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親子溝通家庭教育范文

親子溝通家庭教育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親子溝通家庭教育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親子溝通家庭教育

第1篇

一、青少年親子溝通中存在的問題

(一)親子溝通方式不當

首先,說教多,傾聽少。許多父母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一大半家長和子女交談時都以家長自居,只顧自己暢所欲言,忽略子女的感受。其次,批評多,表揚少。子女在成長中犯錯誤是難免的,當子女犯錯誤時,還沒等他說明具體情況,父母就不分青紅皂白,一概用嚴厲的懲罰處之。而當子女在學習上有了進步或者好的行為表現父母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動于衷。這種多批評、少表揚的溝通方式,已嚴重影響到子女的身心發展。

(二)親子溝通內容狹窄

親子之間在談話內容上相對是比較狹窄的,父母仍然是以教導子女的行為處事為主,對于生理問題、與異性的交往問題以及喝酒、吸毒等敏感問題很少涉及。對于學生早戀問題,許多家長更是無計可施。

(三)親子溝通時間缺少

進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心理特征上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意識和成人感,渴望在自由、平等的氣氛中同父母交流思想感情,不愿受到父母的忽視和壓制,因而大多數的青少年樂于和同齡人交談,而不愿意同父母談心;再者,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兩代人之間,代溝差異的日益明顯,青少年存在著同父母溝通理解上的、觀念認識偏差上的障礙。

(四)親子溝通時機不當

一些家長面對社會的競爭和挑戰,將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與子女的溝通。即使與子女溝通,許多家長也不懂得把握和子女交談的時機。

二、解決措施及效果

由于以上原因所造成的青少年學生存在厭學、吸煙甚至暴力等問題在班級里屢屢出現,以前每每遇上這樣的事,我一方面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一方面給家長打電話通知家長。可是后來我發現,簡單的通知家長不但不利于解決問題,反而引起了大多數學生對我的不滿與敵視。后來經過長時間的思考與摸索,我終于明白,雖然我的初衷是希望家長能夠與老師一起教育好學生,但實際上大多數家長遇上這種事往往都失去理智,對孩子并非耐心開導,而是非打即罵,非但沒有在思想上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引發對家長及老師的敵視情緒,使得學生即使承認錯誤也只是口頭應付,甚至使有些學生在遭遇家長打罵時離家出走,引起更嚴重的問題。對此,我苦思冥想,力爭找到一條解決學校與家庭共同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出路。

針對這種狀況,我專門開了一次家長會,在開家長會之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主要是通過總結以前的工作經驗及查資料等方式為各位家長準備了一份《先做朋友,再做父母――親子之間怎樣溝通》的書面材料。家長會上,我沒點名列舉了許多學生在學校的不良表現,然后讓家長們討論,面對學生的這些不良表現,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由于學生家長都不知道不良行為是否是自己的孩子所為,所以大家都顯得較為理智一些,紛紛暢所欲言,確實也提出了一些理智的教育方法。但當我告訴他們誰家的孩子做了什么事時,這些孩子的家長一反剛才所具有的耐心,顯得非常的激動與氣憤,恨不得馬上揪過孩子來痛罵或痛打一頓,只有極個別家長顯得稍微冷靜一些。我剛好利用家長們前后情緒的變化,趁熱打鐵,將這份《先做朋友,再做父母―親子間怎樣溝通》的材料發到他們手中,材料中列舉了一些由于溝通不好所出現的問題,及一些在親子關系良好的家庭中孩子的健康表現等事例。發給他們后,我和家長們約定,兩個月后我們再開一次家長會,在這兩個月的時間里,希望家長們將會按照以下策略與孩子溝通,兩個月后,我們大家將再聚一起,共同討論孩子的成長問題。我發給他們的親子溝通策略如下:

(一)轉變觀念,平等相處,提高父母素質,改善溝通方式

親子關系是一種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而不是一種單向的靜態關系。因此,無論是在日常生活、家務勞動、消費、隱私方面,還是在交友、子女的學業、教養態度和教養方式等方面,家長都應當轉變傳統的家長制觀念,把孩子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子女的人格,以平等的態度和身份與子女相處。

(二)豐富溝通內容,增進理解

父母在與子女溝通的過程中家長應當拋棄居高臨下的態度,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態度、情感等。與此同時,父母應學會耐心傾聽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許多事情、體驗的許多情感,父母或許覺得不“稀奇”,甚至覺得幼稚、乏味,但如果因此不愿意耐心傾聽,就會影響親子關系。

(三)親子共同活動,增加溝通時間

父母應與子女共同活動,共享歡樂,增進親子感情。父母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子女在一起。因為溝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礎,而只有建立在理解信任基礎上的親子關系才可能是一種良好的親子關系。

(四)提高家長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理性控制情緒,把握溝通時機

第2篇

關鍵詞:親子溝通研究;反思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9-0135-03親子溝通是實現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國自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興起了親子溝通的實證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該領域獲得了一定進展。但是,縱覽這些研究成果,與國外同類研究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的問題是:親子溝通內涵界定不夠明確、研究內容不太清晰、研究方法比較單調,為提高研究的精準性與有效性,本文針對這三個問題進行反思與探析。

一、親子溝通內涵需明確

“溝通”是我們社會生活中的一個常用詞,不論是在我們的日常口語表達中,還是在許多研究領域,如傳播學、組織行為學、社會心理學、教育社會學等都會提到“溝通”這個詞。也許正因為“溝通”是一個我們很熟悉且使用廣泛的詞,許多時候,我們往往忽視了對“親子溝通”這個詞的明確界定。由于核心概念的模糊,使得親子溝通的研究也就沒有統一的、清晰的、可靠的操作指標,研究者出于各自的理解采用不同的測量指標,造成眾多結論分歧。2003年就有學者提出,現有研究在親子溝通的內容、溝通滿意度、溝通對象和青少年性別對親子溝通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并沒有較為一致的結論,其主要原因是:對于研究的范圍、概念的界定缺乏統一的標準。迄今為止,查找相關文獻,我國該領域的研究仍未對“親子溝通”形成統一的明確界定,有的即使有定義,但也未做深入剖析,在研究設計時,不知不覺偏離核心概念,使得研究取向不清晰。

在英文中“communication”譯為溝通,也包含傳播、交往、交流之意,這些詞在中文里的使用是有差異的。查找商務印書館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傳播”解釋為“廣泛散布”,“交往”解釋為“互相來往”,“交流”解釋為“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給對方”,“溝通”解釋為“使雙方能通連”。由此可見,若排除物質與文化層面的指向,“傳播”一般是指信息的單向流通,主要是點對面;“交往”含義較為寬泛,社會就是一個交往的網絡,人類社會之所以成為社會的先決條件就是其成員之間的交往。有學者認為,交往就是共在的主體之間以一定的物或符號為中介的相互作用、相互接觸、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

“交流”與“溝通”較為接近,都有信息的雙向流通之意,這也是親子溝通研究中經常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在心理學中,“溝通”一詞,意為信息、事實、信念、態度和感受等在人際之間的傳播、接收與理解過程,注重對信息傳播者與信息接收者之間的相互影響過程與規律的研究,溝通更強調信息交換的雙向性和互動性。也有學者提出,溝通是指行為者之間通過有效語言、運用合理的協調方式達到真正理解或共識的行為。所以,“交流”雖有雙向流通的意向,但它僅僅描述的是信息流通的來往方向,不必反映流通的效果,而“溝通”強調“溝”而務求“通”,必然反映流通的效果。

明晰“溝通”的內涵后,“親子溝通”的界定就相應明確。親子溝通是指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間交換資料、信息、觀點、意見、情感和態度,以達到共同的了解、信任與互相合作的過程。親子溝通不僅指向信息的交流,還反映親子之間獲得相互理解、形成情感相通、達成共識的交流結果。

二、研究內容需明察

明確了親子溝通的內涵,就如研究道路上找到了路標,所有的研究設計應在其指引下朝著研究目標邁進。要使研究內容不偏離軌道,在做研究設計時就需要圍繞核心概念的內涵加以明察。

我國目前親子溝通相關研究中,大量存在由于核心概念模糊導致研究內容定位不準確的現象。如親子溝通問題的研究。“溝通問題”是當前國內親子溝通研究文獻中出現較多的一個詞,在親子交往中,親子溝通與親子沖突是相對應的,長期的溝通不足或溝而未通,可能產生親子沖突,導致親子矛盾或親子交流方面的種種問題。若溝通了,親子沖突就可以避免或及時化解。溝而未通是未溝通、誤溝通、假溝通類非溝通行為。因此,親子溝通問題研究實際上研究的是親子交流中的非溝通、親子沖突、親子矛盾等問題。與此類似,又如“親子溝通的改善研究”之類提法顯然也是不恰當的,確切說應是親子溝通的達成(或實現、促進等)研究。不同的家庭可能有不同的溝通模式,如Fitzpatrick提出的關系定向和觀念定向模式,進而根據這兩個維度得分的高低組合成親子溝通的四種類型:一致型、多元型、保護型、放任型。不同的溝通類型會產生不同的溝通結果,即在相互理解、情感相通、達成共識實現的層次與程度上會有差異,但溝通的信息源方一定有努力“連通”的目的,且架起一座橋梁把信息源方與接受方連通在一起。所以,溝通不是交流。如果我們把它們混為一談,就會出現如“溝通問題”類自相矛盾的提法。

另外,如果我們不把握清楚親子溝通的內涵,就會在一些相關問卷設計中出現混亂狀態。如溝通頻次、溝通時間、溝通內容等研究,被調查學生很可能有的報告的是溝通情景,有的報告的并不是溝通情景,不能真實反映親子間的溝通狀態,而只是交流狀態。如孩子回到家,對媽媽說:“媽,我回來了”。媽媽說:“好,快去洗把手,馬上吃飯了”。又如:餐桌上,孩子說:“爸,今天學校……”爸爸打斷說:“哪來那么多的廢話,快吃飯,吃了做作業去。”等這樣一些對話能稱之為“親子溝通”嗎?顯然不能,應是“親子交往”或“親子交流”、“親子對話”。

根據親子溝通內涵的界定,按照“5W”的思考路徑,親子溝通的要素應包括:溝通者(who)、目的(why)、信息(what)、溝通方式(how)、環境(where)。因此,親子溝通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溝通雙方影響因素研究,包括父母與子女雙方的人格特征、性別特征、溝通態度、溝通興趣、溝通技能、地位結構等;二是溝通重要性研究,主要考察親子溝通與子女心理健康、壓力應對方式、問題行為、學業成就、同伴交往及社會適應等其他方面之間的關系;三是溝通話題研究,包括親子溝通話題涉及范圍、親子性別匹配差異等;四是溝通方式研究,主要探索親子間如何做決定、問題解決過程等;五是溝通環境研究。根據生態系統模型理論,所有影響父母行為及兒童發展的因素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該系統可分為四個子系統:微觀環境系統、中環境系統、外環境系統、宏觀環境系統。家庭、學校是與兒童關系最密切的微系統,微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與作用構成中間系統,而那些兒童并未直接參與但卻影響他們的環境,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職業條件等構成了外環境系統,最后,兒童所處的具有一致信仰、習慣、傳統觀念和意識形態的社會或亞文化的社會機構組織構成了宏觀系統,這些環境系統之間的關系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父母—兒童之間的參與程度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親子溝通環境研究涉及多個層面,如宏觀層面的文化背景、風俗傳統等,外環境層面的父母學歷、職業類型等,中觀層面的家校關系親密度、家校之間聯系方式等,微觀層面的家庭結構、家庭功能、家庭氛圍等,環境諸因素之間的動態發展機制等。

三、研究方法需豐富

目前國內親子溝通相關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定量研究方法,多以問卷法獲得數據資料,通過統計的方式獲得結論,問卷也較多使用的是單方報告法,近兩年也有少量的親子雙方報告及行動研究、質性研究。

從了解的角度來說,親子溝通是父母與子女之間信息交流的過程,是一個具有雙方互動性的動態的發展過程,單以靜態的問卷調查難以反映溝通形成的機理及發展變化的特征。因此,一方面問卷調查應分別進行父、母、子三方報告,同時輔以縱向的追蹤研究,能較好地考察父母及親子之間對溝通的知覺差異、互動機制的演變特征等;另一方面,需要以訪談、觀察、溝通日志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不同階段學生親子溝通的特點。國外的親子溝通研究已經從宏觀的型式學角度研究深入到微觀的溝通過程研究,而我國目前深入的微觀研究還比較欠缺,需要通過研究方法的豐富加以完善。

從干預的角度來說,行動研究是現有階段一種較為容易操作的方法。關鍵是,怎樣在行動中提煉出溝通得以實現的要素,并將之轉變成比較高效的可復制的訓練模式。目前我國相關研究還是空白,盡管社會上很多親子培訓機構在如火如荼開展著相關培訓,但作為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上還未查到。當然,若要提高研究結論的科學性,實驗法應是最佳的選擇,但在核心概念的操作性定義、變量的選擇及無關變量的控制等方面需要周密思考,找到切實可行的操作途徑,這在本領域研究中將會非常有價值。

參考文獻:

[1]房超,方曉義.父母-青少年親子溝通的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

[2]衣俊卿.現代化與日常生活批判——人自身現代化的文化透視[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4.

[3]張淑華.企業管理者溝通能力結構與測量研究[J].心理科學,2004,(2).

[4]張東嬌.教育溝通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5]王爭艷,劉紅云,雷靂等.家庭親子溝通與兒童發展的關系[J].心理科學進展,2002,(10).

第3篇

任何沖突都涉及雙方,親子之間的沖突亦如此。在這起母女沖突事件中,媽媽當街扇女兒耳光的做法簡單粗暴,極大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與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導致嚴重的逆反心理。

其實,類似樂樂與媽媽這樣的親子沖突,在中國的普通家庭很常見。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親子溝通。2015年10月,《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明確家庭教育對少年兒童成長的重要意義。這也迫切要求家長了解孩子的特點,尊重孩子的需求,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

家長不能輕易否定孩子,要對其有同理心。要尊重孩子作為孩子的特點,當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時,父母首先要分析這種行為是否與孩子的身心特點有關。在跟孩子溝通時,家長不要習慣于對孩子的行為直接做道理上、規范上的評價和糾正,更不能隨意埋怨、批評、責罵孩子,這會讓孩子不愿跟父母說話。要先理解、接納孩子內心的真實情感,以同理的姿態跟孩子說話,只有這樣,溝通才會順暢輕松。報道中的十歲女孩已經有了對美的追求,家長應理解幼小心靈對美麗的向往,細心呵護與正確引導孩子的行為。

家長要注意溝通的方式方法。如家長可以蹲下身來跟孩子說話。蹲下來,是對孩子的關心與理解,也是一種平等與尊重。這意味著家長放下權威的架子,把孩子當做朋友。蹲下來不僅僅是從身體上蹲下來,而且是從心理上蹲下來,了解孩子的獨特,體會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思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级片播放| 在现免费看的www视频的软件| 五月婷婷开心综合|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含羞草影院视频播放| 高清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 | 嫩小xxxxx性bbbbb孕妇| 久久久久大香线焦| 欧美一级黄色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 91中文字幕yellow字幕网| 女人zozozo与禽交| 丝袜乱系列大全目录| 日本xxxx裸体bbbb|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2015| 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男人把女人桶爽30分钟一|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色yeye香蕉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色综合| 欧美亚洲日本另类人人澡gogo| 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三区| 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伊人麻豆| 欧美又粗又长又爽做受| 亚洲激情视频网站| 热99re久久精品精品免费|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品爱网 | 国产国语对白露脸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国产精品四虎在线观看免费| 91xav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a在线观看网站|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免费视频| 一级做a爰性色毛片|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