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職語文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校園雜志》2015年第2期
近年來,中職學校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過于重視專業課,忽視了對學生漢語言能力的培養。新課程背景改革下,中職語文教學已成為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現階段,很多中職學校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多集中于經典文學作品的講授,將作品的結構、思想及文學特色作為語文課堂的核心內容,使學生的語言技能得不到訓練,導致在語文學習、日常交流以及日常寫作方面方面出現很多問題,造成中職學生無法適應現展需求。從當前就業方面看,很多中職學校畢業生在擇業或就業過程中,因為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往往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失去了競爭優勢。
二、中職學校語文教學對學生漢語言能力培養的策略
1.建立健全課程體系。在培養學生漢語言能力方面,僅依靠語文課程是不夠的。中職學校應設立如社交口語或應用寫作等課程,幫助中職學校的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建立培養學生漢語言能力素養課程的同時,應完善漢語言能力的實踐課程,語文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更多的職場場景,加強對學生基本語言技能的訓練,為中職學校學生漢語言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2.課程教學策略。(1)課堂教學內容。中職語文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基礎、職業與拓展三大模塊。其中基礎模塊是指中職學校的學生必修的教學內容以及基本要求,學生應從聽、說、讀、寫等訓練中培養職業意識;職業模塊是指學生科根據自身專業需要與限定的選修課程,以模擬職業場景方式培養學生在職場中的語言應用能力;拓展模塊主要內容在于培養學生的個性能力,通過教學實踐活動或模擬場景提高語文知識以及語文技能應用的能力。(2)教學模式。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建立以實踐活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首先,營造交際環境。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引入課堂交際訓練中,從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其次,課外活動的延伸。應組織和開展更多的課外活動,幫助學生規范自身的漢語言表達方式,塑造個人表達形象,也提高應變及心理承受的能力。
3.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對漢語言能力的評價,傳統方法多集中于學科成績,忽視實踐創新等素質。在考核方面又以書面考試為主,很少從學生綜合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因此,中職學校應轉變考核評價方法,將考核評價內容集中在學生參與過程、參與體驗以及學生收獲各方面,以客觀的態度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與進步程度反映出來。另外,在考核與評價的過程中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增加學生自我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之處,取長補短,從而達到提高漢語言能力的目標。
中職語文教師應具備教學意識,根據語文教學本身的現狀與學生特點,進行知識傳授,教學活動中做到內外課程相結合。同時,中職學校也要不斷完善課程體系、課程策略與評價機制,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漢語言能力,實現中職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
作者:黎懿單位:畢節市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