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及控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前,我國經濟正在飛速發展,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以及各種經濟論壇、峰會的開展,我國企業正在以及其強大的生命力向國內外發展。在整體局勢大好的情況下,企業重組并購也日益增多。一方面是處于對于資本結構不斷完善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在市場競爭中發揮企業自身的優勢長處。然而,企業在并購重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財務風險,這些財務風險貫穿企業并購重組的準備、發展及最后的完成階段,給企業給企業的生存、進步造成了一定的威脅。本文將就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的財務風險,說明了其風險存在的原因以及控制辦法,以提高我國企業并購重組的質量,從而推動經濟進一步向好向快發展。
關鍵詞:企業經濟;財務管理;并購重組;風險控制
一、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因素
(一)動因風險
動因風險是指企業在進行并購重組前,由于調查不充分、規劃不全面導致的動因不明從而引發的財務風險問題。動因風險會導致企業并購重組的經濟效率直線下降,也會導致企業在并購重組過程中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因此在進行并購重組前,企業必須對市場環境進行充分的評估和考察。在評估了市場之后,企業需對自身的經營情況、發展規劃等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界定,然后再考慮并購重組的具體細節問題。比如國有企業在并購重組中,由于政治因素的干預,無法完全做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比如國有企業,由于政治因素的干預,在進行并購重組中有所掣肘,因此無法完全做到最大化利用資源,制定出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并購重組策略,導致并購重組反而影響了企業自身發展的軌跡,從而得不償失,造成巨大的財務損失。
(二)價值評估風險
價值評估風險是指由于企業無法完全做到公正客觀實際地對自身或并購重組的目標公司的資產進行評估從而引發的一系列財務風險。這類風險在企業進行并購重組時必然存在。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企業在進行并購重組時,對于目標企業的資產評估并不一定是完全的、完整的。除此以外,企業故意夸大或縮小自身資產數額的情況也時有存在。在此情況下,企業做出的并購重組決定必然無法符合理論情況下完美的資本結構比例,也無法和市場條件相契合,因此可能會引發企業更多的資本負債,導致原本負債杠桿帶來的效應被抵消,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和經營狀況。因此,企業在進行并購重組時,一定要充分評估自身的實力,不要一味盲目地追求并購重組,最終引發資本結構的傾斜,導致不必要的資產損失。
(三)稅收風險
稅收風險是指企業在進行并購重組過程中由于資本擴張引發的稅收問題從而帶來的企業財務風險。相比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等,民營企業在稅收方面面臨的風險可能性更大。這是由于我國民營企業在經濟市場發展初期,很多行為尚不規范,在財務管理方面也遺留了一定的歷史問題,而在民營企業后期的發展經營過程中,往往有很多企業通過“兩本賬”的情況進行虛報、瞞報。此類問題在企業進行并購重組中有極大可能性將暴露出來,從而讓企業面臨并購重組以后補繳稅款的風險。民營企業采取的隱匿獲利者、以現金交易等偷稅漏稅手段,本身就是不合法的,如果在并購重組中無可避免補繳稅收,也需要民營企業在決定并購重組前進行充分地考量和決策,從而挑選出適合企業長遠發展的辦法,切忌鼠目寸光。
(四)融資支付風險
融資支付風險是指企業在進行并購重組過程中由于需要進行大量的融資行為從而引發的一定財務風險。一般來說,融資有兩種途徑,一是進行外部融資,吸收外部投資資金,二是進行內部融資。兩者都各有優劣,外部融資面臨分散企業所有權的風險,且會增加企業負債,需要進行一定的評估測算,選擇企業合適的負債杠桿,從而最好地利用負債的優勢。而吸收內部留存收益雖然資金風險較小,但是由于占用了企業內部的周轉資金,因此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率,從而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因此在融資過程中,內外部融資的手段一定要通過各種測評、對比、審核,最終選擇合適企業自身的融資手段,這樣才能盡量減少企業融資過程中的財務風險,維持企業相對穩定良好的資本結構,從而增加企業并購重組的成功率和質量。
二、有效對策
(一)針對準備階段
企業在準備階段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對公司自身資金運營情況和對目標并購重組工資資金運營情況的評估和考察。在這一方面,企業一定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第一,選擇的并購重組目標一定要和企業自身的規模和發展目標相適應。并購的目的是互惠互利,壯大自身,理想情況下,并購以后的兩個企業能在技術、設備等方面都進行互補優化,從而創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理想情況。第二,應該以提高企業市場整體占有率和盈利能力為目標,盡量降低企業后期在開發市場、被其他企業孤立的風險,因此應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并購重組公司。第三,選擇的企業應當在外部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增值潛力,有更好、更大的發展前景和空間,更適合長期性的戰略合作的企業優先。這就需要企業在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場調查和對于自身和對方的資產評估,盡量克服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效應,從而優化并購重組結構。當企業確定好并購重組的目標公司以后,需要對其進行良好的檢測和評估,首當其沖的就是目標公司的其財務狀況,其次是經營情況、法律情況、上下游企業合作情況、有無不良信用記錄等,對于目標公司潛在的財務風險進行預估與評判,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性的財務并購重組測評情況,就其未來發展前景、盈利能力、市場占有率等進行評估預測,最終決定并購重組的對象。
(二)針對交易階段交易階段的風險控制
主要可以分為三步,第一是并購重組團隊的構建。公司在確定目標并購重組對象以后需要構建一個并購重組團隊,對于并購的相關事宜進行更為詳細的步驟、目標制定,并與對方企業領導團隊進行約見、溝通等。企業既可以通過專門的并購重組中介公司幫助完成過度階段的各種協調管理工作,也可以由企業內部產生,全權負責和調度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的大小事宜。在這一點上,最關鍵的是建立起自上而下的信息溝通渠道,以便目標企業的信息可以暢通無阻地在團隊和企業領導之間流通,從而減少并購重組過程中的摩擦,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從而增加企業并購重組成功的可能性,提高企業并購重組的效率。第二是設計出一套嚴謹細致的并購重組制度。在進行企業并購重組的過程中,雙方代表團隊應該就此對新公司的章程、法人代表、技術改造、歸屬、合作和租賃等相關事宜進行協調并達成一定共識,最終形成具體的實施方案。在資產評估方面,為了防止信息不對稱的負效應,雙方企業可以協商由第三方中介機構完成,這也更加符合《公司法》對于企業資產評估和重組并購的要求。同時,在人事制度上,雙方也應該盡量在人事調動、精簡機構等問題上達成一定共識,從而能夠保證公司管理運營團隊的基本質量。第三是制定出詳盡的人力資源策略。在企業雙方的談判和協商過程中,企業應當確立好各方的合作意愿,本企業應當在并購重組中利用好自身控股這一獨特的優勢,對目標公司的董事局進行重新組合,盡量獲取絕對的控制權,對于目標企業的高管團隊,應盡可能地進行滲透,提高員工管理和財務工作的透明度,最終實現良性管理團隊的重組發展,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發展運轉。
(三)針對整合階段整合是最后的完成階段,在整合時企業應當更加注重細節方面。比如在進行投資決策、技術和產品的開發、原材料采購等方面,都需要重新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對于并購重組后獲得的資源進行充分地利用,重構企業自身的價值鏈和關系網,從而最終實現融合統一。公司可以專門成立相應的部門分管被并購或重組的企業或部門,從而避免并購重組初期發生的經營管理混亂,以避免不必要的財務風險。
三、結論
企業在進行并購重組的前期、中期、后期都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比如在前期,會產生動因風險,在中期會產生價值評估風險,在后期會產生稅收風險等。在不同的并購重組案例中,不同的風險又意味著需要各不相同的適應市場和企業自身的解決策略。但是從總體上來看,企業在進行并購重組過程中也并非是無法可循的,在并購重組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成立相應的團隊或建立相應的制度對企業并購重組中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有一定的預判與控制作用。因此,企業在進行并購重組的過程中,也不需要如臨大敵,企業需要把握好度,既不能完全不進行并購重組擴展市場和業務,也不可盲目進行規模擴張。企業應當在能承擔的合理風險的情況下,進行并購重組,如此才能最終實現調整資本結構,優化杠桿效應,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擴大企業市場份額,優化企業經營情況,助推企業良好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韓晶.探究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及控制[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6):117.
[2]儲前進.新時期企業并購重組的財務決策研究[J].納稅,2018(05):53+56.
[3]許志偉.淺議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的防范[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3):67.
[4]侯旭.我國企業并購重組的納稅籌劃研究[J].財會學習,2018(02):162.
[5]王鐸.并購重組中企業文化融合的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8.
[6]王梅婷,余航.國有企業并購重組的趨勢、模式和挑戰[J].經濟學家,2017(08):5-11.
[7]徐曉玲.企業并購重組中的所得稅納稅籌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7.
[8]王小榮,陳慧嫻.企業并購重組中評估定價與成交價,誰被資本市場接受?——來自2007—2011年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09):55-62.
[9]張春紅.上市企業并購重組與股價波動因素分析——以A股市場企業重大并購重組事件為例[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06):57-61.
作者:劉令 單位:方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