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地方優良傳統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各地傳承的當代存在形態。在地方優良傳統文化中,擁有較多的可供發掘利用的德育資源,這些可資利用的德育資源具有較強的育人功能,把這些地方優良傳統文化中的德育資源運用到大學生的德育養成教育中可以起到較好的積極作用。
2地方優良傳統文化進校園對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積極意義的實現途徑
2.1地方優良傳統文化進校園塑造了優良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地方優良傳統文化進校園可以有效地塑造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避免“千校一面”現象。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校園文化建設要注意把學校所在地的優良地方傳統文化引進來,塑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識別度的校園和校園文化。以黃山學院為例,黃山學院分南北兩個校區,南校區作為新校園,其校園文化建設注意發掘徽州地域文化資源,把徽州文化引進校園文化建設。首先,黃山學院南校區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即在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中傳承徽派建筑風格,其南校區圖書館和教學樓、辦公樓系清一色的新徽派風格建筑,整個校園規劃也秉承徽州古村落規劃的理念,山水相依、富于美感。其次,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黃山學院也充分利用徽州歷史文化資源。其校園內部道路命名蘊含人文精神,折射出徽文化屬地的特質,通過道路命名,把校園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具體化,優化育人環境。
2.2地方優良文化進校園營造了濃郁德育氛圍
Abstract: In China''s 5000 years of civilization history, all the peoples and regions had formed a colorful, different styles of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traditional loc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s. With its unique talents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featu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ffectively using university resources and actively guiding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關鍵詞:高校;地方傳統文化;十七屆六中全會;傳承;創新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the sixth meeting of the seventeenth central committee;heritage;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9-0220-02
0引言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也是國家軟實力發展的戰略基礎。文化傳承與改革創新是我們這個時代必須直面的使命。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鮮明地把文化傳承創新作為高等學校的重要職能,明確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描繪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在這其中,作為保存、傳承、傳播和創造先進文化的重要場所,大學承擔著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
我國在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文明歷史中,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了燦爛奪目和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不同地域的傳統文化都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熾熱的思想感情、獨特的人文情結。地方傳統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地方傳統文化深刻體現著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精神、觀念、習俗、情感以及審美情趣,是當代大學生了解、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最好的文化資源。因此,高校是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陣地。
1高校在地方傳統文化中的傳承與創新功能
1.1 大學生是地方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最佳主體當今世界是個多元文化并存的時代。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構成了當今世界的文化主題。在過度注重經濟發展、社會轉型過程中,中華民族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尤其是較偏遠地區的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保護現狀不容樂觀。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涌入,中國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也潛移默化地發生了一些變化,對西方文化的過度推崇,而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地方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是培養、激發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樹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
大學生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銳意進取的精神和勇于創新的熱情,讓他們接受地方傳統文化必然引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的民族自信心,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關注,培養大學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愛國愛家的情懷,也逐步培養起地方傳統文化藝術的欣賞群體和傳承者,這是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創新上的巨大潛力所在,也是推進中華民族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根基所在。因此,大學生是地方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最佳主體。
1.2 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地方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最重要力量
文化是國家的根脈,高校在人才培養、文化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高等教育工作者是高層次文化主體,他們生產方式和勞動成果就是在傳承和創新文化,因此決定了大學具有引導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的足夠資源和實力。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大學本身就是社會中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最集中、技術和科學密集度最高、文化主體水平最高、社會影響力最強的重大文化平臺之一。高校既是培養高級文化管理及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又是智力、技術密集型的文化產業資源聚集地,也天然決定了高校具有發展文化事業的直接關聯和優勢。高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的主導者、優秀文化的倡導者,也是文化研究的引領者,所以他們具有對地方文化的傳承具有優越的條件,因此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地方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最重要力量。
1.3 校園文化環境是地方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優秀場所高校的校園文化是學校歷史傳統、環境、氛圍、校風、道德規范、規章制度、人際關系及行為方式等因素的總和。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影響,校園環境同時具有傳承地方傳統文化的功能。因此,端正學生地方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學校環境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地方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也是地方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弘揚地方傳統文化的優秀場所。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地方傳統文化中優秀的具有生命力的成分,經過提煉,加以發揚光大;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宏揚創新的精神,積極開發創新,讓地方傳統文化在的校園特色文化中體現新的時代氣息。
2高校在地方傳統文化中的傳承與創新途徑
[關鍵詞]地方;傳統文化;課堂;邯鄲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1-0042-02
地方文化,是在特定地域內,長期受到多方因素(如歷史、地理、文化等)影響,進而形成特有的當地文化,它集中體現了該地區的傳統地理及人文風貌,是當地人民集體創造出來的寶貴物質及精神財富。它既包括凝聚文化精神的載體,如地方特色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方言、地方戲劇等),也涵蓋了地方性的人文心態、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等。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地方的優秀文化,并將其引入地方學校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更為直接有效的素質教育,使學生能對地方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然而,針對邯鄲地方文化資源開發與教學情況,筆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及訪談,發現了諸多問題。此次調查對象為邯鄲市的400名學生及100余位教師(分別來自邯鄲市6所小學、4所初中、4所高中及3所高校),對他們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調查問卷涉及邯鄲的成語典故、近現代革命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等20個問題,所設問題難度依據不同調查對象而各有差異。從問卷的完成情況看,教師及高校學生較為良好,準確率分別為93%及82%,另外,高中生完成的準確率為75%;初中生為76%,小學生為63%。另外,通過訪談,筆者發現,許多初、高中生對成語理解也僅限于其字面含義,對其背后的典故卻知之甚少;對邯鄲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戲曲等傳統音樂并不感興趣。從調查情況可以看出,目前邯鄲地方文化在學校范圍內的開發和利用還不夠充分,對學生進行的素質文化教育還仍待提升。教育部制定的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要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校外課程教學資源之中,豐富的地方傳統文化是極其寶貴的資源,它得天獨厚,因地制宜,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鮮活的教育素材,使學生能夠近距離地接觸并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以立足于地方,合理開發和利用地方傳統文化,提升學生及教師的文化素質是十分必要的。
一、傳承地方傳統文化
地方文化,是該地方人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創造的財富,對于該地區的生產力、政治發展都有推動力量。而地方傳統文化的流傳過程中是需要不斷地繼承和發揚的,尤其是面對當今中西方多元文化的沖擊,各種信息資源及其豐富,地方傳統文化很容易在文化的洪流中忽視,如何延續和發揚地方傳統文化也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許多地方性傳統文化已出現斷檔或瀕臨消亡,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地方戲曲,情況不容樂觀。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機構之一,學校可以充分發揮其職能,開發更多直接有效的資源,對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教育,請傳統文化的傳承人或相關部門專家進入學校課堂,為學生面對面展示或講解邯鄲地方傳統文化,為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進微薄之力。
二、豐富教學資源
目前在中小學教育中,大部分仍沿襲我國的基礎教育統一規定,雖然在教材的選擇上各地區不盡相同,但在內容的選擇上仍然具有較強的共性,宏觀的理論較多,能夠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具體實例則甚少,所以往往出現學生對某些教學內容的理解僅限于課本中的文字記錄,只是理論性地了解,泛泛而談,并不能更深入的體會或體驗到,所產生的教學效果也將會大打折扣,所以,把優秀的地方傳統文化引入課堂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有近距離接觸傳統文化資源的機會,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提升學生道德文化素質
教育部印發的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統進入教材和課堂,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地方的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充分發揮其優勢,為學生提供直接的素質教育資源,如在邯鄲地區:成語典故及廣府的太極等文化,均承載著我國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和人文思想精髓,這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能夠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在學習優秀地方傳統文化的同時,對其產生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們自身的精神境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進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質。在地方傳統文化的氛圍中學習,固然可以潛移默化地受到地方文化的影響,但由于缺乏對當地傳統文化知識進行系統地梳理及有效地滲透,有時對其認識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對地方傳統文化進行整理,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較為系統、全面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綜上所述,地方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寶貴的物質與精神財富,以邯鄲地區的地方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及利用情況為例,筆者認為,在學校教育中,在把優秀的地方傳統文化引入課堂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它不僅有利于地方文化的傳承,也豐富了學校教學資源,更有利于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和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學校課程改革和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周雷.淺談“本土藝術”走進地方高校公共藝術課堂的必要性———以河南省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4).
[2]楊國平.安陽文化進課堂的實踐與探索[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3(01).
[3]歐陽琦.校園文化與地方文化融合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8).
[4]曹毓民.地域文化對地方高校辦學特色的影響[J].江蘇高教,2010(06).
[5]白云霜,王春光.保定地方文化進課堂研究———以中學文科教學為例[J].才智,2014(25).
[6]房婷.滲透蘇州地方文化激活初中化學課堂[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1).
[7]吳克燕.地方高校開設鄉土文化校本課程的必要性探析———以保定地方高校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