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軍事基礎課程教學設計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教學設計作為課程教學的“靈魂”與“總綱”,發揮著引領和指導教學的關鍵作用,加強軍事基礎課程教學設計研究,對于提高軍事基礎課程教學質量,培養新型軍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開展軍事基礎課程教學設計應掌握起點,找準教學設計依據;突出重點,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把握節點,合理設計教學步驟;著眼特點,靈活設計教學方法。
關鍵詞:
軍事基礎課程;教學設計;高校
隨著我軍軍事教育法規逐步完善,軍事基礎課程建設重點已由宏觀層面的整體框架、體系的構建,深入到微觀層面的課程教學設計和細化流程管理層面。教學設計作為課程教學的“靈魂”和“總綱”,發揮著引領和指導教學的關鍵作用,加強軍事基礎課程教學設計研究,對于提高軍事基礎課程教學質量,打牢學員智能、技能、體能、多能基礎,培養能打勝仗的新型軍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掌握起點,找準教學設計依據
軍事基礎課程是對學員軍事素質培養起基石作用的課程,要特別注重樹立正確的培養目標。為此,在教學設計之初,就要加強軍事教育法規性文件、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學員素質特點的分析掌握,為教學設計提供準確依據。一是系統學習軍事教育法規性文件?,F行的軍事教育法規性文件主要包括《合訓分流學員軍事基礎課目教學大綱》、《軍隊院校軍事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軍事體育訓練與考核大綱》以及《關于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的意見》等[1]。只有系統學習掌握這些文件規定,才能從軍隊建設發展全局高度理解軍事基礎教育地位、目標和任務,樹立正確的教學方向和教學目標;才能全面掌握軍事基礎課程教學的原則、方法途徑和要求,保證教學活動規范實施。二是深刻理解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是課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在課程指導、管理、評價、督導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必須深刻理解掌握。要嚴格依據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設計教學、籌劃訓練、安排保障,切實把教什么、怎么教、達到什么標準、如何評價等問題研究透,全面系統地構建課程教學體系,科學確定教學策略和教學重點,保證教學活動有序有效開展。三是深入了解教學對象的特點。從對象類別上看,“4+1”、直通車,青年學員、部隊學員,本科生、研究生各不相同,應區別對待、分類施教,根據不同對象合理確定教學目標、方法、標準和要求。從軍事基礎素質上看,即便同一類別的學員,也會因文化程度、受訓經歷、認知能力等因素,出現較大的個體差異,不能簡單搞“一刀切”“一鍋煮”“齊步走”,應充分考慮學員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制定統分結合、強弱兼顧的教學方案,讓基礎好的“吃得飽”、基礎弱的“吃得了”,促進訓練水平整體提高。
二、突出重點,科學設計教學內容
軍事基礎課程教學具有“正面寬、縱深淺”的特點,要在有限時間內學會多項技能,并打到綜合應用、融會貫通。這就要求教員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不能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每個麻雀都去解剖,而應善于把握重點、選準突破口,通過對重點知識技能反復學習、熟練掌握,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一是吃透教材、區分層次。認真熟悉掌握教材,理清教學內容中的一般知識點、重點與難點,基本內容注重“廣”、重點內容注重“精”、難點內容注重“深”?;緝热葑⒅亍皬V”,就是需要學習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動作、基本技能要廣泛涉及、全面培養、打牢基礎,不能出現遺漏和偏差。重點內容注重“精”,即對于重點內容的教學要集中精力認真準備,精雕細刻嚴密實施,精益求精確保質量。難點內容注重“深”,就是對于教學難點問題要深鉆細研、勇于創新,找到問題癥結,集智攻關突破,切實拿出破解難題的有效對策。二是聯系實際、豐富拓展。教學實踐中,為使教學內容充實新穎、貼合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更新,補充一些教材上沒有的新知識、新信息,尤其是一些前沿性知識和熱點信息。近年來,世界新軍事變革蓬勃發展,在幾場局部戰爭牽引和高新技術推動下,網絡戰、太空戰、無人戰等新的作戰理念付諸實施,戰爭形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新一輪編制體制調整力度空前、影響深遠,新型作戰力量建設步伐加快,新型武器裝備相繼配發,部隊面貌每年都有新變化。軍事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不能一成不變,必須緊跟軍事變革形勢發展,前瞻先進理論前沿,折射部隊建設新貌,直面學員疑問思考,做到向實戰聚焦,與部隊接軌。三是組織材料、轉換語言。一方面,著眼進行高效率的課堂交流,采用便于學員思考和溝通的方式,把教學內容組織成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簡單易懂的金字塔結構,恰當地引用數據、繪制圖表、列舉事例、推理論證,通過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使教學內容變得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另一方面,對教材語言進行必要的口語化轉換,運用學員熟悉的語言來詮釋晦澀難懂的理論觀點,刪去與主題關系不密切的語言,改造必須掌握而又難以理解的語言,使教學用語通俗易懂、更“接地氣”,讓學員愿意聽、能聽懂、記得住。
三、把握節點,合理設計教學步驟
軍事基礎課程從理論學習到操作應用是一個相互關聯、逐步遞進的過程,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實施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按計劃分步驟達成預期教學目標。一是要準確把握軍事基礎課程教學規律。只有準確把握特點規律,才能實施科學有效教學。通過教學實踐感到,軍事基礎課程教學有四條基本規律:第一,通過講授自學感悟理論知識。講授的主要目的是讓學員把握重點、啟發思考、強化記憶,自學則是按需選擇、消化理解、固強補弱。對理論知識的感悟為掌握動作技能奠定了基礎。第二,通過觀摩示范建立標準影像。以正確的要領、標準的動作、規范的步驟、科學的方法進行示范,把學員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調動起來,在頭腦中建立起標準影像,確立起標桿樣板,以此比照進行模仿訓練。第三,通過分步細訓掌握動作要領。把每個訓練課目內容、動作技能,合理分解成若干小項、細化為若干步驟,通過逐內容訓、逐步驟練、逐環節摳,使學員把握標準要求、學會動作要領。第四,通過反復練習達到自動化狀態。在掌握動作要領基礎上,通過循環練習、反復強化、持續訓練,增強深層記憶,養成慣性動作,形成條件反射,全面固化定型,實現嫻熟自如[2]。二是要嚴格落實軍事基礎課程教學步驟。針對軍事基礎課程全面系統、循序漸進的規律,必須嚴格落實教學步驟,抓實教學環節。軍事基礎理論教學,通常按照“先預習、后講解,先研討、后歸納,先作業、后考核”的順序,區分為“讀、講、議、練、歸”五個環節實施;軍事基礎技能教學,通常按照“先理論、后操作,先模擬、后實裝,先分解、后連貫”的順序,區分為“示、講、練、比、評”五個環節實施;戰術教學,通常按照“先室內、后室外,先分段、后連貫,先分組、后集體,先要素、后集成”的順序,區分為“講、擺、議、練、評”五個環節實施[3];示教作業,通常按照“先提示、后示范,先研討、后歸納,先作業、后講評”的順序,區分為“講、做、研、練、評”五個環節實施。一般不要隨意跳躍步驟、簡化內容、減少環節,否則容易出現“夾生飯”現象。三是要科學分配軍事基礎課程教學時間。做到“突出重點、精講多練,預復兼顧、張馳有度”。突出重點、精講多練,就是重難點內容教學多分配時間,一般性內容教學少分配時間;練習、作業、演練等“練”的環節多分配時間,講授、演示、示范等“聽”和“看”的環節少分配時間。預復兼顧、張弛有度,就是從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都要科學計劃、合理安排,使整個教學有始有終、緊密銜接;把控好教學節奏,既不能過于松散,不利于學員連貫、系統地學習訓練,也不能過于緊湊,盲目趕進度,造成學員“囫圇吞棗”,吃“夾生飯”。
四、著眼特點,靈活設計教學方法
靈活選擇針對性強的方法施教組訓,能使軍事基礎課程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教、學、練”有機統一起來,積極開展自主式學、啟發式教、評比式練,在教與學的深層互動中提高教學效益。一是自主式學,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學員的能動性和學習潛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通過提出問題、引導思考、督促檢查,促使學員開動腦筋、因情因地、獨立自主地開展學習??砷_展個人自學、集中自學和崗位自學等。個人自學,就是由學員根據個人情況自主選擇時間、地點進行學習;集中自學,就是在同一時間、地點集中組織學員進行自主學習;崗位自學,就是緊密結合模擬連工作、俱樂部活動、部隊代職等,讓學員在學中干、干中學,通過工作實踐領悟知識、掌握技能。二是啟發式教,變灌輸為啟迪。擺正學員的主體地位,通過富有啟發的教學喚起學習興趣,誘導學員同步思維、積極參與、有效互動??砷_展研討教學、問題教學和案例教學等。研討教學,就是圍繞研討話題,引導大家各抒己見、廣泛探討,最后總結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員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問題教學,就是不直接傳授各種具體知識,而是通過“我問你答”或“你問我答”的方式不斷提出問題、啟迪思考,引導學員逐步深化對某一問題的認識;案例教學就是以典型案例為基本素材,通過閱讀案例、分析案例、討論案例,提高學員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評比式練,變壓力為動力。在教學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小考核、小評比、小競賽,激發學員的榮譽感和訓練熱情,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可采取正反對比練、分組對抗練、典型示范練和考核檢驗練等。正反對比練,就是組織訓練水平高的和低的進行對比展示,讓訓練突出者有動力,落后者有壓力;分組對抗練就是把學員編為若干小組,小組內部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組與組間開展對抗、評比競爭;典型示范練,就是發揮訓練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樹立訓練高標準,讓學員看清差距、明確目標、找準方法、刻苦訓練;考核檢驗練,就是堅持以考促訓、及時獎懲,通過嚴格公正的考核來檢驗訓練成效、激發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金豐年,張強,王文龍.深化軍事基礎課程體系改革的創新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2).
[2]劉粵軍.大抓基礎訓練,提高質量水平,全面夯實部隊戰斗力根基[R].2015.
[3]呂云峰,李雪峰.軍校教員教學能力訓練教程[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10.
作者:王燦 趙東波 張大鵬 單位:裝甲兵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