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內部環境審計評價指標初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環境審計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本文從企業角度設立合理的評價指標,包括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以此來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實施及完成。
關鍵詞:
節能減排;企業內部審計;評價指標
一、引言
2015年6月份,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提交的《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文件,明確表示,在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左右;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20%左右。另外主席今年9月訪美時在《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表示中國還計劃于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因此如何既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又能兌現大國承諾是我國未來面臨的巨大挑戰。根據《中國企業公民報告》中公布的數據,我國工業企業經營行為所引起的環境污染約占總污染量的70%,是引起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企業進行內部環境審計有助于從內部和根源上減輕和解決污染問題。實施環境審計在微觀層面上,能促進企業節約資源,降低成本,避免相關風險;在宏觀層面上,是我國實現減排承諾的必要工具和保證。
二、企業內部環境審計基本概念
環境審計,是指一種用于環境管理的手段,貫穿于控制的全過程,對與環境相關的組織,其履行環境保護的情況、管理環境的效率、效果及環境治理的儀器設備的運用情況進行定期、系統、客觀、有說服力的評估,通過實現其對環境管理活動的簡化和企業實行的策略及行為滿足環境管理要求的這兩個具體目標,來達到保護環境總目的。企業內部環境審計,目前常用的是孫巖、楊素昌(2005)的定義“由企業內部審計機構,依據相關環境法律法規、環境標準、企業各類環境管理政策和計劃以及財務與會計核算準則,監督企業受托環境責任的履行,并對其責任履行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評價,最終目標是要實現企業自身的價值和可持續發展。”企業內部環境審計的對象是受托環境責任,既在治理污染和保護環境等相關活動中,受托人應負的責任。一般認為有三方面的責任:(1)道義上的環境責任,(2)法律原因導致的環境責任,(3)經濟意義上的委托責任所引發的環境責任。首先,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企業實施內部環境審計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環境與資源是公眾所有的,企業作為消耗自然資源與造成環境污染的經濟主體,在道義上企業應該承擔其生產經營活動導致的環境污染治理責任。其次,在法律方面,各種環保法律法規及我國加入的國際公約會強制企業在其生產經營活動中必須切實注重環境保護,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企業實施內部環境審計有助于企業遵守環保法律,避免相關風險。第三,在節能減排及即將實施碳排放量交易的背景下,企業的環保能力也關系到企業節約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關系到投資者的利益。企業內部環境審計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1)環境合規性審計,主要審查企業對國家相關環保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及自身建立和實施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制度的情況,環境保護的資金是否合法合規使用;(2)環境責任審計,是一種內部控制審計;(3)環境績效審計,是對環境管理體系的經濟性、效益性及效果性進行審計。
三、節能減排背景下企業內部環境審計的評價指標與內容
為了實現我國關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標,企業作為碳排放的主要來源,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刻不容緩。而設定合理的內部審計評價指標并實施監督是企業實現其節能減排各項指標的重要保證。根據審計工作的實施方式,將內部審計的評價指標分為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兩部分。
1.定性評價指標。定性指標的特點在于無法直接數量化,必須通過設置各個子項目,然后針對各個子項目進行評分取得定性指標值。基于節能減排的工作,可以設置以下定性指標:
1.1環境法律法規遵守執行情況指標。企業是否具有環保意識,可以直觀的反映在其對環境法律法規的遵守執行情況上。通過對比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活動與環保法律明文規定之間的符合程度,可以從基本層面上評價企業的環保行為。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對生產經營過程中對環境相關法律法規的遵守與執行情況進行調查與評價。可以設置相關子項目指標,如生產經營活動有無違法違規行為,產品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政策和技術標準要求,尤其是越來越興起的“綠色標準”,以及審計過程中各種會計資料的合法性等。
1.2環境管理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除了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之外,企業要想實現其節能減排的目標,必須有一套符合自身情況的環境管理內部控制制度。該制度的完善程度,執行力度等方面都可以通過以下子項目進行評價:如企業制定節能減排規劃,開展低碳生產審核工作,建立健全相關的環保制度,進行內部審計等。
2.定量評價指標。定量指標是指可以數量化的指標,通過計算相關數據,得出量化指標。結合節能減排工作的要求,本文認為內部環境審計評價的定量指標主要包括:資源與能源消耗指標及污染物排放指標。
2.1資源與能源消耗指標。企業在生產工程中,尤其是重點能耗企業必不可少的會使用和消耗資源與能源,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物質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因此資源與能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大,而地球現有資源和能源是有限的,長此以往會導致資源匱乏,環境污染。因此必須對企業進行資源與能耗的使用情況進行評價,并作為考核指標已達到促進企業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主要指標可以設置為主要能源的消耗量,如煤炭消耗,石油消耗,電消耗,水消耗等,不僅考核其能源消耗總量,更要考核能源的使用效率。
2.2污染物排放指標。在企業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是對環境破壞的一個重要元兇,但是通過污染物的無害化處理則可以減輕對環境的損害,另外通過技術革新,也可以減少單位產品污染物的排放。所以污染物的排放雖然無可避免,但對環境的污染并非一定。因此,通過對于相關排污指標的審計,可以更好的制約企業的排污行為,為實現減排目標提供保障。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達標情況進行評價,主要指標可以包括碳排放指標、三廢排放指標等。
四、結語
要實現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這一目標,對于中國這個正在進行工業化、城鎮化的國家來說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作為能耗和排污的主體,中國企業責無旁貸,必須制定出自己的節能減排的目標,而實施內部環境審計則是保證企業節能減排工作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工具。審計工作中設置合理有效的評價指標可以對企業進行正確引導和有效監督,因此結核內部環境審計內容不僅要設置如環保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環境管理內部控制等定性指標,還需要設置資源與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這類定性指標,不僅要進行總量的控制,還要考察單位產量上能源消耗與污染物排放。
參考文獻:
[1]汪卉.企業內部環境審計免疫力評價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4.
[2]丁慧茹.企業環境審計實施內容推進研究——基于內部審計視角[D]南京審計學院,2014.
作者:丁煒 車俊文 單蕊 單位:煙臺南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