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企業規模經濟效益范文

企業規模經濟效益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規模經濟效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前我國企業正處于經濟轉軌變型時期,一部分企業已經順利地完成了由遵從企業制度到遵從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還有一部分企業正在或擬將進行企業制度的轉變。這個轉變過程,不僅僅是形式的轉變,更重要的是體制的轉變,管理人員思維的轉變。具體地說,就是在企業產權清晰的基礎上,加強管理的現代化。過去幾十年期間,由于我國一直執行計劃經濟體制,企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使用,不是以最大發揮企業效益為目的,而是以計劃安排為主,使得企業不能和忽視企業內部管理,不考慮投入產出的效益,即科學的利用企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以最少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產出,達到規模經濟的效應。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縱深進行,我國經濟也參與到世界經濟發展的浪潮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領導人借鑒國外知名企業的管理經驗,認識到規模經濟對企業生存和發展所起的作用,開始重視規模經濟效應。

目前我國企業規模經濟的狀況

所謂規模經濟,就是隨著生產能力的擴大,使經濟成本下降的趨勢,即長期平均費用下降的趨勢。企業規模,可以從投入和產出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從投入的角度看,企業規模的大小表現為企業所擁有的勞動者的數量、資本的額度和占地面積的大小;從產出的角度看,企業規模大小表現為產品量的大小和銷售額的多少。但并不是說規模大的企業一定就會有規模經濟,如目前我國的國有企業普遍存在大量多余的人員等,因此,規模經濟應理解為一定條件下的企業平均產量的遞增和平均成本下降的區間。圖1中,LAP為平均產量曲線,XY為企業投入量,在OA之間,隨著投入量的增加,企業的平均產量遞增,圖2中,LAC為長期平均成本曲線,Q為產量,在OA區間,隨著產品量的增加,企業的平均成本遞減,稱之為規模經濟。由此看出,企業的規模經濟是指隨著企業投入量的增加,產品量隨之增加,長期平均成本降低。若隨著企業投入量的增加,企業產品量降低,長期平均成本增加,即是規模不經濟。從十九世紀末至今,世界經濟出現了五次大的并購浪潮,企業并購浪潮的翻涌,使得一部分企業消失和一部分企業規模變的更大,規模效應理論隨之產生并得到廣泛的運用。到1997年8月1日,位于世界航空制造業第一位的波音和位于第三位的麥道公司的正式合并,將全球的新一輪并購浪潮推向高潮,企業兼并戰打的如火如荼,其目的不外是想擴大原有企業規模,增強競爭力,減少競爭對手,以使自己獲取更大的利益。我國企業并購起始于1985年前后,1989年以后,企業并購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據統計僅1989年一年發生企業并購2559起,共轉移資產20.15億元,減少企業虧損1024家,減少虧損額1.34億。通過并購,很多企業因而達到了增加資產存量、優化資源配置、擴大企業規模、增加市場占有份額的目標。國內外的實踐經驗證明了通過并購可以擴大企業規模,使企業輕而易舉的進入到未知領域,增加市場占有份額和競爭能力。但是,要實現規模經濟只有并購這一種方式嗎?并購后的每一個企業都獲利嗎?企業只有擴大規模才能實現規模經濟嗎?回答是否定的。1997年1月23日,韓國第二大鋼鐵企業“韓寶鋼鐵公司”破產,韓寶集團的核心公司韓寶株式會社等20家系列企業也隨即倒閉。究其原因是因為投資過大,負債過多而破產;韓國的另一集團公司“起亞集團”原本生產汽車,卻并購建筑、鋼鐵等企業,最終因戰線過長而失敗。我國珠海巨人集團也曾名響中華大地,然而其也因腳踩多只船而“下海”。事實證明,并購可以使得一些企業規模龐大,在市場上獨占熬頭,甚至使得我國很多虧損企業“起死回生”,但也因此使得一些企業家錯誤的認為只要與其他企業合并,就會扭轉本企業虧損的局面;或者,只要購買其他企業,就會增加本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規模經濟效益。這種錯誤的理解,使得企業的并購脫離實際,一味求大,簡單的在大規模和高效益之間劃等號,組建了一些所謂的大企業集團,強行將某些企業合并在一起,以此相結合形成一個“規模大”的企業集團。然而,沒有在很好的研究如何優化資源組織、人員組織和管理組織的基礎上的企業并購,不僅沒有給企業帶來規模經濟效益,反而,一些虧損企業依附于盈利企業,又將盈利企業拖住,使得新企業矛盾重重,內耗加大,最終使新企業在“大規模”的旗幟下倒下,造成規模不經濟。任何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都必須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其人、財、物的配置要以滿足其產品量的生產為限,否則就會造成資源的閑置浪費,達不到規模經濟的經濟效益,也就是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當企業的現有資源滿足不了市場各種需求的增加時,企業要增加產銷量穩固其市場占有份額,就必須增加人、財、物的配置,靠擴大規模提供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產量,占有市場份額,增加市場競爭能力,獲取更多的利潤,達到規模經濟效益。由此我認為,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通過不同的途徑來獲取規模經濟效益。

企業獲取規模經濟的途徑

3.1在現有規模的基礎上擴大產銷量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很多處于虧損狀態,其虧損的原因,不是因為其規模小,而是因為沒有很好的進行市場預測,根據市場需求配置資源和生產產品,因此造成企業資產閑置,職工在家待業;還有一些企業盡管生產仍在進行,但生產能力過剩,形不成規模經濟。對于這樣的企業要扭虧為盈和增加利潤必須加強內部管理,根據市場需求,充分挖掘使用企業內部資源,擴大產銷量,降低單位固定成本,提高單位利潤。固定成本在一定的產銷量范圍內保持不變,那么增加產品的產銷量會使單位固定成本降低,從而提高單位產品的利潤,并使利潤的增長率大于業務量的增長率;反之,會造成單位固定成本升高,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利潤,并使利潤增長率小于業務量的增長率。也正是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得利潤的變動率與業務量的變動率不能按比例增減。因此在經濟生活中出現了只要銷售上有較小幅度的變化就會引起利潤上有較大幅度的變動,即利潤率變動大于業務量變動率的現象,財務管理稱之為“經營杠桿”(OperatingLeverage)。例如:某企業生產甲產品,固定成本為50萬元,當銷售額為100萬元時,單位固定成本為0.5萬元;當銷售額為200萬元時,單位固定成本為0.25萬元,當銷售額為300萬元時,單位固定成本為0.17萬元。由此可以看出,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企業銷售額越高,單位固定成本就越低,單位利潤就越高,就可以獲取現有規模的規模經濟效益。發揮企業的規模效益作用,不是盲目地、片面地追求企業規模越大越好,恰恰相反,而是要求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來決定合理的企業規模,并在已確定的規模條件下,獲取盡可能好的經濟效益。

3.2負債經營擴大規模

當企業的生產能力不能滿足市場需要量時,企業必須增加生產能力,擴大規模,才不會丟失原有的市場份額。要擴大規模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單靠企業自身的資本積累很難完成擴張的實現,這時企業可以通過負債經營來完成規模的擴張。

企業通過負債籌集所需資金,就要有還本付息的壓力,若負債經營不當,還會使企業趨于破產。因此當企業選擇負債經營擴大規模時,首先要考慮投資所獲得的預期利潤率一定要高于借入資金利息率,其次要考慮企業的財務彈性不能太小,使得企業財務風險加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在线免费h视频| 亚州日本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扒开女人下身添免费| 国产做国产爱免费视频|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免费观看| 女人的高潮毛片|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 日韩欧美亚洲每的更新在线|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www夜插内射视频网站|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 五月婷婷伊人网|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 天天操天天干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毛片网站免费观看| 免费a级毛片永久免费| 网友自拍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仙踪林在线播放| 欧美一级久久久久久久大片|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 a级日本理论片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久久aa毛片免费播放嗯啊|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女人腿张开让男人桶爽| 三级伦理在线播放| 我要看免费毛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日本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 久久精品电影免费动漫| 案件小说h阿龟h全文阅读|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粗大xxxxb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