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生豬養殖技術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小戶散養。農村中很少有大規模的養豬場,很多都呈小戶散養的模式;2.大規模養豬場污染問題較為嚴重;3.傳統的養殖模式,未利用和引進新的技術;4.對疫病防治缺乏足夠的技術。
二、提高生豬養殖技術
1.簡易技術措施
1.1對生豬實行保護性養殖。在養豬場周圍栽植蔬果、冬瓜、窩瓜、向日葵等植物可以遮蔭降溫,在夏秋季給豬場提供一個相對涼爽環境,在冬季推廣塑料暖棚飼養技術或者封閉式圈,這樣在一年四季豬場的環境溫度都比較恒定,會減少疫病的發生幾率,提高生豬質量。
1.2推行高密度養殖生豬。高密度飼養生豬,不僅可以節省場地費用,降低成本,而且生豬失去活動場地,就會吃飽則睡,導致長肉加快,增重快,降低飼養費用
1.3抓住合適時機出欄。各類豬達標體重:二元豬70公斤、內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國PIC豬105公斤,在達標體重這段時間出欄比較合適。在此之后,生豬體重日增速度明顯減慢,且以脂肪沉積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銷售;若不足體重出欄,雖飼料利用率高,但因體重小而出肉率低,此外,生豬市場價格高時,體重相對越重越好;價格低時以體重輕些為好,減少飼料消耗,降低成本。
1.4要根據市場需求來選擇品種。選擇品質優良的豬種,肉質好,出肉率高,推廣雜交豬種育豬。
1.5采用“倒喂法”養豬。在小豬到中豬階段,以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飼養為主,配用必要的飼料添加劑和少量青、綠飼料。從中豬到出欄期,適當減少精料投入量,增加青、粗飼料,這種方式既可以縮短豬的飼養周期,又可以充分利用大量青、粗飼料資源,從而有效地節約了精飼料用量,使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2.飼養管理
豬種哺乳仔豬要控制好溫度和相對濕度,保持空氣新鮮干凈。乳豬應該設有保溫箱或保溫室,并在分娩欄內安裝護仔欄。控制開食日期的把握與補料的應用時間。小豬的早期斷奶是提高母豬產仔數和育成頭數的關鍵性措施。現代研究表明,只有當斷奶日齡對母豬繁殖性能不會造成顯著影響,而且產房設施能夠得到充分利用的情況下,豬場才能實現最大產量。早期斷奶可以提高母豬的利用強度,縮短母豬繁殖的時間間隔,增加母豬的年產窩數;可以降低對飼料消耗。小豬早期斷奶,對母豬來說可減輕失重,節省飼料的用量;可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在母豬哺乳情況下,豬仔對飼料的利用是通過母豬將飼料轉化為乳汁后再利用;早期斷奶還可以減少仔豬死亡率。壓死和下痢是仔豬死亡的重要原因。豬種和小豬早期分離,可以避免母豬壓死小豬,降低小豬傳染疾病和寄生蟲病的機會。
3.衛生防疫
豬場內要注意衛生與消毒,保持清潔和通風,每天清掃豬場除糞,定期在通道內用消毒劑消毒,既要防止外來的疫病,更要要防止糞便污染傳播疾病,還要按照相關規定程序注射疫苗。主動接受動物防疫監督機構進行的免疫監測、疫病監測和監督檢查。生豬養殖場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通過免疫接種并結合其他措施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平時經常觀察豬群采食、排糞情況及精神狀態,發現疫病及時隔離治療。免疫時所有的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應徹底清洗和消毒,疫苗做到嚴格現用現配,剩余或廢棄的疫苗以及使用過的疫苗瓶要作無害化處理,隨時監測養豬場的疫病情況,懷疑有發病時,應盡快報告當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和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并將病料送達指定的獸醫疾病診斷中心確診。
4.生豬養殖條件,養殖時所用飼料應符合《無公害食品-生豬飼養飼料使用準則》的要求
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和生長階段,配制不同的飼料,各種營養物質間保持著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營養平衡,全面得到滿足,并提高飼料轉化,避免造成浪費,影響小豬生長。
三、結束語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對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肉類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對生豬養殖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每一個生豬養殖場都應該嚴格遵循國家關于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與此同時,也要采用先進的生豬養殖技術,改進傳統的養豬技術,實施標準化操作,以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益、安全無公害的生豬養殖。
作者:程樹生單位:休寧縣五城鎮為民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