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農產品電子商務是“互聯網+現代農業”的一項重要內容。河北省為我國的農業大省,傳統農產品流通效率低下,成為阻礙該省農業發展的瓶頸。運用電子商務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使之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新的增長點和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創新驅動力。以河北省青縣為研究區域,運用層次分析法,深入分析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制約因素,提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互聯網+;AHP層次分析法
農產品電子商務是“互聯網+現代農業”的一項重要內容,且備受各級政府的重視。近年來,河北省政府將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作為推進河北經濟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并創造出良好的發展環境[1]。但在發展過程中,農產品電子商務還存在著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電子商務人才匱乏、農產品競爭力不強等制約因素[2]。理清影響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以及這些因素之間的內在關系,是解決農產品買難賣難的關鍵所在,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3]。選擇河北省青縣為研究區域,運用層次分析法實證研究影響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主要因素及其影響程度大小,并依據實證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樣本選擇
依據青縣位于滄州市北部,北依北京與天津,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京滬鐵路、京滬高速公路、104國道、保滄高速、滄廊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線從境內穿過,基礎設施較為齊全,區位優勢明顯,農業特色鮮明,具有良好的電子商務發展優勢。作為京津的“菜籃子”,青縣在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方面走在了前列。在河北省“十三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的指引下,青縣連續3a在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2015年以來,青縣積極推進與京東商城的戰略合作,創建了“京東•滄州館”,青縣的“大司馬”蔬菜、“青縣羊角脆”等幾十個農產品實現了網上銷售,京津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購買到新鮮的蔬菜和果品[4]。青縣采取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采取“龍頭+中心+村站”的模式,實現電子商務服務點全覆蓋,建設城鄉一體化的電子商務網絡;采取“制度+審核+培訓”的模式,邀請各地專家,為農民進行演講和舉辦培訓班等,夯實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采取“特色+名品+網云”的模式,全面優化電子商務的發展要素;充分利用京東滄州館和阿里巴巴滄州產業帶平臺的便利性和廣泛性優勢,打造極具地方特色風格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截至目前,青縣已建設各類企業網店2000個以上。
2構建模型采用AHP層次分析法
構建層次結構模型[5]。由于評價指標是否合理影響到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在借鑒已有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在青縣11位農產品種植大戶、電商企業、政府相關部門人員、高校專家共同協商下,經過篩選與歸類,選定二級指標4個、三級指標13個,構造了層次結構體系(表1)。通過對11位專家的面談和咨詢,得到集中意見,構建判斷矩陣;然后進行單層次排序,計算指標層中的指標相對于上級指標層指標的權重并且對矩陣進行一次性檢驗;檢驗通過后計算三級指標層的最終權重(表2),且依據影響因素的等級,確定13個指標對一級指標的影響程度。
3結果與分析
結合調研數據,農產品的價格因素、快遞網點覆蓋率是影響農產品電商開展的最重要因素;技術環境、電子商務服務點覆蓋率、農產品的標準化程度、電子商務平臺的安全性、市場環境、物流體系建設、農產品的品牌化程度、電子商務平臺的知名度是一般影響因素;其余指標為輕微影響因素。同時依據本研究的權重分布密度,農產品的價格、快遞網點覆蓋率、技術環境和電商服務網點覆蓋率指標權重達到0.7319,其中農產品的價格指標權重為0.3923,表明企業與農民對于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活動,最看重的還是經濟效益問題;加快村村通快遞的發展,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技術支持,擴大電子商務服務網點覆蓋率已經迫在眉睫。
4對策與建議
4.1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與保障
職能政府在發展農產品電商過程中應做好頂層設計,指引本土的電商產業科學健康發展。
(1)加強戰略、規劃、政策等的制定和實施,堅持利益共同化、本地化原則,以“市場”引導“市場”;
(2)要建立政府相關部門和單位分工合作的工作協調機制[7]。
4.2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1)全面推行農產品質量國家、行業標準,完善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平臺,推進名特優新和三品一標農產品數據庫、農業投入品(農藥、獸藥、肥料等)追溯系統建設[8]。
(2)加強農產品的品牌培育,增加產品附加值。
(3)鼓勵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制定適應電子商務的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產品包裝、物流配送和業務規范等標準;支持快遞企業制定適應電子商務產品寄遞需求的定制化包裝、專業化服務等標準。
4.3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的培訓和培養
(1)利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等項目,聯合教育培訓、電子商務企業等單位,著重培訓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村經紀人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有培訓意愿的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大學生村官、返鄉創業青年等,增強其通過使用智能手機和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農產品電商營銷的能力,為全省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提供實用型、創新型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儲備[9]。
(2)中高等職業院校開設涉農電子商務專業和課程,培養多層次的通曉農業電子商務的復合型人才。
4.4完善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1)加快建設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利用電商企業等社會資本,建設與運輸量相適應的強大物流尤其是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科學發展多層次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下大力氣解決好農產品電商“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10]。
(2)支持快遞企業積極入駐,鼓勵快遞企業依托農家店、農村綜合服務社、村郵站、農產品購銷代辦站等建立健全農村快遞服務末端網絡。
(3)鼓勵電信等企業加快農村通信網絡建設,加快農村固定寬帶提速降費進程,提升農村基層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11]。
參考文獻:
[1]王淑清.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2,18(3):99-101.
[2]王勝,丁忠兵.農產品電商生態系統—一個理論分析框架[J].中國農村觀察,2015,(4):39-48.
[3]易法敏.農業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的影響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3):181-186.
[4]“互聯網+”刷新青縣名片[N].滄州日報,2016-11-28.
[5]石魯達.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對策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3.
[6]劉建鑫,王可山,張春林.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12):57-64.
[7]謝名良.消費者視角下生鮮農產品網購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6.
[8]劉靜.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其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9]周玲,王明宇.“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業電商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J].中國商輪,2015,(13):48-50.
[10]鄒娜,邱英杰.“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流通主體優化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3):78-79.
[11]蔣照鵬,朱永法.浙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分析[J].農業網絡信息,2015,(8):21-26.
作者:于飛1;張淑云2 單位:1.河北農業大學農學院,2.河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