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會計行為本質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會計行為是指“會計行為主體,在其內部動因驅動和外在環境刺激下,按照會計目標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行為規則,利用會計這門學科所特有的理論、方法,對會計主體因其經濟活動而引發的經濟信息進行生產、加工并適時傳遞的一種實踐活動”。它是行為會計的一個主要方面,因為“會計——實質上就是一個行為過程”。
一、會計行為的構成要素
(一)會計行為導向
會計行為導向是會計行為管理的核心。導向不同,行為各異。影響會計行為導向的因素有眾多方面,可作不同分類。筆者認為,其核心導向因素為會計人的價值觀。具體包括三部分:主觀能動性部分、客觀環境性部分、主觀能動性作用于客觀環境性所產生的效應部分。其中,主觀能動性部分包括會計精神、會計意識、會計心理等。尤為重要的是,會計精神,具體如會計人群的指導思想、遵循原則、方針、宗旨、價值取向、會計管理哲學、會計人員的理想、職業道德以及會計人群之精神風貌等。客觀環境性部分包括會計人群所處客觀環境的各個方面。從宏觀會計來講,包括社會政治氣候、社會文化環境、社會風俗習慣、社會道德傳統、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社會生產關系變革要求、社會經濟管理水平等;從微觀會計來講,包括會計經營管理活動、會計生產技術活動、會計教育培訓活動、會計生活福利活動、會計人事管理活動、會計社會貢獻活動等。主觀能動性作用于客觀環境性所產生的效應部分是會計行為的核心部分,是主、客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會計人員行為準則、道德規范、追求意識等。
會計人價值觀的3個方面是緊密相關的。會計行為導向是三者的有機統一。會計行為導向的正確與否則直接影響會計個體的認識能力、鑒別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及創造能力等,直接影響會計管理的績效。因此,正確把握會計行為導向,應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去確定主要矛盾,按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去指導,按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突變論、行為科學理論等去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研究會計行為理論,探討會計行為規律,概括會計行為術語,確定會計行為研究方法,駕馭會計行為創新,指導會計行為實踐。
(二)會計行為主體和會計行為客體
1、會計行為主體
會計行為主體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會計行為能力,并獲得權威機構(政府或民間)的認同,直接參與企業、事業單位的會計實踐活動,能獨立或與他人協作實現會計目標的會計行為個體以及由其組成的會計組織——會計行為群體。應該注意的是,會計行為主體與會計主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會計主體是會計行為主體處理經濟活動的特定單位,凡是具有經濟業務的任何特定的獨立的實體都必須進行獨立核算,成為一個特定的會計主體。
會計行為主體具有以下特征:(1)它是會計行為發生的先決條件。只有從事會計管理的人,才能成為會計行為主體;只要有會計行為存在,就必然有會計行為主體存在。(2)它具有自覺的能動性。(3)它既可能作用(施管)于“物”——資金,也可能作用(施管)于人。這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4)我國的會計行為主體在目前條件下事實上具有三重身份:代表國家對企業施管,代表企業對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施管,代表本身施管——作為會計群體施管于會計個體,也施管于自身,作為會計個體施管于別的會計個體(表現為會計行為中的領導行為)及自身。(5)會計行為主體對特定行為的效率負有責任。
2、會計行為客體
會計行為客體是會計行為主體實施會計行為的物質承擔者,也就是會計行為主體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客觀事物。作為會計行為客體應具備以下特征:(1)客觀性。會計行為客體必須是客觀發生的事物,會計行為尤其是企業財務會計行為都是以獲取初始信息為開端,初始信息的載體就是原始憑證,而原始憑證就是對已發生的客觀經濟活動的定性和定量描述。沒有客觀的經濟活動,會計行為則為無源之水,是違法行為。(2)對象性。即作為會計行為的物質承擔者的會計行為客體應能被納入會計直接行為的范圍,即能納入會計信息系統,反之,如不能進入會計信息系統,則不能成為會計行為客體。(3)歷史性。即會計行為客體應是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經濟活動,而不應是將來要發生的經濟活動。
會計行為客體是會計管理的受控主體,它既可能是物,又可能是人。對于前者,從理論界到實務界均認為,會計行為的對象就是會計反映和監督的內容,即企業的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等,而對于后者,人們就比較陌生了。筆者以為,作為管理活動應既包括對物的管理,又包括對人的管理,會計管理亦當如此。既然我們在會計管理活動中強調優化內部結構,強調“軟”(精神)、“硬”(物質)管理,就應該將對會計人的管理列為會計管理對象去界定,應當還會計管理的本來面目,應當包括會計人的管理。
會計行為客體是會計行為受體和會計行為對象的對立和統一。其中會計行為受體必須滿足3個條件:(l)和某一特定的會計行為相聯系;(2)部分或全部承擔該會計決策的機會收益和機會成本;(3)該實體必須和其它所有實體相對立,會計行為受體一定要獨立于其它所有的行為受體。會計行為受體的類型也有3個:完備的行為受體、合理的行為受體和不合理的行為受體。前者指該受體必須承受某特定行為全部的機會收益和機會成本,中者指該受體必須承擔足夠多的機會收益和機會成本,否則,不符合會計管理中收益與費用配比原則。
3、會計行為主體與會計行為客體的關系
會計行為主體與客體是對立統一的,會計行為客體是不依賴于行為主體而客觀存在的,但其基本可通過正確認識客體的規律,把握其發展變化趨勢去能動地引導它,反作用于它;主體能力的提高,拓寬了客體的深度和廣度,客體又反作用于主體,促使主體繁榮。兩者不斷地相互作用,豐富會計理論,指導會計實踐。
若從會計行為的起因來論,其根本起因為經濟管理的要求,這些需要具體通過上級的指示,下級的要求及會計人員或會計行為主體的創造性表現出來。前兩種表現,則毫無疑問地被會計行為受體接受,最后一種表現,則要求會計行為主體用自己的創造性來處理屬于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其它主體不能有效處理的問題。如此看來,會計行為主體盡管對其任何行為都負有責任,但該責任能否有效、及時地落實,并產生較好的效益,則又受會計行為客體對主體行為接受程度的影響。同時,一個會計行為只有其特定的(單一的)行為主體與行為客體,但某會計行為主體可通過多種行為同時和數個受體相聯系。例如,會計主體的成本控制行為,就通過全過程、全員的成本管理同時與多個成本控制受體相聯系。
會計行為主體與會計行為客體都是會計人。作為特定的會計行為,兩者有比較明確的界限,兩者非此即彼,主體的存在是為了施管,客體的存在是通過受管與主體行為吻合,兩者僅是行為目的不一樣產生的結果。從長期、動態觀念來考慮,兩者在不同的行為過程中可以轉化。
(三)會計行為目標
會計行為目標是指會計行為系統運行的指向,以及需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它是整個會計行為系統運行的定向機制,在會計行為實踐中,人們之所以選擇了某些程序和方法而拋棄了另一些程序和方法,總是基于一定的動機和理由,由此追溯下去直至最終理由,就是會計行為目標。可以說,會計行為目標不僅是會計行為理論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會計行為實踐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客觀因素,這個因素制約和影響到會計行為的所有方面,控制著會計行為的各個環節和整個過程,是會計行為的內在規定性。
會計目標是會計行為主體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通過自身的會計行為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結果和基本要求,它是會計系統運行的歸結點和出發點。會計目標包括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層次。基本目標是會計行為活動的終極目標,它不會因具體目標的差異而改變。基本目標決定著具體目標,是具體目標存在的基礎和發展的方向。具體目標更多地反映會計管理的特點,以區別于其他管理活動,具體目標的實現意味著會計管理行為的完成。在我國現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會計的首要目標是從會計角度向企業管理當局提供管理性信息,以追求自身的經濟效益。同時,社會各團體、個人(如國家、銀行、股東等)要求會計提供反映企業受托責任和社會責任的信息,如企業財富的增加、稅款的繳納、環境的治理、社會福利的提供等。因此,現代會計的基本目標主要是經濟性目標和社會性目標。從信息系統的角度出發,會計是一種信息系統,會計管理的這種特點,決定了會計具體目標是提供信息和利用信息。
二、會計行為的影響因素
會計系統是一個由外部輸入并向外輸出的信息轉換系統。系統本身是一個具有相機抉擇的自主行為能力和不斷與外部環境進行能量和信息交換的能動機體,這一特點,決定了會計行為既是系統外部環境刺激的函數,又是系統內部條件結構制約的函數。內外兩要素的任一變動,都會引起會計行為的波動而失去其原有的穩定性,各要素刺激的強弱決定著行為波動幅度的大小。這就是引起會計行為的直接動機。
(一)會計系統的外部環境因素
會計系統的外部環境是指會計組織以外空間范疇的各種因素,它是會計行為存在和變化的空間形式和前提條件。雖然政治、經濟、法律、道德、教育、文化等因素都會影響會計行為,但刺激會計行為波動的直接外部因素是政府(國家)行為和企業行為。政府行為是國家為實現經濟總目標,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手段而有意識地作用于經濟活動的行為,按運作方式劃分,政府行為包括行政干預行為、經濟控制行為、法律仲裁行為,這幾種行為都會直接關系到會計行為的規范化,制約會計行為的方向和結果。如果政府行為強制性較強,干預普遍性較大,以及政府行為的企業化,都會使會計行為傾向于社會性,這也就是報賬型和工具型會計形成的起因之一。企業行為是企業為實現自身的經濟目標,而作用于企業經營過程的理性活動,它既指企業作為獨立法人的經營管理活動,也是受外在環境刺激而作出的對策或決策反應,企業行為直接制約會計行為的目標和性質。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以市場為中介而連接的國家與企業間的示向性關系,使會計行為傾向于企業行為并兼顧政府行為。當然,由于企業行為的相對獨立性、執行性與決策性的結合,以及企業行為短期化的影響,必然會使企業行為、政府行為的矛盾直接影響會計行為的實施,這就給會計系統本身提出了如何兼顧兩種行為,以及會計人員企業化還是社會化等一系列問題。
(二)會計系統的內部條件結構因素
會計系統的內部條件結構是指系統內部直接發揮作用,并影響會計行為的各要素間有機制約關系,主要包括內部機制結構和行為主體的心理因素。內部機制結構指會計運行機制、協調機制、信息反饋機制和利益均衡機制等。這些機制的健全程度、靈敏程度、協調程度和均衡程度都會直接影響會計行為。行為主體的心理因素包括會計群體的心理因素,如領導體制、組織結構、組織地位等,也包括會計個體的心理因素,如個性、態度、價值觀、文化素質等。行為主體的心理因素是會計系統內部機制結構在會計行為主體上的心理折射,特別是在會計群體的心理因素上的反映。內部機制結構直接影響著心理因素的變化,從而影響會計行為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