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新型醫患關系評價體系的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采用問卷調查表法、德爾菲法、訪談法及數理統計法等,構建新型醫患關系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該體系的建立,在政府、醫方、患方的共同努力下,進而建立合理而行之有效的醫療保障、制度保障、服務保障機制,共同為醫院、醫務人員、患者之間建立起切實可行的權益保障機制,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加強醫院全面建設提供重要參考。
【關鍵詞】醫患關系;評價體系;指標
在醫療人際關系中,醫患關系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關系,指患者或患者家屬與醫生、護士或其他醫院工作人員之間在醫療實踐活動中形成并建立的一種特殊人際關系[1]。醫患關系是社會生活人際關系中的特殊形式,是醫療衛生服務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醫院要想生存與發展就必須處理好醫患關系,和諧的醫患關系會促進醫院的發展,而不良的醫患關系會阻礙醫院的發展[2]。醫患關系是當前熱點與焦點問題。
1醫患關系現狀
在當前環境下,我國醫療糾紛日趨增多,醫患關系日益緊張,從天價醫藥費的出現,到醫生被患者家屬毆打甚至致死事件,再到“醫鬧”的產生,這些充分表明了醫患沖突頻發,惡性傷醫事件增多,醫患關系緊張;隨著醫療學科和服務的細化,醫患之間會產生矛盾的環節增多,醫患糾紛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目前醫院受理的投訴糾紛主要涉及服務態度、醫療技術水平、醫療收費、就診流程等多方面[3]。醫患矛盾與沖突已達到“白熱化”程度。醫患關系現狀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與和諧社會將產生不良影響[4]。
2影響醫患關系的原因分析
醫患關系不和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5]。從社會原因分析:有政府部門衛生投入嚴重不足,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醫療體制不合理,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原因。從醫方原因分析:有醫學本身的原因,還有醫療機構自身缺陷,執業環境惡化,醫療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從患方原因分析:有“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患者的認知缺陷等原因[6]。
3醫患關系評價體系研究現狀
建立一個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對和諧醫患關系的過程與結果進行評價和改進,使醫患關系進一步完善,進入良性發展[7]。當前醫患關系日益惡化,呼吁新型醫患關系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須結合衛生行業特點,及國家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要求,建立順應國情,適合醫療行業特點,適應醫療機構實際的新型醫患關系評價指標體系。筆者經文獻研究發現,純粹的醫患關系研究較多,而醫患關系評價體系研究在國內未見報道。因此,構建一套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指標評價體系,對于和諧醫患關系,加強醫院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4醫患關系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醫患關系的復雜,也決定了評價醫患關系指標體系的復雜、多樣及難確定性。因此,選取能夠高度概括與直接反映醫患關系各項工作的相應指標是首要任務。本研究須緊緊圍繞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這條中心線,遵循醫患關系的特點、規律與內涵,盡可能避免指標泛化,同時防止遺漏與偏差。
4.1醫患關系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方法
在系統理論的指導下,本研究綜合應用文獻研究、問卷調查、訪談、德爾菲法及數理統計法構建醫患關系評價指標體系。
4.1.1專家情況
本研究為客觀地建立醫患關系評價指標體系,特別建立了在本領域有建樹的專家團隊,共21名成員,有醫院院長、精通醫療的管理專家、高級職稱醫療專家;醫學院校校長、教授、管理者及非常了解醫院且具有高級職稱的患者等。其中55歲以上專家2人,46~55歲專家6人,35~45歲專家13人。正高7人,副高10人,中級4人。從管理特長來說,醫院管理專家6人,臨床醫療專家6人,醫學教育專家4人,具有副高職稱并非常了解醫院的患者5人。
4.1.2調查問卷設計與收集
通過查閱有關文獻,明確了指標體系的構架,其次建立了初選指標,通過整理匯總,初步形成了研究內容的條目池。以初建指標體系為模板,設計調查問卷,由專家分別對初選指標重要性、權重進行評價。一級指標由專家根據每項內容的重要性綜合賦分,各分相加后,總分為100分;對二、三級指標都以10分計算,非常重要10分,重要5分,一般重要2分,完全不重要0分;專家在評價過程中,須對某些指標提出修改意見,或對其認為不重要的指標進行刪除建議。本調查發放問卷22份,收回有效問卷21份,回收率95.45%。采用Epidata3.0軟件,建立數據庫,對有效問卷雙錄入,并進行核查,運用SPSS17.0統計分析。
4.1.3調查問卷信度
克朗巴赫系數常用于評價多個調查量表中內部一致性的信度水平,應達到0.7以上。通過SPSS計算克朗巴赫α系數為0.936,本調查問卷有良好信度。
4.2調查結果統計
結果顯示,根據專家調查問卷中一級指標的平均分數來計,權重由大而小依次為醫療保障(30分)>領導重視(21分)>權益保障(20分)>制度保障(17分)>服務保障(12分),總分100分。根據專家調查問卷中二級指標的平均分數來計,就醫療保障而言,權重由大到小依次為核心制度落實到位>安全有效>行為規范>費用合理>技術領先;就制度保障而言,權重由大到小依次為制度健全>信息反饋>質量監督>機構設置>服務公示;就服務保障而言,權重由大到小依次為就醫便捷>人性化服務>綠色通道>程序合理>特色服務>標識清晰>交通便利>診間舒適>設施配套>空間美化;就權益保障而言,統計結果顯示醫務人員保障權重大于患者保障之權重。
4.3指標體系的優化
根據統計分析結果,對專家反饋意見進行歸納、修改,從而建立了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21個,三級指標26個,構成醫患關系評價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根據權重大小作了調整,除“領導重視”根據慣例常排序靠前外,其余指標以權重由大至小排列;二級指標根據專家對權重評價的平均分由高至低依次排列;三級指標根據獨立樣本檢驗結果,將深色部分條目進行重點分析,刪除了部分不具有鑒別能力的條目,如“服務公示:服務項目、服務規范、服務人員、服務價格、服務特色公示,便于查詢”;“用藥、治療、手術、檢查費用因病制宜、因人而宜,經濟合理。”一句中刪除“因病制宜、因人而宜”;將制度保障中,信息反饋與質量監督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刪除“有投訴舉報部門,定期開展醫務人員、患者滿意度調查”,改為“投訴反饋:投訴處理程序規范合理,投訴處理意見、病員需求及時反饋并合理解決。”其余深色部分條目根據醫療工作實際,具有一定意義,可不刪除。
5結論
建立醫患關系評價指標體系,系統全面地概括了以往醫患關系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成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通用性,通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諸多工作與指標對接,反映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進行定量和定性研究,擬定各級指標具體考評方法和評分標準。通過該體系的建立,在政府、醫方、患方的共同努力下,進而建立合理而行之有效的醫療保障、制度保障、服務保障機制,共同為醫院、醫務人員、患者之間建立起切實可行的權益保障機制,不但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提供評價依據,而且為進一步加強醫院管理,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李勇,姬軍生.審視新形勢下的醫患關系[J].重慶醫學,2007,36(1):19-22.
[2]陳川,王亞男,胡海源.居民信息素養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國內外對比研究[J].現代醫院,2017,17(9):1272-1280.
[3]韋雯漪.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提升公共衛生治理能力現代化[J].現代醫院,2016,16(9):1324-1326.
[4]束雅春,彭志行,薛明新,等.患者與醫務人員不同視角下醫患關系的認知調查與對策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3):178-180.
[5]束雅春.構建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醫患關系管理模式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9,17(11):1035-1037.
[6]國佳,鄭興東.“綠色醫院”評價指標研究[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2,19(4):308-310.
[7]周乃忠,鄭建中.醫院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J].現代醫院管理,2012,4(2):78-80.
作者:束雅春;張前德;彭志行