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課堂匯報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本次大賽得到了學校的支持和配合、評委的公正評價,參賽教師認真參,使大獎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使青年教師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充滿了信心。
其實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大獎賽并不是一場重結果的賽事,更多的是一個研究、交流、學習和提高的過程。我們將分學科的大賽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總結,旨在使青年教師能夠明晰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找到發展的方向,盡快地使自己成長,為學校的教學事業做貢獻。
這次活動主要針對語文、英語、數學三個學科進行了評比,參與比賽的三個學科教師在講課的評比過程中,找到了不足,同時也對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實際教學也有了對應的解決方法和對策。
一、優點
1、對教材的理解準確到位
教師能夠準確地解讀教材,合理地安排課時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的目標,重點突出;增強了學段意識。特別是低年級的課。實驗小學桂巍的《寄給青蛙的信》和文化小學賈忠楠的《童年的問號》很鮮明地體現了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真正地使低年級的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閱讀中鞏固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了教學生學習方法。靖安小學的劉揚老師在《我愛你,中國的漢字》一課中,在指導學生用“畫出文中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的方法學習第一自然段后,引導學生總結學法,然后,用所學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再全班交流,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學過程關注了學生的讀書指導,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的時間。海明小學張麗穎老師在教學《匆匆》一課時,出示《閱讀提示》后,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非常充足;能借助配樂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
2、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合理適當
方法靈活。教師都能夠在教學中采取多種途徑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反復訓練,給學生提供了大量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的眼、腦、口、手并用,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語言;板書新穎。教師將教學內容與板書設計有機地進行結合,將要求四會的單詞、功能句都用四線格書寫,重點突出。同時,突破傳統的板書形式,結合簡筆畫等內容,使得板書設計醒目,新穎,圖文并茂,為教學內容增色點睛。
3、教學效果顯著
參賽的各小學比較重視教學工作,制度健全,管理規范;指導深入,措施得力;校長和業務領導經常深入課堂,聽評導課,各項工作都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教師自身努力教學,進步明顯,參加比賽的年青教師精力充沛,通過培訓,他們的教學水平明顯提高。
二、不足
繼續加強學習,提高分析教材的能力,教材分析不到位,教學偏離目標。由于教材分析不到位,導致教學起點不恰當,教學目標偏離,教學重點不突出。例如:教師在教學口算300×10時,不是引導學生從乘法意義的角度去思考此題應該怎樣計算,而是讓學生先計算3×1=3,然后在3的后面添上兩個因數末尾的三個0,等于3000,這樣計算也可以,但是要在大量的練習題后讓學生自己通過做題發現這么一個規律,而不是一開始教師就告訴學生這種計算方法,要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不能偏離教學目標;關注學生不充分,教學缺乏實效。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學生,但在聽課過程中,發現課堂教學實際上不關注學生,只是流于形式,教學缺乏實效性的現象比較嚴重。充分關注學生,提高課堂效率。教學目標設置不全面,只注重知識能力,不注重情感目標和文化。在這六節課中,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的德育教育的幾乎沒有。導入新課也存在問題,導入不直接,不自然;小組活動利用不當,為小組活動而小組活動;有些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講的太多,給學生的時間太少,教學環節設計不科學;教案落實不到位。
三、建議
[關鍵詞] 課外小組活動、課堂口頭匯報活動
1. 前言
本學期開學筆者給一個班設置的口試題目是:
住店客人必須乘坐今早7:30的酒店巴士到機場,但當客人帶著行李7:40匆忙到達酒店大廳時,酒店服務員才發現忘記通知該客人起床,然而巴士已離開10分鐘了… 你是酒店經理,面對非常生氣的客人:What should you do, and how do you explain to the guest?
根據測試,該班學生成績如下:
該題主要需完成4個要點:①道歉②安慰③解決問題④送行。表達清楚的只有6人,大多數學生只能不停地表示歉意,未能給客人提供有效的解決辦法。有5人甚至一個字也說不出。學生在整個口試過程中表現出緊張,語無倫次。口試結束,教師抱怨學生不努力,學生則埋怨教師教得太少或方法不當。對于學生喜歡怎樣的學習方式,筆者在所任教的兩個班級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1.1學生學習方法調查問卷
① 你喜歡的學習方式---------------
a) 記憶 (12人)
b) 對話 (18人)
c) 解決問題/角色扮演/完成任務 (6人)
d) 教室授課 (8人)
e) 通過電視/電影/收音/網絡/教學光盤學習(26人)
② 在課堂上你喜歡的學習方式---------------
a) 自學(7人)
b) 兩人結對子(4人)
c) 小組(29人)
d) 聽老師講課(17人)
e) 與老師對話(13人)
③ 你喜歡做什么樣的家庭作業---------------
a) 筆頭作業(10人)
b) 口頭作業(如朗讀)(12人)
c) 預習、復習(18人)
d) 模擬真實情景的活動(30人)
(兩個班共80人,收回有效問卷70份)
第①題選擇b, e的占大多數,選b的理由是從他人身上學習,通過交談,可培養語感,加深記憶;e的理由是方式生動、有趣,可擴大知識面。
第②題選c的學生認為可通過小組討論,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此外能提高合作能力,達到共同進步。選d的學生認為,有許多問題不是自學就能解決,教師經驗的引導能使學習更有效率。選e的學生則認為與教師對話有挑戰性,能更快提高。
第③題學生多選d,因為它能使學生愉快、積極地學習,有利于知識的鞏固,還可提高應變能力,通過模擬真實情景,使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體會。
由此可見,平時教師采用的背誦、復述、抄寫、朗讀、逐句翻譯等方式已不能滿足當今大部分學生的需要。學生喜歡的是以小組活動的形式來完成任務,并且任務的設計要具有真實性。
1.2 教學現狀
教學現狀如下:
①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大班授課影響教學質量;
②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目的不明確,仍指望教師多講、細講,等教師布置作業;
③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教學方法、輸入形式單一,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在上述認識的基礎上,為了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潛能,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筆者在授課中進行了課外小組+課堂口頭匯報活動設計,旨在強調語言的實際應用和研究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學習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給學生信心與成就感。
2. 理論基礎
課外小組活動+課堂口頭匯報教學活動設計以以下理論為基礎。
2.1研究性學習
杜威指出:科學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或方法,提出了“做中學”的口號。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發現學習”(discovery learning),教育家施瓦布提出了“探究性學習”(inquiry learning)。關于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布魯納曾在《教育過程》一書中作了明確的闡述,概括為三點:(1)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促進科學概念的形成;(2)它有助于學生體會到自我發現的成就感,以培養學生積極的探究意欲和態度;(3)它有助于學生學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2.2情感過濾假設
情感過濾假設(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認為,有了大量的適合的輸入的環境并不等于學生就可以學好目的語了,第二語言習得的進程還受著許多情感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情感因素起著促進或阻礙的作用。這些因素是:1)動力。學生的學習目的是否明確,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目的明確則動力大,進步快;反之,則收效甚微。2)性格。那些比較自信,性格外向,樂于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學習環境,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在學習中進步較快。3)情感狀態。在第二語言或外語的學習中,心情放松和感覺舒適的學生在較短時間內顯然學得更好。
3. 設計方式及內容
教師應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情感,從學生“學”和“用”的角度來設計教學內容,在每次活動前教師需明確成員分工和調研方法;在活動期間,應記錄進程,并進行討論;在活動后期,應總結調研成果,完成書面報告,并為小組課堂口頭匯報做好準備。
3.1民主性、情感性
民主的課堂氛圍及積極的情感有助于人的發展。因此在分組安排時,教師只要告訴學生共分幾個小組,每組幾個學生即可,小組成員則由學生自己自由組合,小組長也由該小組成員民主選舉。小組活動多設置師生、生生之間情感交流的任務。以School Life為例。
課外小組活動設計:
每個小組準備幾個有關學校生活的問題,并在課前小組成員間交流。
課堂口頭匯報展示:
學校生活訪談:第一組的同學采訪第二組同學,第三組采訪第四組…
這一任務拉近了課文的話題和學校生活,討論場面非常熱烈。此外通過這次英語訪談,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的困惑,在互相交流中得到解決,學生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的過程中明確了學習的目的。 根據情感過濾假設,學習目的明確,則動力大,進步快。因此,多設計一些讓學生表達自己感受的話題,能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
3.2真實性、挑戰性
小組活動中的任務必須是真實的,具有挑戰性的。“一項學習任務就是一件工作或一件事情,是為一個目的或為一種成就,為自己或為集體或為他人而做,可以由一個人或多個人完成。”(Nunan,1989)
例如:Job Interview這一任務的設計:
根據學生的需要分析,學習知識是為了將來找個好工作,有部分學生有過求職經驗,有些則沒有,于是教師在課外小組活動前,明確活動內容及分工。
(背景)廣州雅芳公司招聘辦公室文員、飛利浦家電有限公司招聘業務員、深圳航空公司招聘空中乘務員。
a) 每位同學選一個感興趣的職位,并準備材料英語面試
b) 每兩個小組選一家公司作為主試方(如第1、2組作為廣州雅芳公司),并準備相應的問題提問應聘者
課堂口頭匯報展示:(把課堂設置成招聘會場)
學生A自愿選擇1-2名同學作為其考官(不能選同組的同學,以免漏題),作為考官的學生與學生A進行招聘面試。
通過這次活動,學生知道如何通過網絡等渠道輸入足夠的信息,并把輸入的信息進行加工、理解、運用。活動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關聯,學生覺得整個面試過程既具有真實性,又不失挑戰性。此外在活動中自己表現出來的不足,印象更深刻,今后的學習會更有針對性。此外,通過小組分工合作,學生的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自我發現的成就感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3.3趣味性、新穎性
外語課程設計除了要在內容和方法上有利于和有助于學生交際心理的積極作用之外,還有設法減少他們的交際心理障礙。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學活動必須具有趣味性、吸引力、輕松活潑等特點(夏紀梅,2003)。例如:Travel這一課任務的設計。
課外小組活動設計:
每個小組準備介紹一個旅游景點,要求用幻燈片形式展示。
課堂口頭匯報展示:
每個小組選一到兩名同學當導游;或旅游景點新聞會,同學們自由提問,該小組成員回答。
在這種模式的課堂上,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教授”和“灌輸”,而是“組織”和“指導”。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角,教師為學生創造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課堂活動的組織圍繞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來設計。
3.4多樣性、可變性
活動形式不能單一,要有多樣性和可變性。不能每堂課都對話,也不能全堂課都討論。
Typical group tasks include:
1) Games
2) Role-play and simulations
3) Drama
4) Projects
5) Interview
6) Brainstorming
7) Information gap
8) Jig saw
9) Problem-solving and decision-making
10) Opinion exchange ( H. Douglas Brown, 2001)
以 Unit 2 Family為例。
課外小組活動設計:
a) 每位同學準備一張家庭照,介紹自己的家庭或一位名人的家庭。(小組成員間互相介紹后,選出代表在全班展示。)
b) 討論:來自父母的抱怨與來自孩子的抱怨(每組選一個主題準備)
課堂口頭匯報展示:
a) 小組代表運用實物投影儀或掃描了的圖片在電腦上展示并介紹。
b) 討論題:來自父母的抱怨與來自孩子的抱怨。該題由于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引起學生很大的興趣,討論場面非常熱鬧。
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從他人身上學會了如何與父母溝通,不只是單存地抱怨,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并能運用到如何與同學,教師及他人更好地相處。此外,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在表達能力有限或交際氣氛比較緊張,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由于對自己缺乏信心,加上平時練得太少,往往會導致交際恐慌。而課外小組+課堂口頭匯報活動給學生充分的課外時間準備,與他人合作給內向、拘謹的學生安全感,使消極情緒(如焦慮、害怕、羞澀等)轉化為積極情緒(自信、自尊、動機、愉快等)。教師設置多種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各小組也可根據不同的活動進行不同的分工,充分調動不同性格、不同水平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口頭匯報時對不影響正常交際的語言錯誤,教師采取的是寬容的態度。這樣優等生提高了能力,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多次的課外練習,課堂合作之后心情放松,也敢于在課堂上獨立完成任務,從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4. 評價方式
課外小組+課堂口頭匯報活動不能簡單地用“好”或“差”的標準來評估,它的評價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彭秋榮主編,1999,參考修改)
1) 是否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活動
2) 學生是否有積極的探究意欲和態度
3) 是否有助于學生學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4) 是否考慮了學生的個別差異
5) 每一個學生是否都主動參與,樂于表現
6) 是否遵循了設計的原則
7) 教師在其中是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評價方式可采用:
1) 學生自評。學期末讓學生自己將課外小組+課堂口頭匯報活動的感受、收獲書面寫出來,自己談心得體會。
2) 生生互評。同一小組的同學共同分析得失,相互總結。
3) 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參與態度、活動過程和內容,參考學生自評和互評進行評價。
5. 結束語
通過課外小組+課堂口頭匯報活動,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研究方法得到一定的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加強,創造性得到體現,能用積極情感態度對待學習活動。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探索:
1) 根據語言習得機制理論(LAD),有些學生天生就擅長學習語言,而有些學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英語學習上,但效果卻不如人意
2) 適量的焦慮有助于學習,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如何調控學生的焦慮情緒?
3) 如何調控每個小組課堂口頭匯報的時間,又不打斷他們興致勃勃的匯報?
參考書目:
1. H. 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2. 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教學態度認真,教風扎實,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并能夠進取的參加政治學習,虛心向前輩學習,提高自我的政治水平。回顧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課堂工作匯報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化學課堂工作匯報一
轉瞬間,一個學期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有收獲,也存在許多的不足,下頭我就本學期的工作做一簡要的總結。
一、思想方面
熱愛并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教學態度認真,教風扎實,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并能夠進取的參加政治學習,虛心向前輩學習,提高自我的政治水平。
二教育教學方面
本學期我擔任的是九年級兩個教學班的化學教學工作。中學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僅要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有關專業奠定基礎,也得為畢業生參加工作解決處理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化學放在初三開設是因為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必須的知識基礎和學習本事,我面臨的問題是課時少、任務多、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基礎不強、學習情緒不高,有必須的畏難、依靠心理。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我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有效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激發和堅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初中化學需記憶的知識是比較多、比較繁雜,時間又十分緊張,所以我從第一節課時就將化學的特點告訴學生,提醒他們注意巧記的一些方法。教學中將每一節課的主要資料濃縮成幾句順口溜,幫忙學生快速理解記憶。
2、開發和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
初中學生的學xxx取性更多地依靠于興趣,形象識記本事超過抽象識記本事,在教學中我常借助圖片、模型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了解現象與物質的本質及其變化的規律;結合教材資料,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實驗探究。平時鼓勵學生利用生活中能得到的各種材料進行小實驗。
3、精講精練,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中我緊扣課標要求、考試說明,利用教材資料,面向全體學生,創造情境,設疑破難。教學中總是提醒學生學法-----“念”和“練”,這是鞏固知識的途徑。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研究這些問題,讓他們動手練習或口頭表達練習以到達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
4、盡力做好單元復習工作。
初中化學知識資料繁雜,涉及到幾十種元素及化合物和數量眾多的化學方程式,所以要抓住這些知識的內在聯系,區別異同,歸納比較,幫忙學生構成知識體系,是提高化學成績的途徑之一。我在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做好每個階段的復習工作;練習題、測試題都精心選擇,量質合理。對于學生作業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時批改,在作業上針對個人提出要求和意見。平時就注意培優補差,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增大課外作業的容量,加大難度,在適應中考題的同時多接觸競賽題;對理解本事較差學生,做到耐心細致、百問不厭,利用課外時間給他們輔導。
三、不足與反思
由于時間緊,使得后期教學出現趕進度的情景。與學生的接觸時間不夠多,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時間和渠道相對較少。今后的教學中,要多和學生接觸溝通,學習站在他們的水平思考,對學生充滿信心和信任,相信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化學課堂工作匯報二
一、啟蒙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構成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對學習產生的直接興趣。初三化學是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中調動學生的進取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本事、創造本事,提高教學質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們能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從開發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媒體創造情景,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趣味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進取地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最持久的興趣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學生對所學問題是否弄懂、學會,僅有教師的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又能弄明白,他們對學習才有興趣,課堂的教學才能得到順利進行,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調動,才能收到較好的實際效果。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很注意每一節課的引入,從復習舊課導入新課,使學生有一個溫故而知新的感覺,使新舊知識銜接好,讓新知識能自然過度,為學生理解新知識作了鋪墊。同時,在教學中,我們堅持面向差生,緊靠課本講課。講課時,力求學生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學生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在基礎知識。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讓學生容易理解和理解,每次測驗我們都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盡量讓學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覺,充分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
努力,必須能學好化學。
二、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忙學生構成化學概念,獲得知識和實驗技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們與學生的接觸中,我們往往發現初三學生對化學實驗十分感興趣,只要課堂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升,如何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本事,分析問題的本事,充分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越性,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我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范操作外,還引導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并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律。我們還結合教材資料,對實驗進行增補,增強實驗的效果,加強實驗資料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增強學生進取主動的參與意識,借助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
三、做好期末復習工作,爭創會考好成績。
期末復習工作的好壞,是直接影響會考的成績,所以期末復習工作,我們能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每個階段,我們要復習什么資料,都做到心中有數,復習的練習題、測試題都嚴格篩選。對不一樣層次的題目進行輔導和練習,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增大課外作業的容量,加大難度,適應會考題;對理解本事較差學生,做到耐心細致、百問不厭,常利用中午課外時間給他們輔導,為提高會考的合格率,我們不斷耕耘。同時,對于學生作業我們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測評工作。從反饋回來的情景,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好輔導和改善的調控工作,為全面提高會考成績而不斷地進取。
化學課堂工作匯報三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奠定基礎,也能為學生將來參加工作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做好準備。鑒于初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資料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特點,要想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就必須打造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高效課堂。結合自我多年教學實踐,要實現初中化學教學的高效課堂,就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走近學生,讓學生喜歡上化學教師
教師與所教的學科知識有必須的連帶關系。如果學生喜歡上某位教師,那門學科的教學質量就會明顯提高。假如學生不喜歡某位教師,那么,學生就與那位教師不配合,教學效果就自然低下了。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學生。教師的人格魅力不僅僅體此刻知識的淵博方面,還體此刻個人的涵養上。教師欲在學生面前樹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淵博的知識,課堂教學有深度、廣度。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備好每堂課,課后還要做好自身的“充電”工作。其次,轉變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角。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主宰著課堂,學生不敢對所學的知識“插嘴”、“多話”。這種課堂,貌似師道尊嚴,但學生的內心不敬佩教師,學生自主學習的進取性也沒有調動起來,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與學生平等、共同開展合作學習。所以,要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課堂。
二、科學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喜歡化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忙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化學是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有很多獨特的魅力。學生剛學化學時,常常被化學實驗的各種現象所吸引。所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各種實驗讓學生喜歡化學,比如燒不壞的手帕、魔棒點火等。其次,要注意化學與學生的生活進行緊密聯系。事實證明,學生對于聯系生活的知識最感興趣,比如怎樣進行滅火、胃酸的治療、水污染的防止、鐵制物的防銹等。這不僅僅能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且能培養學生的分析本事與解決問題的本事。
三、精講多練,開啟高效課堂教學的一把鑰匙
精講,就是配合教材資料,面向全體學生。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為學生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到達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針對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學生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教學過程中,只要合理地安排知識體系,經過精講多練,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使課堂教學目標集中,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從而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四、課后反思,化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催化劑”
有一位教育家以往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必須成為名師,假如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課后反思是教學活動的回顧和梳理,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被忽視。經過課后反思,重新審視自我的教學過程,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誤的原因,避免今后出現更多的失誤。思考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找出學生困惑的原因,再選用適宜的方法幫忙學生解決困惑,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