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院監測中的信息化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1.1.1啟動流感監測信息化管理在醫院HIS系統基礎上開發流感監測管理模塊,成功實現ILI上報信息化管理。
1.1.2ILI填報信息化臨床醫生接診患者,在診間HIS系統中填寫患者的發熱狀況,選擇體溫≥38℃(腋溫)時,系統自動提示該患者是否流感樣病例,醫生根據患者癥狀,是否伴有咳嗽或者咽痛,對符合ILI定義的患者選擇“是”,其他的選擇“否”,最后數據保存在醫生的診療日志,通過局域網傳輸到防保科。
1.1.3ILI數據統計匯總信息化專職人員每日通過診間HIS系統將前一日各監測科室“門/急診日志”導出保存Excel,按照科室、年齡段統計,匯總流感樣病例。
1.1.4加強培訓應用醫院局域網、手機短信平臺等方式對監測人員進行培訓,讓其充分掌握ILI的定義及新的填報方式,強化其對監測工作的敏感性。
1.1.5加強檢查與考核專職人員每日通過門、急診日志檢查ILI報告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與聯系監測人員。每周抽查1天,在預檢分診臺隨機登記體溫≥38℃(腋溫)的患者信息,與醫生診療日志中發熱狀況進行比較,發現錯誤要求當天整改。對監測人員的工作質量進行年度考核,通過物質和精神獎勵,充分調動其積極性。
1.2統計分析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與統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監測工作影響因素對20名監測人員進行工作質量影響因素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目前ILI上報方式繁瑣及臨床醫療工作繁忙成為主要因素。
2.2監測工作時間通過信息化管理,ILI的填報方式簡化,減少了填報時間。工作流程得到優化,ILI數據通過局域網傳輸到防保科,降低了數據采集時間。專職人員通過HIS系統直接導出Excel,降低了數據統計、匯總時間。結果顯示,信息化管理后醫生每例ILI填報時間(273±059)s和專職人員每天ILI數據整理匯總時間(3286±567)min較前明顯縮短,效率顯著提高(P<005)。
2.3填報準確率工作流程優化,減少了填報時間,提高了臨床醫生的依從性。專職人員通過HIS系統實時監控,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通過以上兩方面的情況,將信息化管理前與信息化管理后每周抽查數據進行比較,顯示信息化管理后準確率從8707%上升至9882%(P<005)。
3討論
當今社會已經跨入了信息化時代,各級政府對衛生信息化建設非常重視,自新醫改以來政府在衛生信息化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不斷加大,預計2013年中國醫療行業的IT投資規模約2255億元,較2012年同比增長215%,國家已經將衛生信息化建設納入《“十二五”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規劃》,必將進一步推進衛生信息化的發展。信息化技術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傳染病監測、慢性病監測、急診傷害監測、兒童預防接種等公共衛生工作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流感監測是國家的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監測工作,哨點醫院是流感監測工作的第一線,其工作質量關系到疾病預防策略和措施能否正確制定。但是實際工作中由于醫療工作量大,流感監測登記、上報需要占用較多時間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流感監測工作的質量。通過應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優化監測工作流程,減少上報時間,提高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醫生的依從性,同時專職人員可對其實時監控,保證了監測工作質量。流感監測信息化模塊建設投入資金少(數千元),技術實施簡單,對原有的HIS系統沒有任何影響,這種管理模式在基層醫療機構極易推廣,有HIS系統的醫院都可以實現,為國家流感監測網絡的進一步擴大提供有利的條件。
作者:董旭胡菊妹溫曉紅曹軍陸曉明單位:湖州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