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康復訓練措施范文

康復訓練措施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康復訓練措施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康復訓練措施

第1篇

【關鍵詞】心腦血管;早期康復訓練;心理護理;效果觀察

心腦血管疾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而此病常見于老年人群中,例如高血壓以及冠心病等,當疾病發生后則無法根治痊愈,往往采取控制方法,對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1]。心腦血管疾病會對機體器官造成嚴重損傷,致使機能出現下降趨勢,并產生一系列不良情緒等。本研究對我院72例患者分別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間收治的72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根據患者的入院順序將其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36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54歲~81歲,平均年齡(62.1±5.7)歲。觀察組中男24例,女12例;年齡56歲~82歲,平均年齡(63.4±6.1)歲。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定期巡視,并予常規藥物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早期康復訓練以及心理護理,其主要內容如下。1.2.1心理護理心腦血管疾病為患者帶來了一定的痛苦,其生理以及心理均受到沉重打擊,從而無法配合醫務人員的護理以及治療,錯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所以,護理人員應耐心與患者進行交流以及溝通,以此來降低患者的壓力,提升患者的治療以及護理依從性。除此之外,在對老年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應對其心理特點進行充分了解,對于固執以及好猜忌的患者來說,應選擇迂回的方式實行護理。在他們心中通常對自身病情存在一定的判斷標準,當結果出現偏差時,就會認為自身的病情較為嚴重,因此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其自身心理的意向數據,避免加大患者的心理負擔。1.2.2康復訓練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在急性期過后則可以實行早期康復訓練。而護理人員應按照患者的實際狀況選擇訓練項目以及訓練進度,首先應從輕柔按摩以及被動運動開始,協助患者將其痙攣的肌肉放松,對其神經功能進行刺激,減少肌張力,加快患者肌力的恢復速度[2]。在對患者進行按摩的過程中,應以輕柔的動作進行,循序漸進,逐漸加大力度。早期康復訓練還可以進行被動運動,例如在病床上進行舉手以及伸腿等,但是在進行被動訓練時不應加大力度。當身體機能有所恢復時,可以在護理人員或者家屬的陪同下進行行走或者站立,通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之后,患者可以自行扶墻或者借助拐杖進行行走練習。

1.3評價方法[3]活動水平評測功能獨立性評定(FIM):7分則為患者完全獨立,6分則為患者存在獨立條件,3~5分則為患者存在依賴,1~2分則為患者完全依賴。Barthel測定:內容包含運動、交流以及社會認勉,按照是否需要幫助以及程度分為0,5,10以及15等級,分數共100分。患者得分越高,其獨立性越小。1.4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治療前FIM以及Barthel評分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的FIM與Barthel評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2組患者治療后的FIM以及Barthel評分對比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后,其FIM以及Barthel評分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心腦血管疾病的病情較為嚴重,而其康復需要漫長的過程,同時患者具有較為復雜的思想,在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以及康復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并對其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從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4]。并向患者講解治療效果較為良好的病例,樹立患者的自信心。在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過程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應盲目加大對患者的康復訓練力度,應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進行。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也是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主要措施,首先應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對膽固醇的攝入量進行相應的控制,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應多食用動物內臟以及腦髓等具有高膽固醇的食物。與此同時還應對脂肪的攝入進行控制,在進食的過程中應少食用含有豬油以及油脂等食物。應多食用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例如水果以及蔬菜等。并對患者食鹽的攝入量進行控制,患者每日食用的食鹽應不多于5g,而患有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壓患者其每日鹽的攝入量應為1~2g。本文對觀察組患者采用康復訓練以及心理護理,患者的FIM以及Barthel評分明顯好于單純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康復訓練以及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提升其生存質量,使患者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及早康復。

參考文獻

[1]王亞萍.心腦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復訓練與心理護理[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9):1585.

[2]葉定凡,毛新花,桂光瓊,等.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的護理[J].醫學信息,2013,6(21):342-343.

[3]劉方園.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與護理干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2(9):2472-2474.

第2篇

【關鍵詞】自我管理;截癱患者;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R6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11-0213-01

截癱多是由于各種外傷引起的脊髓損傷后,受傷脊髓平面以下感覺、運動、反射的障礙,大小便失禁、及等障礙,繼之出現各種并發癥和心理上、社交上、生活上及職業上諸多障礙,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1]。截癱病人因康復時間長、效果慢,因此,住院治療和護理是短暫的,而出院后的康復和護理是長期的。截癱患者的康復目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增加患者的獨立能力,使患者能回歸社會,進行創造性生活。而自我管理才是增強截癱患者獨立能力、生活能力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合并癥的有效措施。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脊柱骨折合并截癱患者25例,男20例,女5例,年齡最大67歲,最小23歲,平均39.72歲。

1.2受傷原因:從高處墜落6例,車禍受傷7例,重物砸傷12例。

1.3受傷部位:椎體骨折中,頸椎骨折6例,胸椎骨折10例,腰椎骨折9例。其中完全性截癱4例,不完全性截癱21例。

2方法

對截癱患者的自我管理進行干預。為患者提供信息,教會病人監測身體狀態,管理行為的變化以及情感的反應。截癱病人的管理需要病人的主動參與,其最終目的是使病人能夠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2.1截癱患者自我管理干預措施

2.1.1促進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

2.1.1.1提高功能鍛煉的行為: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正確的康復訓練技術,康復治療方案應在患者參加下制定,并且在治療醫師的指導下由患者主動來完成的。在康復過程中與患者交流、討論與教育,向患者提供醫學康復知識與信息,幫助患者了解康復治療方案,使患者積極主動實施康復訓練,達到康復目標。

2.1.1.2提高認知行為能力:對癥狀進行有效管理,截癱患者不是一個被動接受者,而是一個積極參與者,不僅能主動提出存在的問題,也能與醫生護士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亦盡可能自己解決問題。讓患者及家屬掌握截癱康復的基本知識與方法,對癥狀的監測并提高治療的依從性,讓病人學會怎樣制定目標和解決問題,進而提高其完成某項活動的自信心。通過行為改善和情緒控制,進行自我效能訓練,從而提高自我管理行為和健康結果,最終改善病人的健康狀況,防止并發癥,提高其生活質量。

2.1.1.3給予全面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應以患者及其家屬為對象,采取個別教育和集體教育相結合的方法。應詳細了解患者家庭情況、文化程度、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經濟情況等,制定教育計劃及內容。根據其文化程度分別以書面、語言和示范等方法進行教育。如合并癥的預防與健康教育:

①壓瘡的預防與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壓瘡發生的機制、壓瘡的好發部位及預防壓瘡的護理知識,使患者了解預防壓瘡的重要性,主動配合翻身、更換。指導家屬掌握翻身的要求、方法和棉墊分置減壓的方法。無感覺部位禁用冷、熱等措施,防止凍傷和燙傷[2]。

②泌尿系感染的預防與健康教育截癱患者脊髓損傷出現暫時性或長期性的排尿障礙,尿潴留需要留置導尿。因插導尿管、尿液反流、引流不暢或膀胱中有殘余尿等原因,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所以,集尿袋不要高過膀胱的位置。受傷2周內,保持尿管持續開放,以使膀胱內不積存尿液,減少膀胱壁受損傷的機會。2周后,改為間歇性開放[3]。指導患者及家屬參與制定開放導尿管的時間表,3~4h1次,每周更換導尿管1次,沖洗膀胱2次。要鼓勵患者多飲水。用按壓法訓練反射性排尿。指導家屬參與留置導尿管的管理及排尿功能的訓練。

③肺部感染的預防與健康教育患者因咳嗽無力、排痰困難、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而引起肺內感染。要鼓勵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指導其禁煙。翻身時,叩擊背部,有助痰液排出。教會家屬叩擊背部的方法和要求,以減少肺內并發癥。

④肌肉萎縮的預防與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指導家屬每日對患者進行關節活動和肌肉按摩,鼓勵患者主動活動上肢和做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工作,以預防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

2.1.1.4學會解決問題的技巧:學會與掌握如何在殘疾的狀態下生活、學習有關截癱的基本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了解如何在自己現實的家庭和社區的條件下進行康復訓練。首先學會在家中自行監測病情變化,熟悉并發癥的預防方法,學會截癱的自我管理方法。以利于病人發現自己的問題并制定行動計劃去解決它。更有利于患者長期保持獨立生活能力和回歸社會。

2.1.1.5幫助病人積極應對壓力:截癱患者的康復過程是較長且辛苦的,因而 在康復進程中我們要充滿愛心地去關心和鼓勵患者,為他們在康復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苦惱要耐心講解、鼓勵,調動患者戰勝疾病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積極主動配合開展的各種康復訓練,提高治療依從性和戰勝疾病的信心。

3結果

由于我們采取對截癱患者自我管理進行干預,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了長期跟蹤及管理,教育,培訓,改善了臥床所帶來的并發癥,90%以上病人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除四肢癱瘓者外,22.5%能拄拐行走,20%可自坐、翻身,完成床與輪椅的轉換,45%建立了自主膀胱,大大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生活質量。也減輕了家庭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

4討論

截癱病人病程長、恢復慢,康復出院后仍處于生活受限狀態。因此我們在出院前教會患者及其家屬一些康復訓練的方法以及并發癥的預防,訓練患者及其家屬繼續完成康復訓練計劃,出院后與其保持聯系,隨時督促病人繼續堅持功能訓練以及進一步康復等自我管理的方法。為脊髓的恢復提供了條件,成為截癱病人康復的關鍵并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患者的殘存功能以代償喪失的部分功能,幫助患者樹立生活的勇氣。而為了鞏固療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進行長期的健康教育與自我管理就成了截癱患者康復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最難開展的一項工作,是一項新課題。我院對截癱患者自我管理進行干預。為患者提供信息,教會病人監測身體狀態,管理行為的變化以及情感的反應。自我管理是截癱病人的康復、病人今后回歸社會,提高其生活質量取得成功的關鍵, 研究截癱病人自我管理行為,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的水平,對提高其生活質量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永禧,王寧華,周謀望.康復護理學,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191

[2]賈春風,婁和秀,陳秋光.脊柱骨折合并截癱病人的護理[J].吉林醫學.2005,26(1):59

第3篇

關鍵詞: 腦卒中; 吞咽困難; 康復訓練;

吞咽困難是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發生率高達81%[1,2]。有研究顯示, 吞咽困難可能是危及腦卒中患者生命的最主要因素[3]。吞咽困難可增加患者發生營養不良、脫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的風險, 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4], 增加醫療負擔。據國外報道, 同等條件下, 發生吞咽困難的腦卒中患者要比未發生者多花費4 510美元[5]。幫助患者恢復吞咽功能可以極大地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風險,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大量研究表明[6,7,8], 吞咽困難康復訓練對吞咽困難的改善具有積極作用, 但是目前相關研究存在訓練方式單一、樣本量小等問題, 且尚無對腦卒中吞咽困難康復訓練開展現狀的研究。因此, 筆者采用質性研究的方法, 了解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的實施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從而為制定科學規范的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方案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17年10—12月, 采用目的抽樣法, 選取蘭州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的神經內科醫生、護士、康復治療師、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深入訪談, 最大程度獲取相關信息。醫生納入標準: (1) 從事神經內科臨床工作≥15年, 副高及以上職稱; (2) 語言表達清晰; (3) 知情同意, 自愿參加本研究。護士納入標準: (1) 從事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工作≥5年; (2) 語言表達清晰; (3) 知情同意, 自愿參加本研究。康復治療師納入標準: (1) 從事神經內科康復治療工作≥10年, 取得康復治療師資格; (2) 語言表達清晰; (3) 知情同意, 自愿參加本研究。患者納入標準: (1) 有腦卒中吞咽困難癥狀, 無其他器官功能障礙; (2) 意識清楚, 能夠進行簡單的語言表達; (3) 知情同意, 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 (1) 既往有精神病史或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礙; (2) 大腦自主支配受限, 語言表達障礙。樣本量以資料信息“飽和”為止。本研究共訪談24人, 其中醫生2人, 護士8人, 康復治療師1人, 患者13人, 具體信息見表1、2。

1.2、 研究方法

采用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研究方法, 以深入訪談的形式收集資料。現象學研究方法是通過對某一特定現象的各種分析, 提煉重要因素, 分析各因素之間關系的一種質性研究方法[9]。

1.2.1、 資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半結構式深入訪談法收集資料。3名在讀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擔任訪談人員, 根據研究目的與課題組討論后擬定訪談提綱, 按照訪談提綱收集資料。醫護人員訪談提綱: (1) 您所在科室目前是否對患者實施吞咽困難康復訓練?實施的依據是什么? (2) 吞咽困難康復訓練開展情況怎么樣? (3) 您對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有什么改進建議嗎? (4) 如果有一套系統且有循證依據的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方案, 您接受嗎?為什么?患者訪談提綱: (1) 您對吞咽困難康復訓練了解嗎? (2) 您住院期間做過哪些有關吞咽困難的康復訓練嗎?您會堅持下去嗎? (3) 您對目前的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有什么建議嗎? (4) 您所期待的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是什么樣子的?在交談過程中研究者運用引導法, 確保受訪者能深入、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及體驗等。

訪談前, 研究人員與訪談對象取得聯系, 確定訪談時間與地點, 一般為訪談對象所在科室或住院科室的會議室、休息室。訪談人員兩人一組, 根據訪談提綱與其進行深入訪談。訪談開始前研究人員進行自我介紹, 向訪談對象詳細解釋研究的目的、方法, 受訪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征得其同意后開始錄音并記錄, 訪談時間為40~60 min。訪談中認真聆聽, 結合情境對部分問題進行深入探究。確定訪談資料無新信息出現, 即達到資料飽和時結束訪談。訪談結束后, 與訪談對象確認資料的真實性, 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

1.2.2、 資料分析方法

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10,11], 提煉主題。具體步驟: (1) 仔細閱讀所有記錄; (2) 選取有重要意義的陳述; (3) 對反復出現的觀點進行編碼; (4) 將編碼后的觀點匯總; (5) 寫出詳細無遺漏的描述; (6) 辨別相似觀點; (7) 對存在疑問的地方, 向訪談對象求證。

1.2.3、 質量控制

研究者訪談前接受系統的訪談技巧及質性研究培訓, 邀請有質性研究背景的專家進行指導。訪談沒有無關人員在場 (除第一次預訪談外) ;將訪談時間控制在40~60 min內, 避免訪談對象出現疲憊感;適當延長觀察時間, 訪談結束前后與訪談對象進行較長時間的接觸;3名研究者同時進行資料分析;撰寫反思日志。

2、 結果

將訪談資料進行反復比較、歸納、提煉后, 得出與腦卒中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相關的3個主題:腦卒中吞咽困難康復訓練認知、腦卒中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現狀、對腦卒中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的期望。

2.1、 腦卒中吞咽困難康復訓練認知

醫務人員對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的認識不充分, 掌握的康復訓練方法有限且臨床運用較少, 這些方法大多是臨床經驗的積累, 缺乏理論依據。患者通過醫務人員了解到的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方法及知識更加匱乏。醫2:“作為醫生來講, 也只是教給患者一些鼓腮、咳嗽的方法, 目前醫院所能做的其他吞咽困難康復訓練還比較少。”護4:“吞咽困難康復訓練還比較少, 現在做的最多的是功能儀器的治療, 吞咽困難康復訓練也只是一些空吞咽、鼓腮之類的動作, 目的是鍛煉肌肉, 因為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所以也沒有想太多。”患2:“關于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我不是很清楚, 現在只是用儀器治療, 沒有進行其他訓練, 我們從農村來, 沒文化, 什么也不懂。”患5:“我是因為出現吞咽困難來住院的, 做了兩次儀器治療, 感覺好像好點了, 但是沒有其他康復治療了, 對吞咽困難康復訓練也不是很清楚, 并且一旦出院回家, 就不知道該怎么繼續做訓練了。”

2.2 、腦卒中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現狀

2.2.1 、患者及其家屬缺乏相關知識

受文化水平、年齡等因素影響, 患者及其家屬不能很好地理解醫務人員教授的康復護理知識。醫1:“住院患者多為老人, 他們聽力下降, 而且許多人來自農村, 當我們教給他們一些知識時, 他們往往不能理解。”護2:“康復護理工作的開展相對于其他護理工作而言, 有一些困難。比如, 有的患者文化水平較低, 對我們說的內容不理解。”

2.2.2、 患者依從性差

繁忙的護理工作使護理人員沒有充足的時間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督導患者康復訓練, 患者依從性較差。護7:“護士每天的工作是非常忙碌的, 因此用在健康教育上的時間很有限, 如果患者不配合的話, 我們是沒有太多時間去引導和教育他們的。”康1:“我從事的是康復治療師的工作, 目前我們科室主要還是依靠儀器治療, 幾乎每天都有十幾個吞咽困難患者做儀器治療, 工作量很大。比如, 今天上午的這位患者就不是很配合, 給我的工作造成很多麻煩”。患9:“我老是堅持不下來, 康復訓練內容也沒有完全學會, 遇到這樣的情況就退縮, 不想學了。”

2.2.3 、專業人才缺乏

對于腦卒中吞咽困難, 不僅要利用儀器治療, 還要利用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方法與技巧, 但目前缺乏這種專門人才。康1:“科室缺乏專門的吞咽困難康復治療師, 而護士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目前護士僅僅只是掌握了儀器的使用方法。”護3:“對于吞咽困難康復訓練, 我們也只是簡單的了解, 知道一些訓練動作, 但是了解的并不全面, 并且對于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相關的知識還未掌握, 希望能夠培養一些專門負責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的人員。”

2.3、 對腦卒中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的期望

對于腦卒中吞咽困難患者應研發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規范的康復訓練操, 以方便患者在家中或醫院輔助治療。護6:“醫護人員期待有一套科學系統的康復訓練指導, 以促進患者恢復健康。”護5:“目前的治療方法還缺乏系統性、規范性。”患8:“希望能夠有一個完整的康復手法視頻, 我可以照著學, 時間不要太長, 十幾分鐘吧。”患11:“希望有一個康復訓練視頻, 這樣自己在家里也能練習。”

3 、討論

3.1、 加強宣傳教育, 提高對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的認識

腦卒中吞咽困難主要影響患者咀嚼和口腔移動食物的能力, 導致吞咽反射延遲。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是通過各種練習和操作來改善吞咽功能的一種補救策略, 包括舌強化訓練、發音訓練、呼吸咳嗽訓練和強力吞咽等吞咽相關肌肉訓練[12,13,14]。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是一種經濟實惠的治療手段, 其有效性已經得到證實, 且越來越受研究者青睞。本研究顯示, 醫務人員與患者對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的認識不深入, 僅知道一些簡單的訓練方法, 且訓練方法不規范, 這可能與醫院沒有重視教育宣傳有關。應加強宣傳教育, 使醫護人員及患者對其正確理解, 主動地、有目標地進行吞咽困難康復訓練。

3.2 、制定科學規范的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方案

3.2.1、 以療效為導向, 提高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的規范性

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是根據神經可塑性原理, 通過吞咽相關肌肉的運動, 促進多種神經營養因子表達、改善側支循環, 改善吞咽肌肉的協調性, 防止相關肌群萎縮, 提高吞咽反射的靈活性, 從而恢復吞咽功能[15]。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應促進每一塊相關肌肉運動, 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研究顯示, 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應該包括口、舌、唇、下頜、顏面肌肌力強化訓練, 發音訓練, 空吞咽訓練, 呼吸咳嗽訓練, 屏氣發聲訓練等相關訓練[16,17]。本研究結果表明, 目前的吞咽困難康復訓練內容單調, 方法不規范, 因此, 應完善吞咽困難康復訓練內容, 規范動作要領, 促使理論向實踐轉化, 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3.2.2、 以循證為基礎, 提高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的科學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 目前醫院為患者提供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時并不注重是否具有循證基礎及理論依據, 護理服務具有一定隨意性。在已發表的研究中, 吞咽困難康復訓練內容各有不同。因此, 建議以循證醫學為基礎, 根據患者需求, 制定科學的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方案, 以保證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治療效果。

3.2.3、 以患者為中心, 推進吞咽困難康復訓練人性化

由于吞咽困難的腦卒中患者往往伴隨其他生理功能障礙, 如神志淡漠、反應遲鈍、認知障礙、肢體功能障礙等, 因此應充分考慮患者個體差異, 結合患者需求與期望, 制定個性化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方案。訓練時間不宜過長, 以免產生疲勞感及逆反心理。訓練盡量選擇9:00-11:00, 16:00-17:00, 19:00-21:00幾個時間段, 因為, 患者在這些時間段內處于最佳身心狀態, 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18]。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訓練, 首先是面部相關肌肉訓練, 之后是舌部訓練、下頜運動訓練, 最后是咽部訓練, 以便患者記憶, 提高治療依從性, 保證治療效果。

3.3、 加強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管理

3.3.1、 確定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模式

研究發現, 臨床護士對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的內容、形式及理論基礎不熟悉, 只是對患者進行口頭指導, 臨床訓練較少且不規范。因此, 應確定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模式, 成立管理小組, 安排相關課程, 建立培訓監督體系, 設置吞咽困難康復訓練培訓考評機制和反饋機制, 建立吞咽困難康復訓練微信交流平臺, 培養康復專科人才。

3.3.2、 設立吞咽困難康復護理崗位, 組建多學科服務團隊

護理人力資源不足是吞咽困難康復訓練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臨床護理工作會占用責任護士較多精力, 若再進行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會使其精力不足, 從而影響護理工作質量。因此, 建議在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的同時, 設立吞咽困難康復護理崗位, 培養健康管理師, 專職負責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此外, 多學科團隊在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管理中起重要作用, 不僅有利于減輕護理人力資源緊張的壓力, 還可以滿足患者多方面、多層次需求。多學科團隊可以有效利用和組合醫療資源, 在技術、治療方法、治療理念上達成共識, 提高治療效果[19]。因此, 建議設置吞咽困難康復護理崗位時注意服務團隊的多學科性, 要求醫生、康復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營養師等多學科人員共同參與。

3.3.3、 加強健康教育

患者及其家屬缺乏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相關知識是落實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的影響因素之一。本研究結果表明, 患者及其家屬對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相關知識知之甚少, 且多為老年人, 文化水平不高, 理解能力較差。因此, 醫院不僅要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 還要根據患者特點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以患者為中心, 運用直白的語言宣教, 檢查其掌握程度, 提高患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 為康復訓練的落實奠定基礎。

3.4、 加強吞咽困難康復訓練人才培養

《“十二五”時期康復醫療工作指導意見》明確指出, 加強康復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逐步建立康復治療師規范化管理制度, 開展在崗康復醫師、治療師和護士培訓工作。韋艷燕[20]在綜述國內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現狀的基礎上指出, 這種技能性訓練需要優秀且專業水平較高的主導者進行引導。主導者應接受過培訓, 親自參與吞咽困難康復訓練, 掌握并正確運用訓練方法和技巧, 具備吞咽困難患者護理能力。醫院應重視吞咽困難康復訓練人才培養, 建立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使其向專科化方向發展, 培養吞咽困難康復訓練人才, 擴大吞咽困難康復訓練護理人員覆蓋率。

4、 結語

綜上所述, 目前腦卒中吞咽困難康復訓練雖已廣泛開展, 但仍存在以下問題:醫務人員對腦卒中吞咽困難康復訓練認識不充分, 患者缺乏相關知識, 依從性差, 醫患雙方均期望有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規范的康復訓練方案。因此, 醫院應加強宣傳教育, 提高患者對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的認知度, 制定科學、規范的吞咽困難康復訓練方案, 加強吞咽困難康復訓練管理, 培養吞咽困難康復訓練專科型人才, 改善腦卒中患者預后, 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Hamdy S.Role of Neurostimulation and Neuroplasticity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Dysphagia After Stroke[J].Perspectives on Swallowing&Swallowing Disorders, 2010, 19 (1) :3-9.

[2]Meng N H, Wang T G, Lien I N.Dysphagia in patients with brainstem stroke:incidence and outcome[J].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0, 79 (2) :170-175.

[3]Rogus Pulia N, Robbins J.Approaches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dysphagia in acute poststroke patients[J].Seminars in Speech&Language, 2013, 34 (3) :154-169.

[4]Holas M A, Depippo K L, Reding M J.Aspiration and relative risk of medical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stroke[J].Archives of Neurology, 1994, 51 (10) :1051-1053.

[5]Bonilha H S, Simpson A N, Ellis C, et al.The One-Year Attributable Cost of Post-stroke Dysphagia[J].Dysphagia, 2014, 29 (5) :545.

[6]Kang J H, Park R Y, Lee S J, et al.The Effect of Bedside Exercise Program on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J].Annals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12, 36 (4) :512.

[7]尹偉華.吞咽功能訓練對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 2009, 24 (1) :36.

[8]范偉娣.腦卒中患者并發吞咽困難康復訓練對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4 (11) :131-133.

[9]李芳, 周云仙.我國現象學研究的護理文獻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 (6) :765-768.

[10]王斌, 熊曉美.質性研究的方法及其在護理專業的應用與展望[J].護理學報, 2008, 15 (3) :25-27.

[11]劉明.護理質性研究[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12] Kim H D, Choi J B, Yoo S J, et al.Tongue to palate resistance training improves tongue strength and oropharyngeal swallowing function in subacute stroke survivors with dysphagia[J]. 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 2016 (1) :53-60.

[13]Park J S, Hwang N K, Oh D H, et al.Effect of head lift exercise on kinematic motion of the hyolaryngeal complex and aspiration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c stroke[J].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 2017 (44) :127-129.

[14]Clark H M, Shelton N.Training effects of the effortful swallow under three exercise conditions[J].Dysphagia, 2014, 29 (5) :553-563.

[15]楊頤, 王雪飛, 王麟鵬.神經可塑性與腦卒中后運動功能恢復[J].中國醫刊, 2016, 51 (6) :15-19.

[16]戴興珍, 吳桂梅, 陶連珊.早期吞咽功能訓練在預防腦卒中相關性肺炎中的作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1, 17 (8) :725-726.

[17]劉詩丹, 陳啟波, 李榮祝, 等.綜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3, 28 (6) :569-573.

[18]高麗, 劉均娥, 崔允文, 等.時間護理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現狀[J].護理管理雜志, 2011, 11 (1) :36-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黄网站wwwwww|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高清| 极品色天使在线婷婷天堂亚洲| 日本高清com| 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香港三级欧美国产精品| 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 纯肉高H啪动漫| 香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试看120秒视频| xxxx俄罗斯大白屁股|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一区|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中文字幕| www一区二区| 久草网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三上悠亚在线观看| 欧美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日韩黄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天天躁日日躁aaaaxxxx| 国产精品午夜剧场| 国产a级特黄的片子视频 |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视频| 你好老叔电影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视频99| www.youjizz.com国产|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老妇bbbwwbbww| 日本tvvivodes人妖| 在线观看的黄网| 国产午夜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 久久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chinese打桩大学生tw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