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財務危機形成原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財務危機的概念及危害
財務危機又稱財務困境。是指企業因財務運作不善而導致財務狀況惡化的動態過程。財務危機不僅給企業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和形象傷害,處理不當甚至會導致企業倒閉。
企業內部控制薄弱、管理混亂。企業由于內部控制薄弱、管理混亂,出現違法違紀事件、會計反映不實、費用支出失控、經濟效益低下、財產物資嚴重損失等經濟現象。這種狀態積累到一定程度,最終導致危機的發生和企業的徹底失敗。
資本結構的不合理將使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有可能出現財務危機。中國企業財務結構上,普遍存在著資產負債率較高、銀行貸款過多的問題。負債結構上,長期負債較少,短期負債過多,過度的負債會削弱企業的支付能力。當企業出現支付危機時,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資成本加大。
投資缺乏科學性。一方面由于企業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盲目投資,導致企業投資損失巨大,從而財務危機不斷。另一方面是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形成不良資產或巨額損失,加大財務風險。
商業信用過度使用。現代社會企業間廣泛存在著商業信用,大量采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從會計核算的角度看,這可以增加企業利潤,但相當多的企業在信用銷售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不夠,盲目賒銷。造成大量應收賬款失控d一旦信用鏈上的某一環節出現故障,資金鏈斷裂,企業將會發生支付危機和償債危機。
三、企業財務危機的防范
(一)加強危機的管理
1、加強對危機的教育,使企業全體員工樹立牢固的危機意識。企業在制訂發展目標,決策企業經營活動,組織企業經營戰役時,要有危機觀念,從思想上不放松對危機的控制。危機出現時,不膽怯、不畏縮,迎難而上,同心協力,擺脫困境、克服危機。
2、加強對危機的防范。在危機尚未發生之前,未雨綢繆,事先對企業的資本經營活動進行戰略設計。制定防范危機方案,以便對危機進行預控。在財務管理上,應用財務預警指標對企業舉債、用債、償債過程中所涉及的環節、因素進行預測分析,充分估計各種不利因素可能引發危機的程度,以便采取措施加以應對。
3、加強對危機的控制和處理。加強財務危機的管理。除了加強會計核算,進行財務預警分析,健全會計信息質量保證體系外,必須建立健全一套既符合國家監控要求,又符合企業發展要求的財務危機管理機制,特別是建立健全一套企業財務危機應急管理系統。在危機發生時,通過設立的危機控制機構和人員,制定周密的危機應急處理方案,按照既定的程序,以迅速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及時控制和扭轉被動的財務局面,使企業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危機損失。
(二)制定和實施應急行動方案
制定和實施應急行動方案是危機指揮中心進行危機應急管理的重點。目的是降低現金需求,謀求資金來源最大化。可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迅速制定處理方案,控制和扭轉財務被動局面。
1、債務展期與債務和解。債務展期是與債權人洽商推遲到期債務要求付款的日期:債務和解是債權人自愿同意減少債務人的債務。包括同意減少債務人償還的本金數額,或同意降低利息率,或將一部分債權轉化為股權,或將上述幾種選擇混合使用。債務展期與債務和解在企業發生財務困境時能為企業贏得時間,進行財務調整。操作起來也方便簡捷。當企業發生財務危機時,首先應該想到的應該是債務展期與債務和解。此外,利用商業信用,爭取供應商繼續進行信用融資。如以儲代購,緩解周轉資金占用;以銷貨的百分比償還應付賬款:以退貨抵消部分應付賬款:簽訂新的定貨合同抵消債務等也是實踐中常用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2、資產變現。正常情況下,企業通過資產運作,利用經營活動創造的現金流量償付到期債務。而通過變賣某些資產償付到期債務也是企業陷入財務困境時的一條途徑。處分不良債權,加速回收應收賬款;處分存貨,包括制成品、原料、零部件;處分閑置資產、無效資產,出租、出售無用資產:減少固定資產投資或收回對外投資。
3、與企業出資者協商增資的可能性,增加企業可運用的資金,共渡難關。
4、促進銷售增長,提高收現比例,減短賒銷期,使收入期限短于支出期限,應付資金不足的局面。
5、壓縮企業內部費用開支。控制原材料進貨,用多少,買多少,維持最低需要量。
6、裁減冗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