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院校教師教育的挑戰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綱要》實施兩年來,已經形成政府、學校和社會合力優先發展教育的喜人局面,2012年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達到21165億,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4%的目標已實現。國家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逐步落實,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也使新升本地方院校迎來發展教師教育的難得機遇。基礎教育師資缺口給地方院校教師教育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機遇。當前廣西教師教育已經實現了從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甚至一級師范的過渡,在過渡的過程中,廣西原有的26所中等師范學校已經撤消,師資培養已從專科層次逐步過渡到以本科層次為主。教師教育辦學層次的提升的同時,廣西基礎教育師資缺口有不斷加重的趨勢,以學前教育為例,調查顯示,廣西2010年有幼兒園專任教師2.6萬人。根據廣西教育工作大會確定的廣西2020年教育戰略目標,到2020年廣西幼兒在園人數將達到150萬人,師資缺口1萬多人。面對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地方院校應該充分利用綜合性和多學科優勢,努力培育教師教育辦學特色,構建地方綜合性大學發展教師教育的新模式,為地方基礎教育發展提供更多的師資人才資源。
一、堅守教師教育面臨的挑戰
新升本地方院校隨著辦學層次的提高,雖然迎來了發展的良好機遇,但我們還應更清醒地看到地方院校教師教育發展還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與挑戰。
1.教師教育師資隊伍整體水平有待提高新升本地方院校師資總量不足,職稱、學歷偏低。新升本地方院校師資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師資數量不足,以梧州學院為例,當前師生比只達到122左右;二是學歷、職稱水平整體偏低,如梧州學院本科學歷教師占50%左右,副高以下教師比例占70%左右。教師教育師資的學歷、職稱水平偏低。作為新升本的地方院校,承擔教師教育的師資主要來源是升本前師專甚至是中師辦學的班底。這些教師往往具有較強的教學技能,熟悉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情況,但他們往往也存在學歷、職稱水平偏低的不足。這些以本科、副教授為主的教師教育師資結構,由于學歷、職稱水平偏低,他們科研能力較弱,難以適應國內外教師教育發展的新變化。教師教育缺少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說過:“大學者,非大樓也,乃大師也。”教師教育的發展同樣如此,一個大師,可以帶起一個高水平的教師教育專業團隊。因此,沒有大師,很難建設好高質量的教師教育。然而廣西教師教育有影響的專家主要分布在一些老牌大學,新升本地方院校缺少大師。沒有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的引領,地方院校很難形成有凝聚力的專業團隊,也很難形成教師教育專業師資隊伍成長的良性循環。師資是教師教育專業辦學的基礎,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不可能辦出高水平教育的。
2.教師教育辦學設施急需更新新升本地方院校辦學資金壓力極大。由于辦學規模的增加,新升本地方院校主要以地方辦學為主,但地方財政對新升本地方院校的支持有限,因此地方院校普遍存在辦學資金壓力較大的問題。然而地方院校由于辦學規模的增加,在基礎建設、專業辦學、人才引進等多方面都需要巨額資金,甚至不少院校還舉債投入數以億計的建設資金改善辦學的條件,因此在教師教育專業辦學設施方面的投入往往也存在較大的缺口。教師教育專業教學設施陳舊。由于地方院校各方面建設資金壓力大,不少院校在考慮教學設施改善的時候按輕重緩急的順序時,容易忽視教師教育辦學的教學設施更新,導致不少院校的教師教育專業教學設施多年沒有更新,甚至不少院校還是在用二三十年前的老底在辦教師教育專業。沒有現代化的教師教育專業教學設施,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型師資人才?新辦教師教育專業辦學設施不足。不少新升本地方院校在走綜合發展的基礎上,也兼顧著教師教育專業的發展,如申辦了小學教育、學前教育等專業。這些新專業申請下來,往往沒有足夠的財力新建完善的實驗教學設施,其辦學基礎往往是共享原有教師教育的辦學資源。新辦專業師資及專業建設基礎本來就較為薄弱,如果專業辦學設施再跟不上,這些新辦教師教育專業辦學水平的提高是極其困難的。
3.適應本科教學的教師教育專業建設還需完善學術性和師范性有效整合的問題。新升本地方院校堅守教師教育,在專業建設方面首先遇到的是學術性和師范性有效整合的問題。新升本地方院校在升本之前所開設的教師教育專業,往往較為注重師范生教學技能的培養,學校與一線中小學聯系密切,他們培養的師范生往往具有較為扎實的教學基本技能,突出體現了專業辦學的師范性。隨著本科層次教師教育專業的開設,如何在加強學術性的同時,還能有效地保持師范性,仍然是這些院校專業建設無法回避的問題。教師教育專業建設與適應學分制的問題。學分制改革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發揮大學生的學習潛能。但新升本地方院校在適應學分制方面存在不少的問題,課程計劃必修課比例偏高,選修課較少;理論課程安排多,實踐教學安排少;教學技能訓練缺少規范和考核標準等。在學分制下,還會存在不少學生忽視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和教學技能的發展,選擇那些容易拿學分的課程。因此,加強教師教育專業建設,設計合理的教師教育課程,處理好學分制下教師教育專業的師范性與學術性的關系,培養適應基礎教育發展的應用型師資人才,還有等進一步的完善。教師教育辦學特色有待進一步凝煉。辦學特色是大學的生命,辦學特色的凝煉是教師教育專業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地方院校往往具有悠久的教師教育歷史,教師教育專業辦學特色鮮明,人才培養質量受到地方基礎教育的廣泛認可。然而隨著辦學層次的提升,地方院校本科層次的教師教育專業辦學如何繼承和發展原來的優良傳統,如何形成適應現代教育發展,還有待在辦學過程中進一步探索。
4.教師教育辦學規模正在萎縮教師教育辦學規模普遍萎縮。在近10年地方院校完成升本的同時,廣西教師教育也基本實現了從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甚至一級師范的過渡,中等師范學校辦學層次已經取消,在辦學向綜合化發展過程中為了給新專業讓路,各院校都普遍存在教師教育專業辦學規模萎縮的情況。辦學規模的萎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新升本地方院校辦學資源有限。要開辦新的專業,必然需要師資、教學設施及校舍,教師教育專業辦法資源肯定受到影響,目前地方院校大部分專科層次的教師教育專業已經取消,對教師教育辦學規模萎縮影響極大。二是教師教育專業辦學經費不足。由于師范生學費低,而目前區內相關的教師教育專業辦學補貼少,每培養一名師范生,學校都要投入不少的經費,不少院校因此削減了師范生的招生名額。三是教師教育專業學生就業渠道不暢。受人事制度改革影響,雖然目前廣西基礎教育師資缺口巨大,但入編指標依然偏少,近年還存在非師范生考取教師資格人數過多過易現象。就業渠道不暢對教師教育專業辦學造成極大的影響,容易導致生源質量下降,也容易造成師范生學習動力不足。
二、新升本地方院校教師教育的發展策略
1.明確辦學思路與定位,增強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應明確教育學為地方院校重點發展學科的辦學定位。隨著辦學層次的提升,新升本地方院校都提出了服務地方的辦學思路與定位,辦學逐步走向綜合化。由于各校辦學歷史傳統與辦學基礎的差異,不同院校重點發展學科也有所不同,如有的院校側重經濟及理工科,有的院校側重文、史學科;在對待教師教育上,不同院校也有不同的態度,有的院校保持著教育學為重點發展的主要學科,而有的院校將教育學定位于協調發展或是兼顧發展。辦學思路與定位是學科發展的根本,決定著學校對辦學資源的調配及發展支持力度。因此,明確教育學為地方院校重點發展學科對教師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發展是地方院校的責任和使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師資是基礎教育發展的根本,沒有合格的師資,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只能是空談。地方院校教師教育是基礎教育師資最主要的來源,今天教師教育的發展狀況,將決定基礎教育10年后、甚至更長期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因此,作為地方院校,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在辦好經濟、理工等熱門學科的同時,還要有長遠的眼光,將地方院校的發展與地方基礎教育發展結合起來,增強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地方基礎教育的發展提前布局,加大教師教育辦學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師教育辦學質量,為地方社會經濟、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2.大幅增加教師教育資金投入,夯實教師教育可持續發展基礎辦學資金不足是堅守教師教育院校直接面對的難題。因為資金不足,無法改善教育教學條件,無法建立高水平的師資,也無法有效進行專業建設。在這樣的背景下,很難調動地方院校發展教師教育的積極性,也無法保障教師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上級主管部門要加大對教師教育辦學的支持力度。近年廣西區財政廳、教育廳通過全區高校師范專業辦學能力提升計劃對地方院校教師教育辦學的硬件改善投入了不少資金,使地方院校教師教育辦學條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對新升本院校來說,依然存在校舍不足、辦學設施陳舊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資金還遠遠不足以建立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完善的教師教育軟硬件設施。上級主管部門還要加大對教師教育辦學的支持力度,加大對教師教育生均辦學經費的補貼力度,并通過更多教師教育專項項目,給地方院校教師教育更多的財政支持。通過三五年系統的專項建設,進一步完善教師教育設施條件,夯實教師教育可持續發展基礎。地方院校要做好教師教育發展規劃,努力完善教師教育辦學基礎。院校升本完成后,單一的師范辦學模式被打破,綜合化的多學科辦學要求地方院校的將教學資源重新分配,教師教育能夠利用的教學資源存在較嚴重的減少或弱化現象。在當前國家、地方政府和社會已經形成共識大力發展教育的基礎上,地方院校要積極主動做好教師教育發展工作,制定教師教育發展整體規劃,重新整合有關教師教育教學資源。在此基礎上,地方院校還要努力籌措資金,改善教師教育辦學的軟硬條件,進一步完善教師教育辦學基礎。
3.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師教育辦學質量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制定教師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意見,構建教師教育標準體系。辦學質量是教師教育發展的生命,地方院校要積極適應本科化教學的需要,積極參與地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一步凝煉教師教育辦學特色。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適應本科化教學的需要。地方院校教師教育在適應本科化辦學方面還存在許多難題需要解決和完善,既包括要適應學分制下的教學與管理、科學合理的課程計劃的設計,也包括教學技能規范的制定與實施,在本科化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扎實教學技能等難題。要解決這些難題,地方院校教師教育要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逐一攻克適應本科教學的難題,不斷提高教師教育辦學質量。積極參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強與地方基礎教育的聯系。我國近年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力度很大,變化也很大。隨著近年地方院校的升格,他們與中小學的關系在逐漸疏遠,地方院校教師教育呈現出了逐漸脫離基礎教育的趨勢。因此,地方院校教師教育要進一步加強與地方基礎教育的聯系,積極參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地方院校參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式很多,如選送青年教師到中小學掛職,與中小學聯合開展科研項目,開展中小學培訓教師,請中小學教師到院校開展講座等。通過參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能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發展,還能有效提高地方院校教師教育辦學質量。凝煉教師教育辦學特色,打造教師教育品牌專業。地方院校教師教育大都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辦學風格,如何將這些優良傳統融合到現代師資人才培養中來,并形成鮮明的教師教育辦學特色,打造社會廣泛認可的教師教育品牌專業,是地方院校教師教育發展的關鍵問題。教師教育辦學特色的打造,要與服務地方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學科建設、整合師范資源、內部管理機制、培養模式等結合起來,形成重實踐、重創新、求真務實的辦學特色[1]。
4.加大師資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高水平教師教育師資隊伍高質量的教師教育要有高水平的教師教育師資隊伍,針對地方院校師資隊伍現狀,應鼓勵教師參與進修、科研,并進一步充實教師教育師資隊伍。鼓勵教師通過進修、參與科研提高學歷和職稱水平。地方院校首先要加大對進修和培訓的支持力度。讓更多教師教育專業教師能夠參加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同時也要鼓勵中青年教師參加學歷提高,完成研究生學歷或是碩士學位進修;其次,要加大對教師教育教師參與科研的支持。尤其是對那些中老年的教師參與科研的支持,中老年教師職稱上不去的重要原因是科研能力較差,科研成果少,因此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科研,對獲得課題立項的教師要給予資金支持和指導,讓他們能夠通過自身努力提高職稱水平。充實教師教育專業師資隊伍。地方院校在辦學層次提升和專業辦學綜合化的過程中,教師教育專業師資隊伍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沖擊,專任教師的結構和數量都不盡合理,地方院校合理地補充教師教育師資是非常必要的。在人才引進上,除了引進一些緊缺的專業,引進要求可以適當放寬以外,針對地方院校高水平和高學歷師資不足的現狀,應側重引進引進具有教授職稱或是博士的高水平或高學歷的專業帶頭人,以優化教師結構,并圍繞他們建立教學和科研團隊,這對教師教育專業師資隊伍水平的提升具有特殊的意義。
5.完善基礎教育用人機制,拓寬師范生就業渠道就業渠道不暢嚴重影響地方院校教師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畢業生不能對口就業還會影響在校師范生發展專業技能的積極性,畢業生不能進入教師工作崗位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國家對教師教育投入資源的浪費。改革基礎教育用人制度。廣西基礎教育師資缺口問題相當嚴重,受我國的人事制度改革的影響,廣西不少學校長達10年沒有正常補充教師,據有關統計目前全區中小學教師缺口達2萬多人。然而另一方面,各級政府又大量占用學校編制,從學校抽調工作人員,據對部分鄉鎮的調查,他們被借調的教師人數都在10人以上,按此估算,全區748個鄉鎮被抽調的教師近1萬人。此外,新進教師受編制、人事、財政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制約,基層學校沒有用人自主權,也導致了師范生畢業難以到學校就業。對基礎教育用人制度,教育部原副部長王湛認為還存在人員能進不能出、職務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選人用人方式上不公開、不透明等問題[2]。因此激活用人機制,引入競爭機制,在入職門檻上給師范生更多優惠,讓優秀師范生能夠有更多的對口就業機會,對地方院校教師教育發展的影響是深遠的。積極推進改革教師資格制度。廣西于2010年被教育部列為改革和完善教師資格制度試點省份,將改革教師資格認定制度,對教師資格進行定期注冊,嚴把教師入口關,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非師范類人員申請中小學、中職及幼兒園教師資格,須參加教師教育基地集中培訓一年,系統接受教學基本功訓練、教育教學實習等,考核合格后還必須參加教育教學理論全國統一考試。但目前相關改革工作推進緩慢,有關部門要積極推進教師資格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師范生培養、培訓和就業的有效機制。地方院校也要抓住機遇,建立適應教師資格制度改革的全新教師教育機制,形成教師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有利格局。展望未來,廣西新升本地方院校堅守教師教育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抓住機遇這一機遇并積極服務地方基礎教育,地方院校教師教育將不斷發展壯大。同時,如果我們無法解決發展過程中碰到的各種挑戰與難題,地方院校教師教育將錯失發展良機,而對地方基礎教育、地方經濟發展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算的,這應該引起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地方院校和教師教育工作者的足夠重視。
作者:謝龍華楊奔單位:梧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