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才培養軟件工程課程改革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軟件工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針對當前軟件工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論文探討課程改革方案,并從教學內容,課堂授課方式,課程考核等多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見。
關鍵詞:軟件工程;教學改革;翻轉課程;應用型人才
一、前言
軟件工程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在軟件工程學科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軟件工程課程講述了如何高效地開發與管理軟件項目,涉及了軟件定義,軟件開發和軟件運行維護等三個軟件生命時期[1],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軟件工程課程為高校學生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方法指導,讓學生掌握了基本專業能力,為企業提供了項目管理、軟件開發等方面的人才。
二、教學現狀
軟件工程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在本校計算機專業已進行多輪教學,但在教學安排、教學實踐、和師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教學安排不足。軟件工程課程的內容包括“軟件工程”學科的形成和發展,大型軟件系統開發工程化的原理、方法、管理、技術與工具[1]。教學內容涉及了軟件開發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內容非常多。因為課程學時的限制,導致老師不停地灌輸知識給學生,而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消化知識,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另外,當前軟件工程的教學內容主要講授結構化方法學。但是對于面向對象方法學,講授得比較簡單,涉及面不夠廣。一些當下流行的技術,如UML 統一建模語言等很少提及。
(二)實踐環節不足。軟件工程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它的理論和準則往往來源于實際的需要或是前人經驗的總結。沒有經過相應的實踐環節,學生很難理解課本上的觀點。然而,軟件工程的實驗環節比較少,實驗課的效果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可供選擇的實驗項目很少,也很難在學校的實驗課上開展一個軟件項目,所以學生難以理解這門課程,積極性也不高,最后導致理論和實踐脫節。
(三)師資不足。教師主要從事教學或科研的工作,缺少工程項目經驗。大部分的教師對當前項目開發的主要技術、項目管理方法和市場需求了解不夠。教師脫離了實際的需求和開發環境,如何能準確地把軟件工程上的理論結合實際開發場景講授給學生。
三、教學改革思路
為了解決軟件工程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以下的思路。
(一)結合現有的專業培養方案,重新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在教學安排方面,著重軟件生命周期、軟件工程過程模型、結構化分析與設計方法、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方法和 UML 建模等內容[2]。另外,因學時限制,可以適當減少軟件質量保證和軟件項目管理等相關內容。減少結構化方法在教學改革中占比重,增加面向對象軟件工程技術在教學改革中的內容和課時量。
(二)針對教學實踐不足的問題,可以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3]。選擇一個特定的項目(教學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將需要講授的知識集中在該項目實踐中。通過學習如何高效、合理地開發該軟件,在實踐中理解并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同時,將項目開發的全過程錄制成視頻,讓學生課前看視頻預習,課堂上通過教師講授、引導來完成教學。
(三)課程考核方式也需要改革,不再是原來的閉卷筆試考核。軟件工程的課程考試可以是基于過程,分階段提交成果,并對階段成果進行評定。學生們可以分組完成軟件開發工作,根據軟件生命周期,項目開發過程可以分為以下階段:問題定義、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1]。每個階段,學生需要提交該階段的相關文檔,并進行審核,從而達到全程跟蹤的目的。
(四)針對師資不足的問題。學校可以嘗試跟企業合作,提供一些培訓的機會。
四、結語
軟件工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針對當前軟件工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內容、課堂授課方式、課程考核等多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見。希望通過課程改革,學生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更好地把理論結合實際,掌握好基本專業能力,成為企業項目管理、軟件開發等方面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海藩.軟件工程導論(第五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2.
[2]廖禮萍,劉宏哲,馬小軍,等.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軟件工程課程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4(14):19-21.
[3]鄧娜,葉志偉,阮歐,等.”721”人才培養模式下軟件工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6(42):184-185.
作者:鄒怡 單位: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計算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