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域金融服務支持綠色金融發展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認識的不斷深化,新時代經濟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已經逐步成為共識。金融服務作為支持經濟發展的核心,在實現產業綠色轉型和升級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發展綠色金融對我國綠色經濟發展意義重大。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繁榮基層經濟的重要保障,同時縣域經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獨立性,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金融服務的跟進。縣域綠色經濟過渡轉型是否平穩,關系著縣域經濟發展是否良性可持續,是未來縣域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以縣域經濟為研究基點,以縣域綠色經濟發展金融服務需求為切入點,結合案例和數據分析探討縣域金融服務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困境和痛點,最后提出對接縣域綠色經濟特色和金融服務的著力點,指出縣域金融服務支持綠色經濟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縣域金融;綠色金融;支持;發展;困境;建議
一、縣域綠色金融的發展現狀
1.縣域綠色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對金融服務需求的特點。L縣位于冀豫兩省交界處,地處太行山東麓、漳河沖積扇之內,總面積744.06平方公里,其中農用地590平方公里達79.57%,農業生產條件優越,糧食單產11年蟬聯全市第一,綜合生產能力位列全省第三,豐富的農業基礎資源是縣域綠色經濟發展的一大突破點。特別是農業循環經濟,作為傳統農業大縣,生物質能利用在河北省起步較早,是全國沼氣建設示范縣。截至2016年,全縣已擁有戶用沼氣池5萬多個,有2家生物質能龍頭企業,僅2017年就消化玉米秸稈2000噸,處理農業廢棄物、城市垃圾、養殖場糞便污水等生物質200噸,配發電20千瓦/小時,生產優質有機肥1500噸,推進清潔供暖7個試點落地,惠及500余戶村民,節約標煤600余噸,創造產值2400萬元。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優勢和生物質能技術支撐為縣域綠色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后盾,加之L縣“十三五”新能源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依托美麗鄉村建設,進一步推進大型沼氣工程,強大的政策支持和財政引導又為縣域綠色經濟發展的宏偉藍圖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綠色經濟發展對金融服務需求的特點。資金缺口大、階段性強、回籠周期長,是縣域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需求特點,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難點,加之環保項目一般投資回報率偏低、預期收益不確定,與金融機構經營宗旨相悖,存在一定風險。以轄區一生物質能企業為例,2017年該企業引進一國際先進生態循環生產線,同時技術突破和基礎建設冒進,處于初建階段,造成資金缺口5000萬元,全轄去年全年新增企業及團體貸款僅48000萬元。此外,項目預期投資周期為10年,資金回籠期和收益率難以預測。同時,單一的信貸金融工具也極大地限制了綠色經濟的融資渠道。
二、縣域綠色金融的困境
1.經濟基礎薄弱。L縣屬傳統農業縣,經濟發展平穩,原始積累較少,對農業資源能源的依賴性較強,用于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金融的財政資金有限。近幾年,政府著力推進綠色經濟發展,引進循環生態能源及水肥一體化示范方項目,同時力爭得到河北省一研究所技術支撐,但是缺乏財政轉移支付和直接支持,這些都制約著綠色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2.金融機構參與度不高。綠色經濟追求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與金融機構商業化利益存在一定矛盾。綠色經濟的初期建設的高投入和投資回報周期較長的特性與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追求短期逐利和經營流動性資金支持之間矛盾,銀行對發展綠色經濟的放貸積極性不高等。2017年全轄僅1400萬元,難以滿足企業發展資金需求。此外,綠色金融理念還沒有得到普遍認可,參與其中的金融機構相對較少,尚未構建健全、高效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機制不完善。
三、縣域綠色金融發展的對策
1.構建主體聯動機制。依托銀政企對接平臺,合理引導企業分階段進行項目建設,避免冒進擴建,確保流動性資金充裕。同時,發揮好政策性銀行先導功效,突出國家政策性銀行在綠色金融服務推進中的先導介入作用,明確其重點帶頭模范作用,重點支持綠色經濟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以硬件支撐和環境改善為基礎,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促進綠色經濟企業的經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全方位質的提升。同時,在提高財政支持效率和支持實力的基礎上,借助優質社會資金的帶動效益,聯合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出資人或綠色經濟項目合作人,引入推廣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PPP模式,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資金支持局面。
2.完善綠色金融支持體系。一是創新綠色金融產品。針對實際情況在能動性范圍內開發特色金融產品和金融衍生品,探索設立生態基金和環境保護方面的金融產品和金融衍生品,使企業的資金多樣化需求得到滿足,從根本上解決企業需求和金融產品之間不對路的矛盾。二是提高信貸管理水平和質量。在放貸時利用環保局環保信息、工商局社會信用信息平臺、央行兩大征信系統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果,按照有扶有控的原則,適度提高對涉綠優質企業的授信額度,同時給予其一定的利率優惠,在支持綠色企業科學發展的同時保證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在此基礎上,嘗試探索實行結構性的差別利率政策和再貼現政策,從金融宏觀政策上支持綠色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義玲.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機制障礙及路徑選擇[J].征信,2017,(3).
[2]徐蔚.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白皮書[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3
[3]刁碩文,刁雨佳.縣域綠色金融發展困境及路徑選擇———以合肥縣域為例[J].時代金融,2017,(32).
[4]傅京燕,原宗琳.商業銀行的綠色金融發展路徑研究———基于“供給———需求”改革對接的新視角[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
[5]何廣文,李莉莉.農村經濟發展轉型與縣域金融服務的完善[J].銀行家,2011,(3).
作者:孟利杰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臨漳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