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新教師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建立特教教師定期培訓制度。通過制度建設來實現特教教師信息能力提升的常態化。在培訓中,應當根據特殊教育和殘疾人學員的實際情況,側重于指導特教教師利用信息教學技術,最大限度地實現殘疾人群體生理缺陷代償功能,利用信息技術優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建立完善的經費投入制度。(1)合理分配培訓資金額度,為信息技術相關培訓提供充足穩定的經費支持。(2)同時學校應該注重內部教學硬件設施的現代化水平,為特教教師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提供良好的基礎,在后期應用過程中多注意設備的定期保養和維護,延長設備的使用期限,并指導特教教師正確地使用教學設備。(3)購買使用正版軟件。目前在各級學校中,很多特教教師經常會使用一些盜版軟件來制作課件,正是由于教師沒有任何版權意識,造成了在使用課件的過程中存在各種不穩定和技術故障的現狀。
2.切實推進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管理體制改革
在完善一系列特教教師信息能力建設制度基礎以外,還應當通過推進各類學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將特教教師信息能力培養和提高納入整體工作規劃之中,充分發揮出示范、引導和帶動作用,為特教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養和提高提供必要的條件。探索建立規范統一的特教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模式。在推進各級學校內部教學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應當盡快探索建立規范統一的特教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模式,設立信息教學技術使用標準來指導特教教師如何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教學技術,并廣泛開展信息技術應用指導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規范授課方式及有效應用信息教學技術的能力,并對解決現階段特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教學時長比例不協調、殘疾人學生接受和理解知識信息較為困難的問題起到補充作用。
3.全面優化特殊教育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對心理教育的角色認識有助于教師提高對自身完善緊迫性的認識。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不亦樂乎。現今的教師首先要構建內心世界,樹立適應時代的、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這樣才能教育學生修身,使其心理健康。教師要扮演好心理教育的角色,就要擺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充分認識自己。即完善自己的道德觀念體系和認識結構,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理解自己與學生的相互關系,在教學工作中學會用別人的眼光看世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此外,體育教師還要有全新的教學工作模式。
20世紀90年代美國一位教育學家認為,學校教育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學生進行“3R”(讀寫算)教育———文化知識教育是遠遠不夠的,他又新增了“2R”(尊嚴與負責)教育———善行教育、人格教育。由此可見,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先教會學生做人(如何尊重別人,愛護集體和行為規范),再教會學生做事(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這應是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思路,也是教師應有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目標。只有教師認清了心理教育對學生健康發展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把握了正確的教學工作模式,才能真正理解心理教育角色的內涵。
2.體育教師心理教育的角色行為
真正觸及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學生的心理需求作為教學工作的出發點,這是體育教師角色行為的正確體現。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之前,需要有良好的心理準備和知識儲備,也就是要清楚地認識和理解學生有哪些心理需求和心理障礙。這樣就容易掌握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產生的緣由,就能真正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在體育運動中,學生產生強烈的心理需求,渴求友誼,希望在集體中占有一席之地,得到別人的尊重,但往往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或認識上存在偏差,對于自我表現受到別人非議等。這樣就造成學生心里矛盾重重,對其成長與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從心理發展上說,此時的學生特別需要教師幫助,直至他們走出誤區。作為扮演心理教育角色的體育教師來說,把握住學生的心理矛盾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能在深層次上幫助學生掃除心理障礙,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1結合各個版本的教科書進行互補
現在有很多版本的教科書,每一個版本的教科書都是編輯者對改革內容和要求的改進和創新。教科書是學習知識最好的資源,同時為學生的活動提供最基本的東西。教科書的內容更有利于教育者傳授和實現教育的最真目標。教科書對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有很重要的意義,每一個編寫者在編寫教科書時的切入方向都不同,所以表達方式應有所差異。雖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但是這些都是他們智慧的結晶和教學經驗的總結。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吸收不同版本教科書的優點,結合起來,把最適合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1.2創造性的教學方案原則
新課改要求物理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促進教師職業進步。創新才是不斷進步的最直接動力,教師的創新性不但表現為教學觀念的變化,還表現為教學方式的調整。所以,教師應遵循創造性教學方案原則。
1.3以學生為主體性原則
學習是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并改造自身的過程,也是推動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發展變化的過程。所以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過程,讓他們自主學習,相互交流討論,自己歸納總結學過的知識,并且提出相關問題進行論證。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是很不可忽視的一個原則。
2.教學創新策略
2.1科學設計教學線索和教學活動
教師要根據教材知識點進行備課及教學設計,科學設計教學線索和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學設計的核心。
2.2創建優越的教學環境
現在的學校中一般的教學設施都有,如實驗儀器和多媒體平臺等,這些設施是激發學生興趣的資源,影響他們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現代校園中,還可以通過廣播與網絡這樣的平臺交流信息。如今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學生的學習資料來源各種各樣,學習效果有明顯增強,但是每個學生對這些信息的理解程度和處理程度不同,所以老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在班級里,對待不同學生要根據他們自身不同性格特點及學習狀況給予不同的學習關注度,在課堂中要盡量通過眼神和表情傳達這樣的關注信息,幫助他們更好地上課,提高課堂效率。
2.3把物理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物理原本就來源于生活,把物理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和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如傳授離心運動這一知識點時,可以把它與騎車拐彎減速相結合,還可以把共振知識和洗衣機的震動聯系起來。
2.4尋找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策略
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物理的一些獨特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感情。如講解物理發展的歷史故事和偉大的物理學家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以激勵學生。教師充分挖掘這些可以利用的因素并創設相關情境,多開展相關活動,使他們產生更大的興趣,增強對物理的學習熱情。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