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企業績效考核論文范文

企業績效考核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企業績效考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企業績效考核論文

第1篇

本人認為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理解和認識不到位

企業管理者對績效管理認識和闡述的角度不是建立在完整的管理體系和正確的管理理念的基礎之上。對于員工的溝通、反饋及促進改進等重要環節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扭曲了員工對績效考核的認識,成為績效管理實施中的阻礙以及難以取得預想效果的重要原因。

2培訓與宣傳不到位

一是在實施前,盡管有的企業可能進行了動員和宣傳,但是對具體的實施過程和有關操作技能的輔導培訓做得不夠;二是在實施過程中,針對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管理者未能及時對員工給予正確的思想引導,從而造成了員工在思想認識上存在偏差,相當一部分員工認為績效管理是管理考核者的事情,而沒有認識到這應是所有員工共同的責任。同時,許多被評價者擔心出現不利的考評結果,將會影響自己的前程、利益,從而產生抵觸情緒。

3目的與標準不明確

績效考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工作的開展、促進管理提升而采取的一種管理手段。而許多企業的考核主體與考核對象都沒有真正認識到這一點。同時,績效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手段存在共性特點,但也須兼顧企業的個性特征。而部分企業的績效考核標準過于模糊,在結合實際方面做得不夠。同時,以不全面的考核標準或沒有針對性的標準來對被考核者進行考評,極易導致不全面、不客觀的判斷,很難使被考核者對考核結果感到信服。

二建立績效管理體系運行的保證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以及產生問題的根源,在績效管理實施中,必須要有針對性地建立配套的保證措施。

1明確績效管理四種角色的職責定位

績效管理系統涉及面廣,與每一個員工都息息相關,需要全員的參與,但在具體定位中,領導者、管理者、考核者、被考核者的職責又應有所不同。

1.1領導者是總體目標和政策方針的決策者

績效管理的領導小組是績效管理工作的領導者,負責設定企業績效管理的總體工作目標,制定企業對員工的績效期望,明確具體的管理政策和方針,負責對考核制度、考核結果等進行審定。

1.2管理者是管理措施的制訂者

負責企業績效管理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建立員工績效考評體系,掌控績效考評流程,審核各單位、部門考評結果,協調處理考評中出現的問題,保存員工績效管理檔案,提出績效管理系統改進建議等。

1.3考核者是績效考評辦法的落實者

做好所轄范圍內的考評管理工作;幫助下屬學習績效管理理念、辦法、流程以及公司的戰略目標、部門階段性目標任務和員工應承擔的職責;與下屬協商制定年度、月度工作業績考評指標;做好績效評價資料的整理、分析和保存工作;按照績效管理要求,客觀公正地評價下屬的工作業績和工作表現等。

1.4被考核者與直接主管一起制定業績考評指標

按照績效考評辦法的要求,努力完成既定目標;積極參與制定個人績效改進計劃,不斷提高工作業績和自身能力。

2做到既突出關鍵績效指標

又兼顧基礎管理指標在績效管理體系的設計時,如果對企業生產經營指標全面管理,則管理的工作量很大,成本高,重點不突出;如果僅抓關鍵績效指標的跟蹤管理,對基礎管理工作不考核,則造成管理片面、不完善。為解決這一矛盾,可采取對關鍵績效指標進行重點跟蹤管理,對其他基礎性工作,如部門職責履行情況、部門間配合情況等,均采用考核異常的管理方式,做到“抓大不放小”,減少管理成本。

3保證實施過程的規范

第2篇

(一)考核辦法不靈活目前,有很多國有企業的績效考核辦法制度都非常單一,不靈活,工作很不到位,企業的績效考核制度根本不能夠對員工的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的考核,更有甚者,有很多國企為了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整個公司的績效考核都只是做做樣子根本起不到本質性的作用。

(二)考核宣傳不到位實行績效考核制度是需要一定的宣傳動員力度的,但是我國國有企業的領導階層的領導觀念普遍比較落后,傳統,他們還沒有意識到績效考核對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即使有的國企重視到了績效考核的重要性,也沒有很大的改革創新,對別人的績效考核體系照搬照抄,沒有屬于自己的新意,更沒有將績效考核對員工以及企業的發展意義宣傳到位,導致企業績效考核的管理工作發揮不到它應該發揮的作用和效果。

二、國有企業績效考核的提升策略

(一)加強考核制度的激勵性國有企業要想提高績效考核的力度,就得加強考核制度的積極性,首先應該從領導階層下手,領導階層一定要嚴格遵守績效考核結果實行的規章制度,嚴格按照績效考核的結果對員工實行相應的獎懲,員工該加薪,該升職,該領獎金,還是該懲罰,領導一定要嚴格按照績效考核的結果相應的實行應有的處理結果。而且嚴格使用績效考核有助于我們發展員工在工作中出現的困惑和問題,有助于我們可以及時去解決問題,并且制定出實用可行的措施來提升員工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有效使用績效考核不僅有利于對員工積極工作的激勵和鼓勵,而且能夠有效保障企業員工的跳槽和流失。

(二)建立完善的考核體系績效考核制度應該細化到每一個員工的工作情況,國有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切實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將整個企業的績效考核制度統一化,績效考核的指標應該最大限度的具體化,而且績效考核制度的實行本來就是為了能夠發現每一個員工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各困惑,并且有效幫他們改進,從而提升自我,促進企業和個人的共同發展。

(三)采用靈活的考核辦法國有企業應該將企業的績效考核工作重視起來,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做好績效考核的每一項工作。我們應該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采用適應自我發展的方式,盡量采用靈活得手段,將績效考核的結果實行到最有效的結果。

(四)加大考核的宣傳動員力度國有企業從領導就應該將企業績效考核的管理工作重視起來,勇于革新自己的管理思想,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并且有效的將績效考核的有關內容和制度宣傳到位,最重要的是要將績效考核對于企業和員工自身的發展的積極意義宣傳到位,從而大力動員員工積極的投身于工作。

三、結束語

第3篇

關鍵詞:企業績效組織資本

組織資本代表了企業將各種要素投入轉化為最終價值的能力,這種能力是企業所擁有的,即使組織成員離開,仍然留存在組織中的知識資產,其價值在于把企業資源凝聚起來,使企業的資源在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過程中得到有效利用,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從長遠來看,只有企業的人力資本順利轉化為組織資本,才能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組織資本的定義和本質

一些學者在研究組織行為、人力資本及管理模式時,提出了組織具有資本的某種特征,組織的這些特征正是人力資本發揮效用的組織保證。Marshall(1961)認為“資本在相當程度上存在于知識和組織之中”,并把組織歸入非物質的財富。最早從信息角度定義組織資本是Prescott和Visscher(1980),他們認為廠商擁有的員工個人信息、群體信息和其特有的人力資本就是組織資本。其中,廠商特有人力資本是指員工所具有的某種一定要在該企業才能發揮出來的技能。對組織資本理論進行系統闡述的是Tomer(1987),他在其論著《組織資本:提高生產力和福利的途徑》中,將組織資本定義為:組織資本是一種體現在組織關系、組織成員以及組織信息的匯集上,具有改善組織功能屬性的人力資本,組織資本具有加快經濟增長、增強企業內部合作、最終提高生產力的作用。

筆者認為,組織資本在本質上應當是讓組織成員能夠把其所擁有的知識、技能發揮出來的組織環境或機制,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的知識、技能等的傳遞和共享,組織資本是所有人力資本的共享知識,為企業組織所有。一方面,組織資本的增長依賴于人力資本的增長和社會網絡的構建;另一方面,組織資本對人力資本的增長同樣具有促進作用,相同的個體在不同的組織下發揮出來的作用是不同的,人力資本與組織資本之間存在著互動關系。從嚴格意義上講,知識和技能是個人創造的,它起始于個體,沒有個體,組織無法創造知識,但組織可以為個人創造知識提供環境和各種支持,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知識和專長。

企業績效差異成因理論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企業績效差異外生論

在新古典經濟學的完全競爭市場的假定下,市場達到短期均衡時,個別企業會獲得超額利潤。然而,短期均衡是不穩定的。本行業中由于超額利潤的存在,吸引了行業之外的企業進入該市場,增加了市場供給,使該市場上的超額利潤逐漸趨近于零,從而達到市場的長期均衡狀態。也就是說,在完全競爭的假定下,市場中的企業終究都是同質的,無所謂績效優劣之分。

但是,現實中的企業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績效差異。要對此做出解釋,必須突破完全競爭市場的假定。因此,新古典經濟學修正了假定前提,在不完全競爭市場假定下重新分析了產業市場,認為個別企業獲得超額利潤主要是由不同的市場結構所導致的。1980年,戰略管理專家邁克爾•波特在《競爭戰略》一書中指出,競爭是企業成敗的核心所在,競爭戰略就是在某一產業里尋求一個有利的競爭地位。波特關于競爭戰略的分析基本上就是市場結構分析,企業戰略的制定過程實質上就是市場定位過程。

但是企業績效差異外生論無法解釋企業在面臨相同的外部因素(市場結構、市場機會等)條件下,其經營績效為什么依然存在差別。根據波特理論所推導出的邏輯結果只能是該產業內所有企業的績效基本是一致的。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二)企業績效差異契約論

20世紀30年代,科斯開創的契約理論,把企業視為一系列“契約關系的連結”,著眼于從企業內部的經濟利益關系與激勵約束機制來探討企業績效差異的成因,主張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防范人的“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以此提高企業績效。契約理論可以具體分為產權歸屬論、產權結構論與超產權論。產權歸屬論認為產權歸屬是企業績效的決定因素。企業績效的改善必須通過優化企業產權結構,把由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所帶來的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但是私有化的實踐表明,產權變動并不必然帶來企業績效的改善,為此,泰騰郎、馬丁和帕克等學者以競爭理論為基礎,提出了超產權論,認為充分競爭是決定企業績效的關鍵因素。

由企業績效差異契約論可以看到,契約理論從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入手,深入研究了產權歸屬、產權結構、治理機制、市場競爭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主張通過產權的明晰界定、產權結構的優化配置、治理機制的完善與市場競爭環境的培育來改善企業績效。但該理論只強調企業中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而完全忽略了企業中人力資本的交互性和群體性,而恰恰這些特性對于組織而言具有一定的價值性。

(三)企業績效差異能力論

20世紀80年代以來,管理學家也開始深入企業內部尋找企業績效差異的成因,這是以1984年沃納菲特的“企業資源基礎論”為標志。企業資源基礎論的核心觀點是: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于其擁有或支配的資源,不同企業占有不同規模、不同組合的資源,就產生了不同的經營效益。

然而,并非所有資源都可以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因為在競爭較充分的市場上,資源是可以通過市場交易獲得的。因此,競爭優勢與對大多數企業都具有通用性意義的資源間不可能存在因果關系。于是一些學者開始透過資源這個表面現象進一步探求,認識到企業配置、開發和利用資源的能力才是企業績效差異的深層來源。這樣,企業的資源這一層又被剝離了,認識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能力理論則以能力為分析工具,強調核心能力對企業績效的決定作用,主張通過核心能力的培育來創造競爭優勢,改善企業績效。能力理論可以說是從矛盾的主要方面來尋找問題的答案,因而研究思路是正確的。但問題在于,這種理論“只見能力不見關系”,完全忽略了企業的人力資本的社會屬性,沒有探討企業文化、企業戰略及制度安排對核心能力的作用機理。組織資本對企業績效差異的成因分析

眾所周知,知識為企業提供了競爭優勢的來源,但是如果企業僅僅擁有靜態的知識存量還不能等同于現實的競爭優勢,它只是提供了企業競爭制勝的某種可能性,從可能性到現實性尚有一個關鍵的過程,即企業對組織知識進行開發,將靜態的資源變為動態的可帶來財富的增值的資本。企業應當被視作生產性知識和能力積累的載體,企業對未來的把握取決于特定企業的知識積累狀況,特定知識積累的方式和過程是企業提高效率的根本途徑。這就需要通過打開企業這一“黑匣子”,在企業內,組織資本的形成機制是企業順利實現競爭優勢的關鍵。組織中的各類知識經過產生,在個人和組織之間的轉移、擴散而產生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組織資本的形成。組織資本的形成機制可以解釋為一個由知識的產生開始,經歷在組織內部,從個人、團隊、組織和組織之間的轉移達到知識融合、共享和增值,最后轉化為企業競爭優勢基礎的過程。

傳統觀點認為,影響工作績效的因素主要有四種,即員工的激勵、技能、環境與機會,其中前兩項屬于員工自身的主觀性影響因素,后兩項則是客觀性影響因素。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P=f(SOME)

式中P為績效,S是技能,O是機會,M是激勵,E是環境。此式說明,績效是技能、激勵、機會與環境四變量的函數。但是,此模型顯然只考慮了員工自身所擁有的人力資本存量,而沒有考慮到人力資本的組織依賴性。企業的本質在于它是一種團隊生產或長期契約的集合,而企業的團隊本質又表現為人力資本與人力資本之間以及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在企業中,一些資源的價值依賴于其他相關的資源,正是由于企業組織內資源的相互依賴性才導致了人力資本對組織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本質上表現為知識在團隊及組織內部的轉移,擴散和共享并最終表現為一種群體價值。總之,組織內部的知識是組織資本的基礎,但企業績效的差異并不限于企業所擁有的知識及技能存量。

知識的隱性和動態的特點又進一步決定了企業組織資本的形成。組織知識產生價值需要通過外顯化等方式將隱性知識發揮,在個人、團隊、組織之間傳遞,同時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又是相互作用,并不斷超越而產生新的知識。這就是說組織知識的資本化過程實質上是組織內部知識的產生和轉移的過程。企業由此而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同時,知識的傳遞和轉移需要企業員工之間的協作,人力資本的組織依賴性體現了人力資本與特定組織的相互依賴關系。因此,企業績效關鍵在于一種讓組織成員能夠把其所擁有的知識、技能發揮出來的組織環境、氛圍或機制即組織資本存量。因此,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拓展出一個基于組織資本的企業績效差異分析模型,如圖1所示。在組織資本的形成過程中,邸強等人(2005)也提出了知識是經由個人、團體、組織及組織之間創造并傳遞擴散的。他們認為,組織內部知識創造可分為四種形態;分別是共同化、結合、外化和內化。知識在組織內部不斷地在顯性和隱性之間變換,例如,通過員工本身多年工作經驗積累的隱性知識,發展出一套創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程序,這種程序是無法言傳的知識或技能;組織成員還將相關經驗轉化為個人內隱知識基礎之中,進而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部分。

總之,筆者認為,個體的人力資本在組織內部,在個人、團隊、組織之間不斷地進行知識的傳遞,在傳遞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了顯性和隱性之間的不斷反復的轉換,進而在個體人力資本的基礎之上又會形成新的知識,這種知識是一種共享知識,并歸組織所有所用,組織一旦變化或者解散,這種資本將受到極大的貶值甚至消失,企業的績效之所以存在差異,歸根到底是這種特殊資本的差異。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九色综合九色综合色鬼| 污视频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啪啪调教所29下拉式免费阅读 |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少妇a级毛片| 美女视频黄频大全免费|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一二三四免费观看在线电影中文 | 福利姬在线精品观看|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真实伦视频在线观看| 91大神在线观看视频| 天堂va在线高清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新婚娇妻1一29芷姗txt下载|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欧美亚洲另类色国产综合|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 六月婷婷综合网| 美女被男人扒开腿猛视频|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男人桶爽女人30分钟视频动态图| 嘟嘟嘟www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里番库全彩本子彩色h琉璃| 国产成人悠悠影院| k频道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 97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观看无码AV网站永久免费| а√天堂地址在线| 小少呦萝粉国产|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无线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