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視民生新聞評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評論必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講理更得講法
民生新聞因為關注的大多是群眾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有的事情在別人看來,甚至小到不值一提,但對當事人來說,卻是一件大事。對于此類事情,作為“來自百姓身邊的報道”,只要有代表性,欄目都會選擇讓記者來關注。但是,面對這類事情,當事人提出的要求,聽起來雖然合理,但是,細查國家的相關法規,卻未必合法。《第一時間》欄目曾經報道過這樣一件事情:一位小區住戶的房子才住了一年多,玻璃忽然破碎,物業起初答應修理,后來又反悔。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普通住戶,大家的第一感覺都是,這肯定是玻璃質量有問題,物業應當無償為住戶更換新玻璃。但是,當記者查閱了相關法律之后發現,玻璃等設施的保修期為一年,也就是說,雖然這塊玻璃的使用時間大大短于正常的使用時間,但是,依照相關法律,物業沒有免費維修的義務,應該由業主自己請人修理。雖然說,站在用戶的角度,遇到這樣的事情,確實挺煩心的,但是,不能情大于法,在評論中,媒體的觀點一定要有法可依。不能因為一時情緒,發表與法律規定相悖的評論。
二、評論應多引導,少指責
現在的很多民生新聞欄目中,消費糾紛、家庭糾紛、鄰里糾紛也是很大的一個部分。這種新聞,除了要求記者前期采訪調查到位之外,后期的評論也很重要。說錯一句話,就有可能將小糾紛升級為大矛盾。評論應該多加引導,少去指責。《第一時間》欄目曾經播出了這樣一條新聞:甲乙兩家人發現自家后墻一米處有返潮的現象,有的墻皮甚至已經開始脫落,他們認為,是墻后的鄰居丙家院基過高,花帶的水下滲導致的,鄰居丙卻不這樣認為。為避免自家房屋受到更大損失,甲乙兩人愿意自費將鄰居花帶處抹上水泥,但鄰居沒有明確表態。面對這種現象,在評論中,就不能一味指責鄰居丙,而是引導她,不用自己花錢,就可洗脫嫌疑,如果真是因為這個原因,把鄰居家的煩惱消除了,自家的日子不就也能更和樂了嗎?從正面積極引導,不說誰對誰錯。民生新聞關注的很多糾紛,有時說到底,很難分出對錯,對當事人來說,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社會因為一檔新聞欄目更和諧,記者也算沒有白忙活。
三、語言輕松幽默,少用官話套話
電視語言應該是通俗易懂的,主持人應該努力營造一種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語言節奏。切忌掉書袋抖知識,引用書中的名言警句。例如,在我臺民生新聞的一條新聞評論中說,“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兒子即使做不成小棉襖,做個小背心也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奉勸那些做兒子的,別忘了關心父母,常回家看看。比板起臉來給大家講常回家看看已經入法,子女如果做不到,將會受到法律懲處的效果要好多了,而且,這樣說,觀眾也愛聽,也更愿意接受這樣的勸導。
四、評論是為配合新聞而發,該長則長,該短則短
電視民生新聞的主力軍是短平快的消息類民生新聞。每條新聞的時長大約在一至二分鐘,長得一般也不超過三分鐘。這類新聞的評論與新聞水乳交融,抓住某個新聞點,做發散思考和點評,看似隨意和即興,但只要點中要害,入情入理,就會得到觀眾的認同與共鳴,評論就會深入人心,贏得觀眾贏得收視率。評論可以親切,可以犀利,可以幽默,也可以調侃,只要觀眾喜歡,點評到位,形式和風格可以忽略。民生新聞的另一個主力軍是調查性報道,這類新聞短的也有四分鐘左右,長的可達十分鐘甚至十幾分鐘,對于這類新聞,就需要加大評論的力度和長度。長篇評論除了字數多,用時長之外,還需要有層次,有力度,有深度。長篇評論,絕不是想到哪兒說到哪兒,想說哪方面就說哪方面,而是應該緊緊圍繞新聞報道的主題,入情入理入法地進行評論。對所報道的新聞進行適度點評,已經成了民生新聞欄目的共識。電視民生新聞,作為一種快餐式新聞,不但給觀眾看熱鬧看稀奇,還需要引導他們明辨是非對錯。評論,就是媒體的態度,也是引導的一個重要方式。
作者:李梅單位:運城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