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網絡模型和創新機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歸納我國中小企業集群創新發展新特征,依托集群知識價值鏈為總線,構建中小企業集群創新知識價值網絡模型,分析了集群網絡結構和關聯關系。知識創新演化機理研究發現,企業集群知識管理和創新活動貫穿交融于集群發展生命周期全過程,創新成果體現出新知識的創造組合,知識共享是制約集群創新效果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知識價值鏈;企業集群;創新網絡;創新機理;企業管理
引言
生態化良性的中小企業集群形成一種知識創新特質的空間經濟網絡組織結構,以優勢及相關產業中建立的強弱合作關系鏈接大量企業和服務機構,嵌入并參與全球供需市場的合作與競爭。集群的整體聚集效應顯著,孫鰲(2015)用產權理論和交易費用理論研究了集群化企業間長期合作關系的形成及其對企業決策行為的影響,認為外部性有效地促進了企業集群向心力的形成。降低基于契約和產權交易費用是促進集群發展的客觀外部條件,而內部影響集群健康發展的則是以心理信任契約和書面或語言承諾契約為基礎的區域社會人文因素,具體可由集群企業間文化氛圍、決策群體間合作精神、政府政策措施導向和社會人力資源信任關系等維度呈現。這些社會人文因素是維系集群企業間競合分工關系的精神價值規范,作用于企業自身、企業之間、企業與市場主體的物質資源、金融資源和知識資源產生與交換全過程,逐步形成企業集群獨具特色的路徑發展優勢。Julia Friedrich等(2019)通過博弈機制對企業間個人知識共享意愿進行分析發現,引入游戲化措施和活動可以激活員工心理認同感,從而提高知識管理系統的分享內容質量和促進知識的共享處理。知識管理的終極目的在于知識的創新,而新知識源于不同知識主體的分享交流和吸收,其中普遍存在于組織和個體的知識隱藏意愿對知識共享產生逆向制約作用,郭海燕等(2020)和王鵬等(2019)張潤東副教授劉遵峰教授許亞平副教授張躍富(華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河北唐山063210)內容摘要:本文通過歸納我國中小企業集群創新發展新特征,依托集群知識價值鏈為總線,構建中小企業集群創新知識價值網絡模型,分析了集群網絡結構和關聯關系。知識創新演化機理研究發現,企業集群知識管理和創新活動貫穿交融于集群發展生命周期全過程,創新成果體現出新知識的創造組合,知識共享是制約集群創新效果的關鍵因素。關鍵詞:知識價值鏈;企業集群;創新網絡;創新機理;企業管理中圖分類號:F0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397(2021)17-0113-04文章著錄格式:張潤東,劉遵峰,許亞平,張躍富.企業集群創新網絡模型和創新機理分析——基于知識價值鏈視角[J].商業經濟研究,2021(17):113-116分別通過構建模型和數據分析,發現組織團隊領導力親社會化傾向以及組織內建立良好的人際信任關系負向影響組織知識隱藏意愿。目前,集群創新研究方向可概括分為創新集群和集群創新兩個視角。創新集群主要對集群網絡結構、發展、評價和機制進行研究,Kuel.H.N(2018)通過對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實證研究,探索了組織網絡結構對集群創新提升的影響機制。莊彩云等(2017)從集群組織網絡鏈接嵌入結構和組織學習能力視角搭建集群創新能力分析模型,發現集群網絡結構和學習能力正向作用于集群創新能力和效果。集群創新則從理論和實證研究分析集群創新管理影響因子、本質問題和變化規律,Anastasiia Konstantynova等(2017)批判性分析歐洲多地集群政策制度,著重探討當地社區、價值體系和非正式制度等社會嵌入性方面的潛在空間與集群政策實踐的相關性。阮愛君等(2014)基于企業勞動分工和社會關系網絡,揭示了知識網絡結構嵌入和知識網絡關系嵌入兩種基本網絡特征對企業創新能力積極的提升作用。通過總結分析我國中小企業集群創新發展新趨勢,依托集群知識價值鏈為總線,構建中小企業集群創新知識價值網絡模型,從集群發展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研究集群企業知識管理對創新演化的作用機理,對集群企業創新能力培養以及企業集群知識管理實踐與創新發展模14商業經濟研究2021年17期式做出有益探索。
集群創新知識價值鏈
(一)我國企業集群創新管理
近年來,在國家創新戰略實施過程中,我國中小企業集群在企業自發產業聚集和政府規劃引導的雙重作用下逐步積累競爭優勢,使得我國集群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比較優勢正在從低端制造加工優勢和成本管理優勢向著傳統制造業升級創新優勢和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發展優勢兩個方向轉化。以購買者為主導驅動的傳統制造業企業集群創新(如服裝、家具、家電等行業)主要通過功能升級和產品升級實現集群在全球產業鏈地位的穩固與提升,而以生產者為主要驅動的企業集群(如汽車、計算機等行業)是以整裝制造商為核心的集群發展模式,主要通過工藝流程和產品創新,實現產業集群融入全球價值鏈創新發展進程。作為我國高新技術制造產業發展風向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在核心產業的區域集群屬性顯著。如圖1所示,高技術產業近年來的翻番增長,使新經濟總量比重已達到工業總收入的1/5以上,凸顯了我國區域新經濟的日益壯大,正逐步成為推動我國產業經濟升級發展的重要新生力量。但是我國企業集群目前整體依舊位于全球價值鏈低端,處于資源配置及價值利潤分配的從屬地位。如圖2信息制造產業全球價值鏈示意圖顯示,我國信息產業集群和東南亞信息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處于OEM的生產制造環節,約占價值比重的20%,而美國、日本和歐洲發達國家在研發、系統軟件、CPU、資本一端,以及市場營銷和品牌運作的另一端具有突出優勢,占據了微笑曲線價值比重的近80%。產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既受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外部宏觀綜合實力的影響,同時產業基礎、特色創新優勢等集群內部因素又制約著集群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產業集群突破價值鏈升級發展過程將承受巨大的風險,但成功后將獲得價值蛋糕重新分配的豐厚收益。
(二)集群知識價值鏈
價值鏈理論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組織的計劃、組織、協調、領導和控制等經營管理全過程。隨著信息管理在企業產業研究的深入,中小企業集群知識價值鏈管理通過集群內產業分工協作和社會人文認同感建立起強關聯關系,便捷地實現知識獲取和知識轉化的基礎學習。依托集群企業為中心的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學習創造,促進實現知識創造、知識應用和知識分享等知識價值鏈環節管理,為利益相關單位和個人創造知識價值。知識分享有利于知識集群內快速擴散和集群外知識外溢,從而更新知識存量資源,并構成一個基于集群環境的循環知識創新回路,在知識價值鏈流程中不斷實現知識增值創新。知識價值鏈與信息價值鏈相互交融提升,成為集群創新知識管理網絡的連接總線,嵌入知識網絡系統構成知識價值數據的運行網絡空間。
中小企業集群創新知識價值網絡模型
創新過程本質是運用知識創造新知識的過程,由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同作用下螺旋上升形成知識創新。在創新知識管理過程中可以分為新知識創意、創新研發和創新知識社會化的連續階段。企業間創新能力高低則主要取決于企業的集群網絡內外知識整合和運用能力,而這種能力的來源不僅取決于企業自身實力、產業價值鏈中的位置,更與企業之間信任關系的建立與維系密不可分。綜合中小企業集群創新的知識管理規律和實踐經驗,以集群知識網絡為基本構架,以知識價值鏈為總線嵌入鏈接全球價值鏈,構建了中小企業集群創新知識價值網絡分析模型,用于分析在集群環境下知識價值網絡的結構因素和關系因素對企業集群創新的影響機理。圖3介紹中小企業集群創新知識價值網絡結構。集群創新知識價值網絡節點由中小企業、大學、科研單位、政府職能機構、行業協會和服務中介等單位組成,其中作為創新主體的中小企業形成網絡的主體節點。集群內中小企業之間由于分工合作關系的差異性以及企業自身圖1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總產值占當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營業總收入比例(2009-2018年)圖2信息制造產業全球價值鏈示意圖能力的差異性形成了核心星型結構、分工環型結構和競合分布結構三種子結構鏈接,嵌入集群知識價值鏈和全球價值鏈網絡。知識網絡的嵌入性連接方式,是網絡體系中單位間知識作用的重要渠道,這依賴于嵌入式關系強弱和鏈接質量優劣。集群創新知識價值網絡的屬性特征(如網絡結構、網絡規模體量、網絡關系強度和網絡作用質量等)制約著集群內企業創新能力培養。核心星型結構中核心企業由于自身實力及產業集群中的地位而處于子網絡的中心節點,與多個一般企業節點發生關聯作用,導致具有核心網絡權力,對知識資源流動具有顯著的影響力?;⒌龋?018)研究表明核心企業從全球價值鏈中獲得更多知識,并對其他集群內企業擴散更多知識,從而對產業升級產生顯著促進作用。星型結構中的核心企業與全球價值鏈以及集群知識價值鏈存在強知識鏈接關系。其它一般企業與核心企業之間存在強知識鏈接關系,與集群內其它企業子網絡以及集群外全球價值鏈間或存在弱知識鏈接關系。分工環型結構子網絡的中小企業按照行業分工依次串聯組成強知識鏈接關系,企業知識網絡地位相同,不同企業節點可與集群外全球價值鏈、集群內知識價值鏈發生強知識鏈接作用,同時可與其他企業子網絡建立弱知識鏈接關系。中小企業集群中大量企業是以競合分布結構子網絡建立的知識作用連接,此子網絡結構的企業在知識作用中處于合作平等地位,知識鏈接關系均等分布在相互關聯的企業間。集群創新立足在集群內知識獲取、轉化流動、創造、應用和分享等環節,知識價值鏈構成了知識網絡中的鏈接總線,連接著具有明確市場導向的企業創新個體集合,同時連接著大學、科研單位、服務中介機構、政府機構和行業協會等多輔助主體的知識價值鏈創新活動。大學在人才培養、知識獲取、創新和分享上發揮著重要的支持作用。政府機構、知識中介服務單位和行業協會在知識轉化、知識應用和知識分享及促進創新文化氛圍培育上起到強鏈接的催化支撐作用??蒲袉挝欢嗯c企業形成一種生產與研究相結合的知識創新聯盟,共同推進知識創新的實現。
中小企業集群知識創新演化機理分析
(一)企業集群知識管理與創新關聯關系企業集群知識管理和創新貫穿交融于集群發展生命周期過程中,集群創新以集群企業知識價值鏈管理為基礎,而企業集群知識管理又以創新成效和集群發展為目標。集群企業在競爭和利益雙重下,通過創新企業的示范效應和創新知識網絡的良性運行,促使集群逐步從基礎的組織學習優勢提升為集群發展的創新優勢。如圖4企業集群知識管理與創新動力機制所示,由組織生命周期理論,從企業數量聚集度、產業協作聚集度、創新效應顯著性、社會資本根植性、服務完善性和發展時間性等角度可將中小企業集群分為集群起步、集群發展、集群成熟和集群升級或衰退轉型的四個銜接發展階段?;诔杀緝瀯荨⑹袌鲆幠5鹊慕灰踪M用和中間服務產品以及勞動力等要素的互補性是集群起步階段的主要推動力,而集群企業間決策層的核心價值觀和社會資源網絡直接影響知識獲取目的和創新動機形成。當集群處在發展階段時,集群在競爭壓力和整合資源中逐步壯大,此時資源互補性和競爭創新壓力成為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從積累的知識中進行應用轉化和知識創新成為主旋律,并作用于創新計劃和創新行動。當集群處于成熟階段,知識外部擴散性和創新示范性成為集群發展最主要的推動力,集群知識共享和擴散直接推動創新成果和效益在集群內優先獲益,提升企業集群整體創新實力,形成獨特的集群創新路徑,形成區域產業競爭優勢。當集群進入衰退或升級發展階段時,需要外部新動力打破集群發展的路徑依賴性,從而促使集群轉型發展機會的涌現,并與市場條件、創新機遇一起刺激新一輪知識管理和創新動機的形成。集群中企業個體創新動力主要來自于競爭驅動和利益驅動,而企業所需資源要素則主要通過市場化配置與調節。集群企業間一致認可的社會軟資本要素是集群創新能力差異化的重要根源。
(二)集群企業創新知識機理分析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保持企業組織柔性,提高組織對新思維、新知識的敏感性,不斷擴大企業知識存量是提高集群組織知識獲取能力的必然選擇。在壓力迫使和利益的驅動下,集群企業的創新動機得到不斷的刺激強化,利用集群人才聚集性和創新網絡的強弱合作鏈接關系,構建合理的創新團隊結構和知識結構,科學地制定實施創新知識管理計劃。創新行動和創新效果與知識轉化和知識創造耦合交織,集群企業間的信任關系有助于獲取外部知識,企業獲得外部的異質知識與企業內部存量知識碰撞點燃創新火花,全面刺激創新動機和創新行為,然而過多的外部知識會增加知識消化吸收負擔,降低創新效果。提升集群企業組織和個人的學習能力將有助于對知識篩選過濾,激活轉化,并在知識創造中形成企業創新優勢。對創新產生重要作用的隱性知識在組織個體外在化和組織群體社會化中轉化積累,從而改善組織和個人的知識結構和知識存量。創新成果在產業化和市場化的價值實現過程中,對知識創造進行不斷的檢驗、豐富和完善,同時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定義問題,刺激更多創新動機萌發的探索過程。企業集群建立在產業分工與協作基礎上的社會合作信任關系,相對減少了機會主義的傷害,增進了集群互惠文化的培養,在集群內大幅減小了知識共享的障礙,提升集群創新的社會群體效益。姬曉輝等(2018)在對科技型小微企業集群的網絡結構和知識擴散分析中,發現密切的戰略聯盟關系和知識交流擴散對提高企業協同創新的能力產生重要貢獻。在集群發展實踐中表明,集群創新能力依賴于組織知識管理水平和效果。企業集群知識創新能力提高和創新效果實現,得益于企業間理性利他合作社會價值觀的建立、知識價值鏈創新過程的融合管理以及技術產品創新同集群組織學習管理創新的協同發展。
結論與展望
本文在總結分析我國中小企業集群創新發展新趨勢特點的基礎上,依托集群知識價值鏈為總線嵌入全球供應鏈,構建了中小企業集群創新知識價值網絡模型,集群內中小企業之間以核心星型結構、分工環型結構和競合分布結構三種子結構連接集群創新知識價值鏈和全球價值鏈網絡,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培育知識創新能力。通過對中小企業集群知識創新演化機理分析,發現企業集群知識管理和創新貫穿交融于集群發展生命周期過程中,集群創新以集群企業知識價值鏈管理為基礎,而企業集群知識管理又以創新成效和集群發展為目標。集群起步階段以交易費用和互補性為主要推動力,社會網絡價值觀決定知識獲取目的和創新動機形成。競爭壓力和資源互補推動集群發展階段的知識轉化與創新活動開展。集群成熟階段知識共享直接推動創新成果和效益分享,形成獨特的集群創新文化和競爭優勢。外部新動力促使集群升級發展機會的涌現和新一輪知識創新管理的形成。中小企業集群為創新知識管理營造一個區域性企業創新的生態環境。通過集群企業間價值活動關系網絡系統連接,使得創新主體能夠在區域集群和全球價值鏈中有效利用各種資源要素,清除創新知識管理障礙,不斷擴大集群整體和企業個體創新收益。在此研究基礎上,今后將針對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對集群創新知識管理的作用效率、企業集群知識信息管理系統分析以及集群成員復雜系統的信任機制管理等方向進行后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孫鰲.企業集群的外部性理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
2.郭海燕,張連營,洪帥,黃珊珊.知識領導力視角下親社會化意義建構機制對知識隱藏意愿的影響[J].管理學報,2020,17(1)
3.王鵬,朱方偉,宋昊陽,等.人際信任與知識隱藏行為:個人聲譽關注與不確定性感知的聯合調節[J].管理評論,2019,31(1)
4.莊彩云,陳國宏.產業集群知識網絡多維嵌入性與創新績效研究——基于企業雙元學習能力的中介作用[J].華東經濟管理,2017,31(12)
5.阮愛君,盧立偉,方佳音.知識網絡嵌入性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基于組織學習的中介作用[J].財經論叢,2014(3)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
7.虎,余紅劍,楊菊萍.核鏈網互動對產業集群升級的影響[J].科研管理,2018,39(12)
8.姬曉輝,盧小根.科技型小微企業集群知識傳播擴散特征研究——基于小世界網絡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8)
作者:張潤東 劉遵峰 許亞平 張躍富 單位:華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