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實現知識經濟下的財務管理創新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課題,為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文章對21世紀財務管理所面臨的問題作了簡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文章指出企業財務管理要轉變理財觀念,強化風險管理,調整財務管理的內容,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知識經濟;財務管理;風險管理
知識經濟時代,給現代財務管理帶來了許多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形成并發展于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在許多方面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已顯示出不適應,并面臨著許多新問題。筆者從知識經濟的角度,分析了21世紀財務管理所面臨的新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新對策。
一、財務管理面臨的新問題
1.原有的產權理論和產權制度加劇了股東、經營者和員工之間的利益沖突。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它使傳統的以廠房、機器、資本為主要內容的資源配置結構變為以知識資本為主的資源配置結構。而我們現有的產權理論和制度仍然維護“業主產權論”,忽視了人力資本對公司發展的重大作用。事實上,在目前的市場經濟中,掌握知識技術的員工在企業財富的創造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傳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時期,現代企業已不僅僅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問題,實際上是財務資本與知識資本這兩種資本及其所有權之間的“復合契約”,是“利益相關者”的產權合作。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權理論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資產和投入資本的配置,忽視知識資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資者享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排斥智力勞動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對企業的剩余分配權,從而,會使得所有者(股東)、經營者和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更加突出。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應該以誰的利益最大化為企業的理財目標。
2.財務管理中“風險”的涵義趨于復雜化。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會面臨更多的風險:(1)由于經濟活動的網絡化、虛擬化,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將會大大加快,倘若企業內部和外部對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或者企業當局不能及時有效地選擇利用內部或外部信息,會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2)由于知識積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業及其員工不能及時作出反應那就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風險。(3)高新技術的發展,使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這不僅加大了存貨風險,而且加大了產品設計、開發風險。(4)由于“媒體空間”的無限擴展以及“網上銀行”和“電子貨幣”的運用,使得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加快,由此使貨幣風險進一步加劇。(5)在追求高收益驅動下,企業將大量資金投放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無形資產上,使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種風險,使企業更好地追求創新與發展,已是目前企業財務管理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3.現有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投資決策需要。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廠房、機器、資金等有形資產;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占比重將大大提高。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但現今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內容對無形資產涉及較少,沒有予以充分地重視;在現實財務管理活動中,許多企業往往低估無形資產價值,不善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資決策的需要。
4.現有的財務機構設置與財務人員素質嚴重妨礙著信息化、知識化理財。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應是管理層次及中間管理人員少,并具有靈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國現有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是中間層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創新和靈活性;財務管理人員的理財觀念滯后、理財知識欠缺、理財方法落后,習慣地一切聽從領導,缺乏掌握知識的主動性,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沒有能力做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這一切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相去甚遠,嚴重妨礙了信息化、知識化理財的進程。
二、采取的新對策
1.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充分協調好各相關利益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與某企業有一種或多種經濟利益的個體或群體,他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企業之間擁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約的關系,包括財務資本所有者(股東)、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政府、顧客等;另一類包括社會公眾、環境保護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及所在社區等。這些利益相關者的財務要求都應被看成是企業理財的重要內容,當然第一類是最主要的。要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系,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財務主體。按照“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理論,企業的理財主體應進一步細分和多元化。二是重新確立財務管理目標。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股東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定位的產權基礎是“業主產權論”,考慮的只是財務資本的產權所有者(股東)的利益。從“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的觀點出發,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應重新確立。第一,財務目標多元化;第二,財務責任社會化。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企業既要考慮資本投入者的財務要求,又要兼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財務要求。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體系是“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必然選擇。這樣,既有助于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也有助于其在社會大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會的發展。第三樹立知識效益和人才價值觀念。知識經濟是以知識、信息網絡來發展經濟的,附著于人力資源的和以知識、信息等形態獨立存在的知識資源,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經濟資源。企業要牢固地樹立起“以人為本”的理念,財務管理要把“人”作為核心,加大對人才的投入,加強對人才價值的計量與信息反饋。
2.強化風險管理,促進競爭與合作相統一。強化風險管理,首先要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及時調整財務人員適應新環境的知識結構,使他們能夠具有及時捕捉風險、衡量防范風險的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網加強調查研究,運用科學方法對投資項目進行預測,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再次,由于在高新技術產業與無形資產上的投資風險遠遠大于固定資產投資,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對那些技術進步快、對國民經濟具有重大促進意義的無形資產采取類似于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法進行攤銷。市場經濟使任何一個企業都存在著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這種可能性在知識經濟時代更大。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有正確的風險觀,善于捕捉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3.創新和調整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使財務管理適應各種經濟環境的變化。當前,世界經濟正在實現一體化,信息和知識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在這種新的經濟背景下,傳統的財務管理體制受到嚴峻的挑戰。傳統的財務管理是以數字統計,事后分析,報表為依托的,知識經濟下的財務管理將以人為本,其管理思路將從管理有形的財物資源轉向管理無形資源和有形資源并舉。在知識經濟下,財務管理理論的應用和發展不是孤立的,它涉及到金融,投資,企業財務,電子信息,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國與國之間的經濟安全問題,匯率風險和股市風險日益加大等問題。因此,要創新財務管理理論,改進和調整財務管理中的相關內容,并把無形資產作為企業投資決策的重點,改進和調整財務管理中忽視無形資產投資及其決策評價的內容,建立切實反映無形資產狀況及其結果的決策指標體系。
4.改革財務機構,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增強企業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對財務機構高效靈活的要求,改革現有財務機構、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財務人員已是當務之急。為適應知識經濟發展對高素質財務人員的要求,首先要深化改革高等教育,對學生實施創新教育,既培養學生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其次,改革現有企業管理體制,分設財務與會計機構,使現有的財務人員明確自己的職責,有參與競爭適應新形勢的緊迫感,促使他們充實、調整現有的知識結構,并使重設的財務機構有利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
【參考文獻】
[1]洪智敏.知識經濟:對傳統經濟理論的挑戰[J].經濟研究,1998,(6).
[2]方竹蘭.人力資本所有者擁有企業所有權是一個趨勢[J].經濟研究,1997,(6)
[3]孫桂華,孫鵬.企業財務管理理念的變化及創新[J].經濟與管理,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