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資金對于企業的生產、發展、運轉就像是流淌的血液,為保證足夠的資金鏈,企業往往離不開融攏資金的需求,而針對企業資產負債表外的融資,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規范之處,在制度和準則的約束下,雖然在不斷規范,但結合實際,還是有很多問題以及可預見的風險因素。因此,本文結合個人工作具體,結合當前企業、單位、金融機構等團體實際,從當下實際出發,結合企業、單位、金融機構等團體的具體操作執行情況,理論聯系實際,淺析企業資產負債表外的融資問題及淺談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措施。
關鍵詞: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制度準則;實際操作;風險控制
1企業資產負債表外融資概述
資金鏈就像是企業運轉流動的血液,融資是企業發展、運作、連續資金鏈的重要方式。管理者通過對自身經營情況的評估把握,按照對企業未來發展計劃和規劃,采用一定的方式從投資機構或個人獲取相應的資金,進而將其運用到項目運行與擴大生產中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投資機構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發展方式種類越來越多,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傳統單一的合作模式已經不能夠完全滿足新時代下企業的發展需求,從而不斷產生了新的合作形式,而資產負債表外融資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種,也是使用最為廣泛的方式方法之一。資產負債表外融資是指不需列入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融資行為。有一種說法是,企業所采取的融資行為,通過利用法律以及會計準則的空白點,無需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此行為。另一種說法是,公司開展的融資活動,在資產負債表中,既不增加也不減少。而究其實質是,根據適用于現有企業的會計慣例,企業保持所需資產的使用,通過各種協議或其他方式達到目的,或為此目的維持相同的資產。資產負債的情況并沒有充分的表示出來。當下對于企業最主要的資產負債表以外的融攏資金的方式有,設立新的子公司以轉移負債,處理來料,銷售和租賃。科學靈活地根據資產的負債情況,進行情況外的資產負債表外融資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融資工作的可操作性,還可以實現貸款合同限制的規避,增加資金周轉,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提高企業財務狀況。
2目前企業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存在的不規范
2.1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不完善
隨著經濟形勢的快速發展,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的形式也在不斷創新。發展出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當前的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已無法完全符合公司的日常會計工作。由于企業經濟活動的高度復雜性和靈活性,初始內容相對模糊,報告數據會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將導致企業的管理和控制出現問題。更嚴重的是,有些人還會利用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的漏洞從事非法活動,嚴重扭曲企業財務信息,導致高級管理層在錯誤的財務信息基礎上做出決策,危及公司的長期發展。顯然,如果缺少相應的法規,就會導致企業在進行資產負債表外融資活動的過程中,相關崗位的員工不受相應的法律和標準的約束,導致企業財務管理難以進一步加強,使企業的管理活動進一步混亂。
2.2管理人員、財務人員理解不明,不能落實會計準則等制度
部分企業管理人員僅是對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形成了初步模糊的概念,在實際操作運轉過程中缺乏相關經驗,某些財務人員甚至不了解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的基本概念,也不清楚其具體操作方法和相關準則,更不用說利用資產負債表外融資來解決財務問題、風險控制問題等。企業財務人員都不理解資產負債表外融資,更不清楚利用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從而導致企業在操作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盲目發展的現象,只注重眼前,忽視長期,只注重部分,忽視整體,從而給企業的財務狀況帶來問題。而對于會計準測的不清晰、不熟悉,某些企業為了在業務過程中實現利潤最大化,從而產生的一些不當操作,一些違背會計準則的行為,更是會導致資金鏈斷裂、風險加劇等嚴重威脅企業發展的各種危機。
2.3自我監督、第三方監測工作不足
就目前中國企業的情況而言,雖然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管理非常重要,但內外部環境始終處于動態變化的過程。加劇了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管理的難度,急需優化和完善。而最大的問題出現在企業內部,對于融攏資金行為不能夠進行徹底的自查,不能夠將融資行為列化分類、塊狀分析,對于行為的始末、過程都沒有良好的記錄和分析行為。雖然表面上的財務報表“非常漂亮”,但實際上存在不準確和不可靠的問題。與此同時,第三方監督檢查機構的缺乏、不受重視,也是危機出現的一個核心點。古語有云“旁觀者清”便是這個道理。第三方監督機構的缺乏,或者雞肋狀態的存在,使得企業內部自查出現問題后,不能有行之有效、具有權威力的應對方式出現,從而導致問題由小變大,本可在苗頭出現之時可處理的問題,慢慢惡化。
2.4對于風險沒有準確的評估和預警措施
有些企業在處理資產負債表外融資業務時會采用會計處理方法來降低資產負債率,從而減少對債權人資產的保護。例如,債權人公司將增加其在金融處理方面的債務規模。這也導致了公司扭轉選擇,從而增加了公司財務管理的風險。這些類似的問題,都是風險問題缺少把控,企業對于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的需求越大,從而產生危機的可能性就隨之增加,缺乏風險的把控,同時也會導致企業在相關決策上產生錯誤,造成一連串的問題。
2.5不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
資產負債表外融資逐漸被大規模地應用到企業當中,但是基于上述闡述企業存在對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缺乏相關理論知識、實際經驗等問題,也導致了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了難以發現的問題。對于細節問題,沒有完善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進行管理,不能將問題套入框架,套路流程進行分析和解剖。對于問題出現之時的審計工作不完善,使得很多細節問題如漏網之魚一般進入下一環節,一旦釀成惡果,就已經為時過晚。
3規范資產負債表外融資業務的建議
3.1依法管理,加強自檢及監督
我國政府在市場經濟中起到了監督和引導作用,但監督和引導往往利用的是軟性的監管和一些合同條款上的限制。在當下來看,這種手段欠缺強制性。而此時法律的強制性就凸顯出來,配合相應的懲處機制,規范市場經濟,讓部分企業企圖繞過監督管理去籌集不合理的資金量的行為落空。對于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必須要具有全面性——提升各項規章制度的覆蓋率,對于企業資產負債表外融資業務的各種形式,都要涵蓋于內,從而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機制。對于不良目標的企業資產負債表外融資業務,要有嚴格的懲處手段,除了維護正常的業務運轉和機制流轉,對于影響業務發展,或是企圖違背市場規律的行為,都要嚴厲禁止并給予相應處罰。另外,企業資產負債表外融資項目在近年來的趨勢也在不斷更新,許多相關金融業務的工具方法都在不斷變化更新,如果相應的法律法規不能夠及時調整,或是不能夠做出響應的預判,就很容易留下空檔和漏洞,讓一些動機不純的資產負債表外融資項目通過更新手段、工具等方式鉆空子,損害市場監管。相關的法律法規需要有預判能力,周全的規章制度能夠在新問題出來之前就預先建立防范手段,才能時刻走在受監管對象之前,從而將風險降至最低。
3.2重視會計準則,利用準則規范業務
企業單位的財務賬面能夠反映出企業單位的財務狀況,而在企業單位負債表之外融攏的資金卻往往不在其內,這也是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導致的企業單位有可能承擔過量的負債情況,凸顯了企業單位會計準則的問題,其并不能非常完整的、全面的涵蓋整個企業單位財務信息的真實狀況。因此國家對于相關企業單位,要制定相關的會計準則和制度,盡量減少資產負債表外的融資項目,將其盡可能多的容納入資產負債表內。準則應要求完整全面的記錄整個財務相關活動的經過和流程。在企業具體操作的時候要結合實際情況和現實條件,在主旨不變的情況下,找出適應企業的操作方法,抓實質、抓本質、抓核心、抓關鍵,將會計準則和制度切實落實在企業的具體操作之中,并與其融為一體。不給流程的死角和黑盒效應預留空間,降低各方風險,使得對于企業財務狀況的反映程度更加真實、可靠、可信。
3.3自我監督、自我篩查能力的提升
銀行是特有的將貨幣作為商品的組織,而貨幣量對于銀行來講,就是一種商品的儲備量。除了傳統的存款以外,多種形式的融攏資金方式,可以為銀行業務帶來杠桿效應,而資產負債表外融資項目占了絕大多數。這種表外融攏資金的方式會帶來巨大的金融風險,對此一定要評估風險和不利因素。首先是嚴格的自檢自查制度,一個良好的自檢自查制度,往往能夠降低不可預見的風險。而將自查自檢制度轉化成為一個機構,就能夠得到金融部門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從而更好的限制和執行。其次,金融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也衍生了許多不同的金融工具,加之傳統的資產負債表外融資業務工具,就產生了極高的復雜性。這就要求自檢自查制度或機構,需要根據不同形式的類目,區別對待,建立完善的分類方式,對不同方式方法下的具體項目進行細則的劃分,對于不同風險級別進行歸類,從而提升判斷力、提升回報率、降低各類風險。
3.4構建風險預警和決策機制
資產負債表外融資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方法,已經逐漸被企業接收并應用,其發揮的積極作用十分明顯,所以被企業很大程度地認可,但是企業在看到相關積極作用存在的相應風險不容忽視。企業高管需要提高他們的財務風險意識和危機意識。在關注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為企業帶來效益的同時,還需要認真研究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的負面影響,這需要專業運營商加強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如果在申請過程中充分分析利弊,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只能客觀地判斷是否以及如何使用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由于企業在應用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后可能不了解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因而債務狀況更加嚴峻,有必要避免盲目經營。企業需要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在該機制的運作下,可以分析當下企業實際,實現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的評價和優化,通過最大化公司的發展需求和現實,該機制還可以控制可能影響資產負債表外融資應用的因素,以確保資產負債表外融資能夠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3.5健全監督內部審計體系
缺乏內部審計制度不能有效解決和優化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問題,很容易給企業和投機機構造成損失,產生嚴重惡果。企業需要總結資產負債表外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況和發展情況來建立內部審計體系。在健全內部審計體系的基礎上,企業需要單獨成立針對融資工作的內部審計部門,在大規模體系框架的基礎上,將在整個過程中監督資產負債表外融資計劃的實施,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的實施以及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對企業效果評估的影響。在早期,中期和晚期階段。確保融資方案的建立和實施都是符合相關規章制度并且是公開透明的,這可以避免不規則的處理。內部審計系統需要通過財務數據審計處理和分析相關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的結果,并根據相應的結果調整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的實施規則,使其中存在的不合理部門可以及時實施優化,以確保公司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青青.試析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8(1).
[2]靳志偉.政府產業基金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對比研究[J].財政科學,2018(1).
作者:孫思思 單位:河南省進口物資公共保稅中心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