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區域文化競爭力分析范文

區域文化競爭力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域文化競爭力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區域文化競爭力分析

一、河南區域文化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河南區域文化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以河南省18個省轄市的文化發展狀態為評價對象。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網站中“行政區劃”的界定,其名稱和先后次序是: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平頂山市、安陽市、鶴壁市、新鄉市、焦作市、濮陽市、許昌市、漯河市、三門峽市、南陽市、商丘市、信陽市、周口市、駐馬店市、濟源市。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和專家綜合評判四個一級指標。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文化建設的兩翼,缺一不可。文化人才隊伍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主體和靈魂所在。專家綜合評判旨在透過數字表象深入考察各地文化功能的綜合發揮情況,諸如提升公民素質、增強公眾凝聚力以及文化支撐力、帶動力和影響力等方面。構建河南省區域文化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依據評價指標體系展開具體的測算分析,需要遵循科學性、全面性、實用性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其中科學性、全面性、實用性是各類評價體系必須恪守的普遍性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不僅指河南區域文化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各級各項指標的內涵要與時俱進、動態變化,更深刻的用意是在反映當下18個省轄市文化建設發展的整體水平和比較優勢的同時,通過具體指標的杠桿和導向作用,進一步調動各地市重視文化、發展文化的積極主動性,實現文化建設可持續發展,并著力營造更為寬松有利的外部環境。

一言以蔽之,不為評價而評價,推動后續健康發展才是終極目的。河南省區域文化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采用三級指標制,包括4個一級指標即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和專家綜合評判。其中前3個為客觀指標,均下轄具體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二級指標12個,名稱和數量涵蓋了一級指標的基本構成要素,如文化事業包括公共文化資金投入、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等要素以及更為直觀的“省級及以上獎項(榮譽)”,文化產業包括投融資體系、規模結構、市場體系、品牌培育以及集中體現文化產業發展特征和方向的“集聚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則主要包括文化人才培訓引進投入和文化隊伍規模結構兩項。三級指標50個,涵蓋了相關二級指標的內涵和外延,符合科學、全面、可行的原則。對河南省各省轄市的文化競爭力進行評估,在省內尚屬首次,沒有可供直接使用的評價指標體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相關的文化類評價體系似可提供借鑒和參考。約略而言,大體包括三類:(1)文化產業類的發展指數測算體系以及區域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體系,典型者諸如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指數(CCIDI),以表征指數和內涵指數為核心框架形成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多級多指標綜合指數體系”,對產業方面的指標詳細設置可資借鑒。(2)外省文化強省(市)的評價指標體系,多從文化強省(市)的目標和內涵出發,設置了文化體制改革、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人才引進培養等方面的各級指標,并提出了相應的測度方法。(3)《河南省文化強省評價指標體系》和《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其中,前者將河南文化強省的內涵與標準概括為8種能力、分解為86個二級指標,后者以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為主線形成了包括8個一級指標、30個二級指標和150個三級指標的測算體系。河南省區域文化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在借鑒上述成果的基礎上,經相關專家反復論證形成。詳見表1。

二、河南省區域文化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解析

河南省區域文化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基于區域文化競爭力理論,引入統計學概念,融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宏觀指標與微觀指標、客觀指標與主觀指標、外顯指標與內隱指標、相對指標與絕對指標、復合指標與單一指標,圍繞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輔以專家綜合評判,旨在通過全面評價分析河南省18個省轄市文化建設發展的綜合水平和比較優勢,準確反映河南文化發展態勢和中原經濟區文化建設科學化水平。

(一)文化事業評價指標文化事業評價指標為一級指標,其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關鍵,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是基礎,省級及以上獎項(榮譽)反映該區域文化競爭力和影響力。因此,設置5項二級指標,即公共文化資金投入、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省級及以上獎項(榮譽),其中前3項均對應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資金投入。公共文化服務是實現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需要建立健全以公共財政為支撐,實現總量與人均、財政投入和社會投入、城市建設與農村建設等內部結構均衡而且逐年穩定增長的公共文化資金投入體系。近年來全省各級政府對文化建設的投入不斷加大,但總體來看,對文化投入的整體水平還很低,人均文化事業費更低。公共文化資金投入不足,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應該盡快彌補的短板。因此,該項二級指標權重也比較大。在3項三級指標中,人均文化事業費與文化事業費占本地財政支出的比重,共同測度各省轄市對公共文化財政投入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設置“農村文化專項資金增長率”指標,意在通過統計指標的杠桿作用引導更多公共財政資金進入,持續推動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現以“人均文化事業費”為例,說明三級指標實際分值的計算方法:三級指標實際分值bi=理論分值(A)×(統計數據ai/標準值am)(說明:標準值am為全省人均文化事業費)公式bi=A×(ai/am)即是本評價指標體系中所有三級指標實際分值的計算方法。在實際計算中,具體區別有二:第一,不同指標的標準值不同。或以18個省轄市中的最高得分為準,或以全省平均值為準,視三級指標的不同情況而定。第二,涉及多個項目的復合指標,項目層級高低不同者賦予不同權重(第一層級1,第二層級0.6);項目層級大體相同者無須分別賦值,數量直接相加即可。對于大多數單一指標,直接套用公式和標準值比較計算即可。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與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兩者分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硬件和軟件。在全省已基本實現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全覆蓋、各地硬件設施基本到位的情況下,作為軟件的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相對更為關鍵,而且現在有效供給并不能充分滿足廣大城鄉群眾尤其是農村地區日益增長并逐漸呈現多樣性、小眾化特征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的權重(10分)高于公共文化基礎設施(5分)。在具體的三級指標中,兩者在符合全面性原則的基礎上,均特別注重考察惠民文化工程在廣大農村地區和城市基層社區的落實力度。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河南是文物大省,地下文物保有量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全國第二,館藏文物占全國的八分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品類齊全,內涵豐富。三級指標的設置主要圍繞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資文化遺產展開。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整體權重分值不大(5分),主要是因為,文化遺產是先天資源,后人主要是繼承保護;各省轄市的文化遺產分布不均,大量集中于鄭、汴、洛地區,其他省轄市相對較少,而且不能通過積極的主觀努力改變其基本面貌。為公平起見并進一步調動全省多數省轄市致力當代文化發展建設的積極主動性,整體權重不宜太高。省級及以上獎項(榮譽)。系本評價指標體系的特設指標,因為省級及以上獎項(榮譽)是各省轄市區域文化尤其是文化事業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集中、直接體現,而且其中“全國、省級道德模范先進人物”等項,不僅反映了近年來河南不斷涌現道德模范先進人物、助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成績,也彰顯了統計指標背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宏闊背景。

(二)文化產業評價指標作為一級指標,文化產業較文化事業在區域文化綜合競爭力構成中硬實力的色彩更重,因此權重賦值45分,略高于文化事業。理想的文化產業發展狀態是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文化市場主體明確、體系健立、管理規范,文化產品和要素能夠充分流動,文化品牌輻射帶動作用突出,文化消費的提升拉動效應大幅攀升,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在指標設置上,同時強調規模效益和結構質量,外顯指標和內隱指標并重,具體包括5個二級指標和25個三級指標。投融資體系。投融資體系建設是文化產業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具體的3個三級指標,以市本級和政府投融資為基礎,逐漸向省內外和政策投融資、市場投融資推演,旨在推動逐步健立渠道完備、結構合理的現代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即在完善政府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同時,強化政策性投融資的引領和導向作用,規范和加強市場投融資的基礎地位。[2]153-154其中,“爭取到位的國家和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雖形式上有層級差異,但終究不同于獎項、榮譽,兩項數量直接相加即可。規模結構。總體規模結構是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的基本標志,具體包括8個三級指標,既有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法人單位與從業人員數量等方面的外顯指標,亦有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占當地GDP的比重、當地文化產業法人單位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占全省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的比重、人均文化產業增加值、文化制造業與文化服務業增加值比例等結構性的內隱指標,并將文化產品(服務)出口總額納入考核范圍。市場體系。健全有序的市場體系,是文化市場主體發展的生態基礎。主要通過5個三級指標測度。由于市場主體構成在規模結構的二級指標中已有涉及,因而這里主要考察大型文化流通企業、文化產品物流基地以及文化市場中介和流通組織的健全完善程度;因為文化消費主要通過市場交易實現而且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故把文化消費納入其中重點考察。在數據采集過程中,由于沒有單純的文化消費數據,根據統計年鑒統一采用更寬泛的“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在數據口徑一致的情況下,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而且,不僅考察其在城鄉不同范圍內的絕對值,同時測度其相對值“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品牌培育。文化品牌是文化產業的靚麗名片,是區域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表征。在品牌培育的4個三級指標中,雖然河南18個省轄市目前還沒有“中國印刷、出版、傳媒、影視、演藝、網絡、動漫百強企業”和“中國文化企業30強”,然而通過統計指標的導向和杠桿作用,可以引導未來的努力方向,這也是可持續發展原則的體現。“文化企業上市”一項,設置原理類似。相對而言,指標“河南文化企業50強”更為具體,而且在多數省轄市均有分布。集聚發展。集聚發展雖然不是文化產業構成的要件,卻是當前和將來發展的主流方向,應該在二級指標中有所體現,具體設置了5項三級指標。其中各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作為集聚發展的載體自不待言,設置“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指標,旨在繼續強化現代高科技對文化產業集聚發展的強力支撐作用。此外,大型文化出口企業以及河南省在全國率先設立的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亦有集聚發展的性質,亦納入三級指標的統計范圍。

(三)人才隊伍建設和專家綜合評判人才隊伍建設是一級客觀指標,權重10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人才隊伍建設是區域文化競爭力的重要保障,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加快培養造就德才兼備、銳意創新、結構合理、規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隊伍。具體包括人才培訓引進投入和文化隊伍規模結構2個二級指標,下分5個三級指標,分別測度人才培訓引進投入、整體規模結構等方面。專家綜合評判屬于一級主觀指標,權重5分。河南省區域文化競爭力評價堅持以定量評價為主,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專家綜合評判系由多位省內外資深專家,依據各省轄市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以及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客觀數據,結合日常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并深入考察文化功能綜合發揮情況,各自打分,最后擇取平均值。設定較小權重(5分),是希望既能充分發揮專家學者透過數字表象洞悉文化本質的積極作用,又不至于降低評價指標體系和最后評價結果的客觀性。

(四)基本計算方法在本評價指標體系中,所有三級指標的實際分值(bi)直接累計,外加專家綜合評分,即可得到某一省轄市區域文化競爭力的綜合指數(ci)。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雖然也標明權重數值(主要作用是明確整體結構和比例),但不參與中間計算,這樣可以大為提高簡便性、可行性。ci=(b1+b2+b3+…+b50)+專家綜合評分關于三級指標實際分值的計算公式bi=A×(ai/am),上文已經涉及,現在分別單一指標和復合指標兩種情況予以系統解釋說明。1.單一指標bi=理論分值(A)×(統計數據ai/標準值am)其中am為標準值,在正向指標中為最大值,在逆向指標中為最小值。在本評價指標體系中,暫時沒有逆向指標,標準值一般采用18個省轄市中的最大值,也有一些采用全省平均值的情況(如人均文化事業費),視具體情形而定。ai/am即不同單位的數據之間的無量綱化過程。由于指標體系牽涉眾多不同的測度對象,原始統計數據的屬性和量綱不盡相同。因此,應首先統一計量口徑,需要通過采用相對化處理的方法,對評價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即無量綱化處理。2.復合指標復合指標,即涉及多個不同統計項目的指標。相對單一指標而言,它需要增加一個ai的計算過程。如果多個統計項目層級相同,不同數量直接相加即可得到ai數值。如果多個統計項目層級不同,需要分別層級高低分別賦予權重分值1和0.6以至更少,表格中復合指標主要涉及國家級和省級(類此層級差別,可參照處理),相應賦值1和0.6,隨之套用如下公式即可:ai=m×1+n×0.6(m、n為不同項目內容的統計數據)概括而言,河南省區域文化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涉及的計算公式共有三個:區域文化競爭力綜合指數ci=(b1+b2+b3+…+b55)+專家綜合評分三級指標實際分值bi=A×(ai/am)(am為標準值)在復合并區分層級的三級指標中,另有附加公式ai=m×1+n×0.6(m,n為不同項目內容的統計數據)在測算全省18個省轄市區域文化競爭力綜合得分、相對位次的基礎上,重在分析各地在文化建設發展中的優勢與不足,進一步明確提升路徑,通過各省轄市區域文化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切實增強河南在全國的區域文化競爭力,推動實現文化強省目標。

三、河南省區域文化競爭力分析及2012年排名

以區域文化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確定的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和專家綜合評判4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和50個三級指標為參照,以2010年至2012年河南省各省轄市的綜合數據為分析對象,對河南省18個省轄市的文化競爭力進行分析。(詳見表3、表9)以2012年各省轄市的綜合數據為主,對18個省轄市區域文化競爭力進行綜合排名。(詳見表10、圖1)通過分析和排名,對河南省18個省轄市文化競爭力的整體情況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各省轄市文化建設的“短板”,為各省轄市的文化建設提供參考。

(一)河南省18個省轄市文化事業競爭力分析從2010年到2012年,在文化事業費總量上,鄭州市連年總量位居第一,分別為9.23億元、8.63億元、10.852億元;文化事業費與人均文化事業費連年增長的省轄市有洛陽、安陽、新鄉、焦作、濮陽、三門峽、南陽、信陽、周口、駐馬店、濟源。其中,洛陽增幅最大,文化事業費由2010年5.35億元猛增至2012年的9.21億元,增長近4億元,人均文化事業費由81.68元增至139.76元,排名從第三躍居第一,文化事業費占當地財政支出比重由原來的2.32%到2.67%,也占據了首位。2012年,各省轄市文化事業費前6名為鄭州、洛陽、周口、南陽、新鄉、安陽,人均文化事業費前6名為洛陽、鄭州、濟源、三門峽、焦作、安陽,文化事業費占本地財政支出的比重前6名為洛陽、安陽、鄭州、濟源、新鄉、許昌。(詳見表2)總體看來,大多數省轄市的公共文化資金投入呈上升趨勢,文化事業費總額和人均文化事業費大多有所提升,但文化事業費占當地財政支出比重卻并沒有相應增加,有11個省轄市反而較2011年有所下降。2012年,除洛陽文化事業費占本地財政支出比重超出2%,其余省轄市均在2%之下,所占比例普遍偏低,對于文化投入的增幅低于同期財政支出的增幅,表明各地政府雖然大多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對公共文化事業的投入,但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關于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到2012年底,全省已基本實現“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的建設目標,各省轄市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覆蓋率、社區文化中心、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覆蓋率均達到100%,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也都在90%以上。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普遍完善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各省轄市每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量絕大多數呈連年上升趨勢,尤以濟源增幅最大,由2010年的4853冊/萬人增加到2012年的9714冊/萬人。2012年,每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數目超過2000冊的省轄市有濟源、三門峽、鄭州、焦作、鶴壁、安陽、洛陽、許昌、新鄉等市。周口、駐馬店擁有公共圖書館圖書量相對較少。總的看來,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與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方面各市基本持平。在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各省轄市差距較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多的鄭州市(72個)與最少的濮陽市(5個)相差67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多的鄭州市(126個)與最少的鶴壁、濟源兩市(各23個)與相差10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最多的焦作市(62個)與最少的漯河市(9個)相差53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最多的新鄉市、南陽市(各9個)與最少的濮陽市、濟源市(各1個)相差8個。這些數據除表明各省轄市文化資源的地域分布不均衡外,也間接表現出各省轄市對于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和保護利用力度的差異。各地文化遺產的占有率與保護利用對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是區域文化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河南省18個省轄市文化產業競爭力分析從2010年到2012年,河南省各省轄市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和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當地GDP的比重均呈上升趨勢,文化產業規模逐步擴大,但各省轄市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發展質量卻不均衡。2010年與2011年,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和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占全省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比重的前6名均為鄭州、許昌、開封、南陽、焦作、洛陽(詳見表4、表5),2012年前6名則為鄭州、許昌、開封、洛陽、南陽、新鄉(詳見表6)。其中,鄭州市以省會城市的優越地位,在18個省轄市中一枝獨秀。其他省轄市以洛陽、新鄉的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增幅最高,洛陽的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由2010年的19.81億元、2011年的25.82億元到2012年猛增至52億元,新鄉的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由10.86億元、16.07億元增至45.40億元,文化產業規模大幅度提升,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2010年與2011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當地GDP的比重超過2%的有開封、許昌、鄭州、焦作;2012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當地GDP的比重超過2%的增加了南陽、新鄉,開封市首次突破5%。這些數據表明,上述幾個省轄市的文化產業對GDP的貢獻率相對較高,發展速度較快。然而就整體而言,大多數省轄市還沒有達到全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3.48%的份額,與文化產業發達地區相比相距甚遠,需要盡快加大步伐,迎頭趕上。2010年至2012年,各省轄市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金額均呈上升趨勢。2010年,只有洛陽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金額達1500元以上,2012年達到1500元以上的已有鄭州、開封、洛陽等13個省轄市。2012年,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前6名為三門峽、平頂山、洛陽、開封、鄭州、新鄉。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比重均在10%上下,呈基本穩定狀態。(詳見表7)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樂服務支出金額大多呈緩慢上升趨勢,洛陽、新鄉、漯河三市反而有所下降。2012年,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前6名為鄭州、焦作、濟源、鶴壁、許昌、新鄉。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比重除鄭州、鶴壁、許昌、駐馬店有小幅增長外,其他省轄市均有所下降,消費支出總量明顯低于城鎮,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詳見表8)文化園區方面,截至目前,河南省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僅有1處,即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河南省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共9處,鄭州3處,開封、安陽、焦作、許昌、南陽、周口各1處。2011—2012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共11家,信陽4家,鄭州3家,濮陽2家,安陽、南陽各1家。與其他文化產業大省相比,河南各省轄市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所占比例明顯過低。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共評選4次,占5個以上者有鄭州、洛陽、安陽、三門峽、南陽、周口6市。省級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共10個:鄭州、開封、許昌、周口、鶴壁、平頂山、南陽、濮陽各1個,信陽2個。省級文化產品出口示范基地8個:濮陽2個,鄭州2個,安陽、南陽、信陽、商丘各1個。河南文化企業50強占5家以上的有鄭州、新鄉、信陽、周口4市。人才是文化建設中最核心、最活躍的決定性因素。目前,各省轄市國家級、省級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文化名家工程人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總量在全省排名前6位的是焦作、濮陽、開封、洛陽、鄭州、許昌。

(三)河南省18個省轄市文化競爭力綜合分析與2012年排名總體看來,從2010年到2012年,河南省18個省轄市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都得到長足的發展,總體競爭力不斷提升,但各市發展不很平衡。文化綜合競爭力排序依次為鄭州、洛陽、許昌、開封、焦作、新鄉、南陽、安陽、濮陽、平頂山、信陽、三門峽、周口、濟源、駐馬店、鶴壁、漯河、商丘。(詳見表10、圖1)從各項指標分析來看,文化發展較快的鄭州、洛陽、許昌、開封等市,各項指標都較靠前,尤其是鄭州,遠遠領先于其他省轄市。鄭州市憑借省會城市的特殊地位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兩方面都擁有著最雄厚的資源,在18個省轄市的絕大多數的指標比較中均名列前茅,成為河南文化發展中當之無愧的龍頭城市。開封和洛陽雖然同屬文化資源大市,排名都在前五位,但洛陽市顯得競爭力更為強勁,開封市則還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按照統計學和概率學的一般原理,標本數據采集的種類越多、數據越全面,所得到的結果越接近于客觀事實,但是由于文化建設方面公開公布的統計數據門類有限,課題組覺得有些應該作為類比對象的數據無從獲致,只得放棄;另外一些數據特別是文化事業方面的部分數據又基本相同,不具有可比性,但是作為必選內容又不得不列入;課題中采信的數據主要為公開的數據,未公開的數據只能作為評估的參考。上述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地文化競爭力對比的客觀性,但作為第一個河南區域文化競爭力報告,課題組已經把可以搜集到的公開數據網羅一空,得出的結論也許小有誤差,但總體來說,基本符合各地實際情況。隨著文化統計的進一步規范和數據收集范圍的進一步擴大,我們的區域文化競爭力報告會越來越客觀公平。

作者: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日本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手机看片国产免费永久| 在线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五月| 七仙女欲春2一级裸片免费观看| 日本日本熟妇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首页|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91免费在线观看|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香蕉啪视频在线观看视频久| 国内精品videofree720| ww在线观视频免费观看w|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丰满饥渴老女人hd|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本中文| 五月天婷婷在线视频国产在线|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理论三级| 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激情成人综合网| 免费一级黄色毛片|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卡二卡≡卡四卡无人区| 高清影院在线欧美人色| 国产成人精品啪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永久色|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国语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电影|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你好老叔电影观看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卡1卡2卡3卡4卡5免费视频| 羞羞色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