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提高環境保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十八大的報告中,國家首次將生態文明、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放在同一水平上,對其建設進行高度的重視,地質環境的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一環,基于此,地質環境的保護是值得重視的。本文主要通過目前地質環境檢測的現狀,地質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可實施的相關措施進行研究。
關鍵詞:地質環境;保護;服務社會
地質環境是國家自然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土地,海洋,森林等各種國土資源的承載體和概括。隨著人類生活的不斷發展,經濟的猛增猛漲,不科學的,不長遠的利用國土資源的發展方式,對地質環境造成了短期內不可恢復的傷害。各種問題在近年來層出不窮,比如土壤鹽漬化,水土異常,泥石流,滑坡,地表下沉,崩塌等等一系列問題。長遠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地質環境的保護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社會經濟的發展。
1地質環境監測現狀
由于特殊的地貌環境,近些年來人類活動的干擾,資源的過度利用,使得我國成為了世界上最近幾年災難發生最多的國家。(1)地質破壞嚴重,災害頻繁發生。地質災害頻頻發生,帶來極大的損失,其中包括突發的,比如板殼運動,大多數都是在人為的基礎上,使地質環境變的極其脆弱,不堪一擊。就目前在可以看到的地質環境惡化所造成的現象中,比如地表下沉,地表裂縫等緩慢性質的災害越來越多和嚴重,給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多困擾和麻煩。(2)地質環境監測現狀。當前國家正在積極開展各種地質環境監測,其中包括地下水動態的監測,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監測,緩變性地質災害的監測,礦山地質資源的監測和水土地質環境的監測。地下水的運動監測主要是監測地下水的水位,水質,水量和水溫。目前已經在我國16個平原盆地進行了監測,在全國構成了一個地下水動態監測網,基本掌握的全國各地的地下水情況。突發性地質災害監測主要是以地表和地下巖石和土地變形情況為監測內容,針對全國多個山地丘陵的地質災害的走訪調查中,建立了適合我國的人力巡查為主,專業儀器測量為輔的檢測體系,并且進行災害氣象的相關預報;緩變性地質災害的監測是指地質災害,監測地面沉降情況;礦山資源的使用和破壞情況為主的監測各種監測模式已經成型,并且技術都在不斷地進步,監測結果將更加的準確。(3)地質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我國在地質環境監測這一方面起步較晚,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都是比較不足的。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就建立起地下水動態監測和地面沉降的監測,然而在那個時代,別的國家已經早早的開始了相關的預防和技術研究。由于起步晚,我國現階段的地質環境監測在相關的投資,工作的部署安排,相關人員的培訓,并且沒有相關的法規條例成立,在各種方面都是有很大的欠缺和提升的空間。
2地質環境保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講,環境本身的可改變性是決定實施地質環境保護措施的決定因素,任何事物,尤其是大自然的生態結構,一旦破壞,造成嚴重的不利影響,想回到最初的狀態,那是難上加難。地質環境保護的工作不是短時間就能夠實現的,這個工作需要長時間的,不斷的去努力堅持,才會帶來一定的效果。由于追求經濟的快速增長,早早將自然資源消耗殆盡,直到近幾年,人類有了環保意識。“先發展環境,后治理環境”的這種想法在到了治理環境的時候,才發現這種后治理環境的方法根本行不通,為了經濟發展付出的代價實在是慘重,且這個代價是不可逆的。嚴峻的自然現狀考驗著人類以后的生存質量以及一個國家可持續的長遠的發展。慘痛的教訓讓我們清醒,國家的發展不應“拆東墻補西墻”而是走適合國家的多方面持續發展。經濟發展的前提是環境資源。人類的資源財富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人類的改造資源,指的是人類在進化中,在勞動中不斷總結出來的智慧,通常就是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物品或者是技巧;另外一種就是自然資源,不是人類創造的,但是離了自然資源,人類根本無法生存,第一種資源也是在自然資源的前提下所創造的。目前,具不完全數據的統計,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將自然資源納入國家經濟的一種,自然資源是否豐富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
3加強地質環境保護可實施性的措施
(1)國家頒布相關法規。根據我國的地質環境現狀,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進行了一系列相關的部署,制定了相關政策。國務院在2011年召開常務會議,研究地質環境保護和相關災害的防治問題,審核并通過了關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在這個文件中明確的指出了地質環境保護的主導思想,實施相關工作的原則,所要完成的任務和達到的目的,以及最重要的具體實施措施。在緊接著的2012年初,《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等有關地質環境保護和災害防治的政策相繼出臺,確定了防治地質災害和環境保護下一個時期的工作。在這個的基礎上,進行地質環境保護和災害的防治。這些文件的頒布為以后地質環境的治理有著很大的幫助,也是未來防治災害,進行相關項目的有力依據,(2)確立實施項目,與地方和國家部門相協調。進行一些關于地質環境的調查和研究,并且組織實施相關項目,這是地質環境保護服務社會經濟最重要的一環。調研和實施項目不單單只局限于提出,討論,審批和實施項目,如果這樣,就徹底成為了一項學術研究,并不會達到地質環境保護服務社會經濟的目的。基于此,為了這個項目不產生偏差,應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有必要去追求和探索相關的地質環境規律。不難發現,不僅是在這方面,大多數的研究都存在這種盲目追求學術價值的現象。為了迫切的改變這種狀態,制定出符合國家的相關國情的項目,就需要工作者積極深入的了解各地區的經濟發展需求和國土資源部門的要求,在商討項目中,國土資源部門有必要出席對實施項目進行投票。不僅如此,國土資源部門應主動積極地了解各地區目前的狀態,并給予工作者鼓勵和指導,共同努力達到地質環境保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目的。(3)建立多個信息搜集和地質檢測技術科研中心。在地質災害的防治方面,建立地質災害調查信息中心是很重要的,就目前的數據遠遠不能達到“全面”的水平,基于原來的調查基礎上,要把近些年來開展的調查研究成果集中起來。另外,信息的搜集不能局限于我們國家,應該進一步的去借鑒國外的調研成果,提取其中的適合國家地質環境情況的研究,逐步向權威方面發展。除此之外,地質檢測的技術研究是不能懈怠的,要不停的努力和探索,提升目前的地質監測技術,使地質災害防治效果更加顯著。
4結語
無論從生存、經濟、社會發展哪個方面,都可以顯現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大自然帶給人類寶貴的財富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地質環境的保護是環境保護中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是極高的,也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各地區的積極響應,地質環境保護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任務將更快、更好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馬朋林,崔霖峰.對地質環境工作的認識與思考[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7,30(08):54-59.
[2]關鳳峻.加強地質環境保護服務生態文明建設[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26(05):4-9.
作者:楊強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色地質勘查局七0六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