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上市公司內審部門內部控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上市集團公司所面臨的各類風險日益增加、外部審計成效不佳的背景下,內部審計部門作為上市集團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以其相對獨立的地位、以較外部審計所具有的優勢,通過不斷強化內部控制審計項目質量,更加客觀地評價公司內部控制體系,促進內部控制流程優化,保障內部控制有效運行,從而不斷為公司內部控制管理增效。
關鍵詞:
一、強化上市集團公司內審部門內部控制審計職能的背景
1.外部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審計成效性不佳2010年4月,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制定出臺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中指出,內部控制審計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托,對特定基準日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然而,由于很多中小上市企業只因受國家政策法規所限不得不聘請外部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管理層主觀意識上并不重視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導致大部分部門及人員不愿配合審計工作,自愿披露積極性不高;同時,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人員大多是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財務報表審計人員,在財務方面的內部控制審計游刃有余,而對非財務方面的內部控制審計卻十分有限,加之一些不負責任的會計師事務所利用國家內部控制審計法規中存在的漏洞,與相關企業進行錢財交易,出具不真實、不科學的審計報告,以達到利益目的,完全失去了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意義。近年來的數據表明,在各種財務舞弊詐騙案件層出不窮的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中,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占比高達98%,可見外部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成效性不大,對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貢獻值不高。
2.做好內部控制審計是上市集團公司內審部門職責所在2013年8月,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的《第1101號—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對內部審計進行了最新定義,即“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它通過運用系統、規范的方法,審計和評價組織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以促進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和實現目標?!边@就要求內部審計部門作為上市集團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緊密圍繞公司發展目標,積極參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憑借其在公司相對獨立的地位,以較外部審計具有更熟知公司整體經營戰略發展及各業務流程操作、更易實時掌握公司經營決策及業務的發展變化、更易取得管理層及其他部門對工作的支持配合等得天獨厚的優勢,以人員業務知識的專業性、審計工作內容的多樣性、審計工作時效的及時性等獨有的內部控制工作形式對其他內部控制活動的健全性、有效性等進行及時、有效評估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提出具有針對性、建議性的改進意見,不僅促進內部控制流程的不斷優化和完善,保障內部控制的持續有效運行,確保集團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而且也為新時期內部審計工作的增值服務轉型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二、強化上市集團公司內審部門內部控制審計職能的有效途徑
內審部門要想真正發揮其在上市集團公司內部控制體系中對其他控制活動的再控制職能,就應圍繞如何解決內部控制審計項目“審前審什么、審中怎么審、審后怎么辦”的核心問題,不斷推進“抓好審計項目計劃、抓好審計項目質量、抓好審計成果轉化”的“三抓好”舉措,從而為集團公司管理層提供及時、客觀、有效的內部控制審計項目報告,促使管理者不斷優化內部控制體系與流程,改善公司的經營管理,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益,促進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1.抓好審計項目規劃,解決審前“審什么”問題(1)確定內部控制審計目標。內部審計部門就是要大到依據集團公司戰略經營發展規劃、小到根據某一具體業務操作流程來組織實施開展專門的內部控制審計或依托其他審計項目形式,及時、合理、有效地對內部控制體系是否完善、合理、有效進行確認,從而促進公司建立健全一套適應本公司所需的內部管理制度,改進內部管理水平,維護資產安全完善,提高運營效率和經營效果,實現公司的整體經營目標。如:2015年2-4月,中國人壽集團內審部門就依據壽險股份公司全面預算管理辦法,對35家省級分公司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執行的效益性與成效性、考核的有效性等進行了綜合分析和評價,對存在的14個方面問題深入剖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系統性、建設性、前瞻性的13條審計建議,得到集團公司總裁室的首肯,對幫助公司提高預算管理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促進公司戰略目標與經營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決策參考。(2)常態化積累內部控制審計素材。集團公司的內部控制體系涉及到各部門、各環節,需要內部審計部門關注的內容多、數據多,要想在海量信息中及時、精準地抓住內部控制薄弱點,內部審計部門除需要做好日常持續監控外,更要與子公司及部門建立日常動態溝通協調機制,主動了解各公司的經營發展戰略規劃、規章制度、流程設計等內容,建立審計資料庫,動態收集、整理、分析各種資料和信息,捕捉內部控制審計關注點。如:通過查看某公司經理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發現該公司近年發生了重大非法集資案件,由此案件發生的原因入手,確定對該公司印章、單證流程管控審計素材。(3)依據業務性質確定內部控制審計要點。針對常規化業務就要重點關注其內部控制的執行性,如:單證業務管理情況,就需要從單證的征訂、入庫、發放、領用、核銷、保管、檔案歸檔等一系列流程關注各層級公司對單證管理辦法的執行效果;針對不斷發展變化業務就要重點關注其內部控制的合理性,如:隨著收付費業務轉賬率的逐年提高、轉賬金額的日益龐大,就需要關注管理層是否從業管、財務、信息等關聯部門設置控制點防范系統缺陷導致的大規模提前支付或重復支付等非正常付費問題;針對新興業務就要重點關注其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如:柜面直銷業務,就需要從保費入口的歸集渠道、銷售人員的資質、專項績效獎勵列支的渠道、費用分配的原則與比例等入手,關注管理層出臺的制度是否健全、各公司是否執行制度等。
2.抓好審計項目質量,解決審中“怎么審”問題(1)編制科學詳實的審計方案。由于內部控制審計不僅包含了財務審計、管理審計等常規審計對重要風險點的審計,其更側重于在風險評估基礎上對集團公司各種管理措施與各業務流程再造之間的線、面風險控制審計,因而審計組在項目實施前需要通過調查問卷法、流程圖法、自我控制評估法等進行穿行測試。通過風險評估,鎖定重要風險點、重要風險部門、重要風險業務流,從而編制科學詳實的審計方案,突出審計重點,完善審計方法,并依據審計內容配備專業審計人員,確保審計項目的順利實施。(2)實施多種非現場審計方法。首先,審計組要充分整理并分析被審計單位提供和自行收集的相關規章制度、財務業務數據、各類經營管理資料等,通過進入各類業務系統核實,進一步確定被審計單位存在的主要經營管控薄弱點與風險點;其次,要建立健全非現場審計項目培訓與分析例會制度,及時校正審計人員對審計項目認識的偏頗及審計方式方法存在的不足等,精準定位審計要點,從而為現場審計提供線索和依據,節約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3)開展多方位現場審計形式。首先,要依據非現場審計階段確定的風險點,通過查閱原始資料、現場訪談、突擊檢查等多種方式開展深度審計,對重大審計風險點采取財務流--業務流間的循環交叉定位等方式追根溯源;其次,堅持審中研討日例會制度,針對難點與困惑,集思廣益、研究對策、糾偏查漏、提高效率;第三,主審要對問題定性的準確性從嚴把握,嚴格掌握政策標準,確保與被審計單位溝通順暢;同時,對審計工作底稿實行交叉復核和逐級審核,保證審計工作底稿的質量,全過程對現場質量進行控制。
3.抓好審計成果轉化,解決審后“怎么辦”問題(1)建立報告評審機制。因內部控制審計是對其他控制流程的再控制,要對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進行評價,要求審計內容關聯性要強、審計結論要有理有據、原因查找要深要實、審計建議要切實可行且具有前瞻性,為杜絕審計報告存在的框架“模式化”、內容“制式化”、建議“雷同化”等現象,內部審計部門必須建立審計報告評審機制,通過各層級人員把關審核,確保審計報告質量,為管理提供高質量的決策參考信息。(2)加大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力度。首先,內審部門要與集團公司各職能部門、各子公司建立審計發現問題整改聯動機制,充分發揮條線整改的主導作用;其次,可以采取審計問題風險提示、審計問題通報、審計談話等多種方式來督促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發現問題的有效整改;第三,結合經濟責任審計項目或開展專項后續審計以及開展機動審計等方式,檢驗被審計單位整改落實情況。通過加大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力度,形成內部審計工作的威懾力,改變審計發現問題屢查、屢改、屢犯的現象,在提升內部審計成效最大化的同時,確保內部控制體系在公司發展中的風險防范作用。
總之,隨著全球日趨復雜變化的經濟環境,上市集團公司所面臨的各種經營風險也在不斷增加,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提高對危機及各類風險的管理應對水平,已成為廣大上市集團公司所普遍關注的重點工作。內部審計部門作為集團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以其相對獨立的地位、以較外部審計所具有的得天獨厚優勢,開展對其他內部控制工作的再控制工作。通過實施“抓好審計項目計劃、抓好審計項目質量、抓好審計成果轉化”的“三抓好”舉措,不斷提升內部控制審計項目審前、審中、審后質量,更加客觀評價公司內部控制體系,促進內部控制流程不斷優化和完善,保障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運行,從而為公司管理增效,為公司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做好保駕護航!
作者:齊鳳春 單位: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沈陽區域審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