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組織社會學視野下志愿者服務研討范文

組織社會學視野下志愿者服務研討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組織社會學視野下志愿者服務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組織社會學視野下志愿者服務研討

一、研究設計

本次研究采用實地訪談的方法,深入了解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務的直接組織部門和協同工作部門的工作開展情況和經驗,對志愿服務情況進行分析,了解湖北省志愿服務現狀,進而分析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務的保障機制中存在的問題。本次調查選擇了湖北省的宜昌市和武漢市江漢區兩個調查地點,調查對象是共青團湖北省委直屬管轄的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學校,受訪者都是這些單位的負責人或志愿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個案訪談資料也是本次研究所依據的主要資料之一,本次研究共調查了來自十幾個不同單位的15名訪談對象(文中用其姓名拼音的首字母代替),涉及青年志愿服務的各個主要參與部門,其中,政府部門有4名,事業單位5名,國有企業3名,學校3名。

二、青年志愿服務的保障機制現狀及問題

從組織社會學的角度來講,任何組織都有它存在和發展的特定環境,組織的環境系統是一個由組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特定環境諸要素所構成的有機整體,一個組織的環境系統可以分為組織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而組織的外部環境又可區分為工作環境和一般環境(劉祖云,2002)。青年志愿者組織是一種典型的組織形式,其保障機制涉及到內部環境及外部環境系統,本文將依據此種分類方法,將青年志愿者服務的保障機制中存在的問題逐一呈現。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將青年志愿者組織視為一個組織系統環境,分析在組織運行過程中,各個系統存在的問題,以明確權責,更好地推動青年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筆者通過深入訪談發現,湖北省青年志愿者服務的宏觀保障機制的問題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組織的運作系統

1.組織管理

青年志愿服務是在團中央領導下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它不同于社區志愿服務和個人志愿服務兩種模式。社區志愿服務模式強調自下而上發起,自上而下推廣;個人志愿服務模式是自下而上發起,自下而上擴展。而共青團組織的青年志愿服務模式是自上而下發起并推廣,因此,它更強調團組織的領導帶動作用,甚至可以說團組織的領導、組織能力決定著青年志愿服務的水平。調查發現,共青團組織的志愿服務在組織管理上仍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組織管理人員配備不合理雖然全國青年志愿者組織網絡已基本建立,但相配套的運作機制卻并未實現同步,團委青年志愿服務工作在人員配置,尤其是基層人員的配備方面有很大的漏洞。訪談對象“LSJ”:人員方面,沒有專門的工作機構和訪談對象,宜昌市的志愿服務工作由團市委負責其他工作的領導兼任,區里更是沒有專門的組織機構和人手。由于團委日常工作也很多,所以真正用在志愿服務方面的工作時間還是很有限的。調查中像訪談對象“LSJ”這樣,同時兼任其他工作的基層團組織志愿服務工作負責人還有很多,他們坦言真正用在志愿服務工作方面的時間很少。由于缺乏專門的訪談對象,基層團組織大都把有限的人力、財力投入到團委其他工作,而難以再抽出更多精力積極做好志愿服務工作。強大的組織號召能力是團組織的青年志愿服務的突出優勢,但由于基層青年志愿服務的領導力量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導致青年志愿服務的觸角弱化,這樣勢必會影響青年志愿服務的社會橫向延伸。

(2)青年志愿者隊伍穩定性不足青年志愿者作為我國志愿者隊伍的主體,在規模和組織化程度上一直保持領先優勢,然而在調查中,筆者卻發現青年志愿者隊伍的穩定性存在很大問題。訪談對象“SX”:志愿者管理應該更加規范,最好能像黨員入黨那樣的嚴格管理,這樣對加入這一組織的人有一種自我約束性。訪談對象“YY”:主要問題是在注冊志愿者時的組織號召方面存在困難,對于志愿者也沒有具體的約束,因此我們只能擴大志愿者的范圍,在需要志愿者時候能夠保證人員到位,對于志愿者的約束也不能硬性約束,而是需要以人性化的方式來約束,保障志愿者的召集和充分。訪談對象“SX”提到的實際上就是注冊志愿者管理,在學習國外先進志愿者管理經驗的過程中,我們早就提出要實行志愿者注冊制度,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各方面原因,這一制度基本未能真正落實。規則的制定是為了提高效率,志愿者注冊制度不僅可以保障志愿者來源的穩定,便于志愿者管理,還能增加服務對象好感,增強志愿者和服務對象之間的聯系;正如訪談對象“YY”所指出的,松散的志愿者管理只會增加志愿活動開展的難度,也是對志愿者和服務對象不負責任的表現。

2.制度管理

(1)缺乏對志愿者管理的規范及長效機制志愿者的管理制度包括志愿者的招募、培訓、激勵、考核和保障等方面,做好志愿者規范化管理工作,既能保障青年志愿者更為專業、規范地服務于他人、服務于社會,又能使志愿服務得到社會的認同和支持,還可以建立起志愿者的成長機制,保障青年志愿服務的長效發展。自上世紀90年代初青年志愿服務在我國初步開展起,我們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國外先進志愿者管理制度的學習,這些學習也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們在調查中發現,雖然青年志愿者管理已趨向規范化,但仍有很多方面做得不盡如人意。訪談對象“XX”:我們區團委的活動是比較多的,與市里(合作進行志愿服務)更多的還是要通過教育局,一定要通過我們的上級來安排,直接跟學校溝通不太合適,做好事也需要一定的程序……至于學生這塊的志愿活動,(我們)最擔心的是學生的安全問題,每次搞活動,都要為學生買保險……(希望)上級能更多地為我們提供方便,比如給學生一些車費、午飯錢,如大型活動,學生要集中,最好就要包車。另外,上級部門也要做出相關的表彰,不管是組織、單位或個人都需要,有激勵機制會更好開展活動。訪談對象“TKZ”:培訓只有講座,其實很多活動也不需要培訓,這些問路、打掃什么的也不需要培訓。希望加強動機教育,豐富培訓的形式,增加體會感,增強意義性,另外,加強團隊意識、安全知識、服務技巧的培訓。訪談對象“YD”:對于志愿者的培訓缺乏正規的培訓和甄選機制……缺乏對于志愿者的激勵機制,(現有的)大多只是進行單一的精神激勵,其實應有人性化的激勵機制,現在的激勵機制缺少對于志愿者來說有價值的激勵,表現為社會激勵缺乏,組織激勵不足,只是依賴個人的自我激勵。訪談對象“CLS”:應該給志愿者基本的志愿活動補助,如交通費、電話費……應該有專業社工來指導志愿服務,一方面提升志愿服務質量,另一方面提升志愿服務者自身能力,以提高志愿者參與積極性。通過上述訪談資料,我們可以發現青年志愿者管理仍存在很多問題:在志愿者招募方面,志愿服務活動宣傳動員不足,參與渠道狹窄,很多人想要加入青年志愿服務隊伍卻不知如何參與,而志愿服務參與也缺乏甄選機制,不能滿足某些志愿服務對志愿者的特殊要求;在志愿者培訓方面,普遍存在重服務輕培訓的現象,很多志愿服務不組織專門的培訓,而已有的培訓又因形式單一、內容乏味而導致培訓效果不理想;在志愿者考核方面,由于志愿者注冊制度未能很好落實,志愿者考核制度也只能流于形式,更建立不起志愿者的成長機制;在志愿者激勵方面,如訪談對象“XX”和“YD”指出的那樣,當前的青年志愿活動更多依靠的是志愿者的個人激勵,而團組織并未充分運用激勵手段,如精神獎勵、少量的經濟補償、政策性補償、時間儲蓄制度中的補償等(丁元竹、江汛清、譚建光,2007);在志愿者保障方面,大多數志愿活動都未能給志愿者提供安全、醫療保障,志愿活動中產生的費用也只能由志愿者自己來支付。

(2)志愿服務活動不夠規范,缺乏長效推進機制志愿服務活動的質量直接影響志愿服務的效果,因此開展服務活動前要全面評估活動的價值和可行性,除了特定的大型賽會外,應盡量保證志愿服務的長期穩定性。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青年志愿服務缺乏長效推進機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活動組織者僅從志愿者角度考慮,試圖通過舉辦一次或少數幾次志愿服務活動達到對志愿者的教育意義;另一方面是在推進志愿活動中,并無長效的制度保障,活動缺乏穩定性。訪談對象“DGQ”:他們一次來了40多個學生,而我這里的老人也沒有這么多,而且老人也有各自的特點,我只能安排一部分人進入老人的房間和老人進行聊天,(另)一部分(就)分配他們打掃衛生。這種形式我們平常并不需要,只在組織大型活動,比如說節假日時候為營造熱鬧的氛圍可能需要多些人來。志愿服務活動若要長久、切實地發展其實不需要這樣的形式,這么多的人。訪談對象“YB”:(建議要注重)志愿者服務的連續性,應該對于志愿者有一定的約束,才不至于造成連續性上的缺失,這對于特殊教育的服務,只有長遠做下去才能有志愿者的成就感,也更利于特殊兒童的成長和發展。對于這種“掃蕩式”志愿服務活動,活動組織者原本是希望通過志愿服務對本單位或志愿者個人產生良好影響,然而由于這種方式過于形式化,對志愿者的正面影響很小,而且更可能因忽略了服務對象的需求,對服務對象產生負面影響。訪談對象“CLS”:團組織領導經常更換,領導很可能按個人偏好選擇不同活動,影響活動的持續性……(建議)保障活動內容的持續性,不會因為團組織領導班子的更換而不斷改變活動內容。現行的共青團組織的青年志愿服務活動大多由各級團組織的領導決定,而沒有組織制度對志愿活動予以保障,一旦領導調離工作崗位,現有志愿服務活動就失去了支持力量。一旦志愿組織活動不依賴于制度而依賴于組織者,就給志愿活動本身帶來風險,并且嚴重影響志愿活動的持續性和效果。

(二)組織的支持系統

共青團組織的青年志愿服務本身是一個成本低但作用巨大的社會服務形式,但其長期以來卻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缺乏法律支持和資金支持是其面臨的兩大困難。1.缺乏統一的法律規范一個領域的法制化是其運行規范化的重要標志,因而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做保障,志愿服務要想形成良好的發展局面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國的志愿服務立法開始于1999年8月,廣東省的《廣東省青年志愿服務條例》是我國第一部區域性志愿服務條例,隨后福建、河南、黑龍江、吉林等省和南京、寧波、杭州等市相繼頒布了地方性志愿服務法規或條例。然而對于全國性志愿服務立法,雖民眾呼吁已久,但仍未正式制定(于良佐,2007)。法律法規對志愿服務的保障體現在兩個方面,從宏觀層面來講,其主要是以立法的形式確立志愿服務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從而促進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法律的認可能夠提高廣大民眾對志愿服務的認識,增強人們的志愿服務意識。從微觀層面來看,法律法規主要是對志愿服務起到規范化作用。首先,規范志愿服務的運行機制,將志愿服務的招募機制、培訓機制、激勵機制、評價機制通過立法規范起來,推動志愿服務的科學化。現行的共青團組織的青年志愿服務往往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開展活動時重視政績宣傳,忽視了真正的志愿意識傳播,因而開展的志愿服務往往是“活動式”的。這樣的志愿服務動機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往往只能流于形式。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志愿服務都是類似的形式,但這種形式只適用于大型賽會等特定情況,如果將這種“活動式”志愿服務隨意照搬,不僅不能產生預期效果,反而可能會失去志愿服務本身的意義。其次,要在法律上明確志愿者的權利和義務,確定青年志愿組織、志愿者、服務對象三方的法律關系。志愿服務強調志愿意識和奉獻精神,其突出特點就是服務的不計報酬或低補貼,但是如果志愿者的基本權益得不到保障,則勢必會影響志愿者的積極性。志愿者的基本權益主要包括人身安全保障和基本物質補償。調查也證實,這兩個方面是志愿者的普遍需求,同時又是當前志愿服務保障工作中的軟肋。有權利就要有義務,志愿服務的規范管理更離不開志愿者自身義務的履行。筆者:您認為在志愿組織的管理方面存在怎樣的問題呢?訪談對象“LY”:學生屬于未成年人,對學生安全的責任是最擔心的,因為他們年齡小,而環境比較復雜。訪談對象“YB”:缺乏一些規范性的制度吧,尤其是對于志愿者的約束制度。訪談對象“LY”的話反映了當前學校青年志愿者面臨的人身安全和醫療保障問題,從調查情況來看,這個問題是普遍存在于各個志愿者群體的。由于經費等多方面原因,當前的大多數志愿服務活動都沒有為志愿者提供人身意外險。前面訪談對象“XX”指出的志愿者物質補償問題,現在即使是在全國性的大型志愿服務活動中,志愿者自己支付活動費用的現象也是普遍存在的。但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在法律上確定志愿者基本物質補償的必要性,才能使志愿服務補償方式逐漸正規化。另外,訪談對象“YB”也正是遇到了前面訪談對象“YY”指出的志愿者組織困難,才提出建設志愿者約束制度的建議,實行志愿者注冊制度,明確志愿者行為規范,也是志愿活動規范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總之,建立全國性的青年志愿服務法律,嚴格規范志愿服務的運作過程,明確青年志愿者的權利和義務,是當前青年志愿服務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全國青年志愿服務者的一致呼聲之所在。

2.缺乏資金支持從國際上的情況來看,各國政府在志愿服務中的投入力度都是非常大的,如加拿大的政府年平均投入占志愿服務總支出的60%,意大利的是60%,日本的是38%,新西蘭的是56%,美國的是43%,而共青團中央所屬的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每年約有40%的經費是由政府提供的(丁元竹、江汛清、譚建光,2007)。在我國現階段處于志愿服務發展的初級階段,企業的志愿服務意識發展程度較低,一旦政府支持力度偏低,經費就會自然成為青年志愿服務的一大難題。當然,青年志愿服務的發展不能完全依賴政府,還要拓展資金來源渠道,吸引企業參與,鼓勵企業捐贈,進一步推動志愿服務項目化管理,這樣才能推動志愿服務發展的良性循環。筆者:我想了解一下你們這個義工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經費來源于哪里?訪談對象“YD”:經費一部分來自民政部門的撥款,一部分是通過社會籌資和愛心捐助。訪談對象“LSJ”:沒有專項資金,現在的志愿服務大都是從區團委其他工作中節省出來的……有些志愿服務活動由商家提供贊助。筆者:你們在與團市委的協同合作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或問題?訪談對象“YD”:主要是經費支持問題,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訓都需要經費的支持。由上述訪談資料可以發現,青年志愿服務正在嘗試多渠道籌集資金,他們資金的來源主要有四種:上級團組織撥款、商家贊助、社會籌款和愛心捐助。可見,面對普遍存在的經費問題,多渠道的資金征集方式是滿足迅速發展的青年志愿服務需要的積極嘗試。

(三)組織的環境系統

從青年志愿服務組織的外界環境來看,社會民眾對青年志愿服務組織的作用看似無關緊要,但要明確的是,社會民眾不僅是青年志愿服務潛在的和直接的服務對象,還是潛在的志愿者來源,社會民眾對青年志愿服務的認識甚至關乎青年志愿服務的未來發展。然而,目前社會民眾的志愿服務意識的形勢并不讓人樂觀,很多人對志愿服務的認識還停留在“學雷鋒”“義務勞動”“義工”等詞匯上,這也說明民眾首先在認識上就已經受到限制,更談不上廣泛的認同和支持了。訪談對象“LSJ”:志愿服務群眾基礎不夠,市民志愿服務理念不夠,區內的注冊志愿者僅占市民總數的8%。如果人人都是志愿者,宜昌市的文明進步將不止提高一個層次。訪談對象“YD”:社會信任體系失調,很多志愿服務對象不信任志愿者以及提供的服務。訪談對象“KJ”:對志愿服務要多加宣傳,提高人們的志愿服務的意識,增加人們了解志愿服務的渠道。訪談對象“LSJ”所說的是志愿服務的規模問題,雖然不可能做到人人皆為志愿者,但是如果擁有更多的志愿者,尤其是長期穩定的注冊志愿者,不但可以完成更多的志愿服務項目,還可以加深人們對志愿服務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志愿活動的參與率,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而訪談對象“YD”則提到了民眾對志愿服務的信任問題,正是由于志愿服務發展不成熟導致的,社會公眾對志愿者缺乏認識,民眾才會產生這種不信任。訪談對象“KJ”指出的也正是解決民眾不信任問題的主要方法,即志愿服務要加強宣傳,建立廣泛的社會支持網絡。

三、結論與討論

當下,志愿精神已成為社會動員的一種新型的巨大能源,同時它也蘊藏著巨大的組織潛力。與其他志愿團體相比,青年志愿服務團體擁有更多的組織資源,其突出表現在于青年志愿服務團體得到共青團組織的支持。共青團組織是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它獨特的地位和擁有的資源進一步增強了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的動員性和組織性。進一步完善青年志愿服務的保障機制,將為共青團組織的青年志愿服務工作的管理改革鋪平道路,對青年志愿服務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從以上青年志愿服務保障機制的分類探討中,筆者嘗試提出建立青年志愿服務保障機制的主要措施:首先,在各級團組織建立負責青年志愿服務的專門的組織機構,基層團委至少要有專門的青年志愿服務負責人,同時要保證負責人具有相應的志愿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另外,保證志愿服務活動的制度化、常態化,不因領導的更換而隨意改變。其次,加快青年志愿服務立法進程。一方面通過立法確定青年志愿服務的地位,促進青年志愿服務的發展;另一方面明確志愿者的權利和義務,明確組織機構、志愿者、服務對象三者之間的法律關系,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權益。再次,完善志愿服務活動管理制度。建立志愿者的招募、培訓、激勵、評價和保障制度,并以此來指導、規范志愿者的服務活動,避免志愿服務流于形式。最后,加大對青年志愿服務的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管理力度,并盡快建立項目管理制度。政府應認識到志愿服務的巨大發展潛力,要協助青年志愿服務團體拓寬資金籌集渠道,積極吸納企業、基金會及個人的資金支持。

作者:楊建金小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西大胆午夜人体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不卡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又粗又大又爽又长又紧又水| 黄色一级片日本|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性欧美vr高清极品| 久久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最近最新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男人边吃奶边摸下边的视频| 喜欢老头吃我奶躁我的动图| 香港黄页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91免费看国产| 在线观看成人网| yellow字幕网在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日韩欧美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人人妻久久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 久久精品久久久| 橘梨纱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激情久久av一区av二区av三区| 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av| 精品欧美高清不卡在线|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草莓黄色app|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黄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国产精品igao视频| 青青草原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 2023a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