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經濟體制改革雜志》2015年第六期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從維護投資者利益和證券市場運行秩序出發,按照一定要求將自身財務經營等會計信息情況向證券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并向社會公眾投資者信息披露。通過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才能更好地交流,證券市場監管者才能更好地穩定市場秩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和合法合規性對于保護股東合法利益,健全證劵市場起到關鍵的作用。而公司披露信息的形式、內容、時間、頻數、態度、場合等披露行為都可能是直接導致披露質量結果的因素,從而影響投資者的決策和監管者的管理。然而,與國外相比中國的證券市場是不成熟的,迅猛發展的經濟伴隨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規、信息披露不完全等問題時有發生。上市公司管理層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選擇有利于個人利益發展的信息披露時間、場合和數量等披露行為進行信息披露,改變了投資者之間、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的信息分布狀況,增加了投資者之間、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因此,如何深入研究信息披露質量以及信息披露行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規范信息披露行為,是中國證券市場持續發展需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文獻回顧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國內外學者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進行了研究,綜合來看,主要的研究都是尋找信息披露質量不高的原因,然后根據分析得到的結果尋找相應的對策。將已有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研究文獻進行分類,主要分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自愿性信息披露質量研究、質量與盈余管理研究等。
1.國外研究綜述Nalikka(2009)發現,CFO為女性的公司在年度報告中有更高的自愿披露水平,而CEO和董事為女性的公司對自愿披露水平沒有顯著影響;JilnaughtWong和NormanWong(2009)發現,具有高資產和高杠桿的公司更愿意披露稅前營業收入;DariushBahmani(2014)發現,盈余質量同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負相關,同時表明,按時可靠的披露財務信息可以減少盈余質量的信息不對稱度。
2.國內研究綜述徐壽福(2013)以2003~2010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時發現,上市公司現金股利支付傾向和支付水平均與信息披露質量顯著正相關。陳耿、龔玲、劉星(2013)使用2007~2010年深交所上市公司數據,發現當實際控制人為民營單位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較差。黃再勝(2013)發現,國有企業管理層攫取貨幣性私有收益后,企業高管薪酬自愿性披露存在明顯的信息操縱。熊婷、程博(2013)研究發現,內部控制披露水平與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水平、操控性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和操控性酌量費用顯著負相關。汪煒、袁東任(2014)以2007~2011年我國上市公司年報為對象研究,發現前瞻性信息雖有強制性的披露規則,但本質上仍屬于自愿披露,盈余質量好的公司會披露更多的前瞻性信息。綜合國內外關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研究,主要是尋找影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因素,從上市公司自身出發,考慮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財務狀況、經營績效、外部審計監督等因素,研究各個因素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關系;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自愿性和盈余管理的角度出發,研究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和盈余管理同信息披露的質量及其影響因素。但是,對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的研究方面幾乎還是空白,因此,本文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的角度出發,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關系。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為圍繞什么時候披露、在哪里披露、披露多少這幾個方面展開,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進行測評,以此揭示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真實狀況。對于導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不同結果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進行深入研究,為上市公司自身發展、投資者利益保護以及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及相應的建議。
二、研究設計
1.變量設置(1)被解釋變量的設置———信息披露質量本文研究的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與披露行為的關系,并采納來自深交所對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質量評級的結果作為研究的被解釋變量(注:深交所以不合格、合格、良好、優秀作為信息披露質量的變量),當考評結果為不合格時Q=1,當考評結果為合格時Q=2,當考評結果為良好時Q=3,當考評結果為優秀時Q=4,此時Q為有序分類變量。(2)解釋變量的設置———信息披露行為:信息披露時差T=年報披露時間-會計期末時間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時間限制,年報最能綜合地反映一家上市公司一整年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所以,本文用年報披露時間相對會計期末的間隔天數作為信息披露時差,來研究它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的關系。(3)信息披露頻數FRE=本年臨時信息披露的數量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上市公司向投資者披露信息的信息披露文件主要包括招股說明書、募集說明書、上市信息披露書、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由于除臨時報告外其他報告的數量是固定的,所以筆者認為信息披露行為頻數就是中小板上市公司每年臨時報告的頻數。(4)信息披露場合《證券時報》PL1=1,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信息在《證券時報》上披露,PL1=0,不在《證券時報》上披露。《中國證券報》,PL2=1,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信息在《中國證券報》上披露,PL2=0,不在《中國證券報》上披露。《上海證券報》,PL3=1,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信息在《上海證券報》上披露,PL3=0,不在《上海證券報》上披露。《證券日報》,PL4=1,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信息在《證券日報》上披露,PL4=0,不在《證券日報》上披露。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平面媒體主要是中國證監會指定的專業報刊:《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證券日報》。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全文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www.sse.com.cn)和巨潮資訊網(www.cninfo.com.cn)。投資者、監管者和社會公眾都可以通過指定報刊和網站,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本文將是否在中國證監會指定的專業報刊上進行信息披露作為信息披露場合指標。
2.數據來源本文選擇2014年中小板上深交所進行質量考評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共有760家上市公司。由于深交所對當年新上市公司的信息質量也進行考評,但是當年上市不滿6個月的公司除特殊情況,信息披露質量考評原則上只評為良好或合格。所以,本文為了避免當年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對整體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產生的影響,筆者將2010~2014年中當年上市且至會計期末不滿6個月的上市公司剔除,共剔除40家,剔除后共有720家上市公司。數據來源于深圳交易所和巨潮資訊網站,獲得中小板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時間、臨時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場合的數據,手工錄入Excel并通過Excel進行篩選和初級計算,獲得最終的信息披露質量、信息披露時差、信息披露頻數、信息披露場合的數據。
三、實證分析
1.研究方法與模型構建本文首先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方法,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和信息披露時差、頻數、場合做了一個整體分析,直觀地分析信息披露質量與披露及披露行為的關系分布;然后運用SPSS對信息披露行為做差異性分析,對某些解釋變量進行曲線估計;最后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與時差和頻數的關系做有序多分類的Logistic回歸分析,尋找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與披露行為的關系。
2.統計描述(1)被解釋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本文針對樣本中的被解釋變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先進行總體統計,得出不同信息披露質量的上市公司數量及其占總體的比重,從而分析2014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總體情況。2014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總體狀況在前面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現狀分析中已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信息質量基本都在合格以上,合格率達到98.3%,主要集中在良好的水平上,不合格的上市公司只占極少部分。雖然總體質量基本合格,但是優秀的上市公司只有22.5%,這說明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證券投資環境。(2)解釋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上述對信息披露行為進行了3個維度的分解,選定了時差、頻數、場合《證券時報》、場合《中國證券報》、場合《上海證券報》、場合《證券日報》6個解釋變量。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所有中小板上市公司都在《證券時報》、《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日報》上進行披露,說明中小板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場合的選擇上都很全面,都選擇了全國最權威的4個報紙進行披露。為了對解釋變量進行初步的分析,本文首先將所有數據分別按照時差、頻數從小到大排列,用SPSS分別畫出時差、頻數的箱圖用以分析不同信息披露質量時差、頻數的分布。由以上時差箱圖可以看出,信息披露質量為優秀、良好的上市公司對于信息披露時差的分布相當,而且在同一質量等級上時差的分布較分散,披露的時差最早15天,最晚120天,但是合格的箱體及中位數相對于優秀、良好偏高一些,這說明信息披露質量為合格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時差要大一些,披露的時間比優秀、良好的晚一些。而信息披露質量為不合格的上市公司就把質量為合格的特征體現的淋漓盡致,箱圖明顯偏高偏短,不合格的上市公司普遍信息披露的時間較晚,采用拖延戰術,不愿意在公眾矚目的時間披露信息。由表3和圖4可以看出,信息披露質量為優秀、良好、不合格的上市公司的頻數箱圖分布較緊密,但總體偏高,信息披露質量為不合格的尤為明顯,而信息披露質量為合格的上市公司的箱圖較分散。整體上觀察,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者的頻數均值沒有明顯差異。
3.不同信息披露質量之間的時差和頻數差異性分析在解釋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中,發現不同質量等級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時差和頻數的箱體分布都各有特點,不同質量等級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場合也存在明顯的偏好,但是描述性統計僅僅是外觀上特征,不具有真正的統計意義,為了驗證描述性統計分析的結果,需對不同信息披露質量之間的時差和頻數進行差異性分析。首先對信息披露質量的時差及頻數進行方差齊性檢驗,①檢驗結果發現P>0.05,認為不同信息披露質量的時差的方差是齊的,頻數是非齊性的。不同信息披露質量的時差、頻數方差分析結果②顯示信息披露質量的時差有顯著性差異,可以選擇假設方差是齊性的LSD方法來對不同信息披露質量的時差進行兩兩分析,③而信息披露質量的頻數沒有顯著性差異則選擇假設方差是非齊性的Tamhane'sT2方法進行分析。④結果發現,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不合格時差同合格時差、質量優秀時差和良好時差沒有顯著差異,其他兩兩之間均有顯著差異。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頻數兩兩之間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4.信息披露質量與披露行為的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1)信息披露質量與披露行為的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本文研究的最終目的就是尋找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與披露行為的關系,弄清相互之間如何影響,為通過規范信息披露行為從而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提供依據。用實證研究設計的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分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與披露行為的關系。⑤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平行線檢驗P值為0.192,不拒絕原假設,因此可以用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P>0.05,不具有統計意義;Pearson和Deviance卡方檢驗的擬合度檢驗結果P>0.05,說明模型擬合很好;給出的3個偽決定系數分別是0.5%、0.5%、0.3%;回歸得出的解釋變量系數均不理想,因此使用曲線估計的方法進行模型優化。(2)信息披露頻數的曲線估計基于上面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解釋變量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首先從時差著手,使用曲線估計的方法尋找信息披露質量和時差之間存在的非線性關系。為了更好的模擬信息披露質量與時差的關系,筆者將Model欄中的擬合模型全部選中,通過結果對比,發現Quadratic模型即二次模型擬合得最好,①擬合結果F值僅為6.956,顯著水平為0.001,表明Quadratic模型的信息披露質量與時差呈現出1%的顯著水平上,相對于其他擬合模型的結果較好。所以嘗試用解釋變量Time_D^2替代原模型中的Time_D,用以優化原來的Logistic回歸模型。②其中Time_D^2的值為原來解釋變量Time_D的平方。根據修正后的模型,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得出,③平行線檢驗P值是0.202,可以用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總體回歸模型的P<0.05,表示模型具有統計意義;Pearson和De-viance卡方檢驗的擬合度檢驗結果P>0.05,說明模型擬合很好;3個偽定決系數為1.1%、1.3%、0.6%。相對于之前的Logistic回歸效果有很大的改善。時差平方與頻數平方對信息披露質量均有顯著負向影響,隨著時差和頻數的增大,信息披露的質量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進一步表明,多數上市公司在披露前期持觀望態度,隨著少數部分公司信息披露的開始也逐漸進行披露,當多數公司已進行披露后,少數拖延披露的公司為隱瞞公司真實信息而延遲披露。在信息披露的頻數方面,在一定區間內,披露質量會隨著頻數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臨界值時,披露質量會隨著頻數的增加而降低,這是因為當上市公司需要在短時間進行密集披露往往意味著該公司經營或財務狀況出現了問題。
四、研究結論
經過多方面、多角度實證分析,從最初的描述性統計引入,接著進行假設檢驗,最后擬合模型,得出了較為滿意的答案。我國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并不高,僅限于整體合格的水平,信息披露質量為優秀的上市公司較少,僅有22.5%,整體合格內部的結構依舊存在可以優化信息披露質量的空間。面對中小板這樣的基本狀況,想要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就得從披露行為出發尋找他們之間的關系,實現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在上市公司的披露行為上:(1)中小板的上市公司會在《證券時報》、《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日報》上同時披露信息,說明中小板上市公司在行業媒體的披露意識普遍提高,已經養成在國內知名行業報紙上披露的習慣,進一步研究可以考慮臨時披露場合的選擇頻度是否會對披露質量評價產生影響。(2)不同信息披露質量上市公司間的信息披露時差存在顯著差異,尤其是信息披露質量不合格的上市公司其信息披露時差偏長。第一,深交所在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進行評估的時候,時差體現了及時性的要求,等到深交所規定的期限即將到期才披露信息甚至不披露信息都將導致不能獲得較好的質量評級,越早披露信息越體現了上市公司踴躍的表現欲,這種“報喜不報憂”的現象在我國的證券市場是非常常見的;第二,深交所對延遲披露的公司給予低的評級,而提前披露的公司可以得到好的評級,對于隱瞞公司真實信息而延遲披露的上市公司,寧愿得到較低的評級,也要想方設法隱瞞信息而延遲披露。(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和頻數在Quadratic模型中呈現出在10%的顯著水平上顯著;頻數是真實性和完整性的體現,績效好的上市公司為維護多年企業形象、績效不好的上市公司為珍惜上市機會或挽回投資者信心都有可能真實完整地披露信息以獲得深交所較好的質量評級,績效一般的上市公司在真實完整地披露信息等方面顯得有些動力不足,以致深交所的質量評級也平平。基于前述的種種特征和結果,最后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發現,隨著時差和頻數的增大,信息披露的質量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這樣的回歸結果對于上市公司,給予獲得深交所高信息披露質量評價的一個努力方向的指導,上市公司可以從披露行為具體的角度進行自我改善;對于投資者,
作者:曹樹新 單位: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