭炮、筷子、書法以及瓷器等等。可以說《功夫熊貓》攜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大放異彩,讓全世界人民認識了中國文化。但中國國內呢?
(2)傳統文化的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五千年的沉淀,有著深厚的底蘊,但是中國文化的發展也并不是十分順利的,歷朝歷代都有過類似“焚書坑儒”的事件發生。改革開放之后快速發展的經濟和落后的教育以及人文教育的缺失都導致傳統文化的流失。現在社會主流價值觀更是讓人感到悲哀,“舶來的就是好的”這種觀念深入人心,不論是名著、飲食和娛樂,傳統文化都沒有能力與舶來文化相抗衡。我們的文化處在岌岌可危的狀態。
2《功夫熊貓》對中國文化的借鑒
(1)人物(角色)方面的借鑒。
在這樣一部動畫片中角色采用擬人化處理,所以在文章中筆者就以人物代替角色來表達。首先談談虎、鶴、猴、蛇和螳螂,拋開其他諸如畫風之類的東西,單單拿出這五個角色,并沒有什么中國元素在里面,但是融入功夫這一大背景下,中國文化元素就非常明顯了。這些動物都是中國功夫創始者“學習”的對象,在中國功夫史上,每一種功夫都是功夫宗師通過模仿動物的動作創造的,所以每類功夫的特點也比較明顯,善攻、善守、有剛、有柔。在《功夫熊貓》中,把功夫還原給這些動物,又為動物設定鮮活的外形,這樣給人更深的感官刺激。但是為什么我國的作品卻無法有如此高的表現手法呢?
(2)思想的運用。
一些現代中國人已經摒棄的思想卻在外國人的電影中表現出來。國人最大的缺點是“一概而論”,尤其是當今社會,這種觀點更是突出,如說“笑貧不笑娼”就是典型的“只要……就……”而產生的結果,只要有錢就是好的。不能辯證地看問題,所以才會在建國初期出現“只要是封建社會產生的就是社會主義的大毒瘤”這樣的觀念,所以造成文化的徹底批判,導致今天這樣一個局面。回歸正題,《功夫熊貓》并不是一部純粹的娛樂電影,導演約翰史蒂芬森曾表示,電影的創作初衷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受到教育。所以,電影中借鑒了中國傳統思想,給人以正確的啟示,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道家,一個是儒家。先說道家,這主要體現在道家思想的“無為”與“無為而無不為”,涉及的相關情節就是熊貓阿寶如何步入學武之門的。阿寶步入學武之門就是一個從“無為”的順乎自然到“無不為”的道法自然;再說儒家,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但是“中庸”不是儒家思想的全部,儒家思想還包括“謙虛”和“忠誠”,影片中阿寶的浣熊師傅教育阿寶說“真正的英雄要懂得謙虛”。通過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相信看電影的孩子們在正確的引導下一定會懂得謙虛的含義。而當下的國內環境缺乏的也正是道家的“無為而無不為”和儒家的“謙虛”。
(3)大量的中國文化元素的整合。
如果把《功夫熊貓》作為一部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影片來看的話,無疑是在細節上做得非常到位了,飲食方面最大的中國元素應該就是筷子了,另一個就是包子,這種中國文化特有的食品;其他諸如燈籠、鞭炮、針灸、書法等等展示的是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卻沒有在影片中讓人產生任何突兀的感覺,不得不承認制作方的用心。
3中國文化傳承問題
(1)悠久的歷史。
首先,中國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曾經出現過各種阻礙文化進步的歷史事件,但是經過五千年的歷史積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傳承,實在是對全人類的一大損失。
(2)豐富多彩。
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態,所以中國文化是豐富多彩的,并不是單一文化傳承至今,這是現在很多國家不可比擬的。比如說,春秋時期的“法家思想”,主張依法治國,雖然這個觀點提出很早,但是由于當時的歷史局限性造成此觀念不能被發揚光大,直到今天才得到實現。這也恰恰證明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
(3)如何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近幾年來,國家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意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再像建國初期那樣單純打壓傳統文化,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指日可待。首先,批判性的接受傳統文化,畢竟傳統文化也不能保證所有都是正確的,在幾千年的流傳中難免沾染統治階級的意志。所以,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是必要的。對待外來文化不盲目崇拜也不盲目抵制,文化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所以舶來文化也有存在的道理,但是針對文化之間的差異,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這就需要每個人有一個理性的思維。比如說“情人節”,在西方國家情人是指有情之人,而到了中國由于文化的差異,“情人節”就完全變味了。
4總結
時至今日,中國文化已經被世界所認可,大量的中國文化元素被外國人所借鑒、應用,尤其是日本和韓國,保留了大量的中華文化。而國人卻在拋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起源于中國而發揚于日本,這是全世界都認可的事情,卻正是一些國人不敢正視的事情。中華文化的精神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我們要感謝這個國家,當然,我們要做的不只是感謝,我們現在應該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拾起文明古國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才能更好地傳播中華文化。現在的世界飛速發展,一種文化的消失并不需要太久的時間,而文化的形成卻經歷數千年的積淀,如果中華文化毀于某個時期,那么此時期的政府勢必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作者:沃野劉木森單位:齊魯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