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聞角度的選擇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傳媒科技雜志》2014年第十二期
怎樣才能迅速準確地選擇好最佳角度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下面兩方面努力。1.選好觀察和接觸事實的新角度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如果不新,就會失去其新聞價值。因此,記者只有在真實的基礎上,想方設法抓住新聞的“新”,才能把社會生活中新的事物、新的成就、新的問題、新的經驗、新的知識及時報道出來。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新聞的“新”呢?我國新聞界一些老前輩的經驗說明,新聞要新,必須角度新,而要角度新,則必須選好觀察和接觸事實的角度。這三者是相輔相成,順理成章的。2.對選擇好的新角度要進行深入挖掘剖析既然“新”也是新聞的生命,那么,寫得深不深,就可以說是它的生命力強不強的表現。所以,在確定了最新角度后,還要注重向新聞的深度開掘。只有這樣,才能采寫出有較高新聞價值的新聞。
二、選取角度應注意的問題
在選擇角度時,我們應該注意防止以下幾種錯誤做法。
1.隨意變“角度”記者在采寫新聞時單純追求發稿率,不是面對事實選角度,而是從個人利益出發,不顧事實本身的性質如何,只用心于揣摸編輯心理,投其所好定角度,應付交差。
2.通用式的“角度”在這樣的稿件中,事實無個性、無特點、“角度”需要它如何變,它就如何變,完全成了新聞角度的附屬品。作者把客觀事實視為次要的,以為只要所謂“角度”對路,稿子就有出路。這種做法無異于編造事實,愚弄受眾。
3.強加于人的“角度”記者采訪時,同采訪對象談話,不是真心實意地了解對方的看法,而是有意向對方施加影響,誘使對方說出他要說的話,把誘導變成了引誘,把提問當成了拿根竿讓對方爬;還有一種強加于人的角度,是采用想當然的辦法,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別人身上。
4.只取所需的“角度”記者為了主觀臆想“角度”的需要,對事實的處理,就象畫家在配色盤里調配顏色一樣,想配什么顏色就配成什么顏色,完全不顧及事實自身的內在聯系,不顧及事實與事實之間的有機聯系。表面看來好似在對事實進行挑選,實則卻是對事實進行歪曲、夸大甚至虛構。
5.無端美化的“角度”記者在采寫事實時,按照自己的需要塑造事實,譬如絕對化地拔高就屬于這一類。
以上各種選擇角度的錯誤做法,表現形式雖然各異,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即它們都歪曲了事實,把事實弄得面目全非,嚴重敗壞了媒體在人民群眾中的聲譽。要糾正這些錯誤做法,就必須時刻牢記“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條根本原則,克服說假話,說大話,說空話的毛病,堅持實事求是的采寫態度,樹立正確的榮譽觀。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既先好角度,正確反映事物,又不犯上述各種強扭角度的錯誤。
作者:李林濤單位:云南江川縣人民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