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產養殖環境污染及對策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水產養殖也在迅速發展。在水產養殖過程中,不采取嚴格的監督管理,會對環境以及水產品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水產養殖的污染及防治工作已是一個重要問題。基于此,分析水產環境的污染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此來獲得良好的水產養殖環境。
關鍵詞:水產;養殖環境;污染;控制策略
在市場經濟中,水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在水產品養殖過程中,提高對水產品的培養和繁殖,讓人們可以食用到新鮮水產品的同時,也使水產品成為人們攝入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雖然水產養殖得到很多關注,但在養殖的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如我國在發展水產養殖中,水產環境的污染對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帶來了影響。
1水產養殖中存在的問題
1.1管理缺陷
在水產養殖中,政府的管理不到位,導致水產養殖不具規模性,并且水產養殖的產量也不高。同時,養殖者的專業知識缺乏和素養不高,在養殖過程中不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踐中,并且在水產品的病因及解決中做得不到位,對檢疫知識了解不多,對水產品的發病特征及預防措施并沒有全面了解,同時對水質的監督管理不到位,這些管理上的缺陷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水產的發展。
1.2苗種選育
面對外界的變化,部分品種的種質退化嚴重,質量和數量也不穩定,還有苗種短缺等情況,這都是水產養殖者在選育中遇到的問題。目前,許多養殖者受到利益的驅使,對苗種的選育不重視,從而使得水產品的抗病能力下降,成活率將低,飼料的利用率降低,而藥品的使用量加大,導致水環境的污染率增加。
1.3病害問題
我國的水產養殖中存在的病蟲害問題已多達數十種,如寄生蟲、細菌類病原等因素,而目前水產品的集約養殖方式對養殖水產品發生病害的概率提高。而且在對水產品進行引種時,其中的檢疫措施不到位,導致有外源病害入侵,從而產生更嚴重的危害。甚至有的養殖者為了應付檢查,在養殖的過程中檢查不仔細;有的由于條件因素的限制,導致傳染病的病原體在水產品快速繁殖,從而加重了病情,讓養殖者受到一定的經濟損失。
2水產養殖環境污染的類型
由表1可知,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存在的養殖環境污染主要有水質產量污染、水環境污染、生態環境污染。基于此,從這三種類型來進行分析。
2.1水質產量污染
隨著經濟迅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物質的需求也在提高。目前,水產品是人們攝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而且水產養殖使得人們可以食用到新鮮的水產品,所以水產養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由于人們對水產品產量上提升的需要,導致水產品養殖向集約型、密集型養殖發展,形成了高生物負載量的養殖模式[1]。這種情況下,導致養殖密度增大,超出了水的體積,導致飼料投入、換水量及投藥量加大的同時也增加了水產的排泄物、產苗尸體、殘飼餌等,使養殖水體的垃圾超出正常范圍。而且在這種情況下,細菌會大量增加,易造成大量的水產品死亡,給養殖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2.2水環境污染
水產養殖中,密度、養殖布局的不合理都會對水產質量產生影響,而且投入的人工飼料到水產環境中,其中的殘餌隨著水流進入周邊環境及地下循環水,導致當地水環境受到污染。而且由于一些養殖者盲目引進物種,如蝦等水產品,并且過度地開采地下水資源,導致地下水資源遭到破壞,同時地下水與水產環境中的水不停地交換,從而導致水資源的交叉感染,而且大量的廢物排放豐富了水環境使細菌滋生,導致水環境整體的質量都受到了破壞。
2.3生態環境污染
在水產養殖中,某些養殖者缺乏水產的養殖技術及知識,導致在養殖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存在的隱患不能良好地解決,從而對生態環境的合理控制把握不住。缺乏科學的養殖方法,導致在養殖時出現投入飼料的殘餌過多、水產排泄物增加等情況,使養殖環境中的細菌及浮游生物增加,對生態環境及一些物種的組成造成一定的影響。
3水產養殖環境污染控制策略
3.1建立完善的水產養殖管理體系
想要有效解決水產環境中的污染,還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體制。政府應明確指出生態水環境的重要性,加強養殖者對其保護,各個部門應協調合作,從根本上對水質環境及水產養殖提供更好的保障。想要生產高質量的水產品,就需要有良好的水質作為保障,因此要做好水質的凈化工作[2]。針對水產環境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同時對水產環境的相關功能進行分類,來保證養殖者在管理時不僅能夠提高效益,同時減少不必要的污染,同時不定期對水環境進行檢測,確保水環境的質量,以此來提供良好的水產養殖環境。
3.2優化養殖結構
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地域等因素對養殖容量產生著制約作用,環境條件和管理水平的不同,養殖生物間是否互補效應對養殖容量產生著影響[3]。水產品種單一不能將環境的優勢充分利用起來,還容易引起污染,針對這種情況,可選擇對品種進行混養或者是輪養等養殖結構,這樣不僅能夠充分利用養殖環境,同時也能合理利用投入的飼料,來降低環境的污染,比如貝類與蝦混養等。以此來形成一個生態的環境,促進養殖工作的順利進行,將水產環境的污染降到最小,促進水產養殖的發展。
3.3科學投料,引進綠色藥品
在水產養殖中,飼料及藥品的投入對水產環境及水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也存在一定的影響,所以需要合理科學地投入,并且引進無污染的藥品,在水產品的各個階段中投放相應的微量元素,來提高生產率。在飼料投放時,應選擇合理科學的方法,并及時清除其中的殘留物,降低環境的污染率。而且在水產品藥物研究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相關藥物的副作用,還要積極投入到綠色藥品的研發中,積極研發出綠色的藥品來提高水產品的生活能力。這樣能夠幫助水產品在環境中生存能力提高的同時對生態環境不產生影響,并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3.4清潔生產
改善水產養殖環境的污染情況,可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并且提高水產養殖的水平,利用清潔生產將水產養殖過程中存在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并且降低水產養殖污染物的排放量。為了實現清潔生產,不僅要將現代化的技術運用到水產養殖中,通過科學合理的利用新型的技術,培養品種、產量、抗病等的水產苗,同時增加與相關研究機構的合作,改良傳統的苗種。
3.5將水產養殖的排水標準化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部分地區的水產養殖逐漸走向工業化的生產模式,在水產養殖工業化的進程中,也加大了養殖環境的污染。基于此,應對相關的養殖者制定相關的法規法律,并嚴格檢測排水的質量,嚴格控制廢水的排放,對廢水的超標情況進行嚴懲,協助養殖者對廢水的凈化力度,讓在水產養殖的過程中減少養殖廢水的排放量,降低養殖環境的污染率。
3.6提高養殖者的綜合素養
目前,大部分水產養殖者的專業知識缺乏,缺少專業培訓,同時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不高,導致水產養殖在水質環境、生態環境等造成了嚴重污染,所以應建立相關的培訓機構,定期組織養殖者進行學習,加強專業知識的同時了解相關法律法規,讓他們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國家的最新水產養殖的相關制度。
4結語
在水產養殖中,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養殖技術不到位、養殖者意識不夠養殖產業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存在,導致水產養殖對水質質量、水環境、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這也對養殖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為了有效地控制目前水產養殖環境污染,應與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起來,并對水產養殖的布局進行結構化,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完善相關體系,同時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定期參加專業培養,來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及綜合素養,靈活的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的實踐中,這樣不僅降低了水產環境的污染,同時也促進了水產養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強.水產養殖環境污染及其控制對策[J].漁業建設,2016(6):20-21.
[2]張燕.水產養殖環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7,37(2):149.
[3]李全永.水產養殖環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對策[J].產能經濟,2015(24):327.
作者:米乃瓦爾·木衣提 熱比古麗·沙吾提 牛建功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