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推進全市防災減災通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加強防災減災監測預警和應急設施建設。建立結構合理、布局適當和功能齊備的氣象災害綜合探測系統,發展精細化氣象預報業務和公共氣象服務平臺,提高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準確率;加強市域突發強降雨預報預警系統建設,完善旱情監測試點建設;優化大江大河重要河段洪水預報及洪水調度系統,提高預報精度和時效;加強地震臺網和地質災害群測群防信息系統建設;加強基層森林防火和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對氣象、洪澇、干旱、地震、地質、森林火災、動植物病蟲害等災害的監測和預警預報能力。加快編制全市救災應急物資儲備發展規劃,合理確定各區、各單位應急物資儲備規模。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儲備新形式,實現社會儲備與專業儲備的有機結合,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品種齊備、數量充足、管理規范的救災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加強規劃指導,在災害易發和多發區域,利用公園、綠地、廣場、體育場、停車場等空曠場地和學校、醫院、賓館等公共服務場所,設置顯著標志和應急指示牌,劃定緊急疏散通道,建立災害應急避難場所。
二、建立健全防災減災聯動和保障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以人為本、立足基層、統籌協調、資源整合的防災減災工作機制,認真落實“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防災減災工作方針,調動各類社會資源,廣泛發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和社會團體積極參與防災減災,促進防災減災進機關、進單位、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要發展壯大各級防災減災組織和志愿者隊伍,建立社區(村)災害信息員網絡,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參與防災減災工作的聯動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積極開展防災減災志愿服務。要科學制訂和完善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防災減災工作預案,加強災害預警監測,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災害巡查、巡訪工作制度,深入查找災害風險隱患和防災減災薄弱環節,制訂、落實整改方案,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推動防災減災工作的深入開展。要大力開展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活動,逐步提高基層單位的綜合減災水平。各區和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協調配合,組織開展本區域、本單位、本系統的防災減災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要將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安排有關項目和資金;財政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將防災減災工作資金納入預算,并確保資金落實到位。建立和完善防災減災科學決策機制,為全市防災減災工作重大決策提供政策咨詢和合理化建議,對市級重大防災減災項目進行評審和評估,研究全市防災減災工作思路,會商災情發展趨勢,評估災害損失。
三、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和培訓教育。各區、各有關部門要面向城鄉基層,通過舉辦專題展覽、組織街頭咨詢、張貼海報、標語、印發科普讀物、開展知識答題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災減災宣傳工作,擴大宣傳覆蓋面,提高公眾參與度,努力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和參與防災減災工作的良好局面。要發揮各類新聞媒體作用,組織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媒體開設專欄專題、刊發評論文章、播放公益廣告,宣傳防災減災政策法規和重要意義,提高公眾防災意識和抗災自救能力。要根據本地、本單位多發易發災害風險,抓好監測預警、搶險救援、轉移安置、應急保障、醫療防疫等關鍵環節,突出消防治安、生產安全、醫療救護等重點內容,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業務研討和培訓,提高各級各部門和基層干部群眾對防災減災工作措施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運用能力。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和志愿者,深入城鄉社區、學校、廠礦等基層單位和災害易發地區,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防災減災法律、法規和基本知識教育普及活動。各級教育部門要在全市大、中、小學校組織開設防災減災專題課程,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通過主題班會、專家講座、宣傳板報、應急演練等方式,講授防災減災知識,提高防災應急能力。
四、強化對防災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為加強對全市防災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決定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長任主任,分管副秘書長、市民政局局長任副主任,市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市減災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附后),負責全市防災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政策制訂、協調指導等工作。市減災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在市民政局辦公,由市民政局分管副局長任主任。各區人民政府是負責本轄區防災減災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充分認識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意義,努力提高轄區單位、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避災自救技能,不斷增強全社會綜合防災減災能力;要將防災減災工作作為本區的一項重要工作,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納入工作目標,強化工作措施,全力保障各項防災減災工作措施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