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聞作品評析的準則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再次要堅持科學性。新聞作品評析的科學性指對新聞作品及其相關現象的判斷、評價要符合他們的實際,客觀公正,深刻而富有創見。評析活動不僅對新聞作品進行說明、解釋,正確評價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而且還要通過范例,總結經驗,探討規律,發展理論。也就是說,它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觀,對新聞現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做出科學的分析和評價,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在全國好新聞評選中就出現過評出的獲獎新聞是假新聞的事例,其原因之一就是評析上缺乏科學性,實際上是一種誤導,其危害是可想而知的。
一、堅持知人論世的原則
我國古典文論中著名的理論之一就是“知人論世”。在新聞作品評析中,要做到“知人”,就是不僅要研究新聞作品,而且要研究作者的生活經歷,家庭環境,階級地位,思想狀況,文化藝術修養,興趣愛好以及感情、心理、性格、氣質等精神個性。這些精神個性,及其整體素質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滲透到新聞作品之中。了解了作者,才能更好地評析它的作品。而且在評析原作中,評析者也往往把對作品的具體評析,同對作者的精神個性,素質的評析結合在一塊兒進行的。這樣,也才能相得益彰,增強對新聞作品評析的效果,也會使讀者對新聞作品的作者在整體上有個把握,進而得到更多的啟發和教益。
所謂“論世”,就是把新聞作品放到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去,聯系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進行分析。如同魯迅所言:“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說夢的?!保ㄒ娙嗣裎膶W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魯迅全集》第6卷,第344頁)周勝林在評析魏巍的通訊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時,同樣是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誰是最可愛的人》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首先在于它緊扣時代的脈搏,緊扣群眾的心理。作者寫當時舉世矚目的朝鮮戰爭,寫戰爭中的人,寫人的靈魂。通過著力摘繪,層層剖析,動情介紹,喊出了時代的最強音。文章體現了時代精神、群眾心理和作者思想的和諧統一,格調高昂,氣勢頗足,主題思怨鮮明而突出。作者長期生活在部隊,對人民戰士的思想品德有深切的感受,早就對他們有一種深沉的熱烈的愛。身臨朝鮮戰場,又受到新環境下許多新人新事的觸動,思想銳聚,情感爆發,靈感頓生,終于喊出了‘最可愛的人’這句代表億萬人民心愿的話,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保ㄒ姟锻ㄓ嵾x評》見復旦大學出版禮1990年3月第l版)由于評析者非常緊密藝術地聯系到了通訊作者所處的社會歷史條件和具體環境進行評價,聯系到了通訊作者的思想,寫作歷程等進行分析,所以整個評析文章寫的力透紙背,令人信服。每個評析者都應顧及全局,全人及當時的社會狀態去分析新聞作品,而不能把新聞作品孤立起來看,甚至以偏概全,隨心所欲。
二、堅持注重特點的原則
評析新聞作品切不可面面俱到,抓不住特點。這個特點可以從多方面去考慮。如從新聞作品發表在不同的載體上去考慮,就有報刊報道,廣播報道,電視報道等;其中還有不同的類別,如報刊報道中有消息、通訊、調查報告、評論等,電視報道中有消息類新聞、連續報道與系列報道、專題報道、電視新聞調查、電視新聞訪談、電視新聞評論等。若按專業報道去分,又分有政治新聞、經濟新聞、體育新聞、軍事新聞、法制新聞等。因此,在進行新聞作品評析時,一定抓住它們各自不同特點進行評價分析,才能評到點子上,產生好效益。如在評析人物通訊時,不能不注重該通訊對人物是如何表現的特點;而去評析工作通訊時,就應當特別注重工作通訊首先應具有指導性這一“個性特征”?!犊追鄙攀甏慕乖5摗繁辉u為第六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這篇作品的優勢是多方面的,但廣播影視部總編室主任,高級編輯張振東在評析時,注重抓住主動宣傳典型,發揮廣播優勢兩個特性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如在評析第二個特性時,評析者寫道:“這個作品在創作上具有廣播特點。第一,它大量使用了現場錄音素材,讓聽眾直接聽到藏族老阿爸,老阿媽的聲音,讓聽眾直接聽到孤兒思念孔爺爺的聲音,讓聽眾直接聽到與孔繁森共事的戰友的聲音,讓聽眾直接聽到孔繁森妻子兒女的聲音,這些聲音感情真摯,充滿激情,是任何文字難以表現的,從而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震撼力。在這一點上,它充分發揮了廣播的特點和優勢。第二,作品在使用語言方面也具有廣播特點。
它通俗、簡潔,很少使用形容詞,沒有華麗的詞藻,句子也比較短小。在寫作上作者充分考慮到新聞節目時間的有限性,盡可能把每一集都寫得非常精煉,用最少的時間傳達最多的信息。參評的三集。每集均不超過五分鐘,集中講一個主題。分開來聽,獨立成篇,連貫起來,是一個結構嚴謹的作品。廣播電臺宣傳重大典型,比較合適采取這種報道方法。這個作品是一個成功的范例。”(見《中國新聞獎作品選(1995年•第六屆)》第90頁,新華出版社1996年9月第l版)。評析者抓住特點集中深入評析,既透徹人理,令人深受啟發,又使整個評析文章主題突出,篇幅短小,便于閱讀。石長順主編的《電視文本解讀》中對不同類型的30件作品進行了評析。可以說,每篇評析文章都是抓住特點,深入評析。這點從評析文章的標題上就足以顯示出來。如電視短消息類:《小金飛向總理直言》,其評析文章的標題是《短小精悍真實感人》;《林蛙不歸路》,其評析文章的標題是《巧選角度說環?!?;電視長消息類:《巴格達遭空襲紀實》,其評析文章的標題是《追著炮彈走》;《一次成功的迫降》,其評析文章的標題是《“抓”來的好新聞》;《南京冠生園:年年出爐新月餅周而復始陳餡料》,其評析文章的標題是《隱性采訪,讓鏡頭說話》;電視連續報道類:《6000萬元巨額虧損為何無人知曉》,其評析文章的標題是《步步緊追懸念疊出》;電視評論類:《發票:期待“透明”》,其評析文章的標題是《比較之中見“反差”》;電視紀錄片類:《我們的留學生活.初來乍到》,其評析文章的標題是《貼近心靈的真實》,等等都是抓住特點深刻評析的典范文章,非常值得學習借鑒。
三、堅持評析自由的原則
新聞作品評析不僅要對新聞作品做出科學的價值判斷,同時要對一些相關的新聞規律要做出真實的揭示。新聞作品評析是人的精神領域的活動,是人的思想認識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的產物。每個新聞作品評析者都有著很強的獨立精神。只有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提倡評析自由,才能使評析者暢所欲言,才能促進新聞作品評析的發展與繁榮。堅持評析自由,還要保障反評析的權利。魯迅曾說過:“批評者有從作品來批判作者的權利,作者也有從批評來批判批評者的權利”(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魯迅全集》第6卷,第217頁)。當然,提倡反評析,并不是說,凡是評析就必須去反對。作為受評析者的一方,應該認真思考對方評析的是否合理正確。即使對方評析欠佳,也應保持高姿態,相信全社會總體評析是會做出公斷的,不可得理不讓人,老虎屁股摸不得。當然,如果對方的評析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欠佳”,而是有著明顯的嚴重的偏見和不實,甚至是政治原則性問題,那就應當理直氣壯地進行反評析。
作者:宋歌單位:大連金宏建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