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上市公司慈善稅收激勵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慈善捐贈在境外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我國的香港、臺灣等地慈善捐贈事業日漸繁榮,對當地的社會穩定起到了重大作用。文章以甘肅省上市公司為例,分析其近十年的慈善捐贈情況,進而從社會責任、公司經營及稅收角分析了上市公司慈善捐贈的動機和制約捐贈的因素,最后從完善稅收政策、建立合理有效的實物估價制度、加強公益性捐贈機構公開透明的運作機制等幾個方面提出了完善對策。
關鍵詞:慈善捐贈;上市公司;稅收激勵
慈善捐贈作為企業自愿供給的一種機制,長久以來便是經濟研究的熱點。自從2008汶川大地震以來,企業更加注重每年的慈善捐贈,在物質日益繁榮的今天,慈善捐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社會保障制度的缺陷,為社會可持續的發展、減少社會的利益斗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筆者所在的甘肅省因發展較晚,經濟發展趕不上北上廣等中部地區。但近年來,西部大開發重視了西北地區的發展,甘肅企業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企業的帶動,要求企業更多承擔社會責任為創造和諧社會奉獻出力所能及地力量。因此,本文以甘肅省上市公司慈善捐贈的情況為例,研究制約上市公司慈善捐贈的因素,并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慈善捐贈的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一、甘肅省上市公司慈善事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全國上市公司數量不斷遞增,截至2016年底,我國境內上市公司的數目突破2845家,比2007年多出1295家,增長數量接近一倍。同期,甘肅上市公司的數量從23家增長至32家,增長率為43.4%(包含在中小板、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在各省份上市公司數量中,僅有5省的上市公司少于甘肅,分別為寧夏、青海、內蒙古、貴州、西藏,而在西部12省中,四川、重慶、新疆、陜西的上市公司數量遠高于甘肅省。通過上述數據不難看出2008年是企業捐贈支出的轉折點,原因是2008年發生汶川大地震,企業作為社會責任的承擔者理應進行捐贈。同樣2012年,甘肅舟曲縣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甘肅省上市公司作為龍頭企業理所應當負起救災的責任。2013年4月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來,但是總捐贈支出卻出現下降趨勢,這和2013年以來宏觀經濟不景氣,消費低迷有關。對甘肅省上市公司捐贈數額近一步分析。甘肅省擁有的上市公司一共有33家,其中在主板市場上市26家(上海證券交易所16家,深圳證券交易所10家,中小板25家,創業板2家,對這33家上市公司按照所屬行業分類,可分16種類型,分別為農林牧漁業、采掘業、醫療生物、電子、有色金屬、房地產、鋼鐵、傳媒、化工、食品飲料、商業貿易、建筑材料、機械設備、電器設備、紡織服裝、公共事業、核能核電。根據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的捐贈數額進行分析,發現建筑材料、電氣設備這些工業類企業的捐贈數額占甘肅省上市公司劇增數額的份額較大,紡織業、食品飲料業捐贈數額少。同時從中小板上市的企業每年都有著較大數額的捐贈。其次,能夠從報表中清晰看出,國投電力這四年的捐贈總額明顯高于其他類企業,高達50289623.04元,比2013年至2015年各年份所有上市公司捐贈總額還要多。接連4年都慈善捐贈的企業總數有10家,4年類都未捐贈的企業有2家,分別為近年來經營不景氣的酒鋼宏興、藍星清洗,同時,近年來由于環境資源減少,2家采掘業的對外捐贈數額也不是很多。筆者通過對甘肅上市公司10年捐贈數額總體分析,不難得出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在近年來注重企業的對外捐贈,例如靖遠煤電,從2009年起開始對外捐贈捐贈,到2015年數捐贈總數額達到1083426.34元。其次,甘肅上市公司在2006年捐贈的企業只有7家,到2012年實現了每個公司都有慈善捐贈,到2015年有21家上市公司進行慈善捐贈。因此,甘肅省上市公司的慈善事業發展處于一個上升的時期。
二、上市公司慈善捐贈的動機分析
通過對甘肅上市公司慈善捐贈的現狀進行分析,發現甘肅省上市公司慈善捐贈事業處于一個上升的態勢,是什么原因導致上市公司慈善捐贈近年來注重慈善捐贈?通過對甘肅省上市公司慈善捐贈情況的具體分析,得出全國上市公司慈善捐贈的動機。
(一)重視社會責任的履行,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慈善捐贈的需求來源于社會某一方面的供給得不到保障,例如在文化、教育、醫療等福利性事業方面,由于市場需求出現空缺或者政府的資助不到位,就產生了慈善捐贈的需求。尤其對偶發性自然災害對企業的慈善捐贈有需求拉動。這就使得在災難頻發的今天,上市公司作為資本市場上的龍頭企業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在網絡通信高度發達的今天,由于在社會、媒體宣傳以及企業自身原因,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作為為社會創造福利的代表,企業未能及時履行社會責任往往受到大眾媒體的批評,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時,人民群眾紛紛慷慨解囊為災區送去溫暖,企業更是如此,然而作為房地產龍頭企業的萬科集團因捐贈較少而被公眾所批評。就如前文所分析的甘肅省慈善捐贈現狀中一樣,之所以2008年成為一個企業捐贈數量的轉折點,就是因為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2012年甘肅舟曲發生的泥石流災害時,作為甘肅省的帶頭企業,更需要這些企業紛紛伸出援手。因此,筆者認為企業更好的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進行捐贈的首要原因。
(二)公司經營狀況好轉,刺激了上市公司慈善捐贈
從理論上講,企業的利潤總額越高,企業可用的閑置資金也會較多,這樣一來,企業可以更多的資源去進行慈善捐贈。更有學者提出,虧損企業捐助越多,獲得政府補助的可能性越大,獲得的補助金額也越高。根據前文的現狀分析發現建筑材料、電氣設備這些工業類企業的捐贈數額占甘肅省上市公司劇增數額的份額較大,紡織業、食品飲料業捐贈數額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捐贈金額的多少與其企業規模大小相關。以上分析是關于企業盈利時,捐贈數額與規模大小的關系。結合近3年甘肅上市公司的捐贈數額和2006-2015年甘肅上市公司虧損年份以及捐贈情況,發現近10年:一共出現26次不同程度的虧損,但有15次上市公司依然在虧損情況下進行慈善捐贈。更有9次企業在虧損年份比盈利年份捐贈的要多。同時,虧損企業在虧損年份進行捐贈時,都會獲得來自政府的支持,政府通過發放補助的辦法促使上市公司資金的流動,加快了上市公司的發展。因此,公司經營狀況是影響上市公司其中的一個原因,而至于虧損企業可以通過政府補助來獲取流動的資金,進而再次獲利,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三)公益性捐贈扣除比例提高,加大上市公司慈善捐贈力度
據查證2008年前后,我國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發生變革,2008年前我國內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為33%,且內資企業的公益捐贈稅前扣除比例為3%。2008年后我國內企業的所得稅稅率統一調整為25%,且公益性捐贈的扣除比例為12%。國內企業的所得稅負擔降低。以表一中的數據可以看出中的數據2008年為界限,可以明顯看出新法實施后,企業的捐贈水平明顯提高,原因在于公益性捐贈數額的扣除比例提升為12%,導致企業捐贈水平的提高,由上表中看出08年后的企業總體捐贈額大于08年前的企業,拋開自然災害對企業公益捐贈的影響,企業所得稅率的變化對企業的捐贈額也有著很大的驅使動因。
三、制約我國上市公司慈善捐贈的因素
(一)企業直接捐贈無法獲得稅收優惠
我國的企業所得稅法明確規定了企業只有通過向非營利性組織機構捐贈才能享受相應的稅前扣除比例,但是,企業直接捐贈享受不了稅收優惠措施。從下文兩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原因,首先,稅務機關能夠有效防止企業利用慈善捐贈進行的偷稅、漏稅等行為。其次,為了保證慈善捐贈的數額能夠更有效、更合理的使用,通過非營利組織進行捐贈往往能夠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這一途徑也是目前企業能夠享受優惠政策的唯一途徑,過于單一的途徑打擊了企業進行慈善捐贈的積極性。這也是影響甘肅省上市公司慈善捐贈近年持續增長卻依舊難以突破重大數額的重要原因。
(二)實物捐贈無法進行評估
甘肅省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企業是食品飲料、醫藥類的企業。放眼全國,這些企業為實現社會責任的披露,往往也會通過進行實物捐贈來完成,然而現階段我國對實物捐贈的價值評估依然存在缺陷。其理由是,稅務機關在評定企業捐贈金額時,往往是根據公益性組織提供的相關憑證為基礎。但是,公益性捐贈組織對于活躍的市場的了解程度不深,很難評估出實物捐贈具體的公允價值。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更多偏向實物捐贈的企業的積極性,導致企業每一年的捐贈數額較低。這種因素也是制約甘肅省上市公司不能積極參與慈善捐贈的重要原因,打擊的企業進行捐贈的積極程度。
(三)我國的捐贈稅前抵扣程序繁瑣
以甘肅省上市公司為例,在核算企業所得稅過程中,企業通過非貨幣性資產捐贈在符合扣除規定的數額予以在該年度調減應納稅額。但這一過程所經歷的手續眾多,一套流程下來花費的成本較多,例如企業申請非貨幣性資產稅前抵扣的過程中需要填制申請表,同時需要在國稅局、地稅局、民政局等部門填列相關材料,再由有關部門核實情況。因此,企業對非貨幣性捐贈申請稅前扣除的過程中,種種繁雜的申請手續與審批手續使得某些企業放棄了稅收優惠的機會,進而導致捐贈金額不多,形成惡性循環。這種惡性循環的存在,會造成企業管理層對捐贈決策的提出望而卻步,大大降低了企業慈善捐贈的積極程度。
(四)稅前扣除的比例偏低且不允許向后結轉
各個國家對于企業進行慈善捐贈的支出允許稅前扣除的比例不同,我國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慈善捐贈支出在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的12%以內可以扣除,同時不允許向后結轉。與美國、德國、加拿大這些發達國家對比,我國12%的扣除比例略低,且不允許向后結轉,打擊我國企業慈善捐贈的積極性。比如,根據加拿大《所得稅法典》規定,只要企業向公益性組織進行捐贈,不論該公益性組織是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也不論企業是通過實物或者貨幣資金,都可以享受應納稅所得額的75%以內抵免額度,而且這一扣除還可以向后結轉5年,這項規定表明了加拿大的稅收優惠政策力度大;美國在其《國內收入法典》中提出企業的慈善捐贈支出可以按照10%的比例在所得稅稅前扣除。相比我國12%的扣除比例,美國的稅前扣除比例略低,但其超過10%以內的捐贈金額能夠在未來的5個納稅年度內進行扣除,這樣一來,美國的稅收優惠制度水平力度大于我國。因此,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目前關于公益性捐贈支出的扣除比例還比較低,相關結轉規定的缺失也是影響上市公司企業進行捐贈的原因之一。
(五)慈善組織機構內部管理運作機制不完善
2011年郭美美對紅十字會的影響可謂甚大,有很多企業對中介機構進行捐贈產生忌憚,廣泛的“暗箱操作”會使企業的慈善捐贈行為更為謹慎,捐贈數額也會因負面影響而相應減少。甘肅省上市公司也因此受到了影響,在2011年的捐贈數額為自2008年來最少,慈善機構組織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是制約上市公司慈善捐贈的一個因素。
四、完善上市公司慈善捐贈的對策
(一)改進上市公司稅收制度政策
如前制約上市公司慈善捐贈因素所陳述的,我國稅法允許慈善捐贈支出的扣除比例為12%相比發達國家偏低。完善上市公司稅收制度政策能夠提高企業慈善捐贈水平。我國慈善捐贈支出的限額是根據稅務機關能夠防止企業利用慈善捐贈名義偷稅、漏稅等行為制定的,考慮到我國人口眾多,社會保障制度不平衡的現象屢屢出現。所以,企業更多的進行慈善捐贈有益于社會保障制度的平衡。筆者結合甘肅省慈善捐贈金額不多的原因,同時考慮發達國家企業慈善捐贈的稅收制度。筆者認為我國企業所得稅法對于慈善捐贈金額扣除比例程度應當加大,并允許向以后年度結轉。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實物估價制度
在甘肅,面臨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企業往往通過向災區捐贈實物從而履行社會責任。但現階段,我國稅法沒有明確實物捐贈可享受稅收優惠的政策,其主要原因在前文已經分析,即沒有一套合理完整的體系對實物捐贈進行價值評估。捐贈實物公允價值的評估對于不了解市場的公益性組織是個難題,近年來,各種虛報實物捐贈價值的事件頻頻曝光,實物價值的評估的難度也在上升。筆者認為,建立有效的實物估價體系有利于企業進行慈善捐贈,考慮到我國稅法對于實物捐贈的優惠制度沒有明文規定,筆者建議在物質日益豐富的今天,可以考慮將易于評估的實物首先進行稅收減免試點,例如車、船、房、地等,其他的物資產品可以建立全國有效的活躍市場有利于相關機構對實物公允價值的評定,進而采取稅收減免措施。鑒于稅務機關防止企業利用實物捐贈偷稅、漏稅,以及合理估計出實物捐贈的公允價值,可以考慮建立一個專門進行實物捐贈價值的評估機構,該舉措能夠保障我國慈善捐贈事業的更加完善,促使稅收激勵政策更加有效。
(三)簡化稅收減免程序
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做任何事情講究高效率,低效并且繁瑣的事物業終將落伍。然而,我國對于非貨幣性資產稅前抵免程序過于繁瑣,導致企業由于在申報過程中花費的成本太多而對慈善捐贈的積極性降低。我國應該相應減少繁瑣申報程序,提高在有效環節的辦事效率,盡快處理企業申報材料。筆者認為,企業在向公益性組織進行捐贈的過程中,公益性組織可以開出具有法律效應的捐贈發票。這樣可以大大簡化企業進行稅務申報的過程,使得企業管理層能夠迅速決策企業捐贈的有關事項。該措施可以加大甘肅省上市公司捐贈程度,企業不必花太多的精力去在走一些繁雜的申報手續上,大大降低了企業進行捐贈的成本,激發企業捐贈的積極性。
(四)加強公益性組織內部管理運作機制
公益捐贈機構公開、透明的運行機制,是提高企業慈善捐贈水平的一項重要因素,能夠防止再次出現“郭美美事件”對全國公益性捐贈組織都產生的及其不好負面影響。如何建立公開、透明的慈善捐贈管理制度打開慈善捐贈之門的一把鑰匙。公益性組織應當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確保接受捐贈的實物或者資金從登記、管理、經營方面都要做到有理有據,使得我國慈善事業能夠健康有序的發展。其次,加強社會監督,通過提供舉報電話以及舉報郵箱,一旦有公民甚至企業內部人員發現存在貪污腐敗等現象,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杜絕組織內部暗中操作。其次,公益性組織應當在民政部門有關對外公開接受捐贈以及捐贈資金流向等情況,這樣方便公眾利用信息公開的手段來進行監督。最后,企業管理層應當加強對組織內部人員的素質教育,定期開展培訓,時刻提醒工作人員,起到防微杜漸的效果。因此,建立合規的內部管理運作機制需要有相關的制度進行約束,同時保證相應捐贈數據能夠公開、公示,方便民眾查閱、監督,以及加強相關人員的素質教育。這種方法能夠加強公益性組織內部管理更加的公開、透明,使得資金運作更加有效。這不僅不斷增強公益性組織的可信程度,更能促進企業參與慈善捐贈的積極性,有利于我國慈善事業的成長。
(五)提高稅前扣除比例并允許其向后結轉
結合美國10%、西班牙35%、俄羅斯65%、加拿大75%的扣除比例以及我國12%的稅款扣除現狀。因此,提高企業所得稅法中關于慈善捐贈的扣除比例對于促進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使得我國稅收優惠政策能夠發揮其效用。另外,根據發達國家稅收慣例的通行做法,可以考慮將捐贈數額超過按照比例扣除的部分,允許向以后年度結轉。從已有的其他國家經驗來看,允許企業向后結轉扣除的規定確實能夠促進公司的慈善捐贈,因此我國也應當借鑒他國的成功做法增加允許企業慈善捐贈資金向后結轉扣除的規定。這樣能夠促進企業將閑置資金投入到慈善事業。
五、結語
企業通過慈善捐贈這一方法履行社會責任,一方面促進了企業的發展、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維護社會發展的穩定健康。因此本文以甘肅省上市公司為例,提出上市公司慈善捐贈動機并發現上市公司進行慈善捐贈依然存在的問題。在對此問題的研究上提出關于慈善稅收激勵制度的有利的建議及其對策,鼓勵更多的上市公司進行慈善捐贈。
參考文獻:
[1]謝露,鄧英雯.企業所得稅改革與企業慈善捐贈———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政研究,2016,(4).
[2]楊利華.美國慈善捐贈稅收扣除制度的考察與思考[J].北方法學,2016,(3).
[3]朱信永,劉誠.激勵企業捐贈的稅收政策取向[J].稅務研究,2015,(6).
[4]李芳,趙昭.我國慈善捐贈的稅收激勵政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4,(9).
[5]陳建平.論推進企業所得稅制改革與發展慈善事業[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13,(6).
[6]李春明.公益性捐贈稅收制度優化問題探析[J].稅務研究,2013,(5).
作者:孔隴;李金輝 單位:蘭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