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課堂教學步驟范文

課堂教學步驟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課堂教學步驟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第1篇

【論文摘 要】模因理論是一種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礎上,用來解釋文化進化規律的新理論。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和大學英語教師對模因論的研究為語言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人們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可以理解為模因的不斷復制和傳播的過程。本文通過研究模因理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將之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步驟相結合,從而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引 言 

模因理論是一種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礎上,用來解釋文化進化規律的新理論。模因論為語言演變引入了信息復制的觀點,也為外語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啟發我們以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為切入點,找到其與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性,提高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 

模因復制傳播的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①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須能感染新的個體,進入他的記憶。同化有兩個條件:一是個體必須和模因載體有接觸,通過思考、重組現存認知因子,獨立發現模因;二是所呈現的模因必須分別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②記憶(retention):此階段模因停留在個體的記憶中。模因在宿主的大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個體的可能性就越大。③表達(expression):指的是在與其他個體進行交流時,模因從記憶儲存中被提取出來,作用于被感知的事物,進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質外形這一過程,常有的表達手段有語言、文字和圖片等方式,最突出的表達手段就是話語。④傳輸(transmission):模因傳輸通常要借助于有很強穩定性的載體和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變形。常用的載體有書本、照片、人工制品和光碟等。 

三、模因論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 

模因的生命周期規律告訴我們,語言學習必須經歷一個從接受再到產出的漸進的過程,找到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及聽說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性不僅可以對學生理解語言學習的過程提供幫助,而且可以使教師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任何一位語言學習者都可以是語言模因的宿主或模因載體,在經過教師授予的一系列強化訓練之后,如背誦、模仿等,我們可以人為的縮短語言理解和輸出的過程,還可以增大長期記憶中的信息量,在與人交流中實現有效的交際。根據模因論的四個階段,筆者把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分為四個步驟。 

1.模因論的同化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輸入 

在模因的同化階段,學生要發現模因,注意、理解和接受模因,任何一種聽說教學材料都是一種能夠被學生所注意、理解和接受的模因。教師首先通過介紹教學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知識,借助材料的首次播放將語音知識與信息等傳播給學生。同時要求教師在選材時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易被感染而融入到材料的語言環境中去,如那些與日常生活較貼近、故事情節較強的影視材料。同化是指成功的模因必須能感染新的個體,進入他的記憶,而通過觀看視聽,使學生更多的接觸到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價值觀等,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入到記憶中。 

2.模因論的表達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輸出 

當學習者的大腦中儲存了一定量的信息之后,他們就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表達了。教師則通過對學生表達的反饋,幫助學習者更好的理解語言、更好的產出語言。聽說讀寫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只有通過語言表達,才能使學生將所聽到、看到的知識與語言表達的進行對比,從而將錯誤的信息反饋到大腦,糾正錯誤,充實腦海中的語言模因庫。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反復表達自己的觀點,把教學材料中輸出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教師通過學生的表達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評,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使課堂充分的活躍起來。當學習者在使用英語時,模因因子在記憶中被釋放出來,由記憶模式轉化成為宿主能夠感知的有形體,并且讓他人也能感知這一模因。學習者表達自己的觀點,接受了模因就達到了電影教學中的輸出的目的。 

3.模因論的記憶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鞏固 

課堂上說選擇的教學必須通過反復觀看來強化常用俚語和句式語法的學習,從而更充分的掌握英語國家人們的口語特征、詞匯使用特征和思維方式。為了更有效地鞏固學生的記憶,需要通過反復觀看來建立和完善學生的模因庫,增強學生對電影中文化知識以及內容的理解。記憶是指模因在記憶中的保留時間,模因在大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個體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模因必須能夠感染新的宿主進入他的記憶,從英語教學的過程來看,只有經過反復的鞏固,才能夠被長期記憶。 

4.模因論的模仿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創新 

學生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掌握知識,最基本的在于舉一反三,而不是機械模仿。針對固定句型,提煉功能句式,給出相應詞匯反復替換操練,從模仿到背誦,由詞匯、句型到對話,學生儲存了大量信息,逐步形成用外語思維和表達的習慣。但是,模仿復制的過程,并不等于按部就班,而是模因的重組。教師必須教授學生根據不用的語境用不同的地道的表達方式表達同一思想,要讓學生創新思維,在活動中鞏固并創新所學的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所選擇材料的話題與具體的生活與現實環境相結合,用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模因以適當的方式表現出來。 

四、利用模因理論提高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質量 

1.豐富同化方式,進入學生的記憶。 

動機是英語學習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同化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材料,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欲望,也就是要幫學習者找到模因載體。如何較為準確地為學生挑選有利于實現教育和教學目標的現場文本,是教師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之后,在播放教學材料之前,應先介紹背景,讓學生對背景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而向學生導入目的語國家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可加深學習者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感性認識。 

2.反復觀看材料片段,強化記憶。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記憶階段,由于記憶有很強的選擇性,因此只有少數模因能夠被保存下來。就需要教師有效的摘取材料中經典的部分,通過講解,強化學生的記憶。通過剖析材料中涉及的思想及各色人物,體察影片中西方人的情感世界、道德觀和生活觀,并將其與本國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相比,還能夠增強學習者進行中英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對比意識和語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識,最終全面提高英語語言的綜合表達能力。 

3.復述表達電影片段,加強傳輸。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表達階段,教師應創造形式多樣的語言模因輸出,通過結合具體的生活和現實環境,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比賽,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及表達。具體可以采取復述、配音以及角色扮演三種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外語思維模式。復述內容、配音以及角色扮演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幫助學生用所學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如果這一系列的活動都能夠熟練地、有效地讓學生參與進來,那么一定可以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質量。 

(1)復述內容。復述是指播放完聽說材料之后,使學生對材料的內容進行概述,這樣的訓練有助于提高邏輯表達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材料的內容與具體的生活和現實環境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引導組織討論,讓學生有機會在掌握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輸出,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辯論,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

(2)配音。配音是一種最吸引人、最有挑戰性,且很有趣的活動。以聽說課堂上長選用的材料——電影為例,課堂教學中可以選擇幾個場景來讓學生進行配音,畫面靜音播放,學生對角色配音,同時對非角色對話部分進行旁白。這項活動要求大量的準備工作,需要學生先把人物對白記下來,通過劇情對人物的了解,再模仿演員的腔調說話。而配音的過程中,學生會為了說出更長的話語而有意識的去記憶模板,這有利于加強知識的傳輸,真正的掌握地道的口語表達方式。另一方面,選擇配音的片段也是一個重要的步驟,教師需要選擇一些發音標準的影片,這有利于學生學習到地道的發音,同時也可以學到許多新的口語表達方式。例如,電影《夏洛特的網》,主要講述的是一只名叫威爾伯的小豬與小女孩芬之間的友情和威爾伯與蜘蛛夏洛特之間的友情。最后的威爾伯得救,但是夏洛特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它們在草棚里對話的片段,不僅語音純正,而且語速適中,難度不大,適合學生配音。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英語聽說課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可在角色扮演活動中,選取材料的部分片段,組織學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并在課堂上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必須進行大量的聽說模仿,一遍一遍的重復演練。學生運用想象、動作、手勢以及表情和一些簡單的實物道具,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感到有趣、真實,另一方面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口語,記住常用的口語表達,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英語水平。這樣,就可以將材料里學到的語言模因與真實的語境相結合,從而產生新的模因,提高語言的輸出能力。 

4.鼓勵創造性模仿,充實基礎模因庫。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傳輸階段,可要求學生在完成課堂教學內容后寫出自己的體會,充分的發散思維、創新思想,讓學生根據所接受到的模因材料,重新組織并運用在自己的知識里。而作為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電影教學可采用以下兩種常見的訓練方法: 

(1)觀后感。研究完一部電影之后,讓學生從劇情、人物特點、文化差異或者口語句型等方面展開,寫出自己對電影的真實感受,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的運用腦海中的模因材料,重新組織運用到寫作中。而寫的同時也能更深刻的理解電影,并加深印象。以電影《第九區》為例,毋庸置疑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作品,雖然披著科幻的外衣,講的卻是地球上一些種族隔離、屠殺的罪行,威庫斯的變異讓他感受到了人類對待異己的真實態度,他體驗到了自己曾經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可怕。這促成了他立場的逐步轉變,一開始他一心為了變回人才和克里斯托弗并肩作戰,最后他卻愿意犧牲自己為克里斯托弗父子贏得逃離地球的時間。人類冷漠對待變異的同胞,最終導致他反省而站在原本異己力量的一邊。這其實也是一個隱喻,人類對待異己的態度就是對待自己的態度,終究會有自食其果的一天。 

(2)發散思維寫作。發散思維寫作是指根據電影的結局,讓學生發揮充分的想象力進行寫作。例如電影《盜夢空間》,影片的最后柯伯似乎從夢境的最深處醒來回到家中,當他在旋轉陀螺,然后去和孩子擁抱了,但陀螺卻一直轉著直到畫面結束。雖然知道字幕過后有陀螺停下的提示,但是整個夢境中他是不會清醒的,否則畫面語言上沒有理由做出諸多夢境中的暗示,那個停下的畫外音代表什么?這些都可以讓學生有足夠空間去思考。如果這一切還在夢境中還會發生什么事情,在寫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寫作,還可以檢驗學生是否看懂了電影。 

五、結 論 

模因論的提出為語言教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通過將模因論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相結合,了解模因論四個階段的特點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將理論運用于現實中,將課堂常見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潤色,充分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幫助教師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傅福英.從模因論的視角重新思考外語教學[j].教育學術月刊,2010(2) 

2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代外語,2003(2) 

3 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11) 

4 何英玉、蔡金亭.應用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第2篇

【關鍵詞】模因論 生命周期 大學英語聽說課堂 教學步驟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1)05-0057-02

一、引 言

模因理論是一種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礎上,用來解釋文化進化規律的新理論。模因論為語言演變引入了信息復制的觀點,也為外語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啟發我們以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為切入點,找到其與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性,提高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

模因復制傳播的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①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須能感染新的個體,進入他的記憶。同化有兩個條件:一是個體必須和模因載體有接觸,通過思考、重組現存認知因子,獨立發現模因;二是所呈現的模因必須分別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②記憶(retention):此階段模因停留在個體的記憶中。模因在宿主的大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個體的可能性就越大。③表達(expression):指的是在與其他個體進行交流時,模因從記憶儲存中被提取出來,作用于被感知的事物,進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質外形這一過程,常有的表達手段有語言、文字和圖片等方式,最突出的表達手段就是話語。④傳輸(transmission):模因傳輸通常要借助于有很強穩定性的載體和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變形。常用的載體有書本、照片、人工制品和光碟等。

三、模因論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

模因的生命周期規律告訴我們,語言學習必須經歷一個從接受再到產出的漸進的過程,找到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及聽說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性不僅可以對學生理解語言學習的過程提供幫助,而且可以使教師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任何一位語言學習者都可以是語言模因的宿主或模因載體,在經過教師授予的一系列強化訓練之后,如背誦、模仿等,我們可以人為的縮短語言理解和輸出的過程,還可以增大長期記憶中的信息量,在與人交流中實現有效的交際。根據模因論的四個階段,筆者把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分為四個步驟。

1.模因論的同化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輸入

在模因的同化階段,學生要發現模因,注意、理解和接受模因,任何一種聽說教學材料都是一種能夠被學生所注意、理解和接受的模因。教師首先通過介紹教學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知識,借助材料的首次播放將語音知識與信息等傳播給學生。同時要求教師在選材時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易被感染而融入到材料的語言環境中去,如那些與日常生活較貼近、故事情節較強的影視材料。同化是指成功的模因必須能感染新的個體,進入他的記憶,而通過觀看視聽,使學生更多的接觸到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價值觀等,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入到記憶中。

2.模因論的表達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輸出

當學習者的大腦中儲存了一定量的信息之后,他們就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表達了。教師則通過對學生表達的反饋,幫助學習者更好的理解語言、更好的產出語言。聽說讀寫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只有通過語言表達,才能使學生將所聽到、看到的知識與語言表達的進行對比,從而將錯誤的信息反饋到大腦,糾正錯誤,充實腦海中的語言模因庫。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反復表達自己的觀點,把教學材料中輸出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教師通過學生的表達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評,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使課堂充分的活躍起來。當學習者在使用英語時,模因因子在記憶中被釋放出來,由記憶模式轉化成為宿主能夠感知的有形體,并且讓他人也能感知這一模因。學習者表達自己的觀點,接受了模因就達到了電影教學中的輸出的目的。

3.模因論的記憶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鞏固

課堂上說選擇的教學必須通過反復觀看來強化常用俚語和句式語法的學習,從而更充分的掌握英語國家人們的口語特征、詞匯使用特征和思維方式。為了更有效地鞏固學生的記憶,需要通過反復觀看來建立和完善學生的模因庫,增強學生對電影中文化知識以及內容的理解。記憶是指模因在記憶中的保留時間,模因在大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個體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模因必須能夠感染新的宿主進入他的記憶,從英語教學的過程來看,只有經過反復的鞏固,才能夠被長期記憶。

4.模因論的模仿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創新

學生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掌握知識,最基本的在于舉一反三,而不是機械模仿。針對固定句型,提煉功能句式,給出相應詞匯反復替換操練,從模仿到背誦,由詞匯、句型到對話,學生儲存了大量信息,逐步形成用外語思維和表達的習慣。但是,模仿復制的過程,并不等于按部就班,而是模因的重組。教師必須教授學生根據不用的語境用不同的地道的表達方式表達同一思想,要讓學生創新思維,在活動中鞏固并創新所學的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所選擇材料的話題與具體的生活與現實環境相結合,用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模因以適當的方式表現出來。

四、利用模因理論提高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質量

1.豐富同化方式,進入學生的記憶。

動機是英語學習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同化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材料,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欲望,也就是要幫學習者找到模因載體。如何較為準確地為學生挑選有利于實現教育和教學目標的現場文本,是教師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之后,在播放教學材料之前,應先介紹背景,讓學生對背景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而向學生導入目的語國家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可加深學習者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感性認識。

2.反復觀看材料片段,強化記憶。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記憶階段,由于記憶有很強的選擇性,因此只有少數模因能夠被保存下來。就需要教師有效的摘取材料中經典的部分,通過講解,強化學生的記憶。通過剖析材料中涉及的思想及各色人物,體察影片中西方人的情感世界、道德觀和生活觀,并將其與本國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相比,還能夠增強學習者進行中英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對比意識和語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識,最終全面提高英語語言的綜合表達能力。

3.復述表達電影片段,加強傳輸。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表達階段,教師應創造形式多樣的語言模因輸出,通過結合具體的生活和現實環境,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比賽,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及表達。具體可以采取復述、配音以及角色扮演三種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外語思維模式。復述內容、配音以及角色扮演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幫助學生用所學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如果這一系列的活動都能夠熟練地、有效地讓學生參與進來,那么一定可以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質量。

(1)復述內容。復述是指播放完聽說材料之后,使學生對材料的內容進行概述,這樣的訓練有助于提高邏輯表達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材料的內容與具體的生活和現實環境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引導組織討論,讓學生有機會在掌握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輸出,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辯論,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

(2)配音。配音是一種最吸引人、最有挑戰性,且很有趣的活動。以聽說課堂上長選用的材料――電影為例,課堂教學中可以選擇幾個場景來讓學生進行配音,畫面靜音播放,學生對角色配音,同時對非角色對話部分進行旁白。這項活動要求大量的準備工作,需要學生先把人物對白記下來,通過劇情對人物的了解,再模仿演員的腔調說話。而配音的過程中,學生會為了說出更長的話語而有意識的去記憶模板,這有利于加強知識的傳輸,真正的掌握地道的口語表達方式。另一方面,選擇配音的片段也是一個重要的步驟,教師需要選擇一些發音標準的影片,這有利于學生學習到地道的發音,同時也可以學到許多新的口語表達方式。例如,電影《夏洛特的網》,主要講述的是一只名叫威爾伯的小豬與小女孩芬之間的友情和威爾伯與蜘蛛夏洛特之間的友情。最后的威爾伯得救,但是夏洛特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它們在草棚里對話的片段,不僅語音純正,而且語速適中,難度不大,適合學生配音。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英語聽說課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可在角色扮演活動中,選取材料的部分片段,組織學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并在課堂上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必須進行大量的聽說模仿,一遍一遍的重復演練。學生運用想象、動作、手勢以及表情和一些簡單的實物道具,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感到有趣、真實,另一方面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口語,記住常用的口語表達,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英語水平。這樣,就可以將材料里學到的語言模因與真實的語境相結合,從而產生新的模因,提高語言的輸出能力。

4.鼓勵創造性模仿,充實基礎模因庫。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傳輸階段,可要求學生在完成課堂教學內容后寫出自己的體會,充分的發散思維、創新思想,讓學生根據所接受到的模因材料,重新組織并運用在自己的知識里。而作為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電影教學可采用以下兩種常見的訓練方法:

(1)觀后感。研究完一部電影之后,讓學生從劇情、人物特點、文化差異或者口語句型等方面展開,寫出自己對電影的真實感受,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的運用腦海中的模因材料,重新組織運用到寫作中。而寫的同時也能更深刻的理解電影,并加深印象。以電影《第九區》為例,毋庸置疑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作品,雖然披著科幻的外衣,講的卻是地球上一些種族隔離、屠殺的罪行,威庫斯的變異讓他感受到了人類對待異己的真實態度,他體驗到了自己曾經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可怕。這促成了他立場的逐步轉變,一開始他一心為了變回人才和克里斯托弗并肩作戰,最后他卻愿意犧牲自己為克里斯托弗父子贏得逃離地球的時間。人類冷漠對待變異的同胞,最終導致他反省而站在原本異己力量的一邊。這其實也是一個隱喻,人類對待異己的態度就是對待自己的態度,終究會有自食其果的一天。

(2)發散思維寫作。發散思維寫作是指根據電影的結局,讓學生發揮充分的想象力進行寫作。例如電影《盜夢空間》,影片的最后柯伯似乎從夢境的最深處醒來回到家中,當他在旋轉陀螺,然后去和孩子擁抱了,但陀螺卻一直轉著直到畫面結束。雖然知道字幕過后有陀螺停下的提示,但是整個夢境中他是不會清醒的,否則畫面語言上沒有理由做出諸多夢境中的暗示,那個停下的畫外音代表什么?這些都可以讓學生有足夠空間去思考。如果這一切還在夢境中還會發生什么事情,在寫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寫作,還可以檢驗學生是否看懂了電影。

五、結 論

模因論的提出為語言教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通過將模因論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相結合,了解模因論四個階段的特點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將理論運用于現實中,將課堂常見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潤色,充分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幫助教師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傅福英.從模因論的視角重新思考外語教學[J].教育學術月刊,2010(2)

2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代外語,2003(2)

3 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11)

4 何英玉、蔡金亭.應用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第3篇

一、恰當運用誦讀方法,有效訓練語感

文言文的特點是音韻優美,行文簡練,言文統一。文言文教學中對“言”的解讀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注重這一點,而忽略誦讀,那么其中蘊涵的古典美、人文美就很難領略到了。因此,應在理解“言”的基礎上反復誦讀,細細品味。但文言文的誦讀并不是一概而論的,誦讀法的恰當運用應具有這樣三個特征:第一,根據閱讀規律和課堂實際,選擇恰當的、多樣的誦讀方式。教師可根據文言文特點和課堂實效,選擇性地運用教師范讀、集體朗讀、個別朗讀、分角色讀、散讀等誦讀方式。第二,讓學生懂得并嘗試一些更好的誦讀的具體方法。常見的方法有:根據句子所描寫的對象的特征,把握語調的舒緩與緊促、明快與凝重;根據標點、句子的長短、整散,把握語氣的輕重與節奏的快慢;著意揣摩虛詞所傳達的語氣,以讀出文句中包蘊的情感態度;把握準需要重讀的關鍵詞,突出主旨。第三,誦讀促進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領悟,培養了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如果說前面兩點是有效誦讀方法層面的特征的話,這第三點則是有效誦讀效用層面的特征。也就是說,如果學生能在朗讀后領悟到作品更深的內涵,能夠以一種近乎直覺的方式,表達出對文句內在情韻的某種理解的話,就可以說這種誦讀法的運用是有效的。

另外,需要提起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把朗讀作為一個環節,要把朗讀貫串全文,貫串課堂的始終。讀是開啟文言文語感大門的鑰匙,離開了讀,學習文言文就等于在空中建樓閣。讀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文言學習的效率。

二、注重積累詞句,形成知識系統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具有簡約、典雅之美。學習文言文要學會積累重要的詞句,翻譯時注意古今異義詞、通假字、一詞多義現象。古代實詞最大的特點是一詞多義,要讓學生注意總結一詞多義的規律,這樣就記得牢,記得多,記得有意思。對于注釋未涉及而自己理解有困難的字詞句,要求學生查閱相關工具書,直接記錄在課文原文旁邊;對于一些重要的常見的字詞,則要求學生對這個字詞的幾種重要含義進行歸納和積累。譯文時,要明確翻譯原則:直譯為主,字字落實;意譯為輔,語句流暢。教師還要注重學習后的總結,將所學的零散知識通過總結,形成條理清楚的系統知識。這樣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就可以舉一反三,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提高閱讀的語感。漸漸地學生就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未學的篇目中,促進學生閱讀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良性循環,不斷增加閱讀積累,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文言素養。

三、注重“讀懂――提升――拓展”

在文言文教學中,僅僅解決了語言文字關,了解了其中的大意是遠遠不夠的,還應有一個“讀懂――提升――拓展”的過程。由粗知文章的內容,到了解文章的結構,到懂得語言運用的技巧,再到能復述文章的大意,最終能夠感悟到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

首先,注重文本重點字詞的解讀,讓學生在品讀中體味字里行間的情趣、意趣、理趣。如,《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蘇軾處處扣住個“月”字寫夜游,這是特點之一。他寫月,不像初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繁詞競采,而是輕點幾筆,則境界全出,這是特點之二。蘇軾寫月夜景,不是明寫,而是暗寫,別具匠心地從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見到月色清朗空明,這是特點之三。由于抓到了特點,整個描述就顯得傳神了。

其次,抓住文中感情最豐富、最強烈的地方,喚醒學生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思考,促進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念。《記承天寺夜游》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就是感情最豐富、最強烈的地方。此時插入對文章寫作背景的介紹,廣袤的時空對“吾兩人”的以大襯小,不言情,而其情自見,情感深蓄在語詞之中。

四、聯系學生生活,調動情感共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片免费网址| 婷婷综合激情五月中文字幕|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日本xxxⅹ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福利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9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观看|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 免费看黄的网站在线看|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观看| 大胸年轻的搜子4理论| 中国体育生gary飞机| 日本影片和韩国影片网站推荐| 免费在线观看国产| 色多网站免费视频|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va亚洲va日韩不卡在线观看| 日日操天天操夜夜操| 五月亭亭免费高清在线| 欧美日本一道高清免费3区|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国产乡下三级全黄三级| 麻豆亚洲av熟女国产一区二| 国产真实乱对白mp4|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日本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古典| 哆啦a梦エロ本|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中文| 大美女啪啪污污网站|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成年午夜性视频|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