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分析會計賬戶與增值稅核算的趨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會計賬戶基本結構的形成
1、豎式運算
最初,賬戶余額的計算通過列豎式,即在期初數的基礎上,隨著業務的發生順序依次運算,最終得出期末余額。這一階段是賬戶發展的初始階段,主要是人們為了計算現金余額而結合算術自發形成的,這樣的方式適用于一些業務比較少的情形。隨著經濟的發展,業務越來越多,列豎式計算結余,加減運算交織在一起,可能出現難以分辨的情形,差錯率比較高。而且對于匯總信息的獲取,需要經過較多的運算才能得到,不能及時準確地提供這些基礎性的數據,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2.劃分區域針對豎式計算所存在的不足,對賬戶結構進行了相應調整。
首先,資金數量的變化只有兩種可能,即增加和減少。由于豎式計算中的加減運算交織在一起,故將增加和減少分列于兩邊,從而極大地降低了差錯率。即在賬戶名稱的下方將賬戶的結構劃分為兩個區域,分別用于表示業務所引起的資金的增加和減少。其次,對于匯總性數據的獲取,分別對于兩邊的數據進行加總運算即可獲得,省略了挑選數據的過程,從而提高了信息獲取的及時性。但是,如果需要隨時了解賬戶的余額信息,這種形式的賬戶結構卻不能及時提供。
3.增列余額
為了提供賬戶的實時余額,這一次調整是在前一賬戶結構的基礎上,將賬戶的結構從兩個區域劃分為三個區域,添加了賬戶余額欄,即所謂的三欄式賬戶結構。這樣的調整對于賬戶的余額信息隨時可以從賬戶中讀取,極大地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
4.蘊含機制
通過會計賬戶區域的劃分,增加、減少運算蘊含于賬戶的不同方位;通過增列余額,將我們所需要的累計、差額等會計信息通過結構恰當、實時地予以反映。同時,賬戶間能強有力地相互牽制,是一個高效智能的會計機制。從賬戶結構的形成可以看出賬戶調整的目標:提供詳細、準確、及時的信息,從而為我們以后進一步完善賬戶結構提供思路。
這里要明確的概念是法定增值額,是指在稅法上規定的增值額,法定增值額是實踐中作為增值稅征收對象的增值額。具體的講是指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在其生產經營活動中所創造的新增價值。增值稅屬于一種流轉稅,它隨物資的流動而流轉,是對物資因流動而增值的增值部分征收稅額的一個稅種。工業企業按規定應交納增值稅。如圖3所示,進入工業企業的是原材料,最終形成的是產品。經過工業企業的加工,使得原材料發生了增值,增值額即為產品銷售價格與原材料購進價格的差額。
三、總結
所以,增值稅針對增值額征收即對這一差額征收。在會計核算中,原材料購進價格通過材料采購科目核算,產品銷售價格通過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核算,所以,銷售時不僅要核算主營業務收入,還應核算銷項稅,采購時不僅要核算材料采購,還應核算進項稅,從而為增值稅的核算奠定基礎。從增值稅核算可以看到,工業企業增值稅的核算最終可以分解為銷項稅和進項稅的核算。銷項稅越大,企業應負擔的增值稅越大;可以抵扣的進項稅越多,企業負擔的增值稅越少。由于銷項稅和進項稅對增值稅的大少影響相反,結合賬戶所蘊含的機制,故兩者在增加時記入賬戶的不同方向,即銷項稅增加時用貸方,進項稅增加用借方,從而借貸差額表示應納增值稅。可以看出,對于這些規定的形成進行探索,使我們明確了規定的目的,有助于我們深刻理解其內容,并為我們進一步完善會計賬戶結構和增值稅核算提供思路。
作者:李海玲單位:鹽城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