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核心通貨膨脹的度量及效果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中國價格變動特征,在分析核心通貨膨脹度量及效果評價原理基礎上,從多角度構建中國核心通貨膨脹的度量指標,從均值比與方差比、無偏性、相關性、趨勢追蹤能力和預測未來能力五個方面評價了其度量效果。研究結果顯示,絕對最優的度量方法是不存在的,相對而言,SVAR法、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是較為優良的度量方法。這一結論對核心通貨膨脹研究和貨幣政策執行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核心通貨膨脹;度量;效果評價
一、引言
由于價格波動可能會導致價格信號的扭曲,從而降低資源配置的效率,因此,維持價格穩定就顯得尤其重要,各國中央銀行都將維持價格的穩定作為最主要的貨幣政策目標。保持較低而穩定的價格水平,有利于經濟的增長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時,必須要精準度量通貨膨脹,那么,怎樣度量通貨膨脹呢?目前有標題通貨膨脹和核心通貨膨脹兩種指標。由于標題通貨膨脹包括了物價變動的短期波動,因而不適合作為貨幣政策的通貨膨脹目標。對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實踐而言,盯住核心通貨膨脹有利于物價穩定,因而成為一個更可行的政策工具。核心通貨膨脹第一次作為正式術語由Eckstein于1981年提出,而后被學術界和中央銀行廣泛使用,由于這是一個不可觀察的變量,所以至今既沒有一個統一的理論定義,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度量方法。Bryan和Cecchetti(1993)認為核心通貨膨脹是與貨幣供給增長率相關的通貨膨脹[1];Blinder(1997)提出,核心通貨膨脹是通貨膨脹中持續性的部分[2];Quah和Vahey(1995)認為核心通貨膨脹是通貨膨脹中對經濟實際產出不具有中長期影響的部分[3]。在借鑒國外學者核心通貨膨脹度量和評價方法的基礎上,中國經濟學者也度量和評價了中國核心通貨膨脹。田新民和武曉婷(2012)基于產出、通貨膨脹、貨幣供應量和食品價格的四變量,構建SVAR模型來估計中國的核心通貨膨脹率[4]。范躍進和馮維江(2005)采用多種核心通貨膨脹度量方法,對中國核心通脹率進行了度量,并從不同的視角對核心通貨膨脹率估計效果進行評析[5]。侯成琪(2013)從定義、度量、評價和應用等角度詳細梳理了核心通貨膨脹的理論脈絡,對核心通貨膨脹做了理論綜述[6]。本文實證分析中采用的所有數據均來自于中經網數據庫和wind數據庫。因為2001年國家統計局正式啟用了新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編制方法,對所調查的商品和服務項目等做了重大調整,所以,本文選取了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國CPI及其8大類價格分類指數的同比月度數據。8大類價格分類指數為食品(sp)、煙酒及用品(yj)、衣著(yiz)、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jtsb)、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ylbj)、交通與通信(jttx)、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wjyl)以及居住(juz)。本文基于中國價格變動特征,在探析核心通貨膨脹度量及效果評價原理基礎上,從多角度構建中國核心通貨膨脹度量指標,并對中國2001-2014年核心通貨膨脹進行了度量,然后基于五種準則,從不同角度評價了中國核心通貨膨脹的度量效果。
二、中國核心通貨膨脹的度量
(一)剔除法剔除法是最傳統的核心通貨膨脹度量方法,就是將標題通貨膨脹中那些在中央銀行控制之外且波動劇烈的商品剔除,然后再重新分配權重,通過計算得到核心通貨膨脹,食品或能源是最常見的剔除成分,剔除成分的選擇根據各個國家具體情況而不同。由于簡單易行,容易為公眾所了解,且具有很好的透明性,當前剔除法被大多數國家采用并定期公布。該方法的主要缺點是,固定剔除特定成分的前提假設過于武斷,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低收入階層食品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較大,可能在剔除短期因素影響的同時也將物價波動中重要信息剔除,從而使核心通貨膨脹的代表性受到質疑。由于國家統計局沒有正式過居民價格指數(CPI)各分類成分的權重數據,而CPI結構與人們消費結構基本一致,居民消費性支出構成能夠作為CPI分類權重,因此,本文選用人均消費性支出構成來代替,該權重即可作為當年CPI的分類權重,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我們采用剔除食品(cpi_nf)法來測算中國的核心通貨膨脹。
(二)截尾均值法截尾均值法認為,在價格波動分布中,處于分布兩端的價格波動可能來自外部暫時性沖擊的影響,而處于中間位置的價格波動反映了價格變動的內在長期性趨勢。截尾均值法最早由Bryan(1991)提出,他通過研究得出結論,通過加權平均計算得到的核心通貨膨脹不能有效反映其長期變動趨勢,截尾均值法可能更為有效。Dolmas(2005)指出,因為價格變動幅度概率分布是非對稱的,即分布是偏態的,所以在截尾時應進行非對稱截尾。截尾均值法每期依據價格變動幅度剔除不同的極端成分,不同于每期固定剔除特定成分的剔除法,其缺點是計算量大,且難以準確確定最優的截尾值,尤其是在價格變動幅度分布不對稱時。
(三)波動性加權法如果核心通貨膨脹是從貨幣政策信號中提取的,那么就應當舍棄掉不必要的噪聲信息,才能包含更多的貨幣政策信息。Diewert(1995)基于這一思想,提出了利用噪聲信號比對分類價格指數進行再加權的核心通貨膨脹測算思路,即度量核心通貨膨脹的波動性加權法,以各分類商品價格指數波動性方差的倒數為權重,再進行加權平均,從而得到波動性加權核心通貨膨脹率。該度量方法優點在于權重可隨時間而調整,不需要考慮分類商品價格指數變動的排序,易于操作,而且沒有完全舍棄可能包含通貨膨脹長期趨勢信息的分類價格指數,實現了信息的充分利用。該度量方法缺點是沒有該商品支出的權重。
(四)平滑技術法平滑技術方法主要包括Cogley(2002)的指數平滑法[7]、Cecchetti(1997)的移動平均法和H-P濾波法。平滑技術法通過平滑技術,分離出暫時性波動,核心通貨膨脹就是剩下的趨勢成分,以達到消除或至少減少時間序列中的短期波動影響。這類方法雖然方便計算,但是實時性差,主要依賴歷史信息。(五)結構向量自回歸法Quah和Vahey(1995)將核心通貨膨脹與產出中性理論相結合,基于垂直菲利普斯曲線,建立包含產出和CPI的二元SVAR模型,為識別SVAR模型結構化供給沖擊和需求沖擊,需施加需求沖擊長期產出效應為零的約束條件,并將CPI中受供給沖擊影響的部分當作核心CPI來進行度量。本文引入消費價格指數、食品價格指數與產出,建立三變量SVAR模型。
三、中國核心通貨膨脹的評價及應用
我們已經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來度量中國核心通貨膨脹,現在關注如何在不同的方法中進行選擇,因此,有必要建立不同的評判標準,從不同角度進行評價。在綜合各種評判方法的基礎上,我們采取如下五種準則評價上述核心通貨膨脹度量結果。
(一)均值比與方差比檢驗Clark(2001)認為在長期內,核心通貨膨脹與標題通貨膨脹具有相同的均值,但波動性小于標題通貨膨脹。
(二)無偏性檢驗核心通貨膨脹因能反映標題通貨膨脹的長期趨勢,所以,理想的核心通貨膨脹應是標題通貨膨脹的無偏估計。
(三)追蹤趨勢能力檢驗Bryan和Cecchetti(1997)提出,既然核心通貨膨脹剔除了暫時性波動,度量了長期趨勢,那么,我們可以通過核心通貨膨脹追蹤通貨膨脹趨勢的能力進行評價。Rich和Steindel(2007)認為核心通貨膨脹應能很好地描述通貨膨脹的趨勢性變化,首先要構造一個能夠反映通貨膨脹趨勢的序列,記為πtrendt,然后采用均方根誤(RMSE)作為評價趨勢追蹤能力的標準。
(四)相關性檢驗通常來說,理想的核心通貨膨脹與標題通貨膨脹之間相關度較高,于是求兩個序列同期相關系數。由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具有時滯效應,貨幣供給量的變動對物價指數的影響具有滯后性,采用滯后12期的貨幣供給M2來計算貨幣供應量的變動與各種通貨膨脹指數的相關關系,結果見表5。結果表明,采用截尾均值法、SVAR法、移動平均法和單指數平滑法構造的核心通貨膨脹與標題通貨膨脹高度相關,采用移動平均法和截尾均值法構造的核心通貨膨脹與貨幣供給相關性較高。
(五)預測未來通脹能力檢驗核心通貨膨脹可以作為未來標題通貨膨脹的信號,如果核心通貨膨脹與標題通貨膨脹之間存在缺口,那么標題通貨膨脹應趨向核心通貨膨脹。
四、結論與啟示
本文基于核心通貨膨脹的度量及效果評價原理,結合中國價格變動的特點,從多角度構建中國核心通貨膨脹指標,并度量中國2001-2014年核心通貨膨脹,然后采用不同的準則,從不同角度對中國核心通貨膨脹的效果進行評價。研究發現,絕對最優的度量方法是不存在的,相對而言,SVAR法、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是較為優良的核心通貨膨脹度量方法。其中,移動平均法在均值比與方差比、趨勢追蹤能力、相關性、未來預測能力四個方面表現較好;SVAR法在無偏性、相關性、趨勢追蹤能力三個方面表現較好;指數平滑法在趨勢追蹤能力、相關性和未來預測能力三個方面表現較好。上述結論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由于暫時性價格變化的特點千差萬別,原因也千變萬化,任何一種特定的核心通貨膨脹度量方法都難以有效剔除所有暫時性價格的波動。中國價格變動的驅動因素在不同階段各不相同,不同核心通貨膨脹度量方法的依據和側重點各不相同。因此,任何單一的核心通貨膨脹度量方法都很難捕捉到。中央銀行要想參照核心通貨膨脹來制定貨幣政策,就必須根據使用的目的,同時采取多種方法、從不同視角進行度量。另外,適用于一國的核心通貨膨脹度量和評價標準,不一定適用于其他國家。因此,核心通貨膨脹度量和效果評價要基于本國國情。結合中國國情,開發核心通貨膨脹的度量方法和評價標準應是未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4]田新民,武曉婷.中國核心通貨膨脹的SVAR模型估計與政策應用[J].中國工業經濟,2012(12):5-16.
[5]范躍進,馮維江.核心通貨膨脹測量及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對中國1995-2004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5(5):6-13.
[6]侯成琪,龔六堂.核心通貨膨脹理論綜述[J].經濟學(季刊),2013(1):549-576.
[8]趙昕東.基于SVAR模型的中國核心通貨膨脹的估計與應用[J].統計研究,2008(7):45-52.
[9]湯丹.基于SVAR模型的中國核心通貨膨脹估計及預測評價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5(1):109-115.
作者:彭秀麗;王瑩 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