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民營企業發展新變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黨的十五大報告和同志的“七一”講話明確指出了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營經濟是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五河縣委九屆十次會議也將放手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當前工作的重點來抓。為促進五河縣民營經濟的發展,我們縣委黨校的教師對全縣民營經濟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五河縣民營企業的現狀及特點
民營企業是指企業資產屬于個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具有法人資格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其組織形式有個人獨資企業、合作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截止2002年7月底,五河縣共有注冊民營企業120戶,注冊資金2.08億元,涉足到交通運輸業(8戶)、制造業(61戶)、建筑業(7戶)、批發零售業(22戶)、社會服務業(19戶,其它2戶)等行業,從業人員33053人。民營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市場主體,已是五河縣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生活富裕的一支重要力量。
1、民營企業持續快速發展,但各鄉鎮發展不平衡近年來,五河縣由于政策向民營企業傾斜,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及社會輿論環境較為寬松,特別是五河縣委九屆十次會議制定的扶持、鼓勵民營企業的優惠政策,使全縣民營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注冊資金快速增長。如五河縣仁達建筑安裝公司注冊資本金達600余萬元,沿淮、沿儈、沿路(省道、國道)注冊企業戶數占已注冊企業的95%以上。現在的五河縣民營企業主要是量的擴張,只有較好的幾個大戶在產量、質量、企業規模上有質的提高,但偏遠鄉鎮的民營企業幾乎為零。
2、民營企業的資本有機構成和技術裝備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五河縣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趨勢是平均每戶注冊資本金額逐年增加,而雇工人數則相應減少。截止2001年底,全縣的民營企業中的注冊資本金額由過去的幾萬元增至最大的近千萬元,戶均雇工人數則按季節性的變化而變化,產銷旺時為幾十人,平時只有十人左右。平均每戶的注冊資本金的增加和雇工人數的減少,說明企業正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企業的裝備水平在提高。
3、全縣民營企業進入了較多的產業領地目前,五河縣的民營企業不僅涉足到交通運輸、制造、建筑、服務等行業,且在這些領域已是五河縣同行業的佼佼者。民營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質特征,已使他們開始涉足到某些高新技術產業領域。隨著國家及地方提供的較好的政策條件,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進入五河縣的衛生、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
4、全縣民營企業主整體素質和社會地位在上升民營企業主中大多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學歷,有的具有大專或本科學歷。與此同時,民營企業主在五河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有數人當選為五河縣人大代表和政協代表。
5、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縣屬國有企業改革,產權融合步伐加快據我們調查,五河縣仁達建安公司、皖啤酒業、惠民百貨有限公司、元勝家電總匯等一批有實力、有戰略眼光的民營企業通過兼并、收買、租賃、承包破產或效益差的國有企業,積極參與縣國有企業的改革,不僅吸納了大量的下崗職工就業,而且還贏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公司制現已成為五河縣民營企業的重要組成形式,特別是有限責任公司以其產權清晰、權責明確、風險相對分散、管理規范的特點,越來越為民營企業所廣泛認可。近年來,這種企業組織形式在全縣民營企業中發展較為迅速。
二、五河縣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影響全縣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制約性因素,首先是五河縣的民營經濟處于“小、散、低、弱”狀況。即企業規模小、分布散、無集中的工業園區,產品質量低,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和抗御風險能力弱。如全縣的精米加工業,機器設備雖然較先進,但生產能力大大過剩,全靠季節性生產,且企業的儲備能力、資金的到位率較差,很難形成規模。
2、企業產品檔次較低,科技含量較少。現五河民營企業中能生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極為鮮見。大多數工商業經營戶中定形的、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較少,檔次低,且是南方或其他地區廠家視為薄利、低檔不愿生產經營的初級產品。
3、對民營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不能完全到位。各級綜合管理部門的行政許可太多,辦證程序、收費標準等宜傳不到位,致使有的企業主款交了,證辦不了,還要受到無證經營的處罰。再加上少數綜合執法部門濫用職權,只知收款、罰款,而不問依法辦證之事,嚴重地影響了企業主的積極性。
4、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是民營企業資金的籌措難。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金融部門對民營企業不敢貸款也不愿貸款。除有國家金融政策方面的原因外,大多數的民營企業屬于初創階段,企業既沒有抵押能力,又沒有信用記錄以及企業的信息不公開等因素,也是金融部門不敢冒風險貸款的主要原因。
三、解決民營企業存在問題的對策
1、首先要加強宣傳,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戰略任務,黨的十五大提出的國有經濟有進有退,特別是從146個競爭性行業中退出來,為民營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要大力宣傳民營企業在現階段的重要作用,使全社會摒棄那些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舊框框,提高對民營企業的地位、作用、發展前景的認識,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政府部門必須從著眼于“管”字當頭轉為著眼于服務當頭,建立起對私營經濟的“一站式”服務機構,要將辦事程序公開化,收費標準公開化,服務承諾公開化,處理問題公開化,自覺克服用“計劃經濟的管理體制來管理市場經濟”的弊端以及“有利爭著管,無利無人管”等現象。
2、要成立有關職能部門,著力解決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預問題。為此我們建議動員機關干部參股人股,成立五河縣民營企業信貸擔保公司,對具有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重點扶持,做大做強,使之成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排頭兵。要建立民營企業的信息收集、披露中心,否則金融部門不了解你的資信,如何敢借款.這就要靠獨立公正的中介機構來完成。
3、民營企業主要提高自身素質,調整結構,提高經管運作水平。在不規范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小規模的民營企業所以能夠長久的維持經營,甚至有所擴大,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鉆工商管理、財務稅收等方面執法的“空子”,通過減少稅收,隱瞞實際利潤,延長雇工工作時間,降低勞動保護待遇等方式降低經營成本,增加營業利潤。民營企業主要清楚認識到,一個企業將發展前景建立在鉆執法漏洞上獲取利益是極為危險的。民營企業主要管理人員由家族人員擔任,普遍實行的是家族股東或控股。在企業發展的初期,他們還能夠應付需要,但在規范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經營規模、市場競爭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客觀上要求民營企業主轉變觀點,打破封閉的家族式產權結構,吸收社會賢才進人企業的高層管理隊伍,提高企業的經營動作水平。
4、民營企業要嚴格對務管理。調查中我們發現五河的民營企業相當重視資產的流動性,但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是通過公關活動籌措臨時借款來解決燃眉之急,“能過一關算一關”,不重視從財務管理上解決資產流動性不足的缺陷,在無法籌措到臨時資金的情況下,企業經營就會陷人全面危機。因此,嚴格企業財務管理,既是全縣民營企業發展中應著力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其行為規范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另外民營企業還要正確處理好納稅和經營發展的關系,漏逃稅款對企業來說似乎一時占了便宜,但從發展來看,則是吃了大虧,帳面資產不真實,就會使企業生存發展的外部環境受阻。未來市場競爭中,就總體情況而言,國有企業因受體制因素和其它因素的制約,將處于一種“退守”態勢中,占有的市場份額將明顯降低。為加快市場經濟建設,推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收人,除發揮外資經濟在本區域的作用外,五河縣經濟工作的重點要放在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上,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調整工作思路,轉換政府職能,加強行政指導,弱化行政干預,為全縣民營經濟的快速、健康、穩定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