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軍事類電視節目的困境與發展路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在當今“內容為王”“市場化運作”的大環境背景下,思考如何使軍事電視節目煥發新的活力,創造更好的傳播效果,從而贏得更多受眾。為此,本文從媒體整合、專業人員培訓、創意技術、軍事和虛擬技術結合等方面提出了應對策略。
當下,軍事類電視節目隨著專業頻道化的發展,尤其是央視七套的發展,帶來了較多節目樣態。比如,有關軍事新聞節目的新聞報道,有《軍事報道》《國防時空》和全面記錄軍事事件的紀錄片節目——《軍事紀錄片》等;比如,軍事談話節目,邀請客人和專家評論國內外軍事情報,像《新防衛觀察》等。通過梳理軍事類電視節目發展的歷史脈絡,我們可以發現其固然有內容資源特色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
1軍事類電視節目存在的主要問題
創作思路刻板守舊。有些軍事節目創作思路單一,節目風格固化,較難引起受眾共鳴,為此,需要更新思路,與時展同步,在節目中進行故事式平等交流。內容制作上“跟風”現象明顯。比如,在《中國武警》和《軍事紀實》節目中,大多以武警和官兵的生活工作中發生的事跡為主要內容。選題策劃存在較多雷同,均是通過選取典型人物紀錄背后故事,從而體現軍人情懷,特色不夠鮮明,節目可替代性強、定位不夠明確。制播呈現出時效性較差,缺乏特色和深度。部分軍事節目對熱點的報道淺嘗輒止,對有價值的事件也缺乏深入挖掘,在這里筆者選取了《軍情觀察室》和《防務新觀察》,以“9.3大閱兵”這個典型大事件為例進行比較。《軍情觀察室》在閱兵前后進行了一系列詳細報道,《防務新觀察》沒有提供預先報道,閱兵結束后也沒有對其進行總結和跟蹤報道,未能抓住受眾對大熱點迫切了解的心理需求。節目模式單一,總體缺乏創新。現在邀請教授嘉賓走近直播間和主持人一起探討分析時事軍情是軍事談話節目很熱門的手法,專家以其專業權威性對當前熱點信息進行解析固然可以提升節目可看性。但是,請專家并不代表把所有的任務都交給專家來完成,現在的軍事節目依賴性太強,嘉賓承擔的節目比重較大,主持人反而成為擺設。比如,《防務新觀察》中有一期主持人簡單開篇后開辟了版塊“文龍說事”,畫面就切給嘉賓杜文龍,由一人完成大段內容,最后節目進入尾聲時畫面再切回主持人完成結束語,這種三段式拼接型節目流程顯然是不可取的。以一個主持人一個嘉賓為例,節目最后的呈現效果應該是1+1大于2,而不是一個嘉賓挑大梁的1+1等于1。
2軍事類電視節目的發展思路
媒體融合。主席在視察軍報時強調,要順應互聯網潮流,勇于創新,勇于改變,發揮互聯網優勢,推動觀念、內容、手段、制度機制等全方位創新,努力實現軍事媒體的創新發展。2016年7月,中國陸軍遠景網絡開始構建媒體資源云存儲平臺——中國軍事視點網絡媒體資源庫。它將整合20年來中國軍用電視的音視頻資源以及軍事文本、圖片、音頻和視頻等資源,并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內容進行分類。實現軍事節目來源豐富、多流程生產、多流程,要匯集各方資源形成融合發展的合力,提升中國軍用電視網絡資源的利用率。可以表現為:一個節目多個平臺,在已經有的電視生產平臺上,將電視和互動電視、手機等移動媒體結合,實現同步制作和推廣;多渠道信息共享,通過手機和電視等移動新媒體,提供與內容相關的電視節目,互動電視節目,移動新媒體內容和社交媒體信息,并通過移動新媒體與觀眾互動;借助全媒體搜集信息,運用大數據和云技術滿足用戶對個性化服務的需求。培養專業人才。在軍事電視節目中,以脫口秀為例,主持人不僅要具備現場控場能力、做好談話組織者,更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經驗閱歷、聰慧,將觀眾、嘉賓討論的話題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和諧的談話氛圍。因為主持人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一名傾聽者,而不是用軍事專業知識幫觀眾答疑解難的專家,所以,應在適當時機及時提出問題,將嘉賓的話題引向深入。
從傳播學角度來看,嘉賓必須是具有過硬專業素質的軍事專家,在擁有特殊身份、地位的軍事專家參與節目的情況下,該方案的權威性和可信度自然會增加,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該方案的評級。例如,《新防衛觀察》選中張召忠等軍事專家,他還是中國軍事未來研究會會員、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學會理事以及中國太平洋學會特邀研究員;在戰斗部隊,研究機構和軍事院校有長期工作經驗;曾到過伊拉克、美國、意大利、英國和印度等多個國家。這實際上起到了輿論領袖的作用,他們能夠影響受眾的理解和意見,也能在節目中起到控制和啟發的作用。優化創作手法。相較于軍事電視節目一直以來的晦澀、刻板老套、毫無故事性的印象,其他類型電視節目用故事性這一元素吸引觀眾的眼球,比如,綜藝節目、婚戀節目、情感節目都會加上幾個故事元素,使節目更加耐看。軍事節目不應由于軍事題材性質的約束只能用鏗鏘的語言和形式來呈現,雖然與一般的電視節目要有所區別,但不能忽視軍營這一特定環境,針對這一要素就可以在新聞、談話或綜藝節目中,圍繞軍營這一符號衍生出愿望、情感、觀念和生活,等等,這就意味著軍事節目也需要人文關懷,并且很有必要。現今,自上而下說教式的傳播方式逐漸不受歡迎,與觀眾平等交流講故事式傳播逐漸受到人們喜愛。《軍事紀實》采用了講故事的敘事手法,篩選有故事的選題,強化細節描述,不斷制造興奮點,讓軍事題材變得更有魅力。所以,節目制作者要學會將紀實性和藝術性相結合,在以內容真實為本的前提下,藝術記錄發生的事情。此外,在節目中要巧用細節講述故事,拉近節目與受眾的距離,引起受眾心靈共鳴。
軍事+VR。今天,VR和內容的整合是將現實主義和現實融入生活的最終手段。可將“VR全景虛擬現實包裝系統”與軍事節目相結合,該系統是豐富全景視頻內容,整合VR全景視頻與圖形元素,實時渲染三維虛擬元素的重要手段,可以將文字、圖片、視頻甚至是三維虛擬物體都嵌入到360°全景視頻中。可以使虛擬元素和真實元素形成正確的空間位置關系,從而將虛擬元素和實景視頻融合為一體,從而為實景VR全景視頻創造更豐富的屏幕渲染效果,形成一套VR全景圖形。主持人和嘉賓可完全在一個虛擬現實中進行實況講解,給觀眾一種到達軍事基地現場的感覺,這樣更有助于嘉賓的講解和觀眾的理解。開發更多形式。在目前大多數電視節目正朝著市場化運作的大趨勢下,軍事節目的變化非常保守,《軍事紀錄片》可以說是探索的先行者:從“傳播者為基礎”到“觀眾為中心”的轉變,這一轉型過程促進了電視軍事節目市場競爭力的顯著提升。近年來,群眾談到的“真人秀”已成為軍事真人秀的新星。中央電視臺很早以前就開始錄制軍事真人秀節目《誰是真正的英雄》,卻鮮有人知。原因在于節目過于注重講述軍事科技,比賽環節過于僵硬、“高冷”,與觀眾的心理距離較大。為此,在以后的錄制過程中,應適當改進節目風格,使觀眾更能理解和接受。
作者:周易 單位: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