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知識轉移的企業并購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基于分析框架的企業并購整合中知識轉移過程的概念性模型
基于上述知識轉移分析框架,本文構建了并購整合中知識轉移過程的概念性模型。
1.并購整合中的轉移主體。
知識轉移主體(并購雙方企業)間良好的戰略匹配性是整合有效進行的基礎。只有并購雙方在戰略高度匹配,才能為知識資源的順利輸出轉移提供前提,促進并購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形成知識能力的協同效應,從而推動整合過程的順利有效進行。對此也就要求企業都應建立對擬并購整合對象進行戰略匹配分析的考量標準及評價指標體系,并構建出雙方戰略匹配程度的概念模型,進而在詳細的盡職調查后,分析并購雙方的戰略匹配程度。舉例來說,國內寶鋼在并購整合時,強調要有選擇、有原則地積極參與未來潛在的并購整合活動,并確認形成了其對擬并購整合對象進行戰略匹配度的分析考量的八大原則,分別簡單概括為:“布局符合,市場控制,資產協同,技術獲取,產品匹配,能力互補,海外市場,產業鏈延伸”。當然,不同企業的考量標準應根據企業自身的戰略需求而有所不同,但大體上可以將這些考量標準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地理位置,需要考慮擬并購企業所在地的經濟法律政策、經濟發展水平、市場發育程度、交通通信狀況、地方文化特色等因素,以判斷并購是否可行、是否與自身的發展戰略相匹配;二是企業資源,包括資產、技術、知識、人力資源等,考慮目標企業在這些方面能否與自身產生協同效應;三是市場布局,國內寶鋼并購新疆八鋼,除了由于八鋼擁有豐富的焦煤和礦石資源,還有就是其市場區域優勢,有助于寶鋼主導西北區域市場甚至輻射中亞地區。因此,并購方企業在選擇目標企業時,還需考慮目標企業的市場布局是否能滿足自身的戰略需求。
2.并購整合中的轉移情境。
知識轉移的有效進行關鍵依賴于合適的轉移情境,筆者認為可從戰略、組織、文化三個方面構建支持性的知識轉移情境。首先主并企業在整合之初應及時對目標企業的戰略進行調整和準確定位,以為其確立清晰的經營方向,并為雙方企業的戰略協同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主并企業應根據定位好的戰略需求,為目標企業重新設計一整套能有效支持企業運轉的機構框架與制度規范,包括優化調整組織機構、規范企業管理制度、再造企業業務流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等方面,進而提高企業工作效率,改善企業整體素質;最后,主并企業還應高度重視與目標企業文化的整合,從并購前的詳盡調查到并購中的交流探討,文化整合的關鍵在于并購雙方深入的溝通與了解,除此之外,主并企業還應注重求同存異,用包容的心態去理解、接納、尊重目標企業的文化。
3.并購整合中的轉移內容。
普遍來看,知識是并購整合中轉移的內容,包括能力、專業技術、文化理念等,而在轉移內容的確定上,有效整合過程中轉移的知識內容須遵從需求導向的原則。在弱并強的情況下,主并企業應著眼于自身需求,有效獲取目標企業的知識優勢。而在更多的強并弱的情況下,主并企業更應將目標企業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給予其充分的尊重,并綜合考慮對方的情況,特別是文化方面的因素、歷史的背景、人員的狀況等等,最終根據前期盡職調查所發現的以及目標企業自身所提出來的需求,來確定轉移的內容及后續的支持工作,而不是采取強勢一體化的做法,將知識強勢移植到目標企業的經營實踐中。
4.并購整合中的轉移媒介。
本文將并購整合中的轉移媒介界定為這一過程中知識轉移的方式,并認為一套成熟有效的知識轉移方式能夠推動知識轉移的順利進行。國內寶鋼向被并購企業轉移知識以支持其能力建設的最重要的方式是其對口支撐體系的運用,即運用支撐團隊,采用項目運作的方式將寶鋼先進的管理模式、技術方法、文化理念等傳輸與移植到被并購方的企業機體中,實踐結果證明,寶鋼的這套轉移方式在整合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有效地提升了被并購方企業的整體素質,也促進了整合的順利實施。由此可見,主并企業應努力構建一套完備的知識轉移運作模式,其有效性的檢驗標準則可從處理信息的速度、可用信息的數量和種類以及快速反饋信息的能力等方面來考量。
二、結語
知識轉移主體間良好的戰略匹配性是整合有效進行的基礎,而支持性轉移情境的構建是知識轉移有效進行的關鍵,此外,本文提出有效整合中轉移的知識內容需遵從需求導向的原則,且一套成熟有效的知識轉移方式能有效推動轉移的順利進行。未來,筆者將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對并購整合中的知識轉移過程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構建出更為完整的過程模型。
作者:古映單位:廣州松田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