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實施了兩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一政策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對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造成較大的負面效果。本文從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涵義入手,在著重分析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以及潛在風險的基礎上,提出中國所應采取的應對之策,力爭減緩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經濟的消極影響。
關鍵詞:
利率;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流動性
一、引言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使得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為了扭轉經濟形式,各國一方面不斷加大財政支出,另一方面實施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全球各大經濟體紛紛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這必將對世界經濟產生一定的沖擊和影響。中國作為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一份子,也將不可避免的深陷其中。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效果及后果進行研究。為此,本文著重分析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經濟后果及對中國的影響,并提出對策建議。
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理論基礎
1.貨幣非中性。與貨幣中性輪的觀點相反,貨幣非中性論認為貨幣供給的變化不只是引起一般物價水平的變化,而會影響相對價格體系,從而對就業和實際產出產生影響。凱恩斯(1936)在《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中指出,“古典”學派所謂充分就業的均衡只是一個特例,通常情況總是小于充分就業的均衡,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要增加需求,就必須降低利率,而利率決定于貨幣的供求關系。因此,凱恩斯及其追隨者認為貨幣的作用是巨大的,貨幣是非中性的,國家應制定適當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克服經濟危機和蕭條。2.貨幣供需理論。在經濟危機期間,交易減少,貨幣流通速度一般會降低,因此由著名的費雪恒等式MV=PQ可知,要維持產出水平PQ不變,就必須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廣義的貨幣供給量M2是基礎貨幣量和貨幣創造乘數的乘積,即M2=kM。因為在金融危機期間銀行為了避免出現擠兌,通常會持有較多的準備金,從而使得貨幣創造乘數下降。所以,為了維持和增加貨幣供給量,就必須增發基礎貨幣。3.零利率與流動性陷阱理論。通常情況下,利率降低可以增加投資支出,進而刺激經濟增長。但是,在危機期間,利率很低甚至為零時,人們會對持有貨幣具有無限需求,利率就不再具有調節經濟的功能,貨幣政策失效,這就是凱恩斯的“流動性陷阱”理論。
三、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效果
目前,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典型國家是美國和日本。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對于美國和日本即產生了正面的作用,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就其積極作用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在短期內穩定了金融體系。在危機期間,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為銀行注入了充足的流動性,消除了流動性不足的威脅,避免了危機和恐慌的蔓延和惡化,對金融體系的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避免通貨緊縮,經濟預期向好。在危機發生后,金融機構為了避險,一般會提高準備金,減少放貸,從而使得貨幣創造能力下降,市場出現資金短缺,經濟增長受到遏制,進而出現通縮壓力。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在緩解了資金短缺問題,并產生通脹預期,對于經濟增長具有推動作用。第三,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降低融資成本,刺激消費和投資。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下,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可以降低企業和私人的融資成本,刺激企業的投資和私人的消費。第四,隨著利率水平下降和貨幣供給量增加,可能會導致本幣匯率貶值,進而促進本國出口和抑制進口,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并增加有效需求。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經濟有正向作用,但是就其負面影響來看,主要在于以下幾點:第一,通貨膨脹風險。適當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可以穩定經濟,但是使用不當則可能使得貨幣供給過多。危機期間,增加的基礎貨幣并不會馬上形成過多貨幣供給,但是在危機過后,過多的貨幣供給會引起通貨膨脹。因此,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最大的風險在于通貨膨脹風險。第二,資產泡沫風險。危機期間,實業投資預期收益較低,大量資金流向房地產和股市之中,結果會造成房價和股價暴漲,形成資產價格泡沫,給經濟發展帶來危害。第三,匯率貶值風險。量化寬松政策導致利率進一步降低和貨幣供給量增加,會出現資金的跨境套利,一部分資金會流向境外,造成本幣匯率貶值。第四,貨幣政策的逆向操作存在著相當大的難度,未來回收流動性的時機和方式都將是一個大問題。如果經濟恢復,央行在短期內需要在市場賣出大量的債券,而大量的財政赤字國債充斥市場,那么又可能造成經濟大幅的波動。
四、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的影響及對策
1.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我國的影響。美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既產生了穩定國內金融和經濟的效果,同時也給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第一,人民幣升值,貿易環境惡化。美聯儲大幅增加美元供應,相當于美元加速對人民幣貶值,實際效果等同于人民幣急劇對美元升值,這將大大減弱我國的出口競爭力,將不利于中國出口的持續增長。第二,熱錢不斷流入中國。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削弱了美元資產對短期國際資本的吸引力,境內資本為尋求保值和增值,就會到利率較高的國家里尋求投資。同時,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產生的通脹預期會形成本幣的貶值預期,資本為了避險,就會流入貨幣預期升值的國家。第三,外匯儲備損失。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強化了美元下行的態勢。中國人民銀行10日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31萬億美元,而其中絕對部分為美元資產。美國實行第二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以來,相對于美元,人民幣逐漸升值,使外匯儲備的購買力下降而且不斷縮水。
2.應對量化寬松的對策。第一,堅持外匯儲備多元化,尋求安全和盈利的平衡。分散外匯儲備投資以及創新外匯儲備的管理方式迫在眉睫。可以考慮增持美國優質跨國大企業和國際組織的股票,這不僅可以抵御美國國內的通脹風險,還可以抵御美元貶值的風險。第二,大力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量化寬松引起的美元貶值導致中國外匯儲備大幅縮水。但是,如果人民幣能夠成為國際結算貨幣,就有利于中國貿易盈余的保值。第三,加強臨時性資本管制,降低熱錢流入中國的規模。資本管制主要是為了管制資本項目的國際資金流動,阻止熱錢涌入。在目前全球量化寬松背景下,應暫緩推進資本項目的自由化,要加強外匯流入流出的監測和管理,加強對熱錢沖擊目標、渠道和方式的分析及評估,提高應對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遏制熱錢流入。
五、結語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于處于金融危機和衰退階段的經濟,可能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如果此項政策不能正確運用,也會帶來一些風險。本文通過分析認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具有穩定金融體系、降低利率刺激投資、抑制通貨緊縮、經濟景氣預期等作用,這些作用的發揮受到資金能否流向實體經濟、貨幣向境外漏出情況和實體經濟能否如期復蘇等條件的制約;同時,這一政策也會帶來通貨膨脹、資產泡沫、匯率貶值和資產價格波動等風險。
參考文獻:
[1]韓雪.從貨幣供應量變化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效果[J].上海金融,2011(5).
[2]李青.量化寬松下的通脹輸出[J].中國金融,2010(23).
[3]李亞麗.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理論基礎、政策效果與潛在風險[J].金融探索,2011(2).
[4]馬成功.對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經濟學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2011(5).
[5]孟俊.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理論、實踐與影響[J].山東經濟學院學報,2011(3).
[6]穆飛.金融危機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之分析[J].經濟師,2010(9).
[7]肖建濤.從經濟超預期復蘇到量化寬松政策退出[J].經濟參考,2011(1).
[8]謝強.量化寬松政策下的通脹率合理預期[N].金融與經濟,2011(04).
[9]楊雪倩.量化寬松政策:原因、趨勢及影響[J].時代經貿,2011(1).
[10]趙艷霞.美國量化寬松政策下中國的對策[J].中國金融,2011(23).
作者:吳雯倩 單位:四川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