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種水產養殖發展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淡水養殖產量中,常規淡水養殖品種產量占絕對優勢,而常規品種大多為低值產品,量的增長只滿足了消費者的基本要求,不能滿足市場對高端水產品的需求。且常規淡水養殖處于微利時期,利潤偏低,飼料等養殖成本和市場行情都直接影響著養殖效果,有可能造成增產而不增收,大多數養殖戶真正盈利較少,有的甚至虧損。因而進一步發展特種水產養殖勢在必行。特種水產品,是相對于常規水產品而言的,一般指產量相對較少,經濟價值較高,目前養殖較少,開展養殖時間不長,養殖利潤高,市場銷售有一定區域性,消費群體高端性的水產品,一般具有味道鮮美、食用價值高、保健或藥用功能等特點。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消費者對優質水產品的消費,一方面需求量加大,另一方面質量要求增高。因此,養殖出質量更好、產量更高、品種更多樣化的淡水特種水產品是今后的發展趨勢,具體來說,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不斷開發地方特色品種和引進外
地優良品種馴化養殖具有地方特色的淡水經濟動物很多,我地常見的淡水特種水產養殖品種有鱖魚、黃顙魚、黃鱔、鱸魚、黃河鯉魚、烏鱧、翹嘴紅鲌、泥鰍、鱘魚、青蛙、龜、鱉、河蟹、蝦、觀賞魚等。今后應加大對宜養特種水產經濟動物的生物學研究,開發更多適宜養殖的新品種。同時,加大與外地的交流,引進適應當地生態環境條件和消費者需求的養殖對象,促進淡水特種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二、搞好科研實驗,做好養殖示范
在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前,先進行小范圍、小規模的養殖實驗,做好交叉對比試驗,總結經驗,掌握養殖技術,做好風險分析,看是否適合在本地養殖,是否適合大面積推廣,不可盲目引進推廣。否則,一旦某個重要環節出現失誤,會造成重大損失。
三、推廣新技術,新模式
努力推廣適合本地條件和特色的新技術、新模式,拓寬綜合生產經營模式,形成綜合效益。使投入少、魚病少、產量高、收益好、見效快。
四、加大種苗生產力度,優化種質資源
針對目前部分養殖對象種苗難解決、種質退化的問題,要深入研究養殖對象的生物學特性,掌握其生殖規律,開展半人工繁殖、仿生態繁殖;加大對優質品種的選育力度,進一步優化地方品種,發展雜交育種技術、單性化育苗技術、工廠化育苗技術等,保障種質和種苗供應。
五、改善養殖環境,開展仿野生生態健康養殖
絕大多數特種水產養殖對象在自然條件下生活在水質清潔的環境中,造就其優良品質。人工養殖時由于片面追求高產量,養殖密度大,水質污染嚴重,導致發病率高,產品質量下降。未來將更加重視模擬野生生態環境條件開展生態健康養殖,凈化養殖環境,實現養殖產品的優質化和高值化,保證淡水特種水產養殖業持續穩定發展。
六、研制推廣使用專用飼料
目前,很多特種水產養殖品種沒有專用飼料,養殖過程中存在飼料配方不合理、營養物質不全面、飼料利用率低、生產成本高等問題。加大對特種水產養殖對象營養需求的研究,研制出針對性強的優質配合飼料,不使用替代飼料。
七、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確保質量安全
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養殖,苗種、飼料、漁藥等投入品要符合有關規定,并做好記錄,完善檔案管理,做好“兩項登記”和“五項制度”,即:水產養殖生產記錄、水產養殖用藥記錄和生產日志制度、科學用藥制度、水產品加工企業原料監控制度、水域環境監控制度、產品標簽制度等。在疾病的防冶上,重點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品,重視中草藥的開發應用,采取綜合措施和生態學方法防治特種水產動物病蟲害。禁止使用國家違禁漁藥,杜絕使用“三高”(毒性高、副作用高、用量高)、“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的藥物,鼓勵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長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漁藥,嚴格遵守休藥期的規定,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
八、養殖產業化,打造品牌
通過注冊成立特種水產品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把分散無序的養殖戶組織起來,根據市場需求組織適度規模生產,統一養殖種苗和飼料、統一養殖技術、統一養殖模式,生產出規格與質量相近的產品,統一品牌銷售,獲取規模效益。做好水產精品養殖,打造水產品牌。
九、做好“三品一標”認證
積極創造條件申報無公害產品基地,申報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有機產品和地理標識性產品,注冊生態養殖商標,提升水產品質量和知名度。
十、加大宣傳力度
認真研究探索水產品的味道、食用價值、營養價值、保健或藥用功能等特點,科學分析,準確把握,精準定位,通過各種途徑、渠道進行適當有效的宣傳,達到讓市場認可、讓消費者接受的目的。十一、時刻關注市場,適時銷售一般特種水產品市場波動較大,在養殖過程中應時刻關注市場行情,根據市場行情和養殖情況,搞好規劃,做好輪捕輪放,適時銷售,達到增產、增收又增效的效果。
作者:張芳 周姝 韓喜東 單位:山東省單縣水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