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日語系畢業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高等學校日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新“國標”;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6-0121-02
一、序言
《高等學校日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是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日語分委會等機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以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等文件的精神而制定的。新版《高等學校日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出臺,要求日語專業學生應掌握日語語言文化知識、國際形勢相關知識,具備堅實的中國語言文化基礎,了解相關專業知識以及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形成跨學科、跨文化知識
結構。因此,解讀國家標準的總體框架下的課程體系,建設適合新建本科院校日語專業的課程體系尤為重要。
二、解讀《高等學校日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總體框架下的課程體系
新“國標”對日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以及課程體系都有明確的規定。新“國標”的出臺,對日語專業具有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解讀新“國標”,探討新形勢下的日語專業課程體系的發展趨勢愈顯其意義的重大和深遠。
新“國標”下的日語專業課程體系分為四部分,由公共課程、專業課程、實踐環節和畢業論文環節組成。
(一)公共課程
公共課程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類,包括思想政治理論、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軍事理論與訓練、人文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第二外語等方面的課程設置。
(二)專業課程
專業課程包括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專業特色課程三方面。專業核心課程又包括外語技能課程(聽、說、讀、寫、譯等)和專業知識課程(語言、文學與文化的基礎課程,以及論文寫作與基本研究方法課程)。專業核心課程中的技能課程有基礎日語、高級日語、日語會話、日語視聽說、日語演講與辯論、日語閱讀、日語基礎寫作、中日筆譯理論與實踐、中日口譯理論與實踐等。專業知識課程有語言、文學與文化的基礎課程,以及論文寫作與基本研究方法課程。有日語語言學概論、日本文學概論、日本概況、跨文化交際、學術寫作與研究方法等課程。專業選修課程要拓展學習領域,提高對所學專業的整體把握能力。有中日語言對比、日語詞匯學、譯文賞析、日本文學選讀、日本文學史、比較文學、日本文學研究與實踐、日本社會與文化、日本歷史、中華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等課程。專業特色課程由各高等學校日語專業根據辦學優勢及特色、師資力量等靈活設置。有商務日語系列、旅游日語系列、科技日語系列、信息日語系列、翻譯系列、區域研究系列、管理學日語系列、影視動漫日語系列等課程。
(三)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重視培養學生的日語運用能力、文學賞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實踐環節包括專業見習與實習、課外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活動、國際交流等。
(四)畢業論文環節
畢業論文環節是培養學生研究并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可采用學術論文、翻譯作品與翻譯實踐報告、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可以用日文或中文撰寫,使用中文撰寫時,字數不少于6000字,同時須有不少于2000字的日文摘要;使用日文撰寫時,字數不少于8000字,同時須有不少于800字的中文摘要。
通過新“國標”分析可以發現,日語專業核心課程中要求有論文寫作與基本研究方法課程。而專業選修課程突出了中日語言對比、日語詞匯學、比較文學、日本歷史、中華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等課程。實踐環節增加了國際交流。畢業論文(設計)形式也更加多樣化。
三、新建本科院校日語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
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日語專業課程體系基本與新“國標”相匹配,但是仍有部分課程體系需要進一步建設和完善。
(一)日語專業核心課程
日語專業核心課程體系與新“國標”匹配。分為外語技能課程和專業知識課程。外語技能課程主要通過專業基礎課程完成。聽的技能由日語視聽A(一)~(五)、基礎日語A(一)~(四)支撐;說的技能由日語會話A(一)~(三)、基礎日語A(一)~(四)支撐;讀的技能由日語閱讀(一)~(二)、高級日語(一)~(二)、基礎日語A(一)~(四)支撐;寫的技能由日語寫作、日語論文寫作、日語語法(一)~(三)支撐;譯的技能由日語筆譯(一)~(二)、日語口譯(一)~(二)、基礎日語A(一)~(四)支撐。
(二)專業知識課程
專業知識課程包括語言、文學與文化的課程。主要通過專業方向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的專業選修課程與專業特色課程完成,開設日語語言學概論、日本文學、日本概況、市場營銷c、國際商務談判等。
(三)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由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完成,開設日文錄入實踐、日語專業行業模擬實踐、日語翻譯實踐等實踐課程。
(四)畢業論文環節
目前筆者所在學校的畢業設計要求單一,要求學生用日文寫出6000字的畢業論文。
通過與新“國標”的對比可以發現,我校日語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體系與新“國標”匹配。而專業知識課程中的課程名稱與新“國標”不完全匹配。例如現開設有日語翻譯理論與實踐;日漢筆譯實務;日漢口譯實務課程。但新“國標”中的名稱為中日筆譯理論與實踐、中日口譯理論與實踐。同時日語專業知識課程中沒有設置學術寫作與研究方法。另外在選修課程的設置中缺少中日語言對比、日語詞匯學、比較文學、日本歷史、中華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等。
另外,日語專業的特色課程、實踐課程和畢業設計的改革創新成為當務之急。只有完善課程體系才能達到新“國標”人才培養的要求,真正實施全人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日語運用能力、文學賞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結語
關鍵詞:訂單式;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Abstract:Form "Order" training model as a new mechanism fo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 employment,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practice-oriented,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local businesses will be able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resources, both cultivate enterprise need talent,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elivery of human resources, but also to promote student employment,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Liaoning Foreign Trad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to my school which, geopolitical advantages, combined with Japanese professional features, to explore how to actively take "Order" training model to promot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timize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better serve the local economy, promot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Keywords: Orde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
一、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等地方本科院校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
校企合作辦學能夠優化教育資源,遼寧對外經貿學院位于遼寧省大連市旅順經濟開發區,2013年11月,旅順經濟開發區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戰略地位顯著提升的現代化產業園區,成為大連國際航運中心和現代產業集聚區,在招商引資上成績卓越,一大批日資和中日合資大中型船舶制造業企業進駐到園區內,而遼寧對外經貿學院作為園區內省級重點民辦本科院校,不斷為園區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做為園區的教育支撐,助力于全區的經濟發展,因此遼寧對外經貿學院與園區內日資或者中日合資船舶企業以“訂單”模式合作的話,可以把企業對人才培養素質的要求整合到大學生的培養目標體系當中,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又為企業培養了合適的人才。
二、日語“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一)面向行業制定方案
以行業為導向,對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及時調整,修訂教學大綱,使人才培養從源頭上實現科學合理。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日語系為例,學校、專業帶頭人、企業三方以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共同制定培養方案,以專業培養為核心,以理論培養為基礎,培養方案確定后,及時搭建校企產學研合作平臺,校企共育人才,在實踐中論證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并不斷修正和增補內容。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通過與某某船廠的校企合作“訂單班”項目,而并不是簡單圍繞現場翻譯或者船廠某個相關日語人才崗位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應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而是通過“訂單班”的學習培養日語專業及其相關領域“崗位群”的職業能力和素質,以滿足企業不斷變化的用人需求。
(二)按“訂單”進行課程設置
“訂單式”課程體系設置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突出崗位針對性,促進教育與生產實際相結合。日語“訂單班”的人才培養教育包括兩方面,課堂教學和頂崗實習兩部分。課堂教學部分的課程結構包括未來日語系人才寬口徑就業的專業基礎課和針對企業“訂單”的專業選修課。具體來說,專業基礎課程要培養學生廣泛的職業適應性,夯實基礎,拓寬專業口徑,除專業基礎課之外,在應用型培養方案指導下通過提高選修課比例,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增加船舶日語、工業日語、日語口譯等選修課,在已有的商務日語會話中增加現場對應翻譯訓練,畢業論文寫作可以與船舶行業相關,實現日語專業與船舶專業的對接與融合。另外日語專業的學生由于是外語專業背景,學習船舶工業相關課程會遇到困難,學院和公司就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增加課程中的部分船舶相關專業知識,同時不僅提升未來學生的就業能力,也幫助企業大大降低了前期培訓員工的人力成本,深化了本科高校服務于地方經濟的作用。
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學校同公司協商好安排學生到校企合作實習地點實習,企業為在校生提供實習機會與實習崗位,在現場實際與日方工作人員進行合作,既可以親身感受、融入日企文化,又能提高學生在生產實踐當中日語的運用能力。同時企業還要協助學校實踐小學期教學的基礎上,把部分業務實戰內容融入各個學期,真正實現生產內容與教學內容的無縫對接,生產過程與教學過程的對接,產銷鏈接,對口培養,不斷探索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新模式,為區域經濟發展助力。
此外為了選修課的順利開展,校企合作共同編寫以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材,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的日語系教師與某某船廠日本高管、高級工程師聯合編寫船舶行業科技日語等選修課所需的教學教材。
(三)“六步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措施
第一步,職業規劃初級階段。
新生入學后,就邀請學校周邊的中遠川崎等企業日本高管、人事主管和學生的班指導教師給學生做學業、就業等專業規劃報告,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所選專業的前景,并對未來的發展有清晰的認識。
第二步,以行業為導向的理論技能知識學習。
專業基礎課上學生進行常規的與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專業選修課要根據企業的具體要求進行課時安排,同時選用校企合作共同編寫的教材,同時學校聘請企業專家到校授課,可以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理論應用于實踐的熱情,及時了解自身專業知識的不足之處,又為學生提前進入企業實習奠定職業技能知識基礎,又鞏固了專業基礎知識,提高了教學質量。
第三段,企業實習階段I。
大三下學期小學期階段提前進入企業實習兩周,訂單班的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到校企合作基地進行實習培訓2周,實習內容主要是進入到企業當中,考勤制度同公司員工一致,熟悉企業整個工作流程,了解未來進入企業后的工作的節奏,實習主要目的是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己學習專業課的緊迫感,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職業規劃。最后期末考試的考核由校內指導老師和企業專家共同負責,由平時在企業表現與筆試各占50%組成。
第四段,深化專業基礎課與技能知識的學習。
小學期實習結束返回學校后繼續專業基礎課和技能知識的學習,研究學生實習的考核結果,針對學生不足的專業知識進行側重教授,可以讓學生在專業基礎課和職業綜合技能課之間進行自由選課,確保一部分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寬口徑,另一部分學生掌握較為復雜的專項技能培訓。
第五段,實習階段II。
大四下學期再次進入到企業,由校內雙師型教師帶隊到企業實習,將專業知識與技能應用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畢業實習結束后,畢業論文寫作要圍繞企業發展進行選題,由企業專家和學校雙師型教師對學生進行答辯。
總結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所探討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與企業優勢互換,協同合作,既能保證學生學有所用,又能使人才培養更具有針對性,實現產學雙贏,切實保障了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為結合,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相結合,遼寧對外經貿學院“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構建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終身教育為核心,以“訂單式”教育為突破口的整體優化教育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張曉.基于校企合作訂單式成人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 科技與教育. 2010(05)
[2]彭翔.我校本科教育“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03)
[3]蔡志奇.應用型本科教育“類訂單式”培養模式探析 [J]實踐技術與管理.2014(05)
[4]王冬.高職院?!坝唵问健比瞬排囵B機制[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6)
[5]詹世景.本科院校實行“訂單式”培養模式的探討 [J].專家教育.2005(03)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畢業論文是實現本科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實踐環節,它既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訓練,也是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育過程,同時還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全面檢驗。為了進一步做好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加強畢業論文管理,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本條例。
第二章畢業論文工作的組織和時間安排
第二條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實行學院教務處和教學系(二級學院)兩級管理的制度。各教學系(二級學院)分管教學工作的領導負責本二級單位各專業畢業論文寫作計劃的審定、開題指導、時間安排、指導教師的配備、中期檢查、評閱教師的安排,成績考核、答辯、推薦優秀論文等工作。
第三條各教學單位應在第7學期結束前1個月,將畢業生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姓名、指導范圍、指導學生數張榜公布,可以由指導教師與學生雙向選擇,也可以由教研室根據學生所報的論文選題,統一安排指導老師,確定指導關系,并指導學生借閱參考書目。
第四條指導教師應在第8學期第3周前向學生下達的畢業論文任務書,任務書包括就選題的意義、創新性和可行性進行論證,并對研究的內容及要求提出建議,安排學生的寫作進度,提供主要參考文獻。
第五條學生應根據指導教師所下任務,在導師的指導下撰寫論文開題報告,并于第8學期第3周前向指導教師遞交書面的開題報告,經導師同意后確定論文撰寫提綱。
第六條各教學系(二級學院)辦公室負責學生畢業論文工作的后勤保障、成績登記及存檔工作。畢業班學生畢業論文成績不及格者作結業論處,在結業一年之后、四年之內回校申請,補寫畢業論文,成績及格者可申請換發畢業證書。
第七條為確保畢業論文的順利組織,確保學生具有畢業論文撰寫能力,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各教學系(二級學院)最遲應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開設相應的寫作課程,同時根據各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對照本專業現行課程體系,增開大綱中明確規定、目前尚未開設的課程。
第八條學院教務處負責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的進度檢查、質量抽查、優秀畢業論文評選和匯編等工作。學校其它各有關單位、部門對畢業論文工作也應積極支持、主動配合。
第九條各二級學院可在第8學期為學生安排2至3周時間專門撰寫畢業論
文,畢業論文工作須在6月初全部結束。
第十條各二級學院應在第8學期結束前,將優秀畢業論文(占各專業畢業生總數的5%)光盤交教務處,以便編輯出版《優秀畢業論文集》。
第三章畢業論文的選題
第十一條畢業論文課題的選擇,必須符合本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與所授學位一致;選題要有新意,并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自選題目,但要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提倡有一定開拓性,鼓勵有學術價值的題目。
第十二條選題要考慮學生的專業基礎和實際水平,選題不宜過于寬泛,應是學生在短期內經過努力能基本完成或者可以相對獨立地做出階段性成果的課題。
第十三條外文翻譯不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對象。
第十四條各教學系(二級學院)可以自行確定選題范圍,公布后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與興趣選定,課題也可由學生自己提出。應鼓勵和支持少數優秀學生選做創新性強或與學校的科研項目緊密結合的課題。
第十五條畢業論文一般為一人一題。如課題需要有兩人或以上合作完成,須由指導教師提出,經院(系)領導批準,但每個學生必須獨立承擔合作論文相關部分的撰寫工作。
第四章畢業論文的指導
第十六條畢業論文指導教師一般由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含副高)、有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驗的教師或者講師(要求至少在公開刊物上發表過2篇論文)擔任。
第十七條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職責如下:
1.根據自身的教學與科研實際,結合學生的專業、專業方向和學習興趣下達畢業論文任務書,指導學生選題,向學生講清課題的意義,提出明確要求。
2.向學生介紹相關參考書目,進行文獻檢索指導;審閱學生的社會調查計劃和實驗設計方案;指導學生書寫開題報告、擬訂并審查論文寫作提綱及論文設計工作日程安排。
3.對學生撰寫論文進行指導,一般不少于4次,并要有指導記錄,每次指導的具體情況須及時記錄在“畢業論文工作情況記載表”的相應欄目,并由指導教師和學生簽字;在指導過程中重視教書育人,注重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熏陶和教育,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的進取精神。
4.對所指導的論文提出評閱意見,寫出評語初稿,給出評定分數,推薦優秀論文。
第十八條每名教師同時指導的本科生畢業論文數不得超過10篇。
第十九條如確有需要,經所在教學系(二級學院)負責人審核批準,學生到校外科研單位做畢業論文,可聘請該單位相當于講師以上職稱的科技人員進行指導,教研室應派專人聯系,定期了解情況。
第五章畢業論文的開題、撰寫、評閱和答辯
第二十條畢業論文的開題
1.學生必須首先進行畢業論文開題,方能進入論文的正式撰寫階段。
2.論文開題由各教學單位自行組織,一般由指導教師把關。
3.學生在開題報告中應闡明選題的原因、該選題的意義、題目來源、相關資料的收集情況及論文提綱。
4.題目來源包括學生自選題目和教學系(二級學院)備選題目兩種。
5.學生須向指導教師遞交書面的開題報告,經導師同意后將開題報告填寫在《四川外語學院本科畢業論文工作情況記載表》的第3頁。
第二十一條畢業論文的格式
1.第一頁為論文封面,采用學院統一的封面格式,內容包括畢業論文題目(中外文)、系別、專業、年級、學生姓名、指導教師及畢業論文結稿日期。
2.第二頁為論文題目頁,包括論文題目、論文摘要(200宇左右)和關鍵詞(3—5個)。
3.第三頁為論文目錄頁。
4.第四頁起為論文正文。正文內容一般包括前言、論文主體、結論;正文后應附注釋(引語、必要的專用名等)和參考書目(一般應不少于4本),參考書目應詳細列明書名、作者、出版地點、出版社和出版日期。
5.論文的具體撰寫與裝訂格式見《四川外語學院外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規范》和《四川外語學院非外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規范》(日語專業及新聞傳播學院學生分別遵照《東方語學院日語系關于畢業論文寫作的補充規定》和《新聞傳播學院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規范》執行)。
第二十二條畢業論文的撰寫要求
1.思想內容健康,觀點明確。一般按科研論文體例撰寫。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也可有專題調查、讀書報告等體例。
2.論據充實,數據可靠,對所論述的問題有歸納總結,有分析批評,有個人觀點和見解。
3.行文條理清楚、重點突出,語言準確、簡練、流暢,字跡工整。
4.非外語專業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正文以6000字左右為宜;外語專業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須用外語撰寫,正文不少于4000單詞(日語為6000字左右)。
5.畢業論文一般要求用A4紙宋體(日語為“明朝體”,英語等外語用“Times New Roman”體)小四號字打印,標題用四號加粗,并由各教學系(二級學院)
匯總磁盤存入光盤,并將紙質材料裝訂成冊。
第二十三條畢業論文的評閱
1.評閱教師資格:畢業論文的評閱教師一般由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含副高)、有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驗的教師或者講師(要求至少在公開刊物上發表過2篇論文)擔任,由各教學系(二級學院)統一安排,每篇論文至少要有1名評閱教師。
2.評閱標準:評閱教師應根據我院《本科畢業論文評分參考標準》寫出評閱意見和評閱得分。
3.評閱時間:論文評閱應在畢業論文答辯前一周結束。
4.每名教師同時評閱的畢業論文數不得超過12篇。
第二十四條畢業論文的答辯
1.所有畢業論文必須參加畢業論文答辯。論文答辯由各教學系(二級學院)自行組織,各教學系(二級學院)應提前兩周通知參加論文答辯的老師與學生。
2.論文答辯小組至少應由3位教師組成。每個學生的答辯時間不超過3 0分鐘。
3.答辯小組應在論文答辯結束以后對學生的畢業論文書寫評語,并給出論文答辯分數。
第六章畢業論文的成績評定
第二十五條畢業論文的成績由指導教師成績、評閱教師成績和論文答辯成績三部分組成,其中指導教師成績占總分的40%,評閱教師成績占20%,論文答辯成績占40%。
第二十六條各指導教師應按照我院《本科畢業論文評分參考標準》寫出評語和分數,把好畢業論文質量關。
第二十七條各教學系(二級學院)至少應組織1名教師對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評閱。評閱教師也應根據我院《本科畢業論文評分參考標準》寫出評閱意見和評閱得分。
第二十八條畢業論文評分統一采用百分制(百分制與等級制對應換算如下:90分以上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中”;60-69分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各單項小分以及論文的總成績填入《四川外語學院本科畢業論文工作情況記載表》的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