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言
1.1研究背景近年來,環境破壞日益嚴重,隨之而來的是霧霾等極端環境問題,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企業,尤其是重污染企業,作為主要的環境問題的制造者,有必要接受公眾的監督,及時地環境信息,滿足人們對于環境保護的訴求。無論是嚴峻的環境形勢還是公眾的環境信息需求,都要求盡快地出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我國的環境會計框架。環境會計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最早由英國的兩位學者F•A.比蒙斯和J•T.馬林分別在其專著《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和“污染的會計問題”的研究報告中提出。在此基礎上,西方學者經過近20年的探索,《環境會計和財務報告的立場公告》終于誕生,成為國際上第一份指導環境會計報告的指南。此后,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繼了環境會計的公告,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環境會計體系并在實務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相對而言,我國對于環境會計的研究開始較晚,1992年,葛家澍教授首次提出了“綠色會計”的概念,引發了國內學者對于環境會計的研究,近20余年來,對該領域的研究發展很快,政府也在2008年前后出臺了諸如《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勵上市公司進行環境信息的披露并對披露的方法和體系進行了規范。盡管發展迅速,但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未構建環境會計的完整體系,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系統性、完整性的研究還較少。本文在借鑒國內外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研究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現狀,并以滬深兩市的鋼鐵類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分析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因素,以期能為環境會計的研究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1.2本文的創新之處雖然對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很多,但大多數的研究是從宏觀(全國、地區)的角度進行研究,而忽略了不同行業的公司其環境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的差異性。本文基于這一點選取了鋼鐵類上市公司進行實證研究,將研究的范圍具體到某一行業,其數據和結果對該細分行業的研究而言更具有針對性。此外,本文突破了將披露的所有環境信息一視同仁的做法,按照影響投資者作出經濟決策的重要程度對不同的環境信息賦予不同的權重,使得研究更具有實際應用效果。最后,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按GDP的排名予以量化加入到解釋變量中,分析其對鋼鐵類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
2鋼鐵類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
(1)披露方式單一,不具有獨立性。通過研究發現,鋼鐵類上市公司的披露方式主要集中在:社會責任報告、董事會報告以及財務報表附注中。在獨立性相對較強的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的企業僅僅占到55%。與發達國家的企業在獨立的環境報告中披露環境信息相比,差距不言而喻。(2)披露內容過于模式化,實質內容較少。披露的內容基本上集中于:公司對于環境保護的決心、環保計劃和目標、政府對其的環保補貼等公眾所熟知的信息,且每年的披露內容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對于三廢治理支出等環境成本基本上沒有披露,此外,對一些重大的環境投資項目沒有相應的成本效益分析,也沒有具體的關于其運營能力、資金投放利用情況等信息的描述。(3)披露過于隨意,缺乏固定性和連貫性。由于沒有統一的環境信息披露規定,公司的披露過于隨意缺失連續性,企業完全按照信息是否對企業有利來進行選擇性的披露,導致信息的披露大都報喜不報憂,使得環境信息的披露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價值。同時,各年之間的披露缺少聯系,每年基本上各自為戰,雖然披露的內容差異不大,但不具有連貫性。(4)披露的信息缺乏審計,真實性無法保障。盡管上市公司的年報必須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但由于鋼鐵類上市公司的信息主要披露在社會責任報告和董事會報告中,財務報表附注中的信息較少,且我國并沒有強制性地要求對社會責任報告和董事會的報告進行審計同時環保機構也沒有相應的監管措施,這就使得投資者對披露的環境信息內容的真實性存在疑問,不利于其據此經濟判斷。
3研究設計
3.1研究假設依據國內外學者對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的研究,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本文做出以下假設。(1)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假設一:公司所處的地區經濟越發達,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越充分。(2)流通股的比例。假設二:公司的股本中流通股的比例越高,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越多。(3)國有資本的比例。假設三:國有股的比例與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成正比。(4)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比例。假設四:公司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比例與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呈正相關。(5)公司的盈利能力。假設五:公司的總資產收益率越高,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越多。(6)公司的負債水平。假設六: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越高,越能充分地披露環境會計信息。(7)公司的發展能力。假設七:公司營業收入的增長率越高,越能較多地披露環境會計信息。(8)公司的規模。假設八:公司的規模與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成正比。(9)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情況。假設九:披露了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的企業會披露較多的環境會計信息。
3.2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本文選取了2012年滬深股市上市的23家鋼鐵類上市公司,出于穩健性的考慮,剔除了被劃分為ST、*ST的股票,剩余的樣本為20家。樣本公司的分布比較分散,具有相當程度上的代表性,見表1。本文的年報數據、社會責任報告通過上交所網站、深交所網站以及巨潮資訊網,手工整理所得。財務指標數據(總資產收益率、營業收入增長率、資產負債率等)均在公司年報的基礎上計算得來。
3.3定義變量
3.3.1因變量設定本文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作為因變量,其通過選取的打分指標來進行量化,得到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數來代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作為因變量。具體的打分指標是結合證監會、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披露指南,選定了14個細分指標組成評分體系。按照對財務信息使用者的重要性,將不同的指標賦予不同的權重,運用加權平均的方法計算得到環境披露指數,見表2。式中:∑EADi表示企業各指標得分加權之和,∑MEAD表示企業在披露最優狀態下各指標得分的加權之和,此處最優為2分。
3.3.2自變量設定本文選取了9個自變量,見表3。
3.4構建模型在設定了因變量和自變量后,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4實證分析
4.1相關性分析通過表4相關性的分析結果,我們看到,流通股的比例和地區經濟水平的相關性系數為-0.512,在0.05水平上顯著,即二者之間中等相關。其他變量之間沒有明顯的相關性。因此,可以直接進行多元回歸分析。
4.2回歸分析回歸結果:由表5可知,GR、INDG、RED、INDRP的P值均<0.05,即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是顯著的,且系數的符號與假設一致,假設成立,說明發展能力、國有股比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獨立董事比例對鋼鐵類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顯著影響。其余5個變量的影響不顯著,對應的假設不成立。
5研究結論與建議
5.1研究結論本文通過構建回歸模型,對鋼鐵類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主要結論如下。(1)公司的發展能力對其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有顯著影響。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的預期越好,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越充分,以傳遞其負責任的社會形象,擴大影響力。(2)國有股的比例與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呈正相關。國有股的比例越高,環境會計信息就會被披露得越多。(3)公司所處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也顯著地影響著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公司所處地區經濟越發達,人們的環保意識越強,就會要求公司披露更多的環境信息。(4)公司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比例與其環境信息披露具有顯著地正相關關系。董事會中獨立董事越多,對環境信息的披露起到的監督作用越強。
5.2建議(1)國家應針對鋼鐵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建立統一、完善的強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明確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內容,對公司的環境披露給予制度上的保證。(2)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國有股的比例,在董事會中增加獨立董事的人數,使公司能貫徹法律、政府對環境保護的要求,加強對公司環境信息的披露。(3)加強對社會公眾的環境保護觀念的宣傳和教育,使環境保護的意識深入人心,在社會上營造環境保護的氛圍,從而使公眾在消費和投資時選擇環保做得好的企業,從而使企業意識到來自公眾的壓力,促使其提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水平。(4)對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審計,保證真實性。
作者:趙邦華 單位:東華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