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工程技術哲學研究的展望范文

工程技術哲學研究的展望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程技術哲學研究的展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工程技術哲學研究的展望

一、技術本質主義問題的探究

本質主義是技術哲學的一個重要立場。耿陽、洪曉楠、張學昕發表的《技術之本質問題的探究:比較海德格爾與杜威技術哲學思想》一文,對杜威和海德格爾的哲學思想加以分析與對比,考察了他們在技術的本質問題,即技術的概念與技術在人與自然的關系的作用上存在的分歧,從追問技術本質的根源、研究方法與技術探究的意義三個維度分析了二者觀點之所以不同的深層原因。海德格爾對技術本質的追問使得在者整體(包括人在內)向著可能的方向展開,并在保持這種展開狀態的技術整體中追問技術的本質淵源。而杜威則從實用主義的立場出發,認為現代科學為改造我們的哲學提供了豐富的準備資料,是哲學興趣從審美轉向實用,從靜觀調和好的景物轉向改變不調和為調和的世界,他破除了技術的認識論立場,使得機械論成為實用和進步主義的理想主義的首要條件,經驗的起源與經驗的利害成為判斷真理的標準。在追問技術的本質問題上,海德格爾強調現代技術乃是完全不同的技術,它促使一切存在者成為持存物,將人類送到了不可抗拒的命運性的解蔽道路上。杜威認為技術經驗的主要特征在于可驗證的人工物的生產跨越了理論和實踐的分離,并使得理論與實踐相互溝通,破除了自然理論與現象世界的對立與不連續性。此文最后從突破形而上和人道主義的視角,歸納了兩種技術哲學的思想對于當今社會問題所具有的啟發作用,為當代技術困境的解決提供了多元化的出路。

二、語境論與技術哲學結合的思考

“語境“作為元哲學問題,并非技術哲學研究的內容,但朱春艷與陳凡在其《語境論與技術哲學發展的當代特征》一文,以分析“語境“的含義為切入點,從三個方面討論了語境論對當代技術研究產生的重要影響。指出技術哲學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是從關注技術“本身“轉向關注技術創新,尤其是關注技術創新和文化的相關性問題。具體來說,在技術哲學的經驗論轉向的引導下,運用語境論的方法論原則對技術做動態的考察,尤其是考察在技術創新的各個具體階段上,文化因素如何影響技術創新的層面。應該說,此文提出的將語境論應用于技術哲學的研究,使得技術哲學從抽象走向具體,從單一性走向系統性,從兩極對立走向相互融合,進而能夠影響當代技術哲學研究綱領的形成和研究范式的發展,同時,對技術哲學未來的發展也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馬克思主義技術哲學實踐向度的關注

喬瑞金、師文兵的《從人的解放看馬克思主義技術哲學傳統的多重意蘊》,從馬克思主義技術哲學傳統的三種基本的存在形式、主題與聚焦點,按照馬克思、馬爾庫塞和威廉斯三個代表人物思想演變的歷史順序,從技術與生產方式、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關系的不同視角,給予初步的討論,展示了馬克思主義技術哲學傳統為人類解放所做的不懈努力,闡述了其基本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張曉紅的《國內馬克思技術實踐思想研究綜述》,對這一議題的國內研究現狀做了較為詳盡的說明,主要反映在馬克思的技術實踐概念界定、技術實踐主體及其生存狀況、技術實踐價值、技術實踐批判等方面問題的研究上。萬長松的《蘇聯技術哲學與其工業化道路的關系問題研究》認為,蘇聯的技術哲學與其工業化發展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兩者之間卻存在著間接的內在聯系。進而強調,在我國,技術哲學研究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不能失去哲學應有的批判功能;也不能脫離實際,要適應改革開放與工業化的時代背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走一種新型的可持續發展的工業化道路。

四、技術思想史的探微

主要是從技術思想史的角度,解讀古人對技術的思考。趙玉強在《莊子生命本位技術哲學的基本面向與內在理路探賾》一文中,對莊子的技術哲學思想進行了討論,從而解釋莊子生命本位的哲學對于當下社會的指導意義。作者提出在生命之道的統攝下,生命成為莊子技術哲學的價值本位。莊子立足于生命本位,在自然之域中對技術的探討突破了現實層面的矛盾張力,開顯出一種超越之維;在社會領域,莊子對技術異化、技術道德以及技術的相關社會政策等問題予以沉思;在人生的領域,莊子強調人當開掘技術內在本己的價值,從而提升生命的境界。項繼光和任莉的《古希臘時期技術的哲學思想研究》便挖掘與分析了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對技術的哲學思考,以及他們對于技術的反思與追問如何成為現代技術哲學的思想源泉的。

五、工程的演化、本體論與人文反思

從發表的文章來看,主要涉及兩大主題:一是對工程演化及其本體論的闡釋。李伯聰、王曉松的《略論工程“雙重雙螺旋“及其演化機制》一文,把工程演化過程理解為一種“雙重雙螺旋“過程,即由“技術鏈“和“非技術鏈“(“經濟)社會鏈“)共同構成的“雙螺旋“。演化過程則由“技術發明)工程創新)產業擴散“三個環節組成。其中,工程“雙重雙螺旋“中“技術鏈“的演化,其基本內容是“技術硬件(機器)和技術軟件(知識和制度)雙螺旋“的演化。“選擇與建構“機制是工程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機制。選擇機制使得在技術)經濟進化過程中,技術創新成果經過市場的選優汰劣,保證了工程活動和市場經濟的健康演進。建構機制則體現為技術鏈與經濟)社會鏈的“雙重雙螺旋“變革,形成新類型的“雙重雙螺旋“等形式。蔡乾和在《什么是工程:一種演化論的觀點》的文章中,結合對工程的本質追問,也從演化論的觀點考察了工程。張秀華在其文章《工程的生存論闡釋》中,在現象學的視野下,主張可以從不同進路來理解和闡釋工程,在生存論解釋原則下,面向實事——工程現象本身,自覺進入工程的生成與人之生成的解釋學循環,并將工程視為以“棲居“為指歸的“筑居“,才能洞悉工程的本性與存在論意義。

二是對工程的人文規范與倫理追問。《“罪“與“贖“——關于人類工程之“非“的反省與超越》一文指出,工程既有功也有過,人類因工程之“罪“而遭到自然的報復和懲罰,以至于引發了前所未有的生態和生存危機。這就警醒我們必須反思征服、宰制自然的工程實踐,在肯定工程之“是“的同時,正視、檢討工程之“非“,進而優化工程觀,并在現實中以“贖罪“之感合理地規范工程行動,自覺地建構“無為“、“善為“的工程,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解。《略論工程美》則回答了工程美的功能,認為工程美是工程活動及其所創造的人工自然物給作為審美活動主體的人的舒適與愉悅之情,工程美的實質是功能美,這一實質展現為工程美的實用性、科技依賴性、環境協調性、社會歷史性和綜合性等特征,“美在和諧論“和實踐活動論是工程美的立論基礎。與以上對工程的人文規約與美的訴求不同,一些學者更重視工程倫理的路徑。張應杭認為,面對因工程技術失誤帶來的災難,有必要強調工程技術人員敬畏之心的培植。道家“道法自然“命題中敬畏自然的立場可以為這一敬畏心的培植提供思想史的啟迪。道家以法自然為核心價值理念所主張的天人合一、人我合一和身心合一之道可以為現代工程技術倫理提供如下三條敬畏原則:自然地對待自然、自然地對待他人、自然地對待自我。任丑則追問了工程倫理學的價值基準,并認為人權既是功利、道義、責任、權利等工程倫理學基本路徑的價值基準,又是科學、技術、工程和工程師等工程倫理學諸要素的價值基準。因此,人權是工程倫理學的價值基準,各類工程事業應該成為切實保障和促進人權偉業的現實力量。熊志軍還對科學倫理與工程倫理作了比較研究。此外,2011年以來出版了一批工程技術哲學的學術著作。

一方面,進一步深化了工程演化與本體論研究。殷瑞鈺、李伯聰、汪應洛等的《工程演化論》堅持“史論結合“的原則,闡述了“工程演化論“的基本概念,揭示工程演化的規律和特點、工程演化的動力系統,討論工程要素演化與系統演化,分析工程演化機制以及工程演化與文化變遷、人類文明進步等問題,并通過一些典型案例提供理論支持與說明。張秀華的《歷史與實踐:工程生存論引論》在現象學和實踐哲學的范式下,借助生存論的解釋原則,先行確立起生存論對于工程追問的優先地位,顯示“人以工程方式去存在“及“人#工程#生存“互釋共容的生存論意蘊,并據此于時空向度內考察“作為方式“、“人工世界“和“實存工程“的復性展延,進而判明工程實踐之“是“與“非“、工程異化及其揚棄的歷史擔當,自我解蔽與突圍,趨赴以“棲居“為旨歸的“筑居“,重建時代的工程文化,去實現“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的人類理想。

另一方面,豐富并拓展了技術追問的內容與路徑。盛國榮的《西方技術思想研究——一種基于西方哲學史的思考路徑》,旨在從西方哲學史的線索中梳理出各個歷史階段的哲學家們關于技術的思想,以求呈現出一部相對較完整的西方哲學家們認知技術的路徑,即西方技術思想史。陳多聞的《技術使用的哲學研究》主要從共時和歷時兩種視角對技術使用進行審視。既給出技術使用的橫向結構解讀:技術使用是由技術使用的主體一技術使用者、技術使用的客體——總是物象化為人工物的技術,以及技術使用者和技術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所組成的圖景;也做出技術使用的縱向歷史分析:技術使用依次呈現出經驗型技術使用、實體型技術使用和知識型技術使用的不同面貌,并分別孕育出相應的社會情境。曾鷹的《技術文化意義的合理性研究》揭示出在當下技術危機的文化境遇中,技術文化意義世界的裂變、扭曲與失落及其重構。王伯魯的《技術困境及其超越》,在廣義技術范式下,系統分析技術困境的結構、表現、演化機理,以及超越技術困境、謀求人類解放的路徑與對策等問題。陳凡、傅暢梅、葛勇義的《技術現象學概論》,考察了技術現象學起因,現象學技術哲學的研究向度及演進趨勢,非哲學的技術現象學研究,經驗的現象學技術哲學研究范例,“裝置范式論“現象學技術哲學研究綱領,以及技術現象學與STS研究、工程實踐等問題。而新出版的學術著作,如朱葆偉、趙建軍、高亮華主編的《技術的哲學追問》,王大洲的《技術、工程與哲學》,李伯聰的《工程哲學和工程研究之路》和劉孝廷等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等著作,則從更寬泛的視野討論了工程和技術問題。

總之,近年國內學術界對工程與技術的哲學研究,呈現出努力拓展解讀視域,既試圖回歸關于工程、技術本質的本體論或存在論闡釋,也注重其經驗的描述、文化和審美的人文反思以及倫理規范的向度,并彰顯了跨學科、跨領域的探究進路。

作者:張秀華張璐杜疆單位: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dorcelclub全集31| 国产情侣91在线播放|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 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亚洲欧美人成综合导航| 男生的肌肌插入女生的肌肌| 国产一级黄色大片|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a级日本高清免费看| 成人免费黄网站|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高清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百度|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高清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吞精 |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资源|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成人黄软件网18免费下载成人黄18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乱大交XXXXX潮喷|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 narutomanga玖辛奈本子| 成人a视频片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日韩在线电影网|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爱情鸟第一论坛com高清免费| 十八岁污网站在线观看| 翘臀少妇被扒开屁股日出水爆乳| 国产五月天在线| 高清欧美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主播叶子闺蜜| 2022男人天堂| 国产边打电话边被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