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才就業市場信息不對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信息不對稱理論的基本內涵
信息不對稱理論(asymmetricinformation)最早由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詹姆斯•莫里斯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威廉•維克瑞提出。該理論主要是指對同一事件,相關信息在市場交易雙方之間的不對稱分布,由此造成市場雙方的交易關系和契約安排并非是在完全信息條件下,而是在信息不對稱狀態下進行的,最終會對市場交易行為和市場運行效率產生一系列重要影響,并有可能導致市場的無效率甚至崩潰。
信息不對稱的基本內容主要有三點,第一,交易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未獲得理想交易所需的完全清楚的信息;第二,有關交易的信息在交易雙方之間的分布是不對稱的,存在信息優勢方;第三,交易雙方對于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相對地位都是清楚的。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原因
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是常態,完全信息卻是一種理想狀態,從構成信息傳遞系統的信源、信道和信宿三方面分析,畢業生就業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產生原因如下:
1、由于信源形成信息不對稱
由于近幾年來的就業形勢壓力,致使高等教育的“出口”市場已變成了“買方”市場。同時,由于學歷在區分人才綜合能力方面的信號功能的弱化,學生不能被快速有效地分揀,造成了市場選擇的困惑與茫然。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和混沌的就業市場,畢業生為了順利跨過求職的第一道關口——爭取到面試機會,往往在求職材料上大做文章,因而一些畢業生就通過制作“注水”簡歷、“虛假”證明等不誠信行為來抬高身價,以求謀得理想的工作。用人單位盡管可以通過學工干部、專業老師甚至后勤物管人員等,了解除求職材料所反映的其他方面的信息,但由于受信息搜尋成本和高校教職員工反映信息的有效性的限制,這樣的工作實際上是存在很大障礙的。由于畢業生提供了虛假或不完全信息,這是源頭上造成信息不對稱的一個方面。
2、由于信道產生信息不對稱
一是由于信息披露的程序、信息傳播的方式、技術手段等一系列客觀條件的限制,目前畢業生就業市場總體上還存在信息溝通渠道不暢的問題,使已經公開的信息不能完全、及時地被雙方接收。二是由于信息獲取成本的存在,使得市場交易的任何一方想通過信息優勢而獲得交易主動,就必須投入一定的成本。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在權衡信息獲取成本和預期收益方面的差異,導致雙方都無法掌握完全信息。
3、由于信宿產生信息不對稱
一方面由于客觀的社會分工的細化,使人們掌握的信息更多局限于與自身工作相關的范圍內,個人能擁有的私人信息及資源是有限的,隔行如隔山的事實存在,使得任何一個個體對其它領域信息的了解往往只能停留在表象上。另一方面,由于個體之間在信息的獲取、處理等方面的主觀認識和判斷差異,導致相同信息在不同個體之間的實際利用方面存在信息不對稱。對于工作經歷幾乎為零的大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生活環境、專業知識水平、社會化狀態各不相同,對于就業市場上的同一信息做出不同的判斷乃至產生相反的利用結果就不足為奇了。同樣,對于同一用人單位的不同部門代表,如技術管理部門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主管,對同一應聘信息的判斷和處理結果也是不同的。
1、逆向選擇導致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的供給過剩
逆向選擇,是指某一市場的劣質品在交易過程中排斥優質品的交易現象,其實質是一種市場失敗或市場無效。由于畢業生就業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真實存在,用人單位也就無法準確及時地判斷畢業生目前的綜合素質,再加上學生今后的工作投入程度、潛力發揮程度等私人信息的不確定性,單位就會選擇盡量壓低工資標準以規避用人風險。面對不同單位提供的幾乎同一水平的工資,保留工資(學生所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資)超出這一水平的高能力畢業生將退出市場,而低能力的畢業生由于單位提供的工資已高于其保留工資,這部分學生就更有可能達成就業協議。如果用人單位提供的工資再進一步降低,將會導致更多高能力的畢業生退出市場,如此往復的結果是整個畢業生市場的失靈,畢業生就業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就已經形成,低能力畢業生將高能力畢業生逐出市場,造成畢業生的供給過剩,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交易只能達到與帕累托最優相比的次優狀態。
2、反逆向選擇導致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不足
由于逆向選擇的存在,用人單位認識到如果不提高工資水平,就很難找到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用人單位可以采用通過提高工資待遇等措施來反“逆向選擇”,從平均狀況來看,申請求職的畢業生能力總體上是上升了,但用人單位所支付的高于市場一般水平的工資待遇就成了它挑選高素質畢業生的額外成本,企業增加的邊際成本能否取得預期的邊際收益,還有待畢業生的貢獻來證實。如果用人單位都采取這樣的反逆向選擇,就會造成整個社會工資水平的不斷提升,其結果必然是囿于企業自身承受能力的限制而減少對畢業生的需求。同時,如果企業在采取了反“逆向選擇”而未取得預期的邊際收益后,企業的用人理念就會反映到就業市場上,“需要幾年相關工作經驗或有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就成為用人單位的客觀需求,招聘門檻的抬高和人才高消費的升級,也就意味著企業對畢業生需求的逐步減少。
3、敗德行為造成誠信危機
敗德行為,也可稱為道德風險。畢業生與單位簽約后,對于雙方來說都有可能面臨道德風險。簽約后是否還在不停地尋找新的單位?毀約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能否從簽約到正式工作的幾個月時間內,按照單位的要求積極主動了解單位主營業務信息和發展情況、工作崗位的相關要求等?畢業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上能否發揮單位所期望的能力?畢業生簽約后行動的不可預測性,導致了企業在錄用畢業生以后道德風險的產生,使得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信任度進一步降低。同樣,畢業生到單位工作以后,單位能否兌現簽約前的承諾,企業發展前景和在行業中的地位等是否如招聘人員宣傳時一致,是道德風險產生的另一方面,其結果是畢業生對招聘企業信任度的下降。信息不對稱下,畢業生和企業雙方在各自利益的驅使下都可能產生的敗德行為,最終導致了整個就業市場的誠信危機。
四、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信息不對稱的措施
既然信息不對稱是由于三方面原因造成:信源所、披露的信息不完全或不真實,通過信道傳播信息的客觀阻力,信宿對信息處理和利用的主觀差異。相應地,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信息不對稱的措施可從三方面著手。
1、從信源的角度,加強誠信教育和信用體系建設力度,切斷產生信息不對稱的源頭。
從單個企業和畢業生的角度來說,雙方之間的交易往往只有一次,是一錘子買賣,但現實的畢業生就業市場是多個畢業生、多次與多個用人單位的重復博弈。重復博弈的結果告訴我們,任何一方隱瞞可能影響交易的私人信息的行為,最終都會使市場的失效。如果學生以虛假求職材料而與高于自身能力水平的單位“成功”簽約,問題也會在雇傭以后的工作中暴露出來而導致解聘或降薪;同樣,如果用人單位以不真實的招聘信息吸引到更加優秀的畢業生,消極怠工或是頻繁跳槽帶來的用人成本增加和單位聲譽下降等問題也會在日后產生。因此,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信息不對稱的措施首先要從源頭上著手,加強誠信教育和信用體系的建設力度,在全社會積極倡導“誠信光榮,背信可恥”的誠信思想道德教育,形成“明禮誠信”的良好社會風氣。同時,在制度上要確保誠信的預期收益大于先期成本以及不誠信的后期處罰成本高于先前收益;在操作上,個人和單位信用檔案的形成、評定、管理和使用要有嚴格的規定,切斷產生信息不對稱的源頭,促使市場雙方能夠自覺、真實、全面地和披露可能影響簽約的所有私人信息。
2、從信道的角度,搭建更加便捷、有效的畢業生就業信息溝通平臺,完善信息傳播渠道。
一方面,大學生主要是依靠人才市場這樣的溝通渠道和交換平臺來獲得工作信息和機會。另一方面是,各種畢業生人才市場的舉辦效果還遠沒有達到交易雙方的預期目標,雙向選擇和相互交流信息不夠,信息不對稱局面未能較好扭轉。相對集中于每年11、12月和3、4月的招聘會的層次性、針對性、交叉性和互補性等不很明顯,導致的結果是畢業生和企業只能疲于奔命地去趕“招聘會”、“面試”。可見,從信道的角度,搭建更加便捷、有效的畢業生就業信息溝通平臺,完善信息傳播渠道,對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現實意義。首先要進一步發揮政府主管部門和學校在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宏觀調控和主觀能動作用。無論是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之間的溝通,還是畢業生就業市場、人才市場以及勞動力市場之間的貫穿,既要求政府以及主管部門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架起各市場之間的信息交流平臺,同樣也要求高校能發揮一定的主觀能動作用,對市場雙方的信息進行調研、反饋,并進行有效的監督、把關,減少投機行為。其次要進一步發揮網絡優勢和中介組織的力量,在給市場雙方提供便利的同時,盡量要減少信息傳播成本,提供形式更為多樣、內容更為豐富、成效更為明顯的服務。
3、從信宿的角度,努力提高畢業生的整體素質、增強對信息的處理和利用能力。
從信息不對稱到信息對稱的動態平衡過程,實質上是在接收有效信息的同時剔除無用信息和虛假信息的處理過程。作為大學生來說,要克服信息不對稱給自身就業帶來的壓力,就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增強對就業市場上各種信息的辨別、吸收、掌握和利用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習的自覺性。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的發展,在信息社會,大學生要進一步激發學習動力,自覺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把自己塑造成具有真才實學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其次是要加強實踐鍛煉。實踐才能出真知,面對魚龍混雜的就業市場信息,大學生只有大膽投身社會實踐,才能有機會接觸市場、了解信息、參與競爭和融入社會,才能以嫻熟的技巧和穩定的心態處理各種各樣的信息。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市場,經過近十幾年的發展完善,現已基本形成,但隱藏于市場背后的信息傳播渠道是否暢通?是否存在信息獲取的高成本壁壘?市場信息對于供需雙方是否做到了應知盡知?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實際運行情況告訴我們:它暫時還不是一個完全有效的市場。這一市場的有效性受到抑制和扭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信息不對稱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