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網絡特征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區域投資網絡模型的建立與網絡結構特征的測度
(一)區域投資網絡模型的構建本文借鑒馬源源的思想,并突破了網絡邊權的建立依據,以我國主要省份為節點,不同省份之間的投資關系為邊(由持股關系的上市公司在各省份之間的聯系形成)構建區域投資網絡:(1)主要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及證券時報;(2)除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外,共有31個省級行政單位為節點;(3)選取2012年31個省市中發生交叉持股行為的209家持股公司和345家被持股公司信息,建立31*345關系矩陣,再根據被持股公司所在地,建立31*31的有向省份———省份矩陣反映它們之間的投資關系。
(二)區域投資網絡結構特征的測度利用UCINET軟件,將我國31個省級經濟體間的投資關系生成相應的有向網絡關系圖。圖1中節點表示省份的名稱,連線表示省份之間存在投資關系。1.區域投資網絡的小世界性質通過對區域投資網絡的平均路徑長度測算可知:整體網絡的平均路徑長度僅為1.935。表明兩節點間的分離程度很小,大多數省份之間的距離為2,即投資網絡中,任何兩個投資成員之間平均只需通過一個省份就可以建立聯系,說明投資網絡具有較小的路徑長度特征,有利于省份之間的相互投資和信息技術交流,從而加快了資金在網絡中的流通。同時,通過測算可知:區域投資網絡的聚集系數為0.509,表現出較大的聚集性。表明區域投資網絡各節點之間形成短距離聯系的可能性較大,省份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大多數節點具有較大的集聚系數,少數節點表現出較小的集聚系數。因此,區域投資網絡具有小世界性質,一方面說明區域投資網絡節點的聯系非常密切,另一方面表明復雜的區域投資網絡有利于資金在省份之間的流動,提高了整個投資網絡的人、財、物及信息技術的流通水平。2.省級經濟體間關聯特征測度:基于網絡邊權法對我國區域投資網絡節點的度分布進行分析,得出節點的平均度為10.774,即每個節點平均與其他11個節點有直接的投資關系。而且,該網絡各節點之間的連接狀況(度數)具有不均勻分布性,少數節點度數較大,大多數節點度數較小。度值較大的點主要集中在發達地區,如北京市、浙江省,處于網絡的中心位置。而部分節點由于經濟,地理位置、社會因素等條件導致其度值較小,如西藏、青海。各省份點度包含雙向的經濟活動:即有流入該省份的,也有流出該省份的。點入度,是指其他省的企業活動流入本區域的強度和密度,反映區域的集聚效應;點出度,是指該區域的企業活動流出到其他省份企業的強度和密度,反映省份的輻射效應。具體結果見表1。(1)北京的經濟投資聯系密度和強度最大,西藏最低由表1的點度可知,北京的關聯度在所有區域中排名第1,與其他省份的之間的綜合聯系的緊密和強度最大,占整個網絡鏈接關系的8.1%;最后一位是西藏,其度值是0,西藏在網絡中處于孤立地位,說明西藏上市公司吸引其他省份對其公司的投資極少,且西藏公司對其他省份的投資也很少。主要原因是西藏受政治、經濟、地理環境等影響,不具備理想化的投資環境,其經濟的發展模式也較為封閉。(2)北京集聚效應和極化效應最強,湖北的依賴性最強北京的點入度排名第1,占整個網絡的11.37%,說明北京市對我國省市產生了很大的集聚效應。這是由于北京獨特的文化和經濟優勢技術水平較強,且聚集了一大批高科技企業和科研院所,作為優質上市公司集聚地,吸引了各省市企業與北京公司生眾多投資機會。湖北的點度與點入度差異較大,主要是因為其點出度很大,表明湖北省內的外向型企業較多,與其它省市的聯系比較密切,將資金用于投資外省。主要歸因于湖北的地理條件使其發展中對其它省份有較強依賴性,自身經濟聚集效應弱。(3)部分區域同時具有較弱或較好的聚集作用和輻射作用首先,部分區域的集聚作用和輻射作用均較弱,如貴州、廣西、內蒙古無論點入度還是點出度都很低,表明其對外來資本的吸引能力較弱,同時對其他省份的帶動效應也不大,受其他省份的輻射較大。其次,部分省市同時具有較好的聚集作用和輻射作用,如北京、上海的點入度和點出度都排名較為靠前,說明這些發達地區在對外聯系上,既能起到良好的聚集作用,同時發揮了一定的擴散和帶動效應。(4)各省份經濟聯系度的變化規律從總體來看,省份之間的聯系符合一個基本規律:GDP水平較高的省市吸引外資的能力較強,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區域吸引外資的能力較弱,而且它們還將資金用來投資發達省份。說明隨著區域經濟的增長,發達地區的空間集聚效應增強,吸引外資的能力更大,網絡中的企業活動會向這些區域靠近,資金也會向這些區域集中。3.省級經濟體控制力測度:基于中間中心性中間中心度越高的省市,對整體網絡的影響度越大,該省市對整個網絡的發展具有越大控制和決定力量,具體結果見表1。在31個省市中,有32.98%的經濟活動都經過了北京,它對整個網絡資源擁有絕對的控制能力。浙江、上海、遼寧、廣東處于網絡核心位置,經濟活動控制能力約占整個網絡的40%,這種控制力量是核心企業通過技術、信息、資金和人力資本等實現的,而云南等區域的中間中心性值均為0,在整個網絡中不具有控制能力。
二、區域投資網絡的分層模式
通過聚類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區域投資網絡可分為:控制中心、次級核心樞紐和新興投資通道三個層次,見表2。北京、上海、廣東為一個最重要的層次,三者與其它省市之間的關聯是支撐網絡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三、結論與啟示
以復雜網絡為視角,通過研究31個省市通過上市公司相互持股而形成的省與省之間的相互投資網絡,探討了區域投資網絡的構造、結構特征和層次治理,對提高區域間公司資金流通效率,以及保持投資網絡穩定,具有重要啟示。首先,新成員的快速融入通常會增大網絡中企業的數量,減緩資金流通的速度,交叉持股關系會更加復雜,投資網絡也會更加復雜。因此,新興省份或相對經濟發展較弱省市的上市公司,應加強與外省企業的聯系,減小網絡的平均路徑長度,促進網絡成員的共同發展。其次,主導成員的穩定性及其對網絡的影響和控制問題。主導省份對區域投資網絡具有較大影響力,是區域資金的集聚地和擴散的主要來源,它們的退出可能造成網絡的癱瘓。因此,應研究對主導省份中優質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和措施;同時加強節點度較小省份的上市公司與其他企業的合作,減弱主導區域對網絡的控制,增強網絡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最后,國家在制定長遠發展計劃時,需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投入,給予積極的政策以吸引投資,使國內所有省份得到均衡、和諧的發展。
作者:楊松令常曉紅劉亭立單位: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